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些问题讲解人:PPT制作:组员:1关于第一个问题:孙中山为何放弃总统之位2学过历史的同学都知道,在对于这件事上,历史书皆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来总结。但这句话过于笼统,试想,一个“软弱”的阶级又怎会发动一场让中国更天换日的革命?所以,对于这个观点的代表事件孙中山让大总统之位与袁世凯就需要审视与分析31.新军强大,难以匹敌 革命军的组成参差不齐,虽有正规军的参与,但不是全部,同时也没有长时间的正规化训练(时间,财力,物力上根本不允许)。而袁所统领的北洋军,是清王朝最强陆军,有顶尖的军事装备,有西式战法和训练。作战素质上,革命军不可与之同日而语,虽然可以打败腐朽的八旗军,绿营军,但北洋军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是战是和,已不是利益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这次已达13省独立的大革命的成败,关系到先前革命的努力。与之硬拼,几乎毫无胜算。42.袁之承诺,极具诱惑 在革命如火如荼之时,清廷派出的北洋军无疑是当头一棒。而袁作为新军领袖对自己的作用和革命的形式看的较为透彻。因此,他一面压制革命,一面与革命党人暗中谈判。革命党人也明白,袁若想让革命失败,只在朝夕之间,而让清君退位,同样如此。若让大总统之位与袁,不但他信仰共和,更能令清帝退位,革命党人的共和梦瞬息可就。实为双赢之举。 53.孙中山对于革命进程同样明晰 孙中山对袁世凯其人也是较为了解,深知其有着独裁的手腕和野心。因此在同意袁就任大总统之时,开出了几个条件:1南京任职;2“总统制”改为“内阁制”3临时约法作为限制;他也想到,人民对于帝王统治已是深恶痛绝,料袁不敢再恢复帝制。同时,革命初就,人心不稳,民智未开,政治不立,需要一个强权人物稳定政权,恢复国力。袁于国内国外皆有好评,此人当权,正符合了这几点要求。64.孙中山的个人经历 孙中山等几位革命领导人大多受到西方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他让位于袁,可能有着对华盛顿的崇敬与模仿,很多民主先驱淡看名利,只为国家。他的此举,可能是有着西方民主情怀吧。75.关于袁世凯 我始终坚信一句话:没有一个领导者愿做亡国之君,朽国之主。何况是袁世凯,出身官宦,热爱学习,有着良好的大局观,志向宏远,受到新思想的熏陶多时。同时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不能简单的用一句“窃取革命果实”来概括。8袁在总统之位时,在他的主持下,政府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维护了中国对西藏和蒙古的主权;同年改革厘金制度,解决了晚清到处设卡征收厘金的弊政。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统一货币 ;以大总统令公布颁定教育要旨,大力发展教育 ;袁世凯政府公布传染病预防条例。这些只是他为中国发展做的很多事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他死后,中国进入了更加水深火热,更加民不聊生的军阀割据。他的历史作用,难得不值得细细研究吗?9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让总统之位于袁世凯,有客观上的的军事力量悬殊,国家政局需要,革命道路的需要;以及主观上的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计划(限制袁权力),他看到了袁世凯身上进步的一面,以及孙中山对于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是这几点,让他决定把这个职位让位于袁,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有签定“二十一条”的污点,但袁的很多作为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我不提复辟与他的集权,因为这两件事争议很大,同时,在我看来,这两件事绝没有表面的那么简单,而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在此不能轻易否认。这便是我们对于这件事的认识。10 第二个问题 为何仁人志士为何选择了革命11说到这点,就要先说“改革”与“革命”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是对于现状的局部改观,易于实行,不必太多付出和牺牲;而革命不同,即由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大多数的革命的成功是用血肉堆砌的。革命的道路,也是牺牲的道路。12革命是不是必须的呢?让我们先看一下清末的状况:自1840年国门开启,就开始有仁人志士纷纷为救国图强而奔波求索。“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的政治尝试,再到后来清政府的“立宪运动”的自救。但它们几乎都失败了,朝廷的腐败无能并未改观,对内政治不举,对外主权尽失。清政府是根基,犹如合抱之木,改革犹如移花剪枝,不损其本。一系列改革的活动,纷纷证明了这一点。13 当先进人士认识到这一点事,他们发现,只有推翻清王朝,以共和代之,才能真正的让国家走上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改革无路,唯有革命。 确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清末维新思潮盛行,外国列强入侵的同时也传来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坚船利炮。改革让人民看到了一丝希望,但甲午之役,几乎将这个希望击的粉碎,皇族内阁,更是现其本质。人民已经对清王朝彻底地失去了信心。革命之势,革命之需,已是箭在弦上。14我们要感谢当时那群革命志士的坚定决心和勇敢牺牲,有了他们才推翻了中国千年王朝统治。虽然之后的发展是他们不曾料到的,但他们为国家命运而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敬仰学习。15谢谢大家1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