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一、词语理解,全文翻译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景 春 曰 : “公 孙 衍 、 张 仪 岂 不 诚 ( )大 丈 夫 ( )哉?一怒而诸侯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 真正,确实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便平安无事。”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A 【解析】冠:行冠礼。D 【解析】A项,告诫/谨慎;B项,能够/实现;C项,行为,准则/道路;D项,行走。二、内容理解3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1)景春认定公孙衍是大丈夫的理由是:_,_。(2)富贵不能淫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3)富贵不能淫中“_,_,_”几句是古人立志的标准,也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孟子认为“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有何区别?“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志;“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请结合文中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心怀仁德,践行礼义。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4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对“立天下之正位”理解有误,“正位”不能理解为“高位”。C(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内容为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B本文第二段内容为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C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大丈夫之道谈到妾妇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D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解析】应是“从妾妇之道谈到大丈夫之道”。C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以)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忧愁祸患可以死于安乐也。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A 【解析】过:犯错误。C 【解析】A项,违背/同“弼”,辅佐;B项,在/从;C项,集市;D项,表承接/表转折,却。二、内容理解3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治理国家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文章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造就人才,治理国家。(5)文章第一段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都经历艰苦磨难之后才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即逆境成才。(6)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要有守法度、敢于进谏的大臣,使国内政治修明。另外还要有良好的法律制度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危机感,随时准备战斗,不能贪图安逸,只顾享乐,这样国家才不会“亡”。(7)现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示例:有意义。小到个人,要想成才,一定要先经历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才会有所作为。“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大到国家,即使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也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轻视其他的国家,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不会落后,重复历史的悲剧。4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B课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C课文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D课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解析】第二自然段由个人到国家,先论证国家无忧患将导致灭亡,后归纳出中心论点。B(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用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寒,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和“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能证明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C课文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D课文孟子表明了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不相同。【解析】因素是相同的。D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选自资治通鉴唐纪)D 【解析】A项,和/参与,有“欣赏、领悟”的意思;B项,的/动词,到;C项,然而/既然;D项,所以。6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7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简要分析。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8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示例:创业当然很难,非得经过多次磨难才能完成。尤其古代天下大乱时,群雄四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而守成更难,因为人一旦得到后,容易骄傲自满、享乐腐化,国家的衰败由此开始,个人的奋斗成果也易失去。所以,本人更同意守成难。(能针对创业或守成一方面谈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