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8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5页 / 共88页
第6页 / 共88页
第7页 / 共88页
第8页 / 共88页
第9页 / 共88页
第1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德国的景观设计1.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一百余年是德国园林发展的繁荣时期;2. 在现代主义运动探索、形成与发展时期,德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德国一直是充满生机的各种艺术的实验中心,也是西方设计哲学思想的中心之一;3. 二战(19391945)后,联邦德国通过举办“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的方式,恢复、重建德国的城市与园林。 “联邦园林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各州也定期举办州园林展。18.1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 欧洲举办园林展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世纪下半叶公园出现之时,作为大众广泛参与的园林展也只有伴随着公园的出现才有可能举办。 1809年比利时举办了欧洲第一次大型园艺展,从此形成了园林展览的初步观念。 98年后的1907年,德国曼海姆市为纪念建城300周年,举办了大型国际艺术与园林展览,成为德国园林展的里程碑,从此园林展深入人心。 2在曼海姆园艺展上贝伦斯设计的花园3在曼海姆园艺展上莱乌格设计的花园45 这以后,德国又举办了多次园林展,重要的有1929年在埃森和1939年在斯图加特的园林展。 和现在联邦园林展一样,这些展览强调的不仅仅是园林展本身,同时着眼于展览对社会、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6 二次世界大战后,1951年在汉诺威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联邦园林展。20hm2的展园奠定了联邦园林展的基础,也成为德国大中城市二战后新建公园的起点。 从此,联邦德国每二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园林展览联邦园林览。 从1953年开始,展览每隔10年邀请一些国家的园林界参加,称为国际园林博览会。 一届成功的园林展对展览城市来说,绝不仅仅是半年的展览本身,它同时还能促进城市更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城市留下一片大型绿地,从而改善城市的环境,甚至于改善整个城市的结构布局。 因此,申办展览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为举办一届园林展要提前10年左右向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学会提交一份详细的申办报告,内容包括城市概况、交通、展览园选址、展览宗旨等,以便获得举办权后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报告中所提到的目标。同时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学会通过审查也保证了展览园中文物古迹不因园林展而遭受破坏,新建的园林能更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环境,并且成为市民的休息时间。78 斯图加特在1977年举办第14界联邦园林展时,就已决定申办1993年的园艺博览会,并于两年后递交了申办报告。获准后于1986年举办了设计竞赛,从24份方案中评选出卢茨的方案为一等奖,并作为实施方案。 “城市与大自然交流,自然需要您,您需要自然”的宗旨,建成了位于市中心北部的100hm2的公园。它把市中心东、西部的分散绿地联系起来,成为一条8km的环绕市区东、北、西三面的U型绿带,大大地改善了该市的城市结构。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 1983年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西园 慕尼黑130万人口特大城市500年以来已建造了1890hm2的园林绿地,但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绿地分布不均匀,城市西南20多万人口的密集居住区里没有一处公园,60年代就有再此建造西园的设想。1977年慕尼黑申办1983年国际园艺博览会得到批准,通过竞赛从23分方案中选出克鲁斯卡的方案为一等奖,到1983年展览开幕时,一个完整的70hm2的公园在原采石场的荒地上建成。9克鲁斯卡设计的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西园10克鲁斯卡设计的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西园11慕尼黑西园12克鲁斯卡设计的1983年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西园13慕尼黑西园中的湖泊、喷泉和露天剧场14 展园的面积:70hm2左右最为理想。 展出时间:均在4至10月,在这半年时间里,可以充分体现出春、夏、秋不同季节的景观。 展出地点:迄今为止,所有的联邦园林展均在大城市举行,有些城市举办了多次,如汉堡和斯图加特各有三届,投资巨大。联邦德国的各个州也定期举办小型的园林展,使小城市也可以通过园林展来建造公园。 城市的投资、园林界的参展、游人的参观三者缺一不可。展览的组织者就是要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展览是不可能成功的。15当代德国景观设计完整的变革脉络 1) 20世纪5060年代的园林展仅仅着重于设计一个公园环境。设计者的着眼点也仅仅是景观质量,这样游人就成了完全被动的观赏者。对他们来说,脚下、眼前仅仅是道路,公园中几乎没有活动场所,草地也禁止践踏,观赏是第一位的,它差不多是公园的全部功能。 但重要的是那时的园林展成为战后德国城市重建的发动机,成为医治战争创伤的动力。1953年汉堡国际园艺博览会掀起了该市重建的高潮。而卡塞尔市(1955年)更为典型。