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第3页 / 共112页
第4页 / 共112页
第5页 / 共112页
第6页 / 共112页
第7页 / 共112页
第8页 / 共112页
第9页 / 共112页
第1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从王朝天下到民族国家第二讲:从王朝天下到民族国家 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 天下观与天下观与“ “华夷之辨华夷之辨” ”二、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二、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二、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二、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 变局观与国际政治新秩序变局观与国际政治新秩序三、近代国家学说的导入三、近代国家学说的导入三、近代国家学说的导入三、近代国家学说的导入 西方近代国家学说的译介与消化西方近代国家学说的译介与消化2021/8/22021/8/21 1 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一、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 天下观与“华夷之辨” 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 天下观中的人文与政治构想天下观中的人文与政治构想 文化化的民族观文化化的民族观文化化的民族观文化化的民族观 “华夷之辨华夷之辨” ”的内涵的内涵 从从从从“ “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国” ”到到到到“ “主权中国主权中国主权中国主权中国” ”的理论开端的理论开端的理论开端的理论开端 魏源魏源“ “师夷师夷” ”思想的现代意蕴思想的现代意蕴2021/8/22021/8/22 2 (一)(一)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关于世界秩序的构想 天下观中的人文与政治构想天下观中的人文与政治构想 在古代中国所处的东亚世界,以在古代中国所处的东亚世界,以“天下观天下观”为核心构为核心构建的天下体系则出现了建的天下体系则出现了“天下体系天下体系”影响了历代中国王朝影响了历代中国王朝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政策。从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政策。从1717、1818世纪以降,西方势世纪以降,西方势力进人东亚世界,力进人东亚世界,“天下观天下观”成为清政府抗拒西方民族国成为清政府抗拒西方民族国家体系的重要依据。关于家体系的重要依据。关于“天下观天下观”的内容及其意义,学的内容及其意义,学术界多有论述。以下主要依据中国古代文献,结合已有的术界多有论述。以下主要依据中国古代文献,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研究成果,对“天下观天下观”的源流和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的源流和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2021/8/22021/8/23 31 1、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古代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空间构想古代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空间构想古代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空间构想古代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空间构想 秦汉之前的古代中国,特别是周代以来,在经典文献秦汉之前的古代中国,特别是周代以来,在经典文献中,古代思想家们利用表达地理实体的概念中,古代思想家们利用表达地理实体的概念“ “山山” ”、“ “海海” ”以以及表达方向、方位的词汇,用空间概念建构了中国式的、及表达方向、方位的词汇,用空间概念建构了中国式的、具有一元等级世界秩序特征的具有一元等级世界秩序特征的“ “天下观天下观” ”。“ “天下观天下观” ”是由是由“ “天天下下” ”、“ “畿服畿服” ”等一系列空间概念构成的理论。等一系列空间概念构成的理论。其中最为核心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是的概念是“ “天下天下” ”。2021/8/22021/8/24 4 “天下天下天下天下”从空间意义而言,是指从空间意义而言,是指从空间意义而言,是指从空间意义而言,是指“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天底下所有的土地”,它指称,它指称,它指称,它指称“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整个世界”。 “ “ “ “天下天下天下天下”概念起源于古代中概念起源于古代中概念起源于古代中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对方位的界定。国人对方位的界定。国人对方位的界定。国人对方位的界定。 在夏代,由于缺乏实物材料,难以确证是否出现了关在夏代,由于缺乏实物材料,难以确证是否出现了关于方位的概念。但有学者推测,于方位的概念。但有学者推测,“ “天下、中国、四方、四天下、中国、四方、四海、九州、四夷似乎在夏代以前就已存在了海、九州、四夷似乎在夏代以前就已存在了” ”川。到商朝川。到商朝时,关于中心和四方等方位概念就已确切地出现了。在殷时,关于中心和四方等方位概念就已确切地出现了。在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商甲骨文卜辞中,“ “中商中商” ”、“ “四方四方” ”、“ “四土四土” ”等词频繁出现,等词频繁出现,2021/8/22021/8/25 5 关于关于“天下天下”、“四海四海”等词汇的具体涵义,古代思等词汇的具体涵义,古代思想家们也进行了相关论述。中庸解释想家们也进行了相关论述。中庸解释“天下天下”为为“天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之所覆、地之所载”。礼记。礼记曲礼有曲礼有“君天下为天子君天下为天子”,郑玄的笺注曰,郑玄的笺注曰:“:“天下,谓外及四海也天下,谓外及四海也”。 对对对对“ “天下天下天下天下” ”内容阐释最为具体的理论是内容阐释最为具体的理论是内容阐释最为具体的理论是内容阐释最为具体的理论是“ “畿服服畿服服畿服服畿服服” ”理论。理论。理论。理论。“ “畿服畿服畿服畿服” ”是对是对是对是对“ “天下天下天下天下” ”这一空间的填充和划分。中国思想家们这一空间的填充和划分。中国思想家们这一空间的填充和划分。中国思想家们这一空间的填充和划分。中国思想家们并不认为空间是均匀分布和并不认为空间是均匀分布和并不认为空间是均匀分布和并不认为空间是均匀分布和“ “平铺平铺平铺平铺” ”于世界表面的,而是由于世界表面的,而是由于世界表面的,而是由于世界表面的,而是由内向外、由中心向边缘的延伸。内向外、由中心向边缘的延伸。内向外、由中心向边缘的延伸。内向外、由中心向边缘的延伸。2021/8/22021/8/26 6 畿服理论源自周代和秦汉时期诸如尚书畿服理论源自周代和秦汉时期诸如尚书 酒诰、酒诰、国语国语 周语上、尚书周语上、尚书 禹贡和周礼的几种文献禹贡和周礼的几种文献中。不过,从系统性而言,国语中。不过,从系统性而言,国语 周语上、尚书周语上、尚书 禹禹贡中阐述的贡中阐述的“ “五服五服” ”说和周礼说和周礼 夏官夏官 职方氏中的职方氏中的“ “九服九服” ”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畿服理论。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畿服理论。 国语国语国语国语 周语上中有周语上中有周语上中有周语上中有“ “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这一理论以距离这一理论以距离这一理论以距离这一理论以距离“ “王畿王畿王畿王畿” ”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中心的远近为次第,分为甸、侯、宾、要、荒五个尊卑贵贱不同的区域。贵贱不同的区域。贵贱不同的区域。贵贱不同的区域。2021/8/22021/8/27 7 尚书尚书禹贡包括禹贡包括“九州九州”和和“五服五服”两项内容。两项内容。它们依次是它们依次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九个州,覆盖了华夏地域的所有部分。梁州、雍州。这九个州,覆盖了华夏地域的所有部分。在在“九州九州”划定后,又列划定后,又列“五服五服”于后。于后。所谓所谓所谓所谓“五服五服五服五服”,指,指,指,指自京师向四面每五百里为一自京师向四面每五百里为一自京师向四面每五百里为一自京师向四面每五百里为一“服服服服”区,由近及远,分别是区,由近及远,分别是区,由近及远,分别是区,由近及远,分别是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与周语相比,禹贡把前者与周语相比,禹贡把前者“ “五服五服” ”理论中的理论中的“ “宾宾服服” ”替换为了替换为了“ “绥服绥服” ”,每,每“ “服服” ”的地理范围也作了具体的规定。的地理范围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畿服畿服” ”理论在禹贡中变得进一步复杂化起来了。理论在禹贡中变得进一步复杂化起来了。2021/8/22021/8/28 8 “畿服畿服”理论在周礼中继续得到发展。周礼包理论在周礼中继续得到发展。周礼包含了许多含了许多“职官职官”篇,其中周礼篇,其中周礼夏官夏官职方氏篇提职方氏篇提出了出了“九服九服”制理论制理论: : 乃辨九服之邦国乃辨九服之邦国: :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除职方氏之外,周礼中的夏官除职方氏之外,周礼中的夏官 大司马大司马及秋官及秋官 大行人对大行人对“ “畿服制畿服制” ”也有论述。不过,大司马也有论述。不过,大司马中把中把“ “九服九服” ”改为改为“ “九畿九畿” ”,大行人则改为了,大行人则改为了“ “六服一番六服一番” ”。2021/8/22021/8/29 9 周语、禹贡和周礼中包含的周语、禹贡和周礼中包含的“畿服畿服”理理论,由简至繁,内容也不断充实发展。大体而言,论,由简至繁,内容也不断充实发展。大体而言,畿服理畿服理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论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 一是按照地理距离的远近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亲疏一是按照地理距离的远近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亲疏一是按照地理距离的远近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亲疏一是按照地理距离的远近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亲疏关系关系关系关系,其中在周语和禹贡中存在五种中心与外围,其中在周语和禹贡中存在五种中心与外围,其中在周语和禹贡中存在五种中心与外围,其中在周语和禹贡中存在五种中心与外围的关系,而周礼中存在七种或九种这种关系的关系,而周礼中存在七种或九种这种关系的关系,而周礼中存在七种或九种这种关系的关系,而周礼中存在七种或九种这种关系; ; ; ; 二是按照这种地理距离的远近体现出的亲疏关系来确二是按照这种地理距离的远近体现出的亲疏关系来确二是按照这种地理距离的远近体现出的亲疏关系来确二是按照这种地理距离的远近体现出的亲疏关系来确定周边对中心的义务。定周边对中心的义务。定周边对中心的义务。定周边对中心的义务。这种义务以贡期和贡物的不同由内这种义务以贡期和贡物的不同由内这种义务以贡期和贡物的不同由内这种义务以贡期和贡物的不同由内向外递减。向外递减。向外递减。向外递减。2021/8/22021/8/210102 2、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 :一种人文与政治的构想一种人文与政治的构想一种人文与政治的构想一种人文与政治的构想 作为一种人文构想,作为一种人文构想,“天下观天下观”并不纯粹是对自然地并不纯粹是对自然地理的论述。古代中国理的论述。古代中国“天下观天下观”中包含的中包含的“天下天下”、“哉哉服服”等空间概念,并非是实体概念,而更多地是一种观念等空间概念,并非是实体概念,而更多地是一种观念建构,建构,天下天下”、“四海四海”等概念没有准确的空间范围,更等概念没有准确的空间范围,更无地理疆界中实际的对应物。显然无地理疆界中实际的对应物。显然,“天下观天下观”不在于表不在于表述自然空间的客观实在,而在于体现由述自然空间的客观实在,而在于体现由“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延伸延伸出来的象征意义。出来的象征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种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1/8/22021/8/21111 其一,其一,其一,其一,“ “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 ”体现出了体现出了体现出了体现出了“ “天下一家天下一家天下一家天下一家” ”、“ “王者无外王者无外王者无外王者无外” ”的的的的一元观念,使一元观念,使一元观念,使一元观念,使“ “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 ”指导下建立的世界秩序从总体来说指导下建立的世界秩序从总体来说指导下建立的世界秩序从总体来说指导下建立的世界秩序从总体来说具有内敛、具有内敛、具有内敛、具有内敛、“ “德化德化德化德化” ”和和和和“ “非战非战非战非战” ”特征。特征。特征。特征。 中国思想家建构的这种中国思想家建构的这种“ “天下天下” ”概念,之所以成为最大概念,之所以成为最大的空间单位,是把的空间单位,是把“ “外部外部” ”包容在包容在“ “天下天下” ”空间的结果。中国空间的结果。中国古代人文世界中的古代人文世界中的“ “外部外部” ”,不是指,不是指“ “天下天下” ”之外的外部,而之外的外部,而是指是指“ “天下天下” ”之中的外部,即与中心相对的边缘部分。这种之中的外部,即与中心相对的边缘部分。这种“ “天下观天下观” ”特有的空间观念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被界定为特有的空间观念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被界定为中心和外围的关系。这种空间观,实际上消解了中心和外围的关系。这种空间观,实际上消解了“ “外部外部” ”空空间概念的存在,因为间概念的存在,因为“ “天下天下” ”是最大化的空间单位。是最大化的空间单位。2021/8/22021/8/21212 其二,其二,其二,其二,“ “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 ”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想,它建构出的世界秩序是一元性等级体制。想,它建构出的世界秩序是一元性等级体制。想,它建构出的世界秩序是一元性等级体制。想,它建构出的世界秩序是一元性等级体制。 “ “天下观天下观” ”虽然使空间内部与空间外部同处于天下范围,虽然使空间内部与空间外部同处于天下范围,但这种内部与外部绝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中国古代天下但这种内部与外部绝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中国古代天下观展现出的空间概念,既有内外之别,也有优劣之分,这观展现出的空间概念,既有内外之别,也有优劣之分,这种内外优劣之分与华夷之辨联系了起来。对种内外优劣之分与华夷之辨联系了起来。对“ “天下天下” ”进行的进行的等级划分,主要体现在华夏和等级划分,主要体现在华夏和“ “四夷四夷” ”在方位、空间的固定在方位、空间的固定化上。化上。2021/8/22021/8/21313 消解了消解了消解了消解了“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外部空间” ”的概念,实际上等于抽掉了向外扩的概念,实际上等于抽掉了向外扩的概念,实际上等于抽掉了向外扩的概念,实际上等于抽掉了向外扩张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张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张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张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秦汉以来的中国,几乎都是采取内向型发展模式的,秦汉以来的中国,几乎都是采取内向型发展模式的,外向扩张模式是罕见的。有关外向扩张模式是罕见的。有关“ “空间空间” ”的危机意识在中国历的危机意识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中国人长期以来专注于内部事务。对于史上是不存在的,中国人长期以来专注于内部事务。对于用武力获得用武力获得“ “天下天下” ”之外空间的意识,在中国历代政权中是之外空间的意识,在中国历代政权中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只有不可想象的。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只有“ “治边治边” ”的观念和政的观念和政策,但没有征服、吞并外国的概念。策,但没有征服、吞并外国的概念。2021/8/22021/8/21414 “ “夷夷” ”、“ “蛮蛮” ”、“ “戎戎” ”、“ “狄狄” ”分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仅意味着少数民族方位的固定化,而且也意味着华夏中不仅意味着少数民族方位的固定化,而且也意味着华夏中心观念的出现。与四方未开化民族相对的是居住在中心的心观念的出现。与四方未开化民族相对的是居住在中心的文明之邦文明之邦“ “华夏华夏” ”。把这种空间等级观念理论化的,就是上。把这种空间等级观念理论化的,就是上述的述的“ “五服五服” ”或或“ “九服九服” ”等等“ “畿服畿服” ”理论。理论。“ “畿服畿服” ”理论最终确立了理论最终确立了“ “中心中心” ”与与“ “外围外围” ”按照地理距离体现出的亲疏关系。这是一个按照地理距离体现出的亲疏关系。这是一个呈现呈现“ “同心圆同心圆” ”或或“ “放射状放射状” ”的包括中国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等的包括中国内部和外部世界的等级秩序图谱。级秩序图谱。2021/8/22021/8/21515 其三,其三,其三,其三,“ “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天下观” ”建构下的世界秩序中,中心与外围之建构下的世界秩序中,中心与外围之建构下的世界秩序中,中心与外围之建构下的世界秩序中,中心与外围之间,具有共容和互利的特征。间,具有共容和互利的特征。间,具有共容和互利的特征。间,具有共容和互利的特征。 “ “天下观天下观”建构下的世界秩序是一种等级国际秩序,建构下的世界秩序是一种等级国际秩序,在这一等级体系中,中心和边缘间的相互依赖具有非对称在这一等级体系中,中心和边缘间的相互依赖具有非对称性。处于中心的中国王朝对边缘的朝贡国依赖程度较小性。处于中心的中国王朝对边缘的朝贡国依赖程度较小; ;而处于体系边缘的朝贡国对中心的中国王朝依赖性则较强。而处于体系边缘的朝贡国对中心的中国王朝依赖性则较强。2021/8/22021/8/21616 正是双方这种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造成了依赖程度较正是双方这种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造成了依赖程度较弱的中心国对依赖程度较强的朝贡国拥有了巨大权力优势。弱的中心国对依赖程度较强的朝贡国拥有了巨大权力优势。但这种等级秩序却有别于其它等级秩序。但这种等级秩序却有别于其它等级秩序。权力中心与周边权力中心与周边虽有等级尊卑之分,但二者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也虽有等级尊卑之分,但二者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也不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不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 在帝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以中华文明的无比优越在帝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以中华文明的无比优越性和道德上的优越感来感化周边地区,性和道德上的优越感来感化周边地区,它们在帝国形成后它们在帝国形成后转变为文化帝国主义,以扩张文化为其重要使命,而不以转变为文化帝国主义,以扩张文化为其重要使命,而不以掠人土地、占人国土为目的。