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明方法及其运用说明文写作知识(二)教学目标一、了解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一、了解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二、会运用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二、会运用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一)下定义。(一)下定义。 1 1、定义: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定义:为了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个明确的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个明确的概念,作者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用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常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是什么”的判断句式。在内容的揭示方面往往的判断句式。在内容的揭示方面往往是:种差是:种差+ +属的形式。属的形式。 2 2、例子: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例子: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其中的量的物质,其中的“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是食物这是食物这一概念的一概念的“种差种差”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即食物不同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物质物质”是食物的属。是食物的属。 3 3、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二)作诠释。(二)作诠释。 1 1、定义: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定义:作诠释是对事物、事理的某些特点所作的解释说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这种的解释说明,揭示概念的部分含义的说明方法。这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不方法与下定义的方法相似,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不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意些,形式也像下定义那样严谨、讲究科学,可以随意些,形式也不拘一格。不拘一格。 2 2、例如:一种可以称为、例如: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游击战”。狂风一起,。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家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家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收获。 3 3、作用:作诠释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事物,又、作用:作诠释能够通俗地解释、解说事物,又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不像下定义那样严格,使用起来较为方便,与下定义相比较,作诠释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相比较,作诠释的方法用得更多一些。(三)举例子。三)举例子。 1 1、定义:举例子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定义:举例子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的方法。 2 2、例子:、例子: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作者举了赵州桥一文中,作者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形象地说明中国石拱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形象地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的特点。 3 3、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有更加具体的、形、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有更加具体的、形象的认识。象的认识。(四)作比较。(四)作比较。 作比较分为两类。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把同作比较分为两类。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可以把同类的两个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另外,类的两个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事物的特征。另外,还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同类还可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同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异;异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同。在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异;异类事物的比较,重在求同。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来比较的事物应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拿来比较的事物应是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这样,比较的效果才会好。是人们所熟知的事物,这样,比较的效果才会好。(五)分类别。(五)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的异同,把事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运用物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运用这种方法,一是为了使说明文写得有条理,二是为了使这种方法,一是为了使说明文写得有条理,二是为了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全面,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说明的对象更加全面,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六)打比方。(六)打比方。 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事物、事理,会增强文章的形象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事物、事理,会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来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性。用已知熟知的事物来形容未知的、抽象的事物,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文章更加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七)列数字。 为了说明得更加准确、具体而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列数字时,数字必须是准确的,数字还有确数约数之分,什么时候该用确数,什么时候该用约数,要分清楚。(八)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故事传说、名言佳句、俗语民谚对说明对象进行解说或阐释,叫做引用说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还有画图表、摹状貌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案例分析(一)指出下列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2、“克隆绵羊” 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形成前就冻结起来。(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竹屏、木屏等。( )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 6、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 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7、“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六十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1000公里。( ) 8、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思考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指形的“龙牙龙牙”、圆小如珠的、圆小如珠的“珠珍珠珍”,因为缺少经济价值,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说它重十九克左右,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1、第一段文字介绍了荔枝的什么生态特征?运用了那些说、第一段文字介绍了荔枝的什么生态特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明方法? 2 2、第二段文字介绍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二段文字介绍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形状和品种。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形状和品种。 运用了打比方运用了打比方“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细长如指形的细长如指形的“龙牙龙牙”、圆小如珠的、圆小如珠的“珠珍珠珍”; 作诠释作诠释“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举例子举例子“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形的“龙牙龙牙”、圆小如珠的、圆小如珠的“珠珍珠珍”,因为缺少经济价,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1 1、第一段文字介绍了荔枝的什么生态特征?运用了、第一段文字介绍了荔枝的什么生态特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那些说明方法? 主要介绍荔枝的大小。主要介绍荔枝的大小。 用了列数的说明方法用了列数的说明方法“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多克。”等等 引用资料引用资料“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楠木叶”,四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则说大的重六十克。”2 2、第二段文字介绍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二段文字介绍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当堂练习当堂练习v 以“桔子”为题,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说明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