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写 作 导 学 案(一)如何运用比喻论证佳作悟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技法指要授之以渔得,必有灵犀通栏目索引即学即练纸上得来浅,绝知要躬行读书养气读书养气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 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 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 阅读各式各样的书,佳作悟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以吃饭喝水作喻,说明读书于人的重要性及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提示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荡气回肠”,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柳欧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周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以游泳的人不会换气作喻,说明读书不足,养气不够的严重后果,形象生动。提示返回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用这种方法论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技法指要授之以渔得,心有灵犀通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比喻论证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比喻描绘。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示例: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示例2.比喻说理。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示例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司马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槃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3.比喻评价。运用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价人物。返回示例示例: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炫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题目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地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美好。水厌倦了岸的围困,想要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冲垮了堤岸。水没有得到自由,却失去了生命,而岸没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即学即练纸上得来浅,绝知要躬行点拨点拨这是一则比喻型的材料作文,也可看做寓意型的作文。材料中的水和岸是相互制约,又互相依存的关系。由此及彼,由物到人,巧妙地产生联想,恰当选准角度,是写好这篇材料作文的关键。按照审题的步骤,可这样抓关键,定角度:材料中的水与岸原来是什么关系?水为什么要冲垮堤岸?冲垮堤岸后的结果如何?这样一找原因,看结果,写作的角度便很明显了。然后结合材料中的重点语句,角度可定为:(1)和谐创造美好;(2)相互制约与依存;(3)自由与约束;(4)生存的价值;(5)情感与理智。实战练笔实战练笔题目:_答案返回本课结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