掠人土地、占人国土为目的。2021/8/22021/8/21717 (二)文化化的民族观(二)文化化的民族观 “华夷之辨” 的内涵 “华夷观也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思华夷观也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想,在中国古代, ,有关边疆地区的问题有关边疆地区的问题, ,其核心就是所谓的其核心就是所谓的四夷问题。四夷问题。 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 ,发展和延续至清发展和延续至清代代, ,其内涵是动态变化的其内涵是动态变化的, ,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各各个时期的治边思想又有其特色个时期的治边思想又有其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夷之辨华夷之辨”了。了。中国古代传统治边思想是一个以大一统理中国古代传统治边思想是一个以大一统理念和华夷思想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念和华夷思想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体系, ,它反映了对不同地它反映了对不同地区施以不同统治区施以不同统治, “, “修其教不易其俗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齐其政不易其宜”, ”, 达到达到“合而不同合而不同”之状态。之状态。2021/8/22021/8/218181 1、孔子眼中、孔子眼中、孔子眼中、孔子眼中“ “华华华华” ”与与与与“ “夷夷夷夷” ”的区别的区别的区别的区别 先秦时代先秦时代, ,逐渐产生了区分逐渐产生了区分“夷夷”与与“夏夏”的观念。的观念。这一观念这一观念, ,在儒家学说的创始者那里表现得尤为典型在儒家学说的创始者那里表现得尤为典型, ,孔子孔子就曾非常严肃而明确地提出了严分就曾非常严肃而明确地提出了严分“诸夏诸夏”与与“夷狄夷狄”的的主张主张, ,强调强调“夏夷之辨夏夷之辨”,”,所谓所谓“夷狄之有君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不如诸夏之亡也亡也”。孔子生活在在春秋。孔子生活在在春秋“四夷交侵四夷交侵”中国的时代里,中国的时代里,华夏族面临巨大危机,作为华夏文明的正统传人,孔子必华夏族面临巨大危机,作为华夏文明的正统传人,孔子必然把维护华夏族的正统地位置于最重要的地位。而塑造或然把维护华夏族的正统地位置于最重要的地位。而塑造或者维护华夏文明的正统地位,首先要明确的便是者维护华夏文明的正统地位,首先要明确的便是“华华”与与“夷夷”的区别。的区别。2021/8/22021/8/219191 1)、诸夏与夷狄在服饰、发型上的区别)、诸夏与夷狄在服饰、发型上的区别)、诸夏与夷狄在服饰、发型上的区别)、诸夏与夷狄在服饰、发型上的区别 孔子在论语孔子在论语 宪问中说:宪问中说:“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亦。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亦。” ”孔子是说,假如没有管仲辅助桓公称霸华夏,北抑戎狄、孔子是说,假如没有管仲辅助桓公称霸华夏,北抑戎狄、南制楚蛮,我们恐怕就成了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开的野南制楚蛮,我们恐怕就成了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开的野蛮之人了。左传蛮之人了。左传 定公十年有定公十年有“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孔疏孔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 从孔疏可以看出,服从孔疏可以看出,服饰的华丽精美也是华夏族有别于夷狄的一个方面。左传饰的华丽精美也是华夏族有别于夷狄的一个方面。左传 襄公十四年载有姜戎首领驹支语:襄公十四年载有姜戎首领驹支语:“ “我诸戎饮食衣服,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不与华同。” ”可见北边诸少数民族在衣饰上与中国有可见北边诸少数民族在衣饰上与中国有异。史记异。史记 赵世家有:赵世家有:“ “剪发纹身,错臂左衽,瓯越之剪发纹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民也。” ”也可知,南方诸越在穿衣、发式上与中国也不同。也可知,南方诸越在穿衣、发式上与中国也不同。2021/8/22021/8/220202 2)、)、)、)、“ “华华华华” ”与与与与“ “夷夷夷夷” ”在在在在“ “礼乐教化礼乐教化礼乐教化礼乐教化” ”上的不同上的不同上的不同上的不同 在孔子看来,华夏族于夷狄诸边远少数民族存在着巨在孔子看来,华夏族于夷狄诸边远少数民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应将二者作严格的区分。孔子在论语大的差别,应将二者作严格的区分。孔子在论语 八佾八佾中说:中说:“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在孔子看来,少在孔子看来,少数民族有君主,还不如华夏族没有呢。孔子实在是说,夷数民族有君主,还不如华夏族没有呢。孔子实在是说,夷狄地区文化落后,缺乏礼乐教化,是文明未开化的蛮荒之狄地区文化落后,缺乏礼乐教化,是文明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所以才会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呢。孔子认为华夏诸地,所以才会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呢。孔子认为华夏诸国应遵循华夏之礼,奏华夏正声(雅乐)。国应遵循华夏之礼,奏华夏正声(雅乐)。2021/8/22021/8/221212 2、“ “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华夷之辨” ”的具体内涵的具体内涵的具体内涵的具体内涵1 1)、)、)、)、诸夏一体诸夏一体诸夏一体诸夏一体 春秋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内诸夏而外夷狄。”“”“不以中国从夷狄不以中国从夷狄, ,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 ” 春秋左传正义管仲云春秋左传正义管仲云:“:“戎戎狄豺狼狄豺狼, ,不可厌也不可厌也, ,诸夏亲昵诸夏亲昵, ,不可弃也。不可弃也。” 这些其实都是要明确这些其实都是要明确这些其实都是要明确这些其实都是要明确诸夏诸国乃一体诸夏诸国乃一体诸夏诸国乃一体诸夏诸国乃一体, , , ,诸夏国家之间诸夏国家之间诸夏国家之间诸夏国家之间应该不分彼此应该不分彼此应该不分彼此应该不分彼此, , , ,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 , ,相亲相爱。相亲相爱。相亲相爱。相亲相爱。西周以西周以西周以西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正是夷狄戎蛮势力壮大来特别是春秋时期正是夷狄戎蛮势力壮大来特别是春秋时期正是夷狄戎蛮势力壮大来特别是春秋时期正是夷狄戎蛮势力壮大, , , ,影响到诸夏发影响到诸夏发影响到诸夏发影响到诸夏发展生存的时期展生存的时期展生存的时期展生存的时期, , , ,华夏族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重的非华华夏族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重的非华华夏族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重的非华华夏族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重的非华夏族的入侵。夏族的入侵。夏族的入侵。夏族的入侵。2021/8/22021/8/22222 周王室的东迁周王室的东迁, ,就是在狄戎灭亡西周的形势下的不得就是在狄戎灭亡西周的形势下的不得已之举。这个时期已之举。这个时期, ,北方的山戎活跃于我国的北部地区北方的山戎活跃于我国的北部地区, ,并并且深入到今天的山西、河北中部以及黄河以南且深入到今天的山西、河北中部以及黄河以南, ,和中原诸和中原诸夏频繁战争。南方自称夏频繁战争。南方自称“蛮夷蛮夷”的楚国北上中原与诸夏争的楚国北上中原与诸夏争夺霸权夺霸权, ,相继灭掉淮河流域和南方许多诸夏国家。相继灭掉淮河流域和南方许多诸夏国家。 春秋时期诸夏在这种受到四方民族春秋时期诸夏在这种受到四方民族, ,特别是来自北方特别是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异民族的压力下和南方的异民族的压力下, ,许多诸夏之国、诸夏之民和诸许多诸夏之国、诸夏之民和诸夏之地亡于夷狄戎蛮夏之地亡于夷狄戎蛮, ,诸夏民族意识、民族认同在和夷狄诸夏民族意识、民族认同在和夷狄的交战中得到强化的交战中得到强化,“,“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就是在这种民族危机的就是在这种民族危机的形势下不断丰富深化。形势下不断丰富深化。2021/8/22021/8/223232 2)、)、)、)、贵华贱夷贵华贱夷贵华贱夷贵华贱夷 所谓所谓“夷夷”是原来一些与西周王政关系较为疏远的国是原来一些与西周王政关系较为疏远的国家家, ,或者是王政之下地位较低的国家或者是王政之下地位较低的国家, ,以及诸夏国家中地位以及诸夏国家中地位较低的部族。四夷也有自己的祭神礼仪较低的部族。四夷也有自己的祭神礼仪, ,但他们既无资格但他们既无资格也无物质力量也无物质力量( (如青铜礼器如青铜礼器) )举行盛大的祭祀和一些典礼。举行盛大的祭祀和一些典礼。久而久之久而久之, ,诸夏之礼与四夷之礼就有诸夏之礼与四夷之礼就有“文文”“”“野野”之分之分, ,这这种分野由微而著种分野由微而著, ,积浅而深积浅而深, ,逐渐形成贵华贱夷的社会基础。逐渐形成贵华贱夷的社会基础。 “华华华华”贵贵贵贵“夷夷夷夷”贱贱贱贱, , , ,其实就是以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其实就是以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其实就是以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其实就是以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为贵度为贵度为贵度为贵, , , ,贬贬贬贬“夷俗夷俗夷俗夷俗”,”,”,”,确立确立确立确立“夷夷夷夷”必须从必须从必须从必须从“华华华华”的观念。这的观念。这的观念。这的观念。这一观念是基于华夏文化优越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一观念是基于华夏文化优越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一观念是基于华夏文化优越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一观念是基于华夏文化优越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体系。体系。体系。2021/8/22021/8/22424 其具体表现其具体表现: :在文化上在文化上,“,“华华”文明有礼文明有礼, ,而而“夷夷”野蛮野蛮不知信义不知信义; ;华夏行中原制度华夏行中原制度, ,四夷行本族礼俗四夷行本族礼俗; ;行礼仪者为华行礼仪者为华夏夏, ,不行礼仪者为蛮夷。不行礼仪者为蛮夷。“非我族类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其心必异”,”,华夏是华夏是“天下天下”的文明中心的文明中心, ,无须向蛮夷学习。无须向蛮夷学习。 在政治上在政治上, ,中国是居于天下之中的中国是居于天下之中的“天朝天朝”,”,按照按照“普普天之下天之下, ,莫非王土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莫非王臣”的逻辑的逻辑, ,中国的皇帝中国的皇帝是是“天下天下”的共主。中国负有教化恩典蛮夷的责任的共主。中国负有教化恩典蛮夷的责任, ,而蛮夷而蛮夷则有向慕中华则有向慕中华, ,定期朝贡的义务。定期朝贡的义务。 在经济上在经济上, ,中国天子中国天子“富有四海富有四海”。“天朝物产丰富天朝物产丰富, ,从从不假外夷以通有无不假外夷以通有无”,”,而四夷若无中国则难以活命。中国与而四夷若无中国则难以活命。中国与四夷通商四夷通商, ,不是互通有无的交换不是互通有无的交换, ,而是天朝抚恤外夷的一种手而是天朝抚恤外夷的一种手段。段。2021/8/22021/8/225253 3)、)、)、)、夷夏之防夷夏之防夷夏之防夷夏之防 所谓所谓所谓所谓“夷夏之防夷夏之防夷夏之防夷夏之防”,”,”,”,就是将夷和夏严格区分就是将夷和夏严格区分就是将夷和夏严格区分就是将夷和夏严格区分, , , ,从地理上从地理上从地理上从地理上互相隔离互相隔离互相隔离互相隔离, , , ,排除夷狄于华夏之外排除夷狄于华夏之外排除夷狄于华夏之外排除夷狄于华夏之外, , , ,中国不应该因征伐夷狄而中国不应该因征伐夷狄而中国不应该因征伐夷狄而中国不应该因征伐夷狄而使自身遭到伤害。使自身遭到伤害。使自身遭到伤害。使自身遭到伤害。 这一理论的文化渊源也是很久远的。周人以这一理论的文化渊源也是很久远的。周人以“亲亲亲亲”、“尊尊尊尊”立国立国, ,讲究亲疏尊卑讲究亲疏尊卑,“,“内其国而外诸夏内其国而外诸夏, ,内内诸夏而外夷狄诸夏而外夷狄” ” 。为什么要。为什么要“外夷狄外夷狄”?”?因为因为“戎狄豺狼戎狄豺狼, ,不可厌也不可厌也”,“”,“戎狄无亲而贪戎狄无亲而贪”。到了西汉中期以后。到了西汉中期以后, ,儒学儒学之士纷纷举起之士纷纷举起“夷夏之防夷夏之防”的大旗的大旗, ,以批判汉武帝对戎狄以批判汉武帝对戎狄武力征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武力征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021/8/22021/8/22626 到了东汉时的到了东汉时的班固班固, ,就在这种反省和批判思潮的基础就在这种反省和批判思潮的基础上上, ,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夷夏之防夷夏之防”的边疆理论。的边疆理论。他他在汉书在汉书 匈奴传赞中说:匈奴传赞中说: 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 , , ,被发左被发左被发左被发左衽衽衽衽, , , ,人面兽心人面兽心人面兽心人面兽心, , , ,其与中国殊章服其与中国殊章服其与中国殊章服其与中国殊章服, , , ,异习俗异习俗异习俗异习俗, , , ,饮食不同饮食不同饮食不同饮食不同, , , ,言语不言语不言语不言语不通通通通, , , ,僻居北垂寒露之野僻居北垂寒露之野僻居北垂寒露之野僻居北垂寒露之野, , , ,逐草随畜逐草随畜逐草随畜逐草随畜, , , ,射猎为生射猎为生射猎为生射猎为生, , , ,隔以山谷隔以山谷隔以山谷隔以山谷, , , ,雍雍雍雍以沙幕以沙幕以沙幕以沙幕, , , ,天地所以绝外内也。天地所以绝外内也。天地所以绝外内也。天地所以绝外内也。2021/8/22021/8/22727 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是故圣王禽兽畜之是故圣王禽兽畜之, , , ,不与约誓不与约誓不与约誓不与约誓, , , ,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而见欺而见欺而见欺, , , ,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攻之则劳师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 , , ,其民不可其民不可其民不可其民不可臣而畜也臣而畜也臣而畜也臣而畜也, , , ,是以外而不内是以外而不内是以外而不内是以外而不内, , , ,疏而不戚疏而不戚疏而不戚疏而不戚, , , ,政教不及其人政教不及其人政教不及其人政教不及其人, , , ,正朔不正朔不正朔不正朔不加其国加其国加其国加其国; ; ; ;来则惩而御之来则惩而御之来则惩而御之来则惩而御之, , , ,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而贡献, , , ,则则则则接之以礼让接之以礼让接之以礼让接之以礼让, , , ,羁縻不绝羁縻不绝羁縻不绝羁縻不绝, , , ,使曲在彼使曲在彼使曲在彼使曲在彼, , , ,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盖圣王制御蛮夷之常道也。也。也。也。 这种这种“夷夏之防夷夏之防”的理论运用到政治实践上的理论运用到政治实践上, ,就是历就是历代多有对边疆民族的羁縻政策。所谓代多有对边疆民族的羁縻政策。所谓“羁羁”,”,就是马的笼就是马的笼头头;“;“縻縻”,”,就是系牛的绳子。就是系牛的绳子。“羁縻羁縻”有系联、笼络、怀有系联、笼络、怀柔的意思柔的意思, ,在这个对戎狄民族有蔑视意味的字眼背后在这个对戎狄民族有蔑视意味的字眼背后, ,隐含隐含着对民族地区政治现实的承认和无奈。着对民族地区政治现实的承认和无奈。2021/8/22021/8/228284 4)、)、)、)、以夏变夷以夏变夷以夏变夷以夏变夷 既然夷、夏是以文化的不同而区分的既然夷、夏是以文化的不同而区分的, ,夷、夏之间自夷、夏之间自然也就可以相互变化然也就可以相互变化, ,即可以即可以通过文化的传播达到化通过文化的传播达到化“夷夷”为为“夏夏”的目的的目的, ,这就是这就是“用夏变夷用夏变夷”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形成的基础。 具体而言,具体而言,具体而言,具体而言,指用华夏族的文化去改变夷狄指用华夏族的文化去改变夷狄指用华夏族的文化去改变夷狄指用华夏族的文化去改变夷狄, , , ,华夏的文化华夏的文化华夏的文化华夏的文化遗产主要是礼仪、诗书、圣王传说、人的威仪品貌等等遗产主要是礼仪、诗书、圣王传说、人的威仪品貌等等遗产主要是礼仪、诗书、圣王传说、人的威仪品貌等等遗产主要是礼仪、诗书、圣王传说、人的威仪品貌等等, , , ,这些在传统中累积而成的文化形式与价值观念。这些在传统中累积而成的文化形式与价值观念。这些在传统中累积而成的文化形式与价值观念。这些在传统中累积而成的文化形式与价值观念。2021/8/22021/8/22929(三)从(三)从(三)从(三)从“ “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国” ”到到到到“ “主权中国主权中国主权中国主权中国” ”的理论开端的理论开端的理论开端的理论开端 魏源魏源“ “师夷师夷” ”思想的现代意蕴思想的现代意蕴 魏源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是魏源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是: :在中华民族面临在中华民族面临“时时代脱序代脱序”在近代共时态中在近代共时态中, ,中国与西方处于封建主中国与西方处于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历史阶段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历史阶段, ,因而中国比西方落后一个时因而中国比西方落后一个时代序列代序列的历史格局中的历史格局中, ,首倡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的思路思路, ,正确地指出了中国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经验而获得救正确地指出了中国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经验而获得救国之道的近代化方向。国之道的近代化方向。 就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而言就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而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的主张主张, ,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文化中国”过渡至近过渡至近代代“主权中国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为后来者接受现代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为后来者接受现代国家的主权观念打开了缺口。家的主权观念打开了缺口。