16马特恩设计恢复的卡塞尔市巴洛克园林KARLSAUE(180HM2)17 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公众的观念已大大改变。人们更看重个人权利,游人希望不再受清规戒律的限制。观赏也不再是公园的唯一功能,更主要的是作为大众闲余的休憩与消遣地。 园林中空间开阔了,草坪比重加大并能在上面进行多项活动,活动场地大大增多。 1973年汉堡国际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便是“在绿地中度过节日”,休息、娱乐成为公园的主要功能。181969年恩格贝格设计的多特蒙德园林展展园(70HM2)19 把这个钢铁生产的重工业城市的景观完全引入,游人在公园中可以望见远处的高炉、矿山设备等工业景观,公园与城市连为一体,成为市民消遣的中心。园中的音乐台、舞厅定期举办节庆活动及艺术表演。 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被引入了景观设计。 1977年由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园林展第一次出现了向大自然的转向,园林中有大片的原始状态的原野草滩灌木丛。 米勒设计的1981年卡塞尔园林展展中有6hm2的自然保护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可以从1983年慕尼黑园林展体现出来。20米勒设计的1981年卡塞尔园林展展园富尔达河谷公园2122 普里迪克和弗雷瑟与建筑师及艺术家合作设计的格尔森基尔欣NORDSTERM公园,1997年联邦园林展,将工业废弃地变成的100HM2展园,使被工业污染的地段适合居住、工作,称为休闲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原有的工业设施也要保留和利用。 他们首先更新被污染的表层土壤,由此塑造了大地艺术般的地形,直线的道路强化了地形,工业设施都成为了公园的标志。格尔森基尔欣NORDSTERM公园23 高50m的采掘塔成为登高瞭望塔。在公园最低的地方,表现基地原有的面貌。公园的建造彻底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小结:尽管变革脉络如此,但每一届展览都有自己的宗旨,有变化,才使园林展不陷于僵化,才能吸引数百万的游人。 从以下几届园林展可以看出其对城市、对市民的贡献。24 马特恩设计恢复的卡塞尔市巴洛克园林KARLSAUE成为1955年园林展展园,成为该市战后重建的动力。25 恩格贝格设计的1969年多特蒙德园林展展园,为原西德留下了有3000多株月季的月季观赏园。26 汉斯亚克布兄弟设计的1979年波恩园林展展园,使该市不再仅仅是政治中心,也成了风景城市。271983年慕尼黑园林展西园使该市绿地布局趋于平衡。28 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把斯图加特分散的绿地连成环绕城市的绿带。29 埃克布雷西特(HEINZ H. ECKEBRECHT)设计的1995年科特布斯园林展展园,把城市与德国19世纪著名风景师平克勒设计的勃兰尼茨(BRANITZ)联系了起来。30平克勒设计的勃兰尼茨(Branitz)1997年普里迪克和弗雷瑟与建筑师及艺术家合作设计的格尔森基尔欣NORDSTERM园林展将工业废地变为埃姆舍公园的一部分31 德国大城市的园林骨架: 如果说德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园林作品是18至19世纪亲王侯爵的自然风景园,那么德国当代园林的经典作品则是为联邦园林展而建造的公园。二者共同构成了今天德国大城市的园林骨架。 实际上园林展结束后展园的利用远比展览本身更为重要,展览园留下的效益是永久的。32 联邦园林展览园主要形成三类公园: 1. 风景园:展览园在展览结束后恢复成自然风景园,公园不设围栏,自由出入,园中是开阔的大草坪及湖泊风景。为保持其宁静的风景特性,园中也不再举办展览。 大多数园林展展园在展览结束后成为这类园林。 33汉斯亚克布兄弟设计的1979年莱茵公园34 位于莱茵河畔与德国政府办公区之间160hm2的公园,在展览结束后恢复成莱茵河河谷式自然风景园。 自然起伏的缓坡地形上,由密林分隔出片片开阔的大草坪及湖泊。其中草地100hm2、水面15hm2、林地仅25hm2。与18、19世纪世纪的自然风景园比,它的空间更加开阔。由于建筑很少且地形简洁抽象,整个园林充满时代感。 2. 休憩园: 这种公园主要目的是供游人休息与消遣。园中有众多的活动场地与体育设施。并且定期举办一些展览。多数公园不设围栏,出入自由,也有些为便于管理只白天开放。 从景观上看它与自然风景园并没有区别,都是开阔的自然景观,只是在此游赏已不是主要目的,大多数游人来公园是为了休闲、活动、消遣。 35米勒设计的1981年园林展的卡塞尔市富尔达河谷公园36 这个120 hm2的公园,挖土方100万m3,建成40 hm2的湖面并堆出不同的地形,分隔出不同的景观空间。有人在此可休息,也可开展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 水面是市民的水上运动中心,公园整体气氛是湖泊式风景,林地面积很少。大的基调是起伏的草地及湖泊等自然景观。 休憩园虽是为市民休息、活动所建,但景观也是其重要的一环。卡塞尔市富尔达河谷公园37 3. 假日园: 这类公园的活动设施更为齐全,为便于管理,公园用围栏围起,并收门票。 与前两类园林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在园林展后不仅仅是恢复成自然风景园,而且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又增建了一些活动设施。3839 以上三类园林是德国当代城市公园的基本类型,就景观上看,除了人工设施的比重不同外,无太大的区别,都是自然风景式园林。 即使像假日园这种设施较多的园林也是人工设施与自然风景紧密地结合,并没有改变自然景观的气氛。 40 与18至19世纪的风景园相比,当代的德国园林除了形式上更简洁外,本质上也有着很大差别。这突出表现在人与园林的关系上。 18至19世纪的园林还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园林还是奢侈品,是为少数亲王侯爵所建造的。欣赏风景是它最基本的要求,人与园林的关系就如同人与美术馆中的藏品一样,处于欣赏与被欣赏的状态,人就是被动的观赏者。 而当代的园林则成为城市与市民的必需品,游人与园林的关系已完全改变,公园不再像美术馆的藏画而更像现代博物馆的展品了。参观者可以摆弄、利用、享受这些展品,在展品和观众之间已没有距离。