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力和向心加速度说课方案说课方案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抛体运动后的内容编排在必修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抛体运动后的内容编排在必修2 2第二章第二节,这部份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第二章第二节,这部份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部份知识,可以为学习本章万有引力应用部份的内容部份知识,可以为学习本章万有引力应用部份的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做好必要的准备。 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教材在处理这部份知识时,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教材在处理这部份知识时,教材采用教材采用1 1、学生活动体验,让学生感受拉力效果,、学生活动体验,让学生感受拉力效果,初步知道向心力受到速度、半径、质量的影响。初步知道向心力受到速度、半径、质量的影响。2 2、通过两种形式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集合体验得出通过两种形式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集合体验得出条件及向心力的方向特点。条件及向心力的方向特点。3 3、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由、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由推出向心力公式。推出向心力公式。4 4、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公式(与人教版比较)度的概念及公式(与人教版比较) 通通过过对对本本节节课课的的学学习习可可以以培培养养学学生生观观察察、分分析析、比比较较、归归纳纳等等能能力力,同同时时通通过过学学生生探探究究学学习习过过程程,培培养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 a.a.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物体做圆周运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动的条件,理解向心力的概念。b.b.通过实验,归纳向心力大小的相关因素,通过实验,归纳向心力大小的相关因素,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c.c.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能用公式计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能用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大小。算向心加速度大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二二. . 能力、方法目标:能力、方法目标: a.a.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懂得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b.b.训练科学方法训练科学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个发展个性和特长。性和特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三、情感目标三、情感目标 a.a.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 b.b.培养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培养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品德。坚毅、合作等品德。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归纳总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向归纳总结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向心力大小与心力大小与m m、r r、的关系的关系 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的概念; 2、向心力大小与、向心力大小与m、r、的关系的关系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对高中物学生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还不够得法,应要求教师在学理的学习还不够得法,应要求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应以指导。在本节课之前,学习方法上应以指导。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实验基础,但本节课对学生已有了一定实验基础,但本节课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时生的实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适当点拨教师要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采用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采用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避免学习手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避免学习中的枯燥和乏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中的枯燥和乏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及教材特点,为了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及教材特点,为了充分体现直观的原则,降低知识难度,分体现直观的原则,降低知识难度, 所以本所以本课采用课采用“讨论讨论+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科学猜想学生体验学生体验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指导实践,辅以理论探究。它不仅重视知指导实践,辅以理论探究。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活动约占课时的1/2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的思想。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法指导针对学生的现状,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针对学生的现状,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自自我感悟我感悟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 为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新课 播放“赛车脱离轨道”的片段,提出问题:赛车为什么脱离轨道,鼓励学生猜测2.科学猜想,思维发散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结果不评价3.为了初步验证结果,学生体验课本活动感受 向心力及其效果效果并思考(5个问题) 亲身体验,再修正自己的猜测,知道拉力的方向的特点,初步知道拉力受到速度、半径、质量的影响。具体暂时不谈。(5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4. 组织讨论两种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结合体验,圆组织讨论两种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结合体验,圆周运动得出条件及向心力概念念点周运动得出条件及向心力概念念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以适当提示讨论交流,有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以适当提示讨论交流,有效解决难点解决难点1 。(5分)5. 分组实验,探索研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并分组实验,探索研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并根据数据处根据数据处 得出公式得出公式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6.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出结论,与传统教学中的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做的演示实验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知结果来归纳结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问题-猜测-体验-修正-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F向确实与m、r有关,并讲明进一步精确的实验得出F向=m2r 。(20分)7.提出矛盾,加深理解(思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8.理论探究,推出向心加速度a.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公式ar2。b.通过练习提醒学生对公式ar2及aV2/r的正确理解。 9.小结公式适用范围及相关注意点。(8分)10.用投影仪映出分层练习题:加深理解 11启发思考, 解决汽车弯道问题,提出天体问题为后面打伏笔12.归纳总结,学法指导。(7分) 教师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学生体验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以达到培养情感价值观的目的。板书设计:(分两块)(题目略)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作用效果只是使物体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2.向心力定义:使物体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合外力。 注意:向心力方向总是指出圆心,是一个变力。 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3.向心力大小:跟物体质量m、圆周半径r和运动的角速变有关, (此处公式用红笔标出) 4.向心力加速度: 概念: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只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大小:(此处公式用红笔标出) 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本课特色本课特色 本本课特色课特色 特色一:利用录像、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本本课特色课特色 特色二:活动过程加强思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结合自身需求学习知识,培养个性化人才。 本本课特色课特色 特色三:重视探究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本本课特色课特色 特色四: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突出重点。 本本课特色课特色 特色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教育的滲透。 本本课特色课特色 特色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使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并且在自身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找到自信。 感谢您!感谢您!希望您批评指正希望您批评指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