2021/8/22021/8/230301 1、魏源时代的世界图景、魏源时代的世界图景、魏源时代的世界图景、魏源时代的世界图景 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王朝天下的日衰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王朝天下的日衰 魏源所处时代的整体背景是近代工业文明正以锐不可魏源所处时代的整体背景是近代工业文明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取代前现代的农业文明。在这西方诸国内部凸显为当之势取代前现代的农业文明。在这西方诸国内部凸显为: :由自由理性、平等人权、市场经济、民主法制构成的现由自由理性、平等人权、市场经济、民主法制构成的现代性价值体系被确立为社会认同目标代性价值体系被确立为社会认同目标, ,而在国际范围内而在国际范围内, ,却却表现为民族国家的兴起。表现为民族国家的兴起。 现代世界本质乃世界各民族纷纷卷入现代化的现代世界本质乃世界各民族纷纷卷入现代化的现代世界本质乃世界各民族纷纷卷入现代化的现代世界本质乃世界各民族纷纷卷入现代化的“世界世界世界世界历史历史历史历史”过程过程过程过程, , , ,而而而而“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主体是民族国家的主体是民族国家的主体是民族国家的主体是民族国家; ; ; ;因此因此因此因此, , , ,全全全全球化的首要前提就是世界各民族找到球化的首要前提就是世界各民族找到球化的首要前提就是世界各民族找到球化的首要前提就是世界各民族找到“界他国而自立于大界他国而自立于大界他国而自立于大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地地地”的民族特性的民族特性的民族特性的民族特性, , , ,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合自身国情的民族国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合自身国情的民族国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合自身国情的民族国在此基础上建构适合自身国情的民族国家。家。家。家。2021/8/22021/8/23131 在人类历史上在人类历史上, ,国家早已存在国家早已存在, ,但前现代社会中的国家但前现代社会中的国家, ,无论其存在范式还是观念形态无论其存在范式还是观念形态, ,都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都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判然异趣。欧洲古代国家基本上是城邦国家家判然异趣。欧洲古代国家基本上是城邦国家, ,而中世纪而中世纪乃普世价值意识支配下的神权国家。乃普世价值意识支配下的神权国家。 在天下观的图景中,在传统中国士人的心目中在天下观的图景中,在传统中国士人的心目中在天下观的图景中,在传统中国士人的心目中在天下观的图景中,在传统中国士人的心目中, ,国家的国家的国家的国家的本质不在于主权而在于文化本质不在于主权而在于文化本质不在于主权而在于文化本质不在于主权而在于文化, ,因为中国的文明就是天下文明因为中国的文明就是天下文明因为中国的文明就是天下文明因为中国的文明就是天下文明, ,因此因此因此因此, ,尽管蛮夷可以武力屈服中国国土尽管蛮夷可以武力屈服中国国土尽管蛮夷可以武力屈服中国国土尽管蛮夷可以武力屈服中国国土, ,但最终会同化于华但最终会同化于华但最终会同化于华但最终会同化于华夏文化。这样夏文化。这样夏文化。这样夏文化。这样, ,竞争的局面既不存在竞争的局面既不存在竞争的局面既不存在竞争的局面既不存在, ,民族国家的理念亦无民族国家的理念亦无民族国家的理念亦无民族国家的理念亦无由生发出来。由生发出来。由生发出来。由生发出来。2021/8/22021/8/23232 民族国家的价值是民族国家的价值是民族国家的价值是民族国家的价值是: :在固定的疆界内享有完全的主权在固定的疆界内享有完全的主权在固定的疆界内享有完全的主权在固定的疆界内享有完全的主权, ,建立一个可以把政令有效地贯彻至境内各地和社会各阶层建立一个可以把政令有效地贯彻至境内各地和社会各阶层建立一个可以把政令有效地贯彻至境内各地和社会各阶层建立一个可以把政令有效地贯彻至境内各地和社会各阶层的行政系统的行政系统的行政系统的行政系统, ,以便在维系国家统一和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上动以便在维系国家统一和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上动以便在维系国家统一和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上动以便在维系国家统一和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上动员和集中全民族的资源员和集中全民族的资源员和集中全民族的资源员和集中全民族的资源, ,内向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内向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内向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内向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外向展外向展外向展外向展开民族利益的国际竞争开民族利益的国际竞争开民族利益的国际竞争开民族利益的国际竞争。 中国的近代情境与西方不同。作为应付西方殖民挑战中国的近代情境与西方不同。作为应付西方殖民挑战而被迫实现现代化的民族而被迫实现现代化的民族, ,中国在工业文明的意义上中国在工业文明的意义上, ,属于属于“被现代化的国家被现代化的国家”,”,因此因此, ,中华民族创建民族国家的价值中华民族创建民族国家的价值取向在于成为统一的主权国家以对抗外患。这种历史任务取向在于成为统一的主权国家以对抗外患。这种历史任务要求中国人必须睁眼看世界要求中国人必须睁眼看世界, ,承认自身落后的现实承认自身落后的现实, ,主动放主动放弃弃“文化中国文化中国”的惯性思维而改行的惯性思维而改行“主权中国主权中国”的理性路的理性路向向2021/8/22021/8/233332 2、“ “师夷师夷师夷师夷” ”思想思想思想思想从从从从“ “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国” ”到到到到“ “主权中国主权中国主权中国主权中国” ”的理论入口的理论入口的理论入口的理论入口 魏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近代意蕴主要表现在的近代意蕴主要表现在: :它它依据依据“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视野的视野, ,提出了与提出了与“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判然异判然异趣的近代趣的近代中外文化观中外文化观, ,从而为从而为“主权中国主权中国”理念的确立建理念的确立建构起源头价值。这具体表现为构起源头价值。这具体表现为: :2021/8/22021/8/234341 1)、)、)、)、“ “师夷师夷师夷师夷” ”思想对天下观的部分否定思想对天下观的部分否定思想对天下观的部分否定思想对天下观的部分否定 按照按照按照按照“天下天下天下天下”观观观观的眼界的眼界的眼界的眼界, , , ,世界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华夏世界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华夏世界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华夏世界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华夏优势文明统慑四周低发展蛮族文化的格局。优势文明统慑四周低发展蛮族文化的格局。优势文明统慑四周低发展蛮族文化的格局。优势文明统慑四周低发展蛮族文化的格局。中国的文明不中国的文明不中国的文明不中国的文明不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文明, , , ,而是唯一的文明而是唯一的文明而是唯一的文明而是唯一的文明, , , ,而中国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而中国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而中国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而中国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种生活方式种生活方式种生活方式, , , ,而是唯一的生活方式。而是唯一的生活方式。而是唯一的生活方式。而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由此诱发出根深蒂固的由此诱发出根深蒂固的“天朝天朝”心态心态: :把夷夏之间的把夷夏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当作认同不平等关系当作认同“天下模型天下模型”的始基的始基, ,从内心里鄙视从内心里鄙视外域文化外域文化, ,把任何感兴趣与自己打交道的民族或国家把任何感兴趣与自己打交道的民族或国家, ,都当都当成归化者和朝贡者成归化者和朝贡者, ,并要求它们认清自己的从属地位并要求它们认清自己的从属地位, ,围绕围绕中心模式而中心模式而“向文而化向文而化”。2021/8/22021/8/23535 魏源魏源魏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见解从部分上否定了这种的见解从部分上否定了这种的见解从部分上否定了这种的见解从部分上否定了这种“天下天下天下天下”观。按照魏源的见解观。按照魏源的见解观。按照魏源的见解观。按照魏源的见解: : : :世界之大远远超过了中国世界之大远远超过了中国世界之大远远超过了中国世界之大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人心目中的人心目中的人心目中的“天下天下天下天下”,”,”,”,其格局与秩序也远非其格局与秩序也远非其格局与秩序也远非其格局与秩序也远非“夷夏之辨夷夏之辨夷夏之辨夷夏之辨”所理解的所理解的所理解的所理解的“天朝上国天朝上国天朝上国天朝上国”与与与与“蛮夷之邦蛮夷之邦蛮夷之邦蛮夷之邦”的关系的关系的关系的关系。 事实上事实上, ,西方同中国一样西方同中国一样, ,也是也是“教化之国教化之国”,”,西方人西方人中也有中也有“明礼行义明礼行义, ,上通天象上通天象, ,下察地理下察地理, ,旁彻物情旁彻物情, ,贯串古贯串古今者今者”,”,他们他们“是瀛寰奇士是瀛寰奇士, ,域外良友域外良友”,”,不应该以不应该以“夷狄夷狄”视之视之; ;而中国人之所以不加区别地将外国人一概视作而中国人之所以不加区别地将外国人一概视作“残虐情惰之民残虐情惰之民”,”,是因为自己长期以来是因为自己长期以来“株守一隅株守一隅, ,自画封自画封域域, ,而不知墙外之有天而不知墙外之有天, ,舟外之有地舟外之有地, ,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适如井蛙蜗国之识见, ,自小自部而已。自小自部而已。”2021/8/22021/8/23636 立足于近代意义的视角立足于近代意义的视角, ,魏源的观点建构了魏源的观点建构了“文化中文化中国国”被被“主权中国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因为根据取代的理论入口。因为根据“主权中主权中国国”的世界观的世界观, ,人类社会应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主权人类社会应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主权国家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国家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 ;因此因此, ,它不是封闭而凝滞的静态它不是封闭而凝滞的静态结构结构, ,而是具有不平衡发展特点的动态过程而是具有不平衡发展特点的动态过程; ;这决定了这决定了天下天下不存在某种民族文化永远优越并统慑全局的定格。不存在某种民族文化永远优越并统慑全局的定格。在这个在这个意义上意义上, ,所有主权国家的文化模式都是平等的所有主权国家的文化模式都是平等的。 魏源魏源魏源魏源的的的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趣与这种价值观不谋的思趣与这种价值观不谋的思趣与这种价值观不谋的思趣与这种价值观不谋而合而合而合而合: : : :它首先承认它首先承认它首先承认它首先承认“夷之长技夷之长技夷之长技夷之长技”,”,”,”,即首肯西方文化同样具有即首肯西方文化同样具有即首肯西方文化同样具有即首肯西方文化同样具有不下于中国文化的格度与地位不下于中国文化的格度与地位不下于中国文化的格度与地位不下于中国文化的格度与地位; ; ; ;同时同时同时同时,“,“,“,“制夷制夷制夷制夷”也不意味着也不意味着也不意味着也不意味着中国文化要去支配西方文明中国文化要去支配西方文明中国文化要去支配西方文明中国文化要去支配西方文明, , , ,只是要求华夏文明在面对优只是要求华夏文明在面对优只是要求华夏文明在面对优只是要求华夏文明在面对优势文化挑战时势文化挑战时势文化挑战时势文化挑战时, , , ,敢于奋起应战敢于奋起应战敢于奋起应战敢于奋起应战, , , ,通过吸收对方的长处通过吸收对方的长处通过吸收对方的长处通过吸收对方的长处( ( ( (师夷师夷师夷师夷) ) ) )来壮大自己。来壮大自己。来壮大自己。来壮大自己。2021/8/22021/8/237372 2)、)、)、)、“ “师夷师夷师夷师夷” ”对对对对“ “严夷夏之防严夷夏之防严夷夏之防严夷夏之防” ”的突破的突破的突破的突破 依据依据“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对华夷间文化高下的区分,华夏文对华夷间文化高下的区分,华夏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支配家天下的大家长,华夏文化不需要化理所当然地成为支配家天下的大家长,华夏文化不需要也没有必要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也没有必要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 据此据此据此据此, , , ,中国外交的基本思路被设定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思路被设定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思路被设定为中国外交的基本思路被设定为“严夷夏之防严夷夏之防严夷夏之防严夷夏之防”: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 , , ,都主动划清与不同文化的种都主动划清与不同文化的种都主动划清与不同文化的种都主动划清与不同文化的种族和国家的界限族和国家的界限族和国家的界限族和国家的界限; ; ; ;并借助武力威慑和道德感化来屈服蛮夷并借助武力威慑和道德感化来屈服蛮夷并借助武力威慑和道德感化来屈服蛮夷并借助武力威慑和道德感化来屈服蛮夷之邦之邦之邦之邦; ; ; ;决不允许有丝毫决不允许有丝毫决不允许有丝毫决不允许有丝毫“以夷变夏以夷变夏以夷变夏以夷变夏”的的的的“反历史反历史反历史反历史”影响。影响。影响。影响。2021/8/22021/8/23838 就是与魏源同属就是与魏源同属“经世派经世派”的同僚也鲜有认同的同僚也鲜有认同“师夷师夷”主张的。例如主张的。例如, ,以撰著海国四说而闻名于时的梁廷以撰著海国四说而闻名于时的梁廷楠也认为楠也认为:“:“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也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也, ,不曰以夷攻夷不曰以夷攻夷, ,即曰师夷长技。即曰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天朝全盛之日, ,既资其力既资其力, ,又师其能又师其能, ,延其人而受其学延其人而受其学, ,失体孰甚失体孰甚!”!”这里所强调的这里所强调的“体体”,”,就是就是传统的传统的“夷夏之辨夷夏之辨”。梁氏担心。梁氏担心“师夷长技师夷长技”果真推行果真推行, ,就会造成就会造成“以夷变夏以夷变夏”的严重后果的严重后果, ,这自然是这自然是“失体孰甚失体孰甚”了。了。 然而然而然而然而, , , ,依据魏源的观点依据魏源的观点依据魏源的观点依据魏源的观点, , , ,天下早已不是中华帝国老大自天下早已不是中华帝国老大自天下早已不是中华帝国老大自天下早已不是中华帝国老大自雄的前现代局面雄的前现代局面雄的前现代局面雄的前现代局面, , , ,因而沿循因而沿循因而沿循因而沿循“以夏变夷以夏变夷以夏变夷以夏变夷”的旧途只能是缘的旧途只能是缘的旧途只能是缘的旧途只能是缘木求鱼。中国人面对自己并不占优的木求鱼。中国人面对自己并不占优的木求鱼。中国人面对自己并不占优的木求鱼。中国人面对自己并不占优的“华夷相争华夷相争华夷相争华夷相争”之近代之近代之近代之近代棋局棋局棋局棋局, , , ,只有只有只有只有“师夷师夷师夷师夷”,”,”,”,才能才能才能才能“制夷制夷制夷制夷”,”,”,”,即即即即“善师四夷者善师四夷者善师四夷者善师四夷者, , , ,能制能制能制能制四夷四夷四夷四夷; ; ; ;不善师外夷者不善师外夷者不善师外夷者不善师外夷者, , , ,外夷制之。外夷制之。外夷制之。外夷制之。”。2021/8/22021/8/23939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由此可见由此可见, , , ,魏源的魏源的魏源的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的目的是的目的是的目的是: : :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华夏文明在面临全球化的华夏文明在面临全球化的华夏文明在面临全球化的华夏文明在面临全球化的“千古变局千古变局千古变局千古变局”时时时时, , , ,主动敞开胸襟主动敞开胸襟主动敞开胸襟主动敞开胸襟以吸纳外来文化精髓以吸纳外来文化精髓以吸纳外来文化精髓以吸纳外来文化精髓, , , ,并据此展开中西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并据此展开中西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并据此展开中西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并据此展开中西民族国家间的竞争( ( ( (制夷制夷制夷制夷) ) ) )。这就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近代性的外交思。这就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近代性的外交思。这就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近代性的外交思。这就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近代性的外交思路。路。路。路。2021/8/22021/8/24040 二、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二、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萌芽 变局观与国际政治新秩序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 洋务派变局观中的世界洋务派变局观中的世界 “外须和戎外须和戎外须和戎外须和戎” ” 李鸿章外交思想浅析李鸿章外交思想浅析 国际法的引入及其自省国际法的引入及其自省国际法的引入及其自省国际法的引入及其自省 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观念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观念2021/8/22021/8/24141 (一)(一)(一)(一)“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 洋务派变局观中的世界洋务派变局观中的世界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此次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此次惨败惨败, ,使传统士大夫为之一震使传统士大夫为之一震, ,他们中一些头脑清醒者开始他们中一些头脑清醒者开始思索当下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及寻觅中国在这一新格局中的思索当下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及寻觅中国在这一新格局中的准确位置。准确位置。“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就是对新时局分析的就是对新时局分析的结论结论, ,洋务派提出的变局观是中国人的时代观由古代向近洋务派提出的变局观是中国人的时代观由古代向近代转换的关键。它成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基点代转换的关键。