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第三讲第三讲 秦汉时期的城市秦汉时期的城市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内容框架内容框架3.1 秦朝时期的城市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 3.3 东汉时期的城市 3.4 秦汉时期城市建设总结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1 3.1 秦朝时期的城市秦朝时期的城市(前(前221221前前207207年)年)3.1.1 秦朝时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秦王朝。 秦王朝虽然只存在了十四年,但它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秦朝疆域幅员辽阔:东至大海,西至干青高原,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和辽东。秦朝疆域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1 3.1 秦朝时期的城市秦朝时期的城市(前(前221221前前207207年)年)3.1.1 秦朝时期城市发展的背景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46郡,400多个县,把全国置于一个统一的管辖之下,大大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也为以后的历代行政区划打下了基础。以咸阳为中心,大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大大促进了全国的交通联系。整齐制度。除车同轨之外,还实行税同率、币同值、书同文、度同长短、量同大小、衡同轻重等,消除地区差异,利于货物的流通,对工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有很大作用。派驻重兵加强北方戍守,防止匈奴入侵。同时把战国时北境几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屹辽东的“万里”长城,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迁六国12万户富豪到咸阳。秦都咸阳的人口迅速增加。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1 3.1 秦朝时期的城市秦朝时期的城市(前(前221221前前207207年)年)3.1.2 秦朝都城咸阳西安地区城址变迁图 咸阳作为都城,从前350年筑城,直到前207年秦灭亡,历时140余年。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1 3.1 秦朝时期的城市秦朝时期的城市(前(前221221前前207207年)年)3.1.2 秦朝都城咸阳 秦孝公初建的咸阳城,主要以咸阳宫为主,限于渭河以北,随后不断向南发展; 渭南部分于秦昭公时拓展,建兴乐宫,始皇时又建了信宫、阿房宫等,章台、上林等也在渭南;(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渭北咸阳主要向东发展,形成了“六国宫殿区”。秦咸阳城平面布置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1 3.1 秦朝时期的城市秦朝时期的城市(前(前221221前前207207年)年)3.1.2 秦朝都城咸阳 秦咸阳城已有了集中的商业区,考古发现,市在城南; 在渭水河北宫殿区附近,有铸铁、冶铜的作坊和陶窑等遗址,说明当时有为宫廷服务的作坊; 居民区位于城南,绝大多数北渭水冲毁,无处可考。秦咸阳城平面布置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1 3.1 秦朝时期的城市秦朝时期的城市(前(前221221前前207207年)年)3.1.2 秦朝都城咸阳的规划建设特点发展“城郊一体”的规划思想。始皇即位后,都城发展南跨渭河,东至骊山,打破了传统的集中、封闭形制的约束,这种大规划对后代都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城市组团式发展。结合地理、历史条件,形成渭南、渭北两个综合区,同时借咸阳宫中轴线以及渭河辅助线将渭南、渭北两区浑然一体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城市综合区而非简单的城池;运用“象天法地”的观念布局城市。以渭水象征银河天汉,各宫比拟天体星座,用复道、甬道及桥梁为联系手段将各宫参照天体星象组成一体,形成以咸阳宫为中心的宫城群(天宫意象);运用了“相土尝水”的规划选址思想。选址在渭水河西北岸,地势高爽,视野开阔,利于军事防守和监视全城百姓;注重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联系。“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大修驰道,方便了都城咸阳与关中平原之间的联系。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2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西汉时期的城市(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323年)年)3.2.1 西汉时期城市发展的背景在行政区划建制上,汉承秦制,除实行部分封王外,仍沿用郡县制; 长期实行“休养生息、劝农扶桑、省赋减役”等政策,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的稳定和繁荣的局面;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奖励增殖人口,同时鼓励和提倡手工业生产;商业上开关废禁,任其流通。同时汉武帝时国际商路的开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很多商业都会;汉武帝时,为抗击匈奴,开发西域,在进军路线上建立了一些新的城市,如武威、张掖等;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2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西汉时期的城市(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323年)年)3.2.2 西汉时期的城市经济区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经济密切联系为特征而划分的各个地域单元。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范围大小取决于城市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大小。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2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西汉时期的城市(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323年)年)3.2.2 西汉时期的城市经济区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按照这一特征将全国分为8大经济区:关中区域西汉时期全国经济、商业最发达的区域。 关中,是指今日陕西全境和四川巴、蜀地区及甘肃东部一部分 咸阳、临邛(邛崃)、成都、江洲(重庆)、广汉(梓潼)三河区域中原商业枢纽,三河,即河东、河内、河南之总称。 