从这方面看,人与园林的关系更像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更不是矛盾的。8.2 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德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开始衰落,留下了大片衰败的工业废弃地。 1980年代后,德国通过工业废弃地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完成了一批对欧洲乃至世界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工程。41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区域42 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运河、高压输电线、矿山机械、高大的烟囱、堆料场等成为地区的典型景观。8.2.1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建造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主要内容包括: 1)350公里长的埃姆舍河及其支流的生态再生工程,净化区域中被污染的河水,恢复河流两侧的自然景观; 2)建造300平方公里的埃姆舍公园,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3)改造现有住宅,并兴建新住宅,解决居住问题; 4)建造各类科技、商务中心,解决就业问题; 5)原有工业建筑的整治及重新使用等; 这些项目多与景观规划设计有关,世界上许多最著名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都参与了项目中一些建筑与环境的规划与设计。43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中由DANIELZIK & LEUCHTER景观设计事务所与建筑师合作设计的波鸿市城西公园(STADTPAKR WEST)中的景观44 由于整个地区被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轻轨、污水排水渠、高压线等分隔,埃姆舍公园的规划非常复杂。 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方案使该地区成为居住和办公区,并有就近休息的绿地,景观必须是生态的、功能的、美观的,要看得出来工业历史的痕迹,要有休憩和运动场。 埃姆舍公园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同时又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 这项环境与生态的整治工程,解决了这一地区由于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就业、居住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难题,从而赋予旧的工业基地以新的生机,这一意义深远的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旧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 在埃姆舍公园中有众多景观独特的公园,其中1997年格尔森基尔欣园林展公园为其中重要的公园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公园是杜伊斯堡风景公园。45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平面图46 面积200hm2,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钢铁厂,1985年关闭,无数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淹没于野草之中,1990年起,开始规划设计,1994年公园部分建成开放。 8.2.2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规划之初,小组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这些工厂遗留下来的东西,像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能否真正成为公园建造的基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怎样使这些已经无用的构筑物融入今天的生活和公园的景观之中。 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拉茨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要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地段。47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由高架铁路改造的步行系统 首先,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 48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高炉的蓝色部分是可以攀登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原有的料仓变成不同主题的小花园,料仓上是步行道49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的高墙成为登山爱好者的训练场50 公园的处理方法不是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这些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 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任何地方都让人们去看、去感受历史,建筑及工程构筑物都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保留下来,它们不再是丑陋难看的废墟,而是如同风景园中的点景物,供人们欣赏。