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诗人简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齐读古诗 。学程单一学程单一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做到(1)字正腔圆 (2)有板有眼(3)读准语气(4)富有感情(5)学习时间 2分钟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打开。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水塘,不停地晃动。 读诗句说意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鉴鉴 : 镜子。镜子。 徘徊:来回地移动。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如许:如此、这样。为: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并概括本句诗的含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诗句赏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诗句赏析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全诗的意思。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清澈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水流下来。 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阔,更加敏锐加开阔,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这一深刻的道理。古诗鉴赏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古诗小结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 歌 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西林壁 登鹳雀楼 北宋苏轼 唐王之涣横看成岭侧成峰, 白日依山尽,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河入海流。不识庐山真面目, 欲穷千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更上一层楼。 说理诗运用说理诗运用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道,这正是( ),(),(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