山西有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平阳(山西临汾市)、陈(河南淮阳)、温(河南温县)、轵(河南济源县南)、洛阳;燕、赵区域河北 邯郸齐、鲁区域山东 临淄 梁、宋区域豫之东北部,鲁之西南部以及苏、皖西北一部分 陶(山东定陶)、睢阳(河南商丘县南)颍川、南阳区域河南中部及西南部 颖川 宛三楚区域三楚即西楚、东楚、南楚 陈、彭城、寿春、吴(苏州)、江陵、长沙南越区域珠江流域 番禺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2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西汉时期的城市(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323年)年)3.2.3 西汉都城长安汉长安城复原想象图 汉长安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及防御匈奴的侵袭,前后历经二十年逐步建成的; 汉长安城起初无城墙,在宫殿等建筑建成后才修筑的; 王莽时在城南修建辟雍等礼制建筑; 东汉时,长安城改为陪都,称西京。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2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西汉时期的城市(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323年)年)3.2.3 西汉都城长安 汉长安城的建设为配合地形及现状,平面呈不规则的矩形,城址周长约25.4km。 城共有12个城门,其中宣平门亦称东都门,从东西汉直到南北朝都是主要城门。 通城门的大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中间为驰道,为帝王专行的道路。 作坊区位于城的东北部,城南建有数组礼制建筑。史书载,汉长安有九市。汉长安城复原想象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2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西汉时期的城市(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323年)年)3.2.3 西汉都城长安汉长安城南礼制建筑总体复原图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2 3.2 西汉时期的城市西汉时期的城市(前(前206206公元公元2323年)年)3.2.4 汉长安城的规划建设特点因地制宜,规划结合地形。继承秦人重视利用地形的传统,形成不完全规则的城池形状和城市布局,如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而建;城内各宫分区布置。各宫殿区形式分散而自由,之间大多分布着闾里。礼制的规划思想。以秦咸阳离宫兴乐宫为基础增建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建章宫,规模宏大,以“大”、“高”、“多”为贵,而不是以居中为贵。同时,城南有大型礼制建筑群落,反映了周礼的复兴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园林的大规模建设。城西、西南有大规模的皇家苑囿区(如建章宫、上林苑),并结合园林规划综合解决城市蓄水和漕运等问题;汉长安城周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强制迁富豪之家聚居城郊帝陵周围,形成七座“陵邑”(类似于卫星城,消费性城市,人口10-20万),形成所谓“七星伴月”的宏伟格局;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3 3.3 东汉时期的城市东汉时期的城市(公元(公元2518925189年)年)3.3.1 东汉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东汉时,因战乱,中原、西北、东北等地的城市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这一时期的城市无论是经济、规模和文化水平,都不能和西汉时代相比;首都动迁洛阳以后,长江流域与中原地区商业交通较为便利,出现了十座新城市,皆位于长江流域,如荆州的汉宁,扬州的永宁等;长江以南尤其是沿海的城市得到发展,北方各州城市的比例逐渐下降,南方各州城市比例逐渐提高。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3 3.3 东汉时期的城市东汉时期的城市(公元(公元2518925189年)年)3.3.2 东汉都城洛阳东汉洛阳城平面图 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定都河北鄗县,但地理位置较偏,后将都城迁至洛阳。 东汉都城洛阳在原来周代都城的位置进行建设。东周洛阳由于交通和水运的便利,已经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商业都市。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3 3.3 东汉时期的城市东汉时期的城市(公元(公元2518925189年)年)3.3.2 东汉都城洛阳东汉洛阳城平面图 东汉洛阳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成长方形”; 洛阳城共有12个城门; 洛阳城内仍以宫殿为主,南北二宫几乎占据一半的土地,其余为皇帝和贵族服务的园林、官府、太仓及武库,还包括位于二宫之间的闾里。 城南面为祭祀的建筑,还包括太学。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4 3.4 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总结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总结秦汉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 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 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 秦代时南方闽中郡、南海郡番禺、桂林郡桂林、象郡临尘 ; 内蒙九原郡九原;四川蜀郡成都、甘肃陇西郡狄道; 东北辽东郡襄平、辽西郡阳乐;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4 3.4 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总结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总结秦汉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特点3.众多中心商业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 陆路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的驰道; 岭南修筑了“新道”,巴蜀修筑了“栈道”(分南北两条,北栈道又名“褒斜道”),从四川宜宾到云南曲靖一带修筑了“五尺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直至九原郡的“直道”; 水路疏浚了鸿沟,江河、济、睢、淮四水连通起来,形成当时北方的主要水运干线;长江流域吴、楚、蜀也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以兴行船、灌溉之利;岭南地区开辟了“灵渠”,以沟通湘江、漓江之水运 2009.6ECO-CITY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中外城市建设与规划史3.4 3.4 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总结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总结秦汉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特点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较大发展; 西汉时的国际贸易可分为路、海两途,以陆为主。 陆途即所谓的“丝绸之路”; 海上贸易主要集中在南方重要港口 “军市”,此类小市镇一般都筑有城墙,并有屯田及演兵场等。5.推行了一些城市建设制度 如闾里制、多宫制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