它成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基点, ,其历史意其历史意义自不可低估。义自不可低估。2021/8/22021/8/242421 1、关于中国面对的世界格局、关于中国面对的世界格局、关于中国面对的世界格局、关于中国面对的世界格局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 , , ,洋务派逐渐改变了对外洋务派逐渐改变了对外洋务派逐渐改变了对外洋务派逐渐改变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他们认识到部世界的认识。他们认识到部世界的认识。他们认识到部世界的认识。他们认识到, , , ,中国只是世界诸国之一中国只是世界诸国之一中国只是世界诸国之一中国只是世界诸国之一, , , ,而且而且而且而且万邦来朝、称臣纳贡的历史格局已经分崩离析了。万邦来朝、称臣纳贡的历史格局已经分崩离析了。万邦来朝、称臣纳贡的历史格局已经分崩离析了。万邦来朝、称臣纳贡的历史格局已经分崩离析了。 封闭的格局不存在了,原先封闭的格局不存在了,原先“华夷隔绝之天下华夷隔绝之天下, ,一变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为中外联属之天下”。洋务派用中国春秋战国的形势来比。洋务派用中国春秋战国的形势来比喻当下的世界格局喻当下的世界格局, ,认为不仅形势相同认为不仅形势相同, ,风气也相近。李鸿风气也相近。李鸿章说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 ,各国通商传教各国通商传教, ,来往自如来往自如一国生事一国生事, ,诸国构煽诸国构煽, ,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2021/8/22021/8/24343 郭嵩焘的认识最为深刻郭嵩焘的认识最为深刻:“:“西洋立国二千年西洋立国二千年, ,政教修政教修明明, ,具有本末具有本末”,“”,“计数地球四大洲计数地球四大洲, ,讲求实在学问讲求实在学问, ,无有能无有能及泰西各国者。及泰西各国者。”,“”,“以时局观之以时局观之, ,中外通商之举中外通商之举, ,将与地将与地球相终始矣球相终始矣, ,此时而曰陟夷攘戎此时而曰陟夷攘戎, ,真腐朽不通事变者也。真腐朽不通事变者也。”中国人开始初步从中国人开始初步从“夷夏之辨夷夏之辨”中解脱出来中解脱出来, ,一些官员开一些官员开始以切乎实际的态度对待各民族关系和国际问题。始以切乎实际的态度对待各民族关系和国际问题。2021/8/22021/8/244442 2、关于世界格局变动的原因、关于世界格局变动的原因、关于世界格局变动的原因、关于世界格局变动的原因 薛福成指出薛福成指出:“:“推其所以启之者推其所以启之者, ,有天事有天事, ,有人事。古有人事。古者九洲之内者九洲之内, ,各殊土而异宜各殊土而异宜, ,有隔数百里不相通者。然而天有隔数百里不相通者。然而天地之风气地之风气, ,日久渐开日久渐开, ,山川之径涂山川之径涂, ,习行则便。习行则便。迄于今迄于今日日, ,西洋诸国西洋诸国, ,航海通商航海通商, ,凡欧罗巴、亚墨利加数十国之人凡欧罗巴、亚墨利加数十国之人, ,颉颃并至于中国颉颃并至于中国, ,而以英吉利、俄罗斯、佛兰西、米利坚而以英吉利、俄罗斯、佛兰西、米利坚四国为最强四国为最强, ,于是地球几无不通之国。是其所以然者于是地球几无不通之国。是其所以然者, ,天也天也, ,非人之所能为也。非人之所能为也。”2021/8/22021/8/24545 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说的“天天天天”,”,”,”,同洋务派使用的同洋务派使用的同洋务派使用的同洋务派使用的“宇宙大势宇宙大势宇宙大势宇宙大势”、“天地气运天地气运天地气运天地气运”、“天心天心天心天心”、“天道天道天道天道”一样一样一样一样, , , ,显然不是指人显然不是指人显然不是指人显然不是指人的意志的意志的意志的意志, , , ,而是指他们感觉到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限于而是指他们感觉到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限于而是指他们感觉到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限于而是指他们感觉到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限于思想水平思想水平思想水平思想水平, , , ,他们还不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进行科学的解释他们还不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进行科学的解释他们还不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进行科学的解释他们还不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进行科学的解释, , , ,但是已经清晰地感觉到了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但是已经清晰地感觉到了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但是已经清晰地感觉到了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但是已经清晰地感觉到了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从他们所指看从他们所指看从他们所指看从他们所指看, , , ,主要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主要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主要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主要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2021/8/22021/8/246463 3、关于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关于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关于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关于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 ,洋务派承认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洋务派承认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 ,许多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了。曾国藩感到许多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了。曾国藩感到, ,这是以这是以“商战二商战二字为国字为国”的世界的世界, ,其其“累世寻仇累世寻仇, ,不胜不休不胜不休”使中国面对使中国面对“海国环伺海国环伺, ,隐患方长隐患方长”而无可回避。而无可回避。 李鸿章说李鸿章说, ,西方国家西方国家“轮船电报之速轮船电报之速, ,瞬息千里瞬息千里; ;军器军器机事之精机事之精, ,工力百倍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2021/8/22021/8/24747 70 7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 ,他们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也大他们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也大大落后了大落后了,“,“西人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西人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此其理为从前九州之内所未知此其理为从前九州之内所未知, ,六经之内所未讲。西洋创六经之内所未讲。西洋创此规模此规模, ,实有可操之券实有可操之券, ,不能执崇本抑末旧说以难之。不能执崇本抑末旧说以难之。” ” 正是经济上的落后正是经济上的落后, ,才形成军事上敌强我弱之势。虽然他才形成军事上敌强我弱之势。虽然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们都还没有意识到, ,但这实质上是从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但这实质上是从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观察、评估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方式的角度来观察、评估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2021/8/22021/8/248484 4、关于中国落后的原因、关于中国落后的原因、关于中国落后的原因、关于中国落后的原因 起初洋务派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军事和科技的落后。随起初洋务派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军事和科技的落后。随着对外认识的深化着对外认识的深化,19,19世纪世纪8080年代一些人从制度差别上来年代一些人从制度差别上来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薛福成说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薛福成说:“:“若中国之矿务、商务、若中国之矿务、商务、工务无一振兴工务无一振兴, ,坐视民之穷困而不为之所坐视民之穷困而不为之所, ,虽人不满虽人不满, ,奚能奚能不病也不病也, ,而况乎日形其满也而况乎日形其满也!”!”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阐发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阐发了在世界市场已形成的条件下了在世界市场已形成的条件下, ,唯有致力于商务、重商富唯有致力于商务、重商富民一路可走。民一路可走。2021/8/22021/8/24949 通过对新的世界秩序的认识通过对新的世界秩序的认识通过对新的世界秩序的认识通过对新的世界秩序的认识, , , ,洋务派逐步建立了正确洋务派逐步建立了正确洋务派逐步建立了正确洋务派逐步建立了正确的世界概念。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诸国之一的世界概念。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诸国之一的世界概念。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诸国之一的世界概念。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诸国之一, , , ,而且和其而且和其而且和其而且和其它弱小国家一样正面临西方列强的蚕食鲸吞。它弱小国家一样正面临西方列强的蚕食鲸吞。它弱小国家一样正面临西方列强的蚕食鲸吞。它弱小国家一样正面临西方列强的蚕食鲸吞。 它所催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它所催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它所催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它所催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 , ,中国必须抵御外侮中国必须抵御外侮中国必须抵御外侮中国必须抵御外侮, , , ,必须自强必须自强必须自强必须自强, , , ,才能生存下去。这样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才能生存下去。这样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才能生存下去。这样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才能生存下去。这样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初步觉醒了。这是摒弃天朝观后的理性选择。国家主权概念步觉醒了。这是摒弃天朝观后的理性选择。国家主权概念步觉醒了。这是摒弃天朝观后的理性选择。国家主权概念步觉醒了。这是摒弃天朝观后的理性选择。国家主权概念的建立唤起了洋务派对各种民族权益的重视。的建立唤起了洋务派对各种民族权益的重视。的建立唤起了洋务派对各种民族权益的重视。的建立唤起了洋务派对各种民族权益的重视。2021/8/22021/8/25050 (二)、(二)、(二)、(二)、“ “外须和戎外须和戎外须和戎外须和戎” ” 李鸿章外交思想浅析李鸿章外交思想浅析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长期处于掌管朝廷外交的位置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长期处于掌管朝廷外交的位置上,多次代表清政府和洋人打交道,是当时中国经历对外上,多次代表清政府和洋人打交道,是当时中国经历对外交涉次数最多的人,以至洋人交涉次数最多的人,以至洋人“ “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朝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朝廷廷” ”。“ “和戎和戎” ”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和戎和戎” ”并不代表出卖国家主权,其中也蕴含着合理的一面并不代表出卖国家主权,其中也蕴含着合理的一面和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和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2021/8/22021/8/251511 1、维护国家权益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维护国家权益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维护国家权益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维护国家权益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 在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中,现代的外交理念已初步形成,在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中,现代的外交理念已初步形成,在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中,现代的外交理念已初步形成,在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中,现代的外交理念已初步形成,国家利权意识也已出现。国家利权意识也已出现。国家利权意识也已出现。国家利权意识也已出现。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爱国思想加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爱国思想加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爱国思想加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爱国思想加之现代的国家利权意识,使得李鸿章在与外国交往时,能之现代的国家利权意识,使得李鸿章在与外国交往时,能之现代的国家利权意识,使得李鸿章在与外国交往时,能之现代的国家利权意识,使得李鸿章在与外国交往时,能够尽其所能,据理力争,甚至引用国际公法来维护国家的够尽其所能,据理力争,甚至引用国际公法来维护国家的够尽其所能,据理力争,甚至引用国际公法来维护国家的够尽其所能,据理力争,甚至引用国际公法来维护国家的权益,减少国家的损失,尽量保持国家尊严。这是他外交权益,减少国家的损失,尽量保持国家尊严。这是他外交权益,减少国家的损失,尽量保持国家尊严。这是他外交权益,减少国家的损失,尽量保持国家尊严。这是他外交思想的主要方面和为之努力的目标,尽管在对外交往的实思想的主要方面和为之努力的目标,尽管在对外交往的实思想的主要方面和为之努力的目标,尽管在对外交往的实思想的主要方面和为之努力的目标,尽管在对外交往的实践中并未真正实现。践中并未真正实现。践中并未真正实现。践中并未真正实现。2021/8/22021/8/25252 2 2、委曲求全,力保和局的外交观念委曲求全,力保和局的外交观念委曲求全,力保和局的外交观念委曲求全,力保和局的外交观念 从从从从 1840 1840 1840 1840 年起,中国几乎每次对外战争都以失败结束,年起,中国几乎每次对外战争都以失败结束,年起,中国几乎每次对外战争都以失败结束,年起,中国几乎每次对外战争都以失败结束,而每一次战后,都要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这几乎成了惯而每一次战后,都要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这几乎成了惯而每一次战后,都要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这几乎成了惯而每一次战后,都要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这几乎成了惯例,所以,为谋取利益西方列强都寻衅滋事。在这种情况例,所以,为谋取利益西方列强都寻衅滋事。在这种情况例,所以,为谋取利益西方列强都寻衅滋事。在这种情况例,所以,为谋取利益西方列强都寻衅滋事。在这种情况下,避免冲突,力保和局,就成为不得已的事情,这也是下,避免冲突,力保和局,就成为不得已的事情,这也是下,避免冲突,力保和局,就成为不得已的事情,这也是下,避免冲突,力保和局,就成为不得已的事情,这也是国力衰弱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国力衰弱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国力衰弱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国力衰弱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 正如李鸿章所说:正如李鸿章所说:“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以来,尤为仓猝,疮深痛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以来,尤为仓猝,疮深痛巨,薄海惊心。今和议已成,大局稍定,仍望我朝廷坚持巨,薄海惊心。今和议已成,大局稍定,仍望我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譬诸多病之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譬诸多病之人,善自医调,犹恐或伤元气,若再好勇斗狠,比有性命人,善自医调,犹恐或伤元气,若再好勇斗狠,比有性命之忧。之忧。”2021/8/22021/8/253533 3、以夷制夷,分化瓦解的外交战略以夷制夷,分化瓦解的外交战略 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以夷制夷的观念也作为清政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以夷制夷的观念也作为清政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以夷制夷的观念也作为清政受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以夷制夷的观念也作为清政府的一种外交思路得到执行。作为外交主将的李鸿章,府的一种外交思路得到执行。作为外交主将的李鸿章,府的一种外交思路得到执行。作为外交主将的李鸿章,府的一种外交思路得到执行。