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炉渣铺装的林荫广场 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 51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中由铁板铺成的“金属广场”52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利用原有的料仓和废弃物构筑的小花园53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利用原有的建筑和循环水系统建造的水园 第三,水可以循环利用,污水被处理,雨水被收集,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54 四个景观层: 1)以水渠和储水池构成的水园; 2)散步道系统; 3)使用区 4)以及铁路公园结合高架步道。 这些景观层自成系统,各自独立而连续地存在,只有某些特定点上用一些要素如坡道、台阶、平台和花园将它们连接起来,获得视觉、功能、象征上的联系。55 由于原有工厂设施复杂而庞大,为方便游人的使用与游览,公园用不同的色彩为不同的区域作了明确的标识: 红色代表土地,灰色和锈色区域表示禁止进入的区域,蓝色表示为开放区。 公园以大量不同的方式提供了娱乐、休息和文化设施。568.2.3 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 拉茨也是用生态的思想,对废弃的材料进行再利用,处理这块遭到重创而衰退的地区。 1985年到1989年间,在萨尔布吕肯市的萨尔河畔,一处以前用作煤炭运输码头的场地上,拉茨规划建造了对当时德国城市公园普遍采用的风景式的设计手法进行挑战的公园港口岛公园。 拉茨反对以前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园林形式来描绘自然的设计思想,他将注意力转到了日常生活中自然的价值,认为自然是要改善日常生活,而不只是仅为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57 面积约9hm2,接近市中心。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构、基地上的植被等因素,首先对区域进行了“景观结构设计”。 在解释自己的规划意图时,拉茨写道“在城市中心区,将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它将重构破碎的城市片断,联系它的各个部分,并且力求揭示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结果是城市开放空间的结构设计。”58港口岛公园平面图59 用废墟中的碎石,在公园中构建了一个方格网,作为公园的骨架。他认为这样可唤起人们对19世纪城市历史面貌片段的回忆。这些方格网又把基址分割出一块块小花园,展现不同的景观构成。港口岛公园中废弃碎石构成的方格网6061港口岛公园中建筑废料构筑的小径 公园同样考虑了生态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建筑材料利用了战争中留下的碎石瓦砾,并成为花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各种植物交融在一起。62港口岛公园中新建的设施从材料和色彩上与原有建筑废料明显地区分开来 新建的部分多以红砖构筑,与原有瓦砾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识别性。63港口岛公园中水汇集后由水渠跌落而下,再进行净化处理 园中的地表水被收集,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得到循环利用。64港口岛公园中下沉露天剧场花园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属于过去的和现在的不同地段,纯花园的景色和艺术构筑物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港口岛公园获得1989年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学会奖。8.2.4 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 德国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卡尔 . 鲍尔负责总体规划及公园东部的设计,施托策完成公园西部的设计。 鲍尔决定建立一个不同公园类型的混合的形式,有为市民运动与体育锻炼的部分,有保护原有砖瓦厂历史痕迹的区域,有波金根湖。在这些人工景观的区域旁,有野草与其他植物自生自灭的区域。6515HM2的砖瓦厂公园平面图66砖瓦厂公园中用原砖厂废弃的石材砌筑的挡土墙67砖瓦厂公园中的土壁、水面、平台和城市中的水塔68 公园的中心是一个1.2hm2的湖面,湖岸以不同的方式来建造,有自然式的,草地直接进入水中,有人工的,也有沙滩,有戏水广场、活动草坪,湖西岸种植大量湿生和水生植物。 园外的古老的水塔在设计中有意识地组织到公园的视景线中,成为公园很多视角的借景。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中水边的船形平台698.2.4 科特布斯露天煤矿区生态恢复 德国科特布斯附近方圆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下盛产褐煤,100多年来褐煤的开采在为区域带来电力工业、热力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荒芜的、失去了自然生机的环境和数十座巨大的60-100m深的露天矿坑。 1970年代开始,矿区逐渐减少煤炭开采,种植树木,医疗地区的环境创伤。随着地下水位的提高,巨大的废弃的矿坑可形成大片的湖面。 1990年代,这里不断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以巨大的废弃矿坑为背景,塑造大地艺术的作品,不少煤炭采掘设施如传送带、大型设备甚至矿工住过的临时工棚、破旧的汽车也被保留下来。70科特布斯煤矿的一个露天矿坑71艺术家在矿坑边的大地艺术作品72矿区原有的传送带保留下来,作为艺术作品73矿坑原有的设备保留下来,作为艺术作品74数十年后科布特斯煤矿区将形成这样的多湖平原景观7576天津万科水晶城77787980818283848586878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