作为外交主将的李鸿章,“ “以夷制夷以夷制夷以夷制夷以夷制夷” ”不仅是他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在不仅是他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在不仅是他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在不仅是他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在外交生涯中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李鸿章利用各外交生涯中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李鸿章利用各外交生涯中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李鸿章利用各外交生涯中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李鸿章利用各列强之间矛盾和利益着重点的不同,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列强之间矛盾和利益着重点的不同,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列强之间矛盾和利益着重点的不同,减少了国家的损失,列强之间矛盾和利益着重点的不同,减少了国家的损失,部分维持了国家的主权。部分维持了国家的主权。部分维持了国家的主权。部分维持了国家的主权。 “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这种巧妙地利用一个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这种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来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来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是李鸿章”。 费正清费正清2021/8/22021/8/25454对李鸿章对李鸿章“ “外须和戎外须和戎” ”思想的评价:思想的评价: “ “外须和戎外须和戎外须和戎外须和戎” ”承认中外的客观差距,希望求得和平环境承认中外的客观差距,希望求得和平环境承认中外的客观差距,希望求得和平环境承认中外的客观差距,希望求得和平环境徐图徐图徐图徐图“ “自强自强自强自强” ”,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在实践中,李鸿章的,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在实践中,李鸿章的,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在实践中,李鸿章的,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在实践中,李鸿章的“ “和戎和戎和戎和戎” ”往往走向完全的妥协于投降往往走向完全的妥协于投降往往走向完全的妥协于投降往往走向完全的妥协于投降,李鸿章一味强调中国,李鸿章一味强调中国,李鸿章一味强调中国,李鸿章一味强调中国“ “兵单饷匮兵单饷匮兵单饷匮兵单饷匮” ”,“ “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各口皆守,各口皆守,各口皆守,“ “断不可轻于言战断不可轻于言战断不可轻于言战断不可轻于言战” ”,而应,而应,而应,而应“ “遇险而自退遇险而自退遇险而自退遇险而自退” ”,“ “力力力力保和好大局保和好大局保和好大局保和好大局” ”,主观上的这种认识,使得李鸿章丧失了某,主观上的这种认识,使得李鸿章丧失了某,主观上的这种认识,使得李鸿章丧失了某,主观上的这种认识,使得李鸿章丧失了某些有利条件下对列强抵抗进而获胜的良机,而这恰恰不利些有利条件下对列强抵抗进而获胜的良机,而这恰恰不利些有利条件下对列强抵抗进而获胜的良机,而这恰恰不利些有利条件下对列强抵抗进而获胜的良机,而这恰恰不利于其保证总体战略局面上的守势。于其保证总体战略局面上的守势。于其保证总体战略局面上的守势。于其保证总体战略局面上的守势。 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失败的总根源是政治腐败,经济落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失败的总根源是政治腐败,经济落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失败的总根源是政治腐败,经济落中国近代对外战争失败的总根源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李鸿章一个人是不客观的。但李鸿后,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李鸿章一个人是不客观的。但李鸿后,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李鸿章一个人是不客观的。但李鸿后,把责任完全归咎于李鸿章一个人是不客观的。但李鸿章作为最重要的统兵大员,他的章作为最重要的统兵大员,他的章作为最重要的统兵大员,他的章作为最重要的统兵大员,他的“ “和戎和戎和戎和戎” ”思想确实是战争失思想确实是战争失思想确实是战争失思想确实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的舆论抨击他当时的舆论抨击他当时的舆论抨击他当时的舆论抨击他“ “议和则李鸿章必议和则李鸿章必议和则李鸿章必议和则李鸿章必占人先,议战则李鸿章必落人后占人先,议战则李鸿章必落人后占人先,议战则李鸿章必落人后占人先,议战则李鸿章必落人后” ”,反映的是基本事实。,反映的是基本事实。,反映的是基本事实。,反映的是基本事实。2021/8/22021/8/25555(三)、国际法的引入及其自省(三)、国际法的引入及其自省 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观念 早期维新派对近代国家主权理念的体认和接受主要源早期维新派对近代国家主权理念的体认和接受主要源于他们对严酷的现实危机的清醒认识和近代国际法知识的于他们对严酷的现实危机的清醒认识和近代国际法知识的诱导。诱导。面对面对“千古变局千古变局”,”,作为时代精英和有识之士的早作为时代精英和有识之士的早期维新派开始思索期维新派开始思索如何认识西方、应对西方如何认识西方、应对西方这一现实问题。这一现实问题。显然显然, ,在传统的夷夏观的框架是找不到问题的答案的在传统的夷夏观的框架是找不到问题的答案的。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西方交涉之道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作为西方交涉之道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国际法引起早期维新派的重视。国际法引起早期维新派的重视。2021/8/22021/8/256561 1、国际法的引入与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国际法的引入与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国际法的引入与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国际法的引入与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 中国知识分子中中国知识分子中, ,最早具有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是早最早具有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是早期维新派思想家。期维新派思想家。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主要源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现实民族危机的深刻感受和清醒认识于对现实民族危机的深刻感受和清醒认识, ,以及对西方国以及对西方国际法原则的体认与接受。际法原则的体认与接受。 国际法输入中国始于林则徐。国际法输入中国始于林则徐。18391839年年, ,林则徐为了给林则徐为了给禁烟提供法律依据禁烟提供法律依据, ,请美国人伯驾摘译了瑞士法学家滑达请美国人伯驾摘译了瑞士法学家滑达尔万国法的片段内容尔万国法的片段内容, ,但未能在社会上流传但未能在社会上流传, ,影响不大。影响不大。2021/8/22021/8/25757 1864 1864年年,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美国法学家亨利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惠顿的万国公法译成中文的万国公法译成中文, ,引起了中国朝野上下的广泛关引起了中国朝野上下的广泛关注。该书的翻译出版使中国知识界第一次较为全面地了解、注。该书的翻译出版使中国知识界第一次较为全面地了解、接触了近代国际法。此后接触了近代国际法。此后, ,丁韪良与傅兰雅等人以京师同丁韪良与傅兰雅等人以京师同文馆和江南制造总局两个主要翻译机构为依托文馆和江南制造总局两个主要翻译机构为依托, ,译介了一译介了一大批欧美国际法著作大批欧美国际法著作, ,使西方国际法知识得以系统地输入使西方国际法知识得以系统地输入中国。中国。 万国公法与其他国际法著作中关于国家主权的论万国公法与其他国际法著作中关于国家主权的论万国公法与其他国际法著作中关于国家主权的论万国公法与其他国际法著作中关于国家主权的论述对早期维新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述对早期维新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述对早期维新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述对早期维新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 ,正是在对国际法正是在对国际法正是在对国际法正是在对国际法的学习、接受与体认中的学习、接受与体认中的学习、接受与体认中的学习、接受与体认中, , , ,早期维新派开始改变传统的世界早期维新派开始改变传统的世界早期维新派开始改变传统的世界早期维新派开始改变传统的世界观观观观, , , ,认识到在新的国际体系中认识到在新的国际体系中认识到在新的国际体系中认识到在新的国际体系中, , , ,中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所享中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所享中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所享中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所享有的权利与国家间关系应遵循的准则。有的权利与国家间关系应遵循的准则。有的权利与国家间关系应遵循的准则。有的权利与国家间关系应遵循的准则。2021/8/22021/8/258582 2、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表现、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表现、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表现、早期维新派国家主权观念的表现 由于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观念是学习西学的结果由于早期维新派的国家主权观念是学习西学的结果, ,所以所以它不是以理论论证的形式它不是以理论论证的形式, ,而是以反对不平等条约的而是以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出现的形式出现的。在用国际法检验中国现实的过程中。在用国际法检验中国现实的过程中, ,早期维早期维新派发现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完全违背了国际法新派发现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完全违背了国际法原则原则, ,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 ,于是于是, ,他们以国际法作为他们以国际法作为理论武器理论武器, ,反对列强在华特权反对列强在华特权, ,强烈要求收回中国主权。强烈要求收回中国主权。2021/8/22021/8/259591 1)、)、)、)、反对领事裁判权反对领事裁判权反对领事裁判权反对领事裁判权, ,要求司法自主。要求司法自主。要求司法自主。要求司法自主。 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建立始于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建立始于18431843年年7 7月中英五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口通商章程, ,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不仅各国相率效尤不仅各国相率效尤, ,而且内容大大扩充而且内容大大扩充, ,各有约国在华侨民完全不受中国法律各有约国在华侨民完全不受中国法律的管束的管束, ,其特权的地域范围扩及中国全境。其特权的地域范围扩及中国全境。 万国公法中明确写道万国公法中明确写道:“:“自主之国自主之国, ,莫不有内治之莫不有内治之权权, ,皆可制律皆可制律有权可管辖疆内之人有权可管辖疆内之人, ,无论本国之民无论本国之民, ,及及外国之民外国之民, ,并审罚其所犯之罪案并审罚其所犯之罪案, ,此常例也。此常例也。”2021/8/22021/8/26060 比照国际法惯例比照国际法惯例, ,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列强在华领事裁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践踏。早在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严重践踏。早在18641864年年, ,王韬在王韬在上李鸿章书中便提出上李鸿章书中便提出“握利权握利权”、“树国威树国威”思想思想, ,后来后来又把列强在华特权和利益称作又把列强在华特权和利益称作“额外权利额外权利”,”,指出指出, ,中国不中国不必与西人在开埠贸易上进行争论必与西人在开埠贸易上进行争论,“,“我之所宜与西国争者我之所宜与西国争者, ,额外权利一款耳额外权利一款耳”。薛福成也指出。薛福成也指出,“,“西人设领事于中国西人设领事于中国, ,所得权利所得权利, ,溢于公法溢于公法”。2021/8/22021/8/261612 2)、)、)、)、反对海关关税特权反对海关关税特权反对海关关税特权反对海关关税特权, ,要求关税自主要求关税自主要求关税自主要求关税自主 19 19世纪列强在华关税特权主要有二世纪列强在华关税特权主要有二: :一是片面协定关一是片面协定关税税, ,二是掌管海关行政大权。前者肇始于南京条约二是掌管海关行政大权。前者肇始于南京条约, ,至至天津条约正式确立了值百抽五的原则。后者起端于天津条约正式确立了值百抽五的原则。后者起端于1853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 ,后经北京条约正式形成后经北京条约正式形成制度制度, ,确认了外籍税务司对中国海关行政的管理。对此二确认了外籍税务司对中国海关行政的管理。对此二者者, ,早期维新派都深为愤慨。他们强烈反对片面协定关税早期维新派都深为愤慨。他们强烈反对片面协定关税下中国海关的低税率下中国海关的低税率, ,要求实行国定关税。要求实行国定关税。2021/8/22021/8/26262 陈炽认为陈炽认为, ,关税根本就不应该有协定之说关税根本就不应该有协定之说,“,“税则者税则者, ,国家自主之权也国家自主之权也, ,非他国所得把持而搀越者也。非他国所得把持而搀越者也。”郑观应郑观应也指出也指出:“:“凡遇交涉凡遇交涉, ,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税饷则例税饷则例, ,本由各国自定本由各国自定, ,客虽强悍客虽强悍, ,不得侵主权而擅不得侵主权而擅断之断之”。 除反对关税协定外除反对关税协定外, ,早期维新派还强烈反对外人掌管早期维新派还强烈反对外人掌管海关行政大权。海关行政大权。18791879年总理衙门拟以赫德总司南北洋海防年总理衙门拟以赫德总司南北洋海防, ,薛福成坚决表示反对。他说薛福成坚决表示反对。他说:“:“夫赫德之为人夫赫德之为人, ,阴鸷而专利阴鸷而专利, ,怙势而自尊怙势而自尊, ,虽食厚禄虽食厚禄, ,受高职受高职, ,其意仍内西人而外中国。其意仍内西人而外中国。彼既总司江海各关税务彼既总司江海各关税务, ,利柄在其掌握利柄在其掌握, ,已有尾大不掉之势。已有尾大不掉之势。若复授为总海防司若复授为总海防司, ,则中国兵权饷权则中国兵权饷权, ,皆入赫德一人之手皆入赫德一人之手”,”,后患无穷。后患无穷。2021/8/22021/8/263633 3)、)、)、)、反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反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反对片面最惠国待遇反对片面最惠国待遇, ,要求平等往来要求平等往来要求平等往来要求平等往来 最惠国待遇是一国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最惠国待遇是一国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在正常的国际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等待遇。在正常的国际交往中交往中, ,它是以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互惠为前提的。但在它是以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互惠为前提的。但在近代中国近代中国, ,它却是片面的它却是片面的, ,即中国单方面给予列强最惠国待即中国单方面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遇, ,却不能享受同等的权利却不能享受同等的权利, ,因此因此, ,它也是对中国主权的一它也是对中国主权的一大危害。早期维新派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危害。早期维新派认识到了这一点, ,予以了激烈的批判予以了激烈的批判与反对。与反对。2021/8/22021/8/26464 薛福成将片面薛福成将片面最惠国待遇视为最惠国待遇视为“贻患于无穷贻患于无穷”的条款的条款, ,认为这一条款的存在认为这一条款的存在, ,导致导致“一国所得一国所得, ,诸国安坐而享之诸国安坐而享之; ;一国所求一国所求, ,诸国群起而助之诸国群起而助之, ,遂使协以谋我遂使协以谋我, ,有固结不解之有固结不解之势势”。郑观应也多次谈到这一条款。郑观应也多次谈到这一条款, ,郑氏出身洋行郑氏出身洋行, ,因而主因而主要是从中外通商的角度分析最惠国待遇的实质。他指出要是从中外通商的角度分析最惠国待遇的实质。他指出:“:“自通和立约以来自通和立约以来, ,或五年一换约章或五年一换约章, ,或十年一换约章。或十年一换约章。其中所立其中所立共沾利益共沾利益之条之条, ,无非遂其独占便宜之计。盖无非遂其独占便宜之计。盖中国所得共沾利益者一纸书中国所得共沾利益者一纸书, ,外国所得独占便宜者万倍利外国所得独占便宜者万倍利也。也。”2021/8/22021/8/265653 3、早期维新派面对主权沦丧的对策分析、早期维新派面对主权沦丧的对策分析、早期维新派面对主权沦丧的对策分析、早期维新派面对主权沦丧的对策分析 面对主权沦丧的现实面对主权沦丧的现实, ,早期维新派对症下药早期维新派对症下药, ,积极寻求积极寻求补偏救弊之法补偏救弊之法, ,期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挽回权益期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挽回权益, ,维护国家主维护国家主权。他们立足于当时的中国国情与国际局势权。他们立足于当时的中国国情与国际局势, ,对内外情形对内外情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认为以中国的实际而言认为以中国的实际而言, ,要标要标本兼治本兼治, ,从根本上抵制外患、捍卫主权从根本上抵制外患、捍卫主权, ,必须内外兼修必须内外兼修, ,既既要加强改善对外交涉之术要加强改善对外交涉之术, ,又要实行内部改革又要实行内部改革, ,增强自身实增强自身实力。力。在在国际交往方面国际交往方面, ,他们强调两大策略他们强调两大策略: :2021/8/22021/8/26666 一要善于援引公法进行辩争一要善于援引公法进行辩争一要善于援引公法进行辩争一要善于援引公法进行辩争, , , ,以国际法为武器以国际法为武器以国际法为武器以国际法为武器, , , ,捍卫国捍卫国捍卫国捍卫国家主权。家主权。家主权。家主权。 早期维新派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以欧洲早期维新派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社会为中心的国际社会, ,在新的生存条件下在新的生存条件下, ,面对强敌面对强敌, ,中国不中国不能逃避能逃避, ,而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而必须学会自我保护, ,应该充分重视与利用国际法应该充分重视与利用国际法在规范国家行为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在规范国家行为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具体到各项主权具体到各项主权, ,早期维新派亦有不少以公法相卫护早期维新派亦有不少以公法相卫护的提议。如在领事裁判权问题上的提议。如在领事裁判权问题上, ,王韬说道王韬说道:“:“夫我之欲争夫我之欲争额外权利者额外权利者, ,不必以甲兵不必以甲兵, ,不必以威力不必以威力, ,惟在折冲于坛坫之惟在折冲于坛坫之间间, ,雍容于敦槃之会而已。事之成否雍容于敦槃之会而已。事之成否, ,不必计也不必计也, ,而要在执而要在执持西律以与之反复辩论持西律以与之反复辩论, ,所谓以其矛陷其盾也。所谓以其矛陷其盾也。”2021/8/22021/8/26767 应该指出的是应该指出的是, ,早期维新派对早期维新派对1919世纪西方国际法的强世纪西方国际法的强权本质已有所认识。王韬明确指出权本质已有所认识。王韬明确指出:“:“所谓万国公法者所谓万国公法者, ,必必先兵强国富先兵强国富, ,势盛力敌势盛力敌”,“”,“国强则公法我得而废之国强则公法我得而废之, ,亦得亦得而兴之而兴之; ;国弱则我欲用公法国弱则我欲用公法, ,而公法不为我用。而公法不为我用。”所以所以“约约可恃而不尽可恃可恃而不尽可恃”,”,关键在于要变法自强关键在于要变法自强, ,否则否则, ,是谈不到是谈不到运用公法以自保利权的。薛福成认为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运用公法以自保利权的。薛福成认为在处理对外关系时,“,“以张国势为事以张国势为事, ,而以守公法为词而以守公法为词, ,乃系本末兼修之术乃系本末兼修之术”。2021/8/22021/8/26868 二要善于通过修约谈判二要善于通过修约谈判二要善于通过修约谈判二要善于通过修约谈判, , , ,废除不平等条款废除不平等条款废除不平等条款废除不平等条款, , , ,收回主权。收回主权。收回主权。收回主权。 他们认为他们认为, ,条约是有时效性的条约是有时效性的, ,到一定时候就必须修改到一定时候就必须修改,“,“约章行之既久约章行之既久, ,恐有畸重畸轻之事恐有畸重畸轻之事, ,以致两国之有偏损以致两国之有偏损也也, ,不得不订期修改不得不订期修改, ,以剂其平以剂其平, ,此中外通行之例也此中外通行之例也”。特。特别是商约别是商约, ,更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修改更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修改,“,“约之专为通商约之专为通商者者, ,本可随时修改本可随时修改, ,以图两益以图两益, ,非一成不变者也非一成不变者也”。修约的。修约的原则应该是平等互惠、互相尊重原则应该是平等互惠、互相尊重, ,有利于缔约国的发展。有利于缔约国的发展。在修约内容上在修约内容上, ,早期维新派最重视税则的修订早期维新派最重视税则的修订, ,认为认为“洋税洋税之轻之轻, ,乃中国不便之尤者也乃中国不便之尤者也”,“”,“今欲兴商务而不先改税则今欲兴商务而不先改税则, ,是犹救溺者不援其手是犹救溺者不援其手, ,治病者不究其源治病者不究其源, ,虽心交疲虽心交疲, ,终归无终归无济耳济耳”。2021/8/22021/8/26969 三、近代国家学说的导入三、近代国家学说的导入 西方近代国家学说的译介与消化 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及转变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及转变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及转变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及转变 从卢梭学案到国家有机体理论从卢梭学案到国家有机体理论 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 民权学说与进化论的运用民权学说与进化论的运用2021/8/22021/8/27070 (一)、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与转变(一)、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与转变(一)、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与转变(一)、梁启超国家观的形成与转变 从卢梭学案到国家有机体理论从卢梭学案到国家有机体理论 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 卢梭学案对社会契约论的介绍卢梭学案对社会契约论的介绍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 “国民主体国民主体” ”论的确立论的确立 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 对卢梭理论的怀疑与对伯伦知理的认同对卢梭理论的怀疑与对伯伦知理的认同2021/8/22021/8/271711 1、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梁启超对卢梭民约论的认知 卢梭学案对社会契约论的介绍卢梭学案对社会契约论的介绍 梁启超对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了解可追溯至甲午前后。梁启超对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了解可追溯至甲午前后。自自18901890年购阅瀛环志略年购阅瀛环志略,“,“始知五大洲各国始知五大洲各国”后后, ,他便他便注意广泛搜阅西书。至注意广泛搜阅西书。至18961896年撰西学书目表时年撰西学书目表时, ,梁启梁启超寓目的西书已达超寓目的西书已达300300多种多种, ,其中不乏史志、官制、学制、其中不乏史志、官制、学制、法律等法律等“西政诸书西政诸书”。通过这些著作。通过这些著作, ,他对近代西方他对近代西方“政政学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了初步的了解。 戊戌政变后戊戌政变后, ,梁启超流亡日本梁启超流亡日本, ,读读“畴昔未见之籍畴昔未见之籍”,”,探探“畴昔所未穷之理畴昔所未穷之理”,”,对西方政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西方政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其中其中, ,卢梭的民约论是他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一种社卢梭的民约论是他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一种社会政治学说。会政治学说。2021/8/22021/8/27272 1899 1899年年, ,他在清议报上撰文他在清议报上撰文, ,明确表示明确表示:“:“欧洲近欧洲近世医国之国手世医国之国手, ,不下数十家。吾视其方最适于今日之中国不下数十家。吾视其方最适于今日之中国者者, ,其惟卢梭先生之民约论。其惟卢梭先生之民约论。” 1901 1901年年, ,梁启超撰卢梭学案,在清议报上连梁启超撰卢梭学案,在清议报上连载载, ,向国人介绍卢梭学说。向国人介绍卢梭学说。19021902年年, ,他将此文改题为民约他将此文改题为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论巨子卢梭之学说, ,在新民丛报上转载。如果我们在新民丛报上转载。如果我们以卢梭所著社会契约论为学理依据以卢梭所著社会契约论为学理依据, ,将卢梭学案将卢梭学案作为作为“文本文本”,”,加以检视的话加以检视的话, ,便可大致梳理出梁启超对卢便可大致梳理出梁启超对卢梭学说的认知。梭学说的认知。2021/8/22021/8/27373 首先,梁启超介绍了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首先,梁启超介绍了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首先,梁启超介绍了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首先,梁启超介绍了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 他认为卢梭关于人们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订立契约而他认为卢梭关于人们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成共同体结成共同体, ,从而形成国家的思想从而形成国家的思想, ,建基于人人建基于人人“皆有平等皆有平等之自由权之自由权”的观念之上的观念之上, ,实际上是从实际上是从“立国之理义立国之理义”方面方面阐明了国家的起源问题。阐明了国家的起源问题。 “ “要而论之要而论之, ,则民约者则民约者, ,必人人自由必人人自由, ,人人平等人人平等, ,苟使有苟使有君王与臣庶之别君王与臣庶之别, ,则无论由于君王之威力则无论由于君王之威力, ,由于臣民之好意由于臣民之好意, ,皆悖于事理者也。皆悖于事理者也。”2021/8/22021/8/27474 其次,在民约思想的基础上,梁启超极力推崇卢梭主其次,在民约思想的基础上,梁启超极力推崇卢梭主其次,在民约思想的基础上,梁启超极力推崇卢梭主其次,在民约思想的基础上,梁启超极力推崇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权在民的思想。权在民的思想。权在民的思想。 立基于民约思想之上立基于民约思想之上, ,卢梭提出了著名的主权在民说。卢梭提出了著名的主权在民说。对这一思想对这一思想, ,梁启超同样颇为推崇。他引述卢梭的观点说梁启超同样颇为推崇。他引述卢梭的观点说, ,在契约未立之前在契约未立之前, ,个人的主权与自由权合为一体个人的主权与自由权合为一体; ;及契约达及契约达成后成后, ,则主权由个人之手转归为众人之则主权由个人之手转归为众人之“公意公意”。所谓。所谓“公意公意”,”,是指全体国民共同一致的自由意志。与那种由是指全体国民共同一致的自由意志。与那种由“一时之私意一时之私意”聚合而成、以聚合而成、以“私利私利”为目的的为目的的“众意众意”不不同同,“,“公意公意” “” “必常以公益为目的必常以公益为目的”,”,所以能赋予国家主所以能赋予国家主权以生命和意志。权以生命和意志。2021/8/22021/8/27575 最后,对卢梭建基于主权在民说之上的政府论,也做最后,对卢梭建基于主权在民说之上的政府论,也做最后,对卢梭建基于主权在民说之上的政府论,也做最后,对卢梭建基于主权在民说之上的政府论,也做了介绍。了介绍。了介绍。了介绍。 他说他说, ,所谓政府就是所谓政府就是“受民委托以施行其公意之一机受民委托以施行其公意之一机关关”。其职责在于沟通国家与国民。其职责在于沟通国家与国民, ,并执行法律以维护社并执行法律以维护社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 根据自己对卢梭政府论的理解根据自己对卢梭政府论的理解, ,梁启超主张发挥中国梁启超主张发挥中国固有的固有的“民间自治之风民间自治之风”,”,并并“博采文明各国地方之制博采文明各国地方之制”,”,建立建立“邦联民主之制邦联民主之制”,”,从而从而“成就一卢梭心目中所想望成就一卢梭心目中所想望之国家之国家”。2021/8/22021/8/27676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不难看出, ,通过对卢梭民约论的译介和批判通过对卢梭民约论的译介和批判, ,梁启超实际上已认同和接受了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基于个梁启超实际上已认同和接受了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基于个人本位立场上的自由、权利观念以及以此为内核的社会契人本位立场上的自由、权利观念以及以此为内核的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及民主政府等思想。这对他的政治思想和约、人民主权以及民主政府等思想。这对他的政治思想和国家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家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21/8/22021/8/277772 2)、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升华 “国民主体国民主体” ”论的确立论的确立 东渡扶桑之前东渡扶桑之前, ,梁启超就指出梁启超就指出, ,中国贫弱的原因之一就中国贫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历代统治者在于历代统治者“收人人自主之权收人人自主之权, ,而归诸一人而归诸一人”,”,以致民以致民众众“缺权缺权”甚或甚或“无权无权”。到日本后。到日本后, ,因受卢梭的影响因受卢梭的影响, ,他他更多地从更多地从“天赋人权天赋人权”的角度来谈民权。的角度来谈民权。 立足于新的民权思想之上立足于新的民权思想之上, ,以卢梭的民约论为理据以卢梭的民约论为理据, ,梁梁启超首先在启超首先在“国民国民国家国家”的框架内系统地检讨国与民之的框架内系统地检讨国与民之间的关系。他指出间的关系。他指出, ,近代欧洲之所以勃兴近代欧洲之所以勃兴, ,在于各国民权发在于各国民权发达。达。2021/8/22021/8/27878 “民权兴民权兴民权兴民权兴, , , ,则国权立则国权立则国权立则国权立; ; ; ;民权灭民权灭民权灭民权灭, , , ,则国权亡则国权亡则国权亡则国权亡”。舍君权而言。舍君权而言。舍君权而言。舍君权而言民权民权民权民权, , , ,视民权兴灭为国权盛衰的前提条件视民权兴灭为国权盛衰的前提条件视民权兴灭为国权盛衰的前提条件视民权兴灭为国权盛衰的前提条件, , , ,表明梁启超国家表明梁启超国家表明梁启超国家表明梁启超国家思想的重心已经下移思想的重心已经下移思想的重心已经下移思想的重心已经下移, , , ,而其民主意识相应地有所提升。而其民主意识相应地有所提升。而其民主意识相应地有所提升。而其民主意识相应地有所提升。 梁启超认为梁启超认为,“,“在民族主义立国之今日在民族主义立国之今日, ,民弱者民弱者, ,国弱国弱; ;民强者民强者, ,国强。国强。”换言之换言之, “, “国家之强弱国家之强弱, ,一视其国民之志一视其国民之志趣、品格以为差趣、品格以为差”,“”,“政府之良否政府之良否, ,恒与国民良否为比例恒与国民良否为比例”。非但如此非但如此, ,国民之优劣还主宰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国民之优劣还主宰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成败成败, ,因为时至今日因为时至今日, ,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种国民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种国民竞争竞争2021/8/22021/8/27979 通过对国民重要性的论证通过对国民重要性的论证通过对国民重要性的论证通过对国民重要性的论证, , , ,梁启超确立了国民是国家梁启超确立了国民是国家梁启超确立了国民是国家梁启超确立了国民是国家主体的思想。主体的思想。主体的思想。主体的思想。以此为理据以此为理据, ,他提出了他提出了“欲维新吾国欲维新吾国, ,必当先必当先维新吾民维新吾民”的全新命题的全新命题, ,进而形成了体制完备的进而形成了体制完备的“新民新民”说。说。 其中其中, ,他特别强调应注重他特别强调应注重“养吾人国家思想养吾人国家思想”,”,以使民以使民众在面对自身、朝廷以及外族或世界时众在面对自身、朝廷以及外族或世界时,“,“知有国家知有国家”。将梁启超的主张置于历经义和团运动和庚子国耻的重创后将梁启超的主张置于历经义和团运动和庚子国耻的重创后, ,国内民气嗒然不振的历史语境中来看国内民气嗒然不振的历史语境中来看, ,这实际上是要求人这实际上是要求人们破除一己之私心私念和狭隘的王朝意识们破除一己之私心私念和狭隘的王朝意识, ,荡涤夜郎自大荡涤夜郎自大的虚骄之气和奴颜卑骨的媚外心态的虚骄之气和奴颜卑骨的媚外心态, ,树立起崭新的国民意树立起崭新的国民意识、国家和民族观念。识、国家和民族观念。2021/8/22021/8/280803 3)、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从民主主义理论到国家主义理论 对卢梭理论的怀疑与对伯伦知理的认同对卢梭理论的怀疑与对伯伦知理的认同(1 1)、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西方政治思想中的“ “国家主义国家主义国家主义国家主义” ”传统传统传统传统 从希腊时代起从希腊时代起, ,欧洲的政治、社会观念就在两个极端、欧洲的政治、社会观念就在两个极端、两个相反的目标之间运动两个相反的目标之间运动: :个体和集体个体和集体, ,个人和国家。由此个人和国家。由此政治哲学史上呈两种走向政治哲学史上呈两种走向, ,一种是遵循公理的标准一种是遵循公理的标准, ,国家、国家、集体是最高目的集体是最高目的, ,将个体降低到最低地位将个体降低到最低地位; ;另一种是强调个另一种是强调个人人, ,特别是强调个人自由的观念特别是强调个人自由的观念, ,国家变成了一种工具。国家变成了一种工具。2021/8/22021/8/28181 欧洲大陆的政治体制中欧洲大陆的政治体制中, ,强调集体的趋势强调集体的趋势, ,即把国家作即把国家作为一种最高价值和目的的有机体观念为一种最高价值和目的的有机体观念, ,似乎更为明显。在似乎更为明显。在德国德国, ,黑格尔、谢林、费希特等古典哲学家都努力为国家黑格尔、谢林、费希特等古典哲学家都努力为国家理性寻找行而上的根据。理性寻找行而上的根据。18301830年在柏林的著名讲演中年在柏林的著名讲演中, ,黑黑格尔说格尔说:“:“国家是存在于地球上的神圣理念国家是存在于地球上的神圣理念” ” 。 19 19世纪以来世纪以来, ,国家主义在德国形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国家主义在德国形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思潮思潮, ,对危机时代的德国政治和公共诉求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危机时代的德国政治和公共诉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学说是其中的代表。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学说是其中的代表。2021/8/22021/8/28282 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大抵可以概括为两大主张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大抵可以概括为两大主张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大抵可以概括为两大主张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大抵可以概括为两大主张: : : : 首先认为国家是个有机体首先认为国家是个有机体首先认为国家是个有机体首先认为国家是个有机体, , , ,用生物有机体说对国家进用生物有机体说对国家进用生物有机体说对国家进用生物有机体说对国家进行解释行解释行解释行解释, , , ,国家不是人民简单的聚合国家不是人民简单的聚合国家不是人民简单的聚合国家不是人民简单的聚合, , , ,有有有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四肢五脏筋脉血轮四肢五脏筋脉血轮四肢五脏筋脉血轮”,”,”,”,有其意志和行动有其意志和行动有其意志和行动有其意志和行动, , , ,与人无异与人无异与人无异与人无异; ; ; ; 其次主张国家至上其次主张国家至上其次主张国家至上其次主张国家至上, , , ,国家是最高的目的国家是最高的目的国家是最高的目的国家是最高的目的, , , ,而不是工具而不是工具而不是工具而不是工具, , , ,个人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时候个人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时候个人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时候个人在确保国家安全的时候, , , ,有必要服从国家利益甚至做有必要服从国家利益甚至做有必要服从国家利益甚至做有必要服从国家利益甚至做出牺牲。出牺牲。出牺牲。出牺牲。2021/8/22021/8/28383(2 2)、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时代背景)、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时代背景)、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时代背景)、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时代背景 日本在日本在1919世纪世纪9090年代年代, ,思想上有一个明显的转向思想上有一个明显的转向, ,即由即由以法国、英国为理想转向以德国为理想以法国、英国为理想转向以德国为理想, ,这一转向表现于这一转向表现于思想、文化、政治等许多层面。世纪末同梁启超一起东渡思想、文化、政治等许多层面。世纪末同梁启超一起东渡日本的罗普在日本唯心三十年中日本的罗普在日本唯心三十年中, ,将明治时期最重要将明治时期最重要的西方学派分为三派的西方学派分为三派, ,其中之一就是加藤宏之为代表的其中之一就是加藤宏之为代表的“德意志派之国家主义德意志派之国家主义”。日本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日本学者的研究也表明, ,伯伦知伯伦知理国家主义学说理国家主义学说“在确立明治国家的体制方面起到非常重在确立明治国家的体制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的作用”。2021/8/22021/8/28484 梁启超接受德国的国家主义梁启超接受德国的国家主义, ,正是通过日本的中转来正是通过日本的中转来完成的完成的, ,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普遍认定了日本在诸多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普遍认定了日本在诸多方面远远超过中国方面远远超过中国, ,日本思想界对西方思想资源的选择同日本思想界对西方思想资源的选择同样也具有导向性。样也具有导向性。 1903 1903年年, ,梁启超出访北美梁启超出访北美, ,伴随这次旅行伴随这次旅行, ,思想中的国思想中的国家主义倾向更为明显。家主义倾向更为明显。梁亲身考察了美国的民主政治梁亲身考察了美国的民主政治, ,后后者的某些阴暗面引发了他的怀疑和批判。者的某些阴暗面引发了他的怀疑和批判。出访的最后一站出访的最后一站是旧金山是旧金山, ,在那里在那里, ,梁接触了居住在美国的最大海外华人社梁接触了居住在美国的最大海外华人社团团, ,发现其间各种各样的缺点发现其间各种各样的缺点, ,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性的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性的缺陷。所有这些缺陷。所有这些, ,坚定了梁启超培养国人现代国家思想的坚定了梁启超培养国人现代国家思想的信念信念, ,而达成此目的而达成此目的, ,宣扬德国国家主义思想是最有效的途宣扬德国国家主义思想是最有效的途径。径。2021/8/22021/8/28585(3 3)、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文献分析)、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文献分析)、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文献分析)、梁启超国家观转变的文献分析 19011901年年1111、1212月之间在清议报第月之间在清议报第9898、9999、100100册册上上, ,梁启超发表了卢梭学案一文梁启超发表了卢梭学案一文, ,在该文的结尾展望卢在该文的结尾展望卢梭政治理论趋势时梭政治理论趋势时, ,他说他说:“:“案卢氏此论案卢氏此论, ,可谓精义入神可谓精义入神, ,圣圣水不漏水不漏, ,今虽未有行之者今虽未有行之者, ,然将来必遍于大地然将来必遍于大地, ,无可疑。无可疑。” 在该文中在该文中, ,他特别解释卢梭的人民主权他特别解释卢梭的人民主权(Sovereign-(Sovereign-people)people)观点观点, ,指出指出:“:“卢梭以前诸学者卢梭以前诸学者, ,往往以国民之主权往往以国民之主权与政府之主权与政府之主权, ,混淆为一混淆为一, ,及卢梭出及卢梭出, ,始别白之。以为主权始别白之。以为主权者者, ,惟国民独掌之惟国民独掌之, ,若政府不过承国民之命以其意欲之委员若政府不过承国民之命以其意欲之委员耳。耳。”2021/8/22021/8/28686 然而,不到三个月然而,不到三个月, ,在在19021902年年2 2月新民丛报第月新民丛报第1 1号号上上, ,梁氏发表了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一文梁氏发表了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一文, ,表明他对表明他对伯伦知理的学说更感兴趣。他指出伯伦知理的学说更感兴趣。他指出: : 伯伦知理之学说伯伦知理之学说伯伦知理之学说伯伦知理之学说, , , ,与卢梭正相反对者也。虽然与卢梭正相反对者也。虽然与卢梭正相反对者也。虽然与卢梭正相反对者也。虽然, , , ,卢氏立卢氏立卢氏立卢氏立于十八世纪于十八世纪于十八世纪于十八世纪, , , ,而为十九世纪之母而为十九世纪之母而为十九世纪之母而为十九世纪之母, , , ,伯氏立于十九世纪伯氏立于十九世纪伯氏立于十九世纪伯氏立于十九世纪, , , ,而为而为而为而为二十世纪之母。自伯氏出然后定国家之界说二十世纪之母。自伯氏出然后定国家之界说二十世纪之母。自伯氏出然后定国家之界说二十世纪之母。自伯氏出然后定国家之界说, , , ,知国家之性知国家之性知国家之性知国家之性质、精神、作用为何物质、精神、作用为何物质、精神、作用为何物质、精神、作用为何物, , , ,于是国家主义乃大兴于世。前之于是国家主义乃大兴于世。前之于是国家主义乃大兴于世。前之于是国家主义乃大兴于世。前之所谓国家为人民而生者所谓国家为人民而生者所谓国家为人民而生者所谓国家为人民而生者, , , ,今则转而云人民为国家而生焉今则转而云人民为国家而生焉今则转而云人民为国家而生焉今则转而云人民为国家而生焉, , , ,使使使使国民皆以爱国为第一之义务国民皆以爱国为第一之义务国民皆以爱国为第一之义务国民皆以爱国为第一之义务, , , ,而胜强之国乃立而胜强之国乃立而胜强之国乃立而胜强之国乃立, , , ,十九世纪末十九世纪末十九世纪末十九世纪末世界之政治则是也。而自今以往世界之政治则是也。而自今以往世界之政治则是也。而自今以往世界之政治则是也。而自今以往, , , ,此义愈益为各国之原力此义愈益为各国之原力此义愈益为各国之原力此义愈益为各国之原力, , , ,无可疑也。无可疑也。无可疑也。无可疑也。2021/8/22021/8/28787 由此不难看出由此不难看出, ,梁氏思想此处稍微发生了变化梁氏思想此处稍微发生了变化, ,他将两他将两个学说按照时间顺序加以对应个学说按照时间顺序加以对应, ,暗示着伯伦知理的国家学暗示着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在某种程度上的优势说在某种程度上的优势, ,并且大胆地预言国家主义学说乃并且大胆地预言国家主义学说乃未来大势所趋。尽管如此未来大势所趋。尽管如此, ,梁氏对两个学说的理论选择与梁氏对两个学说的理论选择与否尚未明确表达他的政治立场。否尚未明确表达他的政治立场。 然而然而, 1902, 1902年年2 2、3 3月梁氏陆续发表论立法权、月梁氏陆续发表论立法权、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两篇文章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两篇文章, ,标志着他的国家思想标志着他的国家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两篇文章中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两篇文章中, ,梁氏明确接受和运梁氏明确接受和运用了伯伦知理所说的国家主权规定独立于人民主权之外的用了伯伦知理所说的国家主权规定独立于人民主权之外的“人格国家人格国家”和国家有机体等观点和国家有机体等观点, ,而且他对卢梭的政治而且他对卢梭的政治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曲解或否定。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曲解或否定。2021/8/22021/8/28888 根据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的观点根据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的观点, ,梁启超将立法权梁启超将立法权和行政权安排为国家的意志和行为。他指出和行政权安排为国家的意志和行为。他指出:“:“国家者国家者, ,人人格也格也( (有人之资格谓之人格有人之资格谓之人格梁原注梁原注) )。凡人必有意志。凡人必有意志, ,然后有行为然后有行为, ,无意志而有行为者无意志而有行为者, ,必疯疾之人也必疯疾之人也, ,否则其梦否则其梦呓时也。国家之行为何呓时也。国家之行为何? ?行政是已行政是已; ;国家之意志何国家之意志何? ?立法是立法是已。已。” 那么那么, ,这人格国家的定位如何安排呢这人格国家的定位如何安排呢? ?梁氏认为梁氏认为:“:“盖盖政府、人民之上政府、人民之上, ,别有所谓人格之国家者别有所谓人格之国家者, ,以团之统之。国以团之统之。国家握触一最高之主权家握触一最高之主权, ,而政府、人民皆生息于其下者也。而政府、人民皆生息于其下者也。”显然显然, ,梁氏将国家定位作为独立于政府与人民之外的人梁氏将国家定位作为独立于政府与人民之外的人格化国家。这种观点意味着格化国家。这种观点意味着他否定了卢梭将人民等同于主他否定了卢梭将人民等同于主权体的主权在民学说。权体的主权在民学说。2021/8/22021/8/28989 在梁氏看来在梁氏看来, ,卢梭这样的人民主权有很大危险性卢梭这样的人民主权有很大危险性, ,即即“其说之极端其说之极端, ,使人民之权无限使人民之权无限, ,其弊也其弊也, ,陷于无政府党陷于无政府党, ,率率国民而复归于野蛮国民而复归于野蛮”。梁氏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卢梭学说进。梁氏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卢梭学说进行否定行否定, ,但在他的思想里但在他的思想里, ,已经接受和渗透了国家主权独立已经接受和渗透了国家主权独立于人民之外的国家主义观点于人民之外的国家主义观点。 用梁启超的话来说用梁启超的话来说,“,“盖政府、人民之上盖政府、人民之上, ,别有所谓人别有所谓人格之国家者格之国家者”。在其中。在其中, ,作为主权体的人民已经消失了作为主权体的人民已经消失了, ,人人民地位已经下降到次于国家主权的位置。换句话说民地位已经下降到次于国家主权的位置。换句话说, ,此后此后梁氏所说的民权只指排除作为人民即国家主权体之外的公梁氏所说的民权只指排除作为人民即国家主权体之外的公民权,其公民权只是作为政府权力的对立面出现的。民权,其公民权只是作为政府权力的对立面出现的。2021/8/22021/8/29090 此时的此时的此时的此时的梁启超已经放弃了卢梭的理论梁启超已经放弃了卢梭的理论梁启超已经放弃了卢梭的理论梁启超已经放弃了卢梭的理论, , , ,转而服膺伯伦转而服膺伯伦转而服膺伯伦转而服膺伯伦知理的有限君主立宪制学说知理的有限君主立宪制学说知理的有限君主立宪制学说知理的有限君主立宪制学说, , , ,认为它能调和各种主义、集认为它能调和各种主义、集认为它能调和各种主义、集认为它能调和各种主义、集中政治上的各种优势。在此基础上中政治上的各种优势。在此基础上中政治上的各种优势。在此基础上中政治上的各种优势。在此基础上, , , ,梁启超形成了自己新梁启超形成了自己新梁启超形成了自己新梁启超形成了自己新的国家观的国家观的国家观的国家观, , , ,用这一国家观重新认识中国现实政治用这一国家观重新认识中国现实政治用这一国家观重新认识中国现实政治用这一国家观重新认识中国现实政治, , , ,于是有了于是有了于是有了于是有了1903190319031903年之后决然抛弃年之后决然抛弃年之后决然抛弃年之后决然抛弃“革命革命革命革命”与与与与“共和共和共和共和”主张主张主张主张, , , ,提倡提倡提倡提倡“开开开开明专制明专制明专制明专制”的政治转变。的政治转变。的政治转变。的政治转变。2021/8/22021/8/29191 (二)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二)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二)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二)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 民权学说与进化论的运用民权学说与进化论的运用 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 辟韩对原道的批判辟韩对原道的批判 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 进化论视野中的国家形态的嬗变进化论视野中的国家形态的嬗变 国家的分类与特征国家的分类与特征国家的分类与特征国家的分类与特征 从古典国家形态向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从古典国家形态向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 2021/8/22021/8/292921 1、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民权说对传统国家理念的抨击 辟韩对原道的批判辟韩对原道的批判 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 ,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由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由诸多民族构成的、以君主制为基本政治体制的中央集权国诸多民族构成的、以君主制为基本政治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理念方面奉行的是与这种社会政治状况相适应家。在政治理念方面奉行的是与这种社会政治状况相适应的的“天下国家天下国家”观,即认为观,即认为“天天”是至高无上的是至高无上的,“,“天下天下”万物都来源于万物都来源于“天天”、服从于、服从于“天。代表天。代表“天天”的意志的意志支配万物众人的则是支配万物众人的则是“天子天子” ” 。 这样就把这样就把“天天”、“天下天下”、“国家国家”、“君主君主”联联系在一起系在一起, ,形成了以服从君主权威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观念形成了以服从君主权威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观念, ,即视国家与君主为一体的观念。即视国家与君主为一体的观念。2021/8/22021/8/29393 唐代韩愈的原道篇,是中国传统国家学说中维护唐代韩愈的原道篇,是中国传统国家学说中维护封建君权最有影响的代表作。韩愈鼓吹封建君权最有影响的代表作。韩愈鼓吹:“:“君者,出令者君者,出令者也也; ;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出粟米麻丝、作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不出,不出“则诛则诛”。 戊戌维新运动中戊戌维新运动中, ,维新派用进化论、民权说对维新派用进化论、民权说对“君权君权至上至上”、纲常名教等专制主义思想展开猛烈批判、纲常名教等专制主义思想展开猛烈批判, ,重新审重新审视了传统的国家观念视了传统的国家观念, ,不再把不再把“国国”与与“君君”相联系相联系, ,而是而是把把“国国”与与“民民”联系起来联系起来;“;“国家国家”不再被视为君主的不再被视为君主的“私产私产”,”,而被看作全体国民的而被看作全体国民的“公产公产”,“”,“爱国爱国”不等于不等于“忠君忠君”,”,而是体现为对于祖国、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而而是体现为对于祖国、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而严复对于传统国家观念的抨击尤其具有代表性。严复对于传统国家观念的抨击尤其具有代表性。2021/8/22021/8/29494 18951895年年3 3月,严复专挑原道篇为靶子,在辟韩月,严复专挑原道篇为靶子,在辟韩中针锋相对地加以驳斥,成为上世纪末国家学说除旧布新中针锋相对地加以驳斥,成为上世纪末国家学说除旧布新强有力的启蒙宣传。强有力的启蒙宣传。 严复首先指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严复首先指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严复首先指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严复首先指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国家国家国家国家”,皆,皆,皆,皆“家国家国家国家国”而已。而已。而已。而已。中国自秦以来中国自秦以来, ,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天下也, ,无所谓国也无所谓国也, ,皆家而已。一姓之兴皆家而已。一姓之兴, ,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 ,此一家之此一家之兴也兴也, ,其亡也其亡也, ,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 ,兼宪法国家王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者三大物, ,其家亡其家亡, ,则一切与之俱亡则一切与之俱亡, ,而民人特奴婢之易主而民人特奴婢之易主者耳者耳, ,乌有所谓长存者乎乌有所谓长存者乎! ! 怒斥专制君主为怒斥专制君主为怒斥专制君主为怒斥专制君主为“窃国大盗窃国大盗窃国大盗窃国大盗”,”,”,”,称称称称“秦以来之为君秦以来之为君秦以来之为君秦以来之为君, , , ,正正正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 ? ? ?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转相窃之于民而已。转相窃之于民而已。2021/8/22021/8/29595 严复进一步指出严复进一步指出严复进一步指出严复进一步指出,“,“君权至上君权至上君权至上君权至上” ”、等级尊卑观念在国人思想、等级尊卑观念在国人思想、等级尊卑观念在国人思想、等级尊卑观念在国人思想上早已根深蒂固上早已根深蒂固上早已根深蒂固上早已根深蒂固, ,非用大力气进行破除不能肃清之非用大力气进行破除不能肃清之非用大力气进行破除不能肃清之非用大力气进行破除不能肃清之, ,他指出:他指出:他指出:他指出:“夫中国亲亲贵贵之治夫中国亲亲贵贵之治, ,用之者数千年矣用之者数千年矣, ,此中之文物典章此中之文物典章与一切之谣俗与一切之谣俗, ,皆缘此义而后立。故其入于吾民之心脑者最皆缘此义而后立。故其入于吾民之心脑者最深而坚深而坚, ,非有大力之震撼与甚久之渐摩非有大力之震撼与甚久之渐摩, ,无由变也。无由变也。” 严复用民权说剥去了加在君主头上的神圣光环严复用民权说剥去了加在君主头上的神圣光环严复用民权说剥去了加在君主头上的神圣光环严复用民权说剥去了加在君主头上的神圣光环, ,认为君认为君认为君认为君主并非天然神圣主并非天然神圣主并非天然神圣主并非天然神圣, ,君权亦非神授君权亦非神授君权亦非神授君权亦非神授, ,君主不过是从人民中选出来君主不过是从人民中选出来君主不过是从人民中选出来君主不过是从人民中选出来为民谋利益的办事人员而已。为民谋利益的办事人员而已。为民谋利益的办事人员而已。为民谋利益的办事人员而已。“ “是故君也臣也是故君也臣也是故君也臣也是故君也臣也, ,刑也兵也刑也兵也刑也兵也刑也兵也, ,皆皆皆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国、民与王侯将相之间正确的关系国、民与王侯将相之间正确的关系国、民与王侯将相之间正确的关系国、民与王侯将相之间正确的关系应该是应该是应该是应该是:“:“国者国者国者国者, ,斯民之公产也斯民之公产也斯民之公产也斯民之公产也; ;王侯将相者王侯将相者王侯将相者王侯将相者, ,通国之公仆隶也。通国之公仆隶也。通国之公仆隶也。通国之公仆隶也。2021/8/22021/8/29696 严复大胆宣称严复大胆宣称严复大胆宣称严复大胆宣称“国国国国”为人民的为人民的为人民的为人民的“公产公产公产公产”,”,”,”,至尊至贵的至尊至贵的至尊至贵的至尊至贵的“王侯将相王侯将相王侯将相王侯将相”不过是国民的不过是国民的不过是国民的不过是国民的“公仆隶公仆隶公仆隶公仆隶”而已而已而已而已, , , ,明白无误地明白无误地明白无误地明白无误地用近代思想阐明了国家的本质。严复用民权说对于陈旧国用近代思想阐明了国家的本质。严复用民权说对于陈旧国用近代思想阐明了国家的本质。严复用民权说对于陈旧国用近代思想阐明了国家的本质。严复用民权说对于陈旧国家观念的抨击树立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楷模。家观念的抨击树立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楷模。家观念的抨击树立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楷模。家观念的抨击树立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楷模。2021/8/22021/8/297972 2、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进化论对国家起源与发展的阐明 进化论视野中的国家形态的嬗变进化论视野中的国家形态的嬗变 严复的近代国家观念是与进化的社会发展观紧密联系严复的近代国家观念是与进化的社会发展观紧密联系的的, ,要正确认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要正确认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必须用进化论观点对其必须用进化论观点对其进行历史的考察。严复基于近代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历史的考察。严复基于近代社会科学的角度, ,认为国认为国家并非从来就有家并非从来就有, ,亦非圣人所赐亦非圣人所赐, ,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他通过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他通过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他通过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他通过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Edward Jens, 1861(Edward Jens, 1861(Edward Jens, 1861(Edward Jens, 18611939)1939)1939)1939)所著社会通诠所著社会通诠所著社会通诠所著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A History of Poli-tics),(A History of Poli-tics),(A History of Poli-tics),借鉴借鉴借鉴借鉴其观点其观点其观点其观点, , , ,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图腾图腾图腾图腾”、“宗法宗法宗法宗法”、“国家国家国家国家”等三大阶段的重要观点。此三阶段实际也是国家等三大阶段的重要观点。此三阶段实际也是国家等三大阶段的重要观点。此三阶段实际也是国家等三大阶段的重要观点。此三阶段实际也是国家历史发展的三种形态。历史发展的三种形态。历史发展的三种形态。历史发展的三种形态。2021/8/22021/8/29898 夫天下之群众矣夫天下之群众矣, ,夷考进化之阶级夷考进化之阶级, ,莫不始于图腾莫不始于图腾, ,继继以宗法以宗法, ,而成于国家。方其为图腾也而成于国家。方其为图腾也, ,其民渔猎其民渔猎, ,至于宗法至于宗法, ,其民耕稼其民耕稼, ,而二者之间而二者之间, ,其相嬗而转变者以游牧。最后由宗其相嬗而转变者以游牧。最后由宗法以进于国家法以进于国家, ,而二者之间而二者之间, ,其相受而蜕化者以封建。方其其相受而蜕化者以封建。方其封建封建, ,民业大抵犹耕稼也。独至国家民业大抵犹耕稼也。独至国家, ,而后兵、农、工、商而后兵、农、工、商四者之民备具四者之民备具, ,而其群相生相养之事乃极盛大而大和而其群相生相养之事乃极盛大而大和, ,强立强立蕃衍而不可以尅灭。蕃衍而不可以尅灭。 他认定这三种国家形态的递相嬗变他认定这三种国家形态的递相嬗变他认定这三种国家形态的递相嬗变他认定这三种国家形态的递相嬗变, ,乃是不可改变的发乃是不可改变的发乃是不可改变的发乃是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展趋势展趋势展趋势, ,具有规律性。他说具有规律性。他说具有规律性。他说具有规律性。他说:“:“此其为序之信此其为序之信此其为序之信此其为序之信, ,若天之四时若天之四时若天之四时若天之四时, ,若若若若人身之童少壮老人身之童少壮老人身之童少壮老人身之童少壮老, ,期有迟速期有迟速期有迟速期有迟速, ,而不可或少紊者也。而不可或少紊者也。而不可或少紊者也。而不可或少紊者也。” ”后来后来后来后来, ,他他他他在政治讲义中再次阐述了这种观点在政治讲义中再次阐述了这种观点在政治讲义中再次阐述了这种观点在政治讲义中再次阐述了这种观点, ,只是把第三阶段的只是把第三阶段的只是把第三阶段的只是把第三阶段的“ “国家国家国家国家” ”一词换成一词换成一词换成一词换成“ “军国社会军国社会军国社会军国社会” ”一词。一词。一词。一词。2021/8/22021/8/29999 值得称道的是值得称道的是值得称道的是值得称道的是, , , ,严复不仅一般性地阐述了新的国家理严复不仅一般性地阐述了新的国家理严复不仅一般性地阐述了新的国家理严复不仅一般性地阐述了新的国家理念念念念, , , ,而且还用这种理念论述了欧洲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历史而且还用这种理念论述了欧洲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历史而且还用这种理念论述了欧洲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历史而且还用这种理念论述了欧洲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发展过程, , , ,比较准确地道出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比较准确地道出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比较准确地道出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比较准确地道出了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段段段, , , ,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认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认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认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认为欧洲各国都曾经历过很长的为欧洲各国都曾经历过很长的为欧洲各国都曾经历过很长的为欧洲各国都曾经历过很长的“宗法宗法宗法宗法”社会阶段社会阶段社会阶段社会阶段, , , ,其迅速其迅速其迅速其迅速发展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发展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发展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发展仅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 , ,赞叹它们赞叹它们赞叹它们赞叹它们“何进之锐耶何进之锐耶何进之锐耶何进之锐耶”。反。反。反。反观中国观中国观中国观中国, , , ,依然停留于依然停留于依然停留于依然停留于“宗法宗法宗法宗法”社会阶段。社会阶段。社会阶段。社会阶段。2021/8/22021/8/2100100 乃还观吾中国之历史乃还观吾中国之历史, ,本诸可信之载籍本诸可信之载籍, ,由唐虞以讫于由唐虞以讫于周周, ,中间二千余年中间二千余年, ,皆封建之时代皆封建之时代, ,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备。其圣人, ,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 ,自那个法社自那个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会之制度典籍也。乃由秦以至于今乃由秦以至于今, ,又二千余岁矣又二千余岁矣, ,君君此土者不一家此土者不一家, ,其中之一治一乱常自若其中之一治一乱常自若, ,独至于今独至于今, ,籀其政籀其政法法, ,审其风俗审其风俗, ,与其秀桀之民所言议四惟者与其秀桀之民所言议四惟者, ,则犹然一宗法则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之民而已矣。 严复这些论断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最早对中国社会现严复这些论断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最早对中国社会现严复这些论断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最早对中国社会现严复这些论断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最早对中国社会现状所作的科学判断状所作的科学判断状所作的科学判断状所作的科学判断, ,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2021/8/22021/8/21011013 3、国家的分类与特征、国家的分类与特征、国家的分类与特征、国家的分类与特征 从古典国家形态向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从古典国家形态向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 国家产生以来,其表现形态通过不同的政体形态而体国家产生以来,其表现形态通过不同的政体形态而体现其不同,呈现出了错综复杂的现象。为了加深对国家的现其不同,呈现出了错综复杂的现象。为了加深对国家的认识,认识,严复将国家分成了不同的类型,并给以了深人的研严复将国家分成了不同的类型,并给以了深人的研究。究。他首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分类法,即他首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分类法,即: :独治、独治、贤政和民主。然而,严复对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并不完贤政和民主。然而,严复对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并不完全赞成,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分法已经与变化的社会不完全全赞成,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分法已经与变化的社会不完全一致了,一致了,严复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国家分成三类严复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国家分成三类: :2021/8/22021/8/2102102 第一类是以文明为标准,把国家分成第一类是以文明为标准,把国家分成第一类是以文明为标准,把国家分成第一类是以文明为标准,把国家分成“ “草昧国家草昧国家草昧国家草昧国家” ”与与与与“ “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文明国家” ”。 草昧国家草昧国家有的是由团体发展而来,这种国家的形成,有的是由团体发展而来,这种国家的形成,有的是由宗族发展而来,有的是有的是由宗族发展而来,有的是由宗教发展而来由宗教发展而来,是国家,是国家发展的初级模式。这种发展的初级模式。这种“ “初级国家,其中初级国家,其中神权必大,常与神权必大,常与治权混不可分治权混不可分咨至于深演,宗教、国家,乃相离立。咨至于深演,宗教、国家,乃相离立。” ”2021/8/22021/8/2103103 而文明国家的形成则与这两种形成模式不同,它超越而文明国家的形成则与这两种形成模式不同,它超越了草昧国家形成的两种形态,了草昧国家形成的两种形态,“ “而保护利益为重,是以政而保护利益为重,是以政权独尊权独尊” ”,以现在的西方为楷模。西方所谓的文明国家,以现在的西方为楷模。西方所谓的文明国家,“ “无异言其群有法度,已成国家,为有官团体之众。无异言其群有法度,已成国家,为有官团体之众。” ”这种这种国家的民众,其行动与国家、社会的活动相一致,国家的民众,其行动与国家、社会的活动相一致,“ “怀刑怀刑畏法,有敬重国家,扶翼同类之德心畏法,有敬重国家,扶翼同类之德心” ”,只有这样,才可,只有这样,才可“ “称为文明人也。称为文明人也。” ”这样的人组成的国家才可称为文明的国这样的人组成的国家才可称为文明的国家。家。2021/8/22021/8/2104104 第二类是以人口的多少和地域的大小为标准,把国家第二类是以人口的多少和地域的大小为标准,把国家第二类是以人口的多少和地域的大小为标准,把国家第二类是以人口的多少和地域的大小为标准,把国家分为市府国家和邦域国家。分为市府国家和邦域国家。分为市府国家和邦域国家。分为市府国家和邦域国家。 市府国家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综观国家的发市府国家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综观国家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展史可以发现“ “市府之成,其本于家族教会之渐变,历历市府之成,其本于家族教会之渐变,历历有据。有据。” ”市府国家一般市府国家一般“ “壤地极小壤地极小” ”,“ “但系独立,并无所奉但系独立,并无所奉之共主耳。之共主耳。” ”市府国家的风俗政教,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市府国家的风俗政教,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所不足者,独国力耳。所不足者,独国力耳。” ”市府国家出于安全的需要,一般市府国家出于安全的需要,一般都据险而建,考察市府国家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发现,都据险而建,考察市府国家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发现,“ “大抵西史中,市府国家成立,多在山国。如希腊,如意大大抵西史中,市府国家成立,多在山国。如希腊,如意大利,如瑞士,皆山国也。据险设防,柴堡林立,而其下则利,如瑞士,皆山国也。据险设防,柴堡林立,而其下则为市墟,至今人其境,犹可得见。为市墟,至今人其境,犹可得见。2021/8/22021/8/2105105 与市府国家相比,邦域国家与市府国家相比,邦域国家“ “壤地广远,人民众多。壤地广远,人民众多。” ”近代以来的国家基本上都可认为是邦域国家。一般来说,近代以来的国家基本上都可认为是邦域国家。一般来说,邦域国家是由联合或兼并而成,邦域国家是由联合或兼并而成,“ “或市府自相联合,由小或市府自相联合,由小成大,或为新君之所并兼,皆成大国。成大,或为新君之所并兼,皆成大国。”“ ”“于是并合之余,于是并合之余,必定一尊。必定一尊。” ”邦域国家一般都建立在较为平坦开阔的平原邦域国家一般都建立在较为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也没有建立起市府国家,在这地区,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也没有建立起市府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种情况下,“ “有能者出,收而治之,蔚然遂成大国。有能者出,收而治之,蔚然遂成大国。” ”邦域邦域国家由于地广人多,为了便于实行统治,大多采取地方自国家由于地广人多,为了便于实行统治,大多采取地方自治制度,这是邦域国家与市府国家的区别。治制度,这是邦域国家与市府国家的区别。2021/8/22021/8/2106106 第三类是从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分为自然形成之国和非第三类是从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分为自然形成之国和非第三类是从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分为自然形成之国和非第三类是从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分为自然形成之国和非自然形成之国。自然形成之国。自然形成之国。自然形成之国。 自然形成之国包括自然形成之国包括: :宗法国家、神权国家和真正国家宗法国家、神权国家和真正国家( (也可称为契约国家,或军国国家也可称为契约国家,或军国国家) )。宗法国家是人类最初。宗法国家是人类最初的国家形式,由家族发展而来,虽然五大洲的所有国家不的国家形式,由家族发展而来,虽然五大洲的所有国家不一定都是从宗法国家发展而来,一定都是从宗法国家发展而来,“而由于宗法者为最多而由于宗法者为最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便逐渐脱离了宗法阶段,就如严复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便逐渐脱离了宗法阶段,就如严复所说的那样所说的那样:“:“浅者不离宗法,深者已离宗法。此历史之浅者不离宗法,深者已离宗法。此历史之一公例也。一公例也。2021/8/22021/8/2107107 宗教国家,也称为神权国家,是宗法国家之外的另一宗教国家,也称为神权国家,是宗法国家之外的另一种国家形式。严复认为,欧洲中世纪的国家无一不是宗教种国家形式。严复认为,欧洲中世纪的国家无一不是宗教国家。在宗教国家中,国家。在宗教国家中,“ “宗教神权皆有力宗教神权皆有力” ”。其中。其中“ “神权必大,神权必大,常与治权混而不可分。常与治权混而不可分。” ”而且世俗国家的权力来源于教会而且世俗国家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神权,世俗的国王必须由教皇加冕才具有其合法性。随着神权,世俗的国王必须由教皇加冕才具有其合法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渐成减弱之势,国家与教会,神社会的发展,教会的势力渐成减弱之势,国家与教会,神权与政权逐渐分离,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近代民族国权与政权逐渐分离,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了,它是政教分离的产物。家产生了,它是政教分离的产物。2021/8/22021/8/2108108 真正国家,也称为军国国家。它是在宗法国家和宗教真正国家,也称为军国国家。它是在宗法国家和宗教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国国家以英伦为典型,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军国国家以英伦为典型,“ “谓谓程度最高之军国国家。程度最高之军国国家。” ”军国国家的国民,因军国国家的国民,因“ “识合群之利,识合群之利,知秩序之不可不明,政府之权不可以不尊知秩序之不可不明,政府之权不可以不尊” ”,为了维护公,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人民权利起见,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结共利益、保障人民权利起见,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结构形式,即构形式,即“ “其立法也,乃渐去于宗法、神权之初旨,而其立法也,乃渐去于宗法、神权之初旨,而治权独立,真国家之体制以成。治权独立,真国家之体制以成。” ”真正国家是继宗法、宗真正国家是继宗法、宗教国家之后的国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教国家之后的国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阶段。2021/8/22021/8/2109109 非自然国家,堪称非自然国家,堪称“ “为第四种之国家。为第四种之国家。” ”这种国家的结这种国家的结合,合,“ “不以同种,不以同教,亦不以同利益保护,惟以压不以同种,不以同教,亦不以同利益保护,惟以压力。力。” ”而是而是“ “以威力,以恐怖以威力,以恐怖” ”为开始,待其形成后,为开始,待其形成后,“ “以驯以驯服,以渐忘。服,以渐忘。” ”这种国家的形成,不是由于自然的演进,这种国家的形成,不是由于自然的演进,而是认为强制的结果,没有自然演化的组织结构,可而是认为强制的结果,没有自然演化的组织结构,可“ “直直谓只为无机体。谓只为无机体。” ”2021/8/22021/8/2110110 从国家形态本身来看,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是国家从国家形态本身来看,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是国家历史形态的分水岭,依此可把国家的历史形态分为古典国历史形态的分水岭,依此可把国家的历史形态分为古典国家形态和现代国家形态。欧洲从家形态和现代国家形态。欧洲从1414世纪至世纪至1616世纪完成了从世纪完成了从中世纪封建割据向统一的、具有民族意识地方现代国家形中世纪封建割据向统一的、具有民族意识地方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出现了早发型资本主义国家形态、社会主义国态的转变,出现了早发型资本主义国家形态、社会主义国家形态和后发型资本主义国家形态。严复对国家的认识和家形态和后发型资本主义国家形态。严复对国家的认识和分类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一致的,即从古典国家形态向现分类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一致的,即从古典国家形态向现代国家形态的转变之中。代国家形态的转变之中。2021/8/22021/8/2111111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