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讲:五行说和易传的哲学思想The Philosophy of Yizhuan邹衍的哲学思想邹衍邹衍(约前305前240),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人。曾到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知识渊博,号“谈天衍”。 五行说的渊源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1、五德终始的历史观五行生胜仰则以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有日月,地则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史记历书1、五德终始的历史观五德各一所胜为行,历史的变化也受五种势力的支配奉天承运的天人感应论“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秦尚水德与汉改正朔五德终始与历史上的正统论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饶宗颐大九州的地理观念 邹衍邹衍认为禹贡中所说的九州只是整个宇宙世界的一部分,在中国这个九州以外,还有另外八个和九州相同的州,这就是大九州大九州地理说。 大九州大九州的地理学说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份,中国之外,象赤县神州那样的有九个,在天地之间有八十一个。中九州“有裨海环之” ,大九州 “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际之”。 明代郑和下西洋和当时人们相信大九州大九州说关系密切。现代西方关于世界的地理观念和地图知识传入中国,当时的士大夫们就是用大九州大九州说来认知并接受的。 以小推大,以古论今的方法论 大九州大九州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说,他从时间与空间来推衍,顺推是五行相生说,主要讲天(大自然);逆推的五行相胜说,主要讲人(人类社会历史); 由小推到大,由近推及远的大九洲说主要讲地(地理),既中央之外,以东南西北“四极”来对应春夏秋冬“四时”,用八卦九宫之数来排列成九州,这是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主体思想。 河图与洛书易经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与洛书易传的哲学儒家的新方向两套语言道器之间三才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 儒家的新方向 从经到传 “十翼” 1. 从经到传 (1 1). . 易经易经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二书均已亡失,唯剩周易流传下来。郑玄:“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认为周易为周代的易经。即周朝的卜筮之书。易纬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2 2). .易传易传易传是最早的一部解释易经的书。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说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 周文王 2. “十翼”系辞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伏羲先天八卦图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文王后天八卦图 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彖传上、下两篇是说明每一卦的基本思想,解释卦辞。象传上、下两篇,一部分是说明如何按照卦的基本思想去行动(又称为“大象”),一部分是解释爻辞的(又称为“小象”)。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系辞传上、下两篇是总论经的基本思想的。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其原理、变化等。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传是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的。易经和易传合称周易(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易:阴阳(日月)、变易,不易、简易。易经:殷周之际的积累的卜筮记录的系统汇编。易传:后人对易经中的哲理高度的概括而又精微的说明。易历三圣:伏羲(先天八卦)立体的宇宙图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文王(后天八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孔子(十翼) 易学流派:两派六宗:象数、义理两大派。象数、吉祥、图书、义理、儒理、考史六个宗系。二. 两套语言占筮语言哲学语言朱伯崑在易学哲学史中指出:易传中有两套语言: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哲学语言。有些辞句只是解释筮法,有些辞句是作者用来论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有些辞句二者兼而有之。 1. 占筮语言指占筮时所用的语言。偏重于从筮法的角度解释,被成为象数学派。如系辞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是讲精气鬼神说。而东汉郑玄却以筮法中的七八之数解释“精气为物”,以九六之数来解释“游魂为变”。2. 哲学语言偏重从哲理的角度来解释其中的筮法问题。如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本讲画卦的过程,讲的是筮法问题。被后来许多哲学家和易学家解释为宇宙生成论。三. 道器之间道与器象三. 道器之间1. 道与器 系辞传作者明确地讨论了一般原则(“道”)和具体事物(“器”)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道”是没有具体形体的,所以叫“形而上”;具体事物是有形体的,所以叫“形而下”。在他们看来,“形而上者谓之道”的“道”就是“易”的八卦体系,“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是由“道”派生出来的。 2. 象易传认为象是连接道与器的中间环节,他们把八卦体系,作为人认识世界、创造各种器具的出发点和模式。 他们把易经看成是包罗万象,总括了天地之间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永恒绝对真理。他们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包括)天地之道”(系辞上) 四. 三才之道易传将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和法则,称为“天道”和“地道”,将人类活动的规则称为“人道”。 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章。”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系辞) “一阴一阳一阴一阳”是说,又阴又阳,即有阴就有阳,有阳是说,又阴又阳,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这就是就有阴,阴可变为阳,阳可变为阴,这就是“道道”。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爻:两个基本符号,阳爻 阴爻 卦:两种爻画组成三条线的卦。八卦乾(天)、坤(地)、坎(水)、离(火)、震(雷)、巽(风)、艮(山)、兑(泽)六十四卦: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六、认识八卦 八卦的结构卦画、卦名、卦辞、爻序号、爻辞、彖词、大象词、小象词。乾卦为例:卦画:六阳爻 乾:元、亨、利、贞(创始、通顺、适宜、正固) 卦德初九:潜龙勿用。(潜伏的龙,不可发挥作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龙出现在田地上,宜于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曰在渊,无咎。(龙或飞在天上,或飞在渊中,没有咎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飞在天上,宜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龙飞的太高,有忧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老阳之数九,见群龙无首无尾,吉祥)天道运行,斗柄旋转,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六、认识八卦吉凶的等次:元吉(大吉大利)大吉(大吉祥)吉(吉祥)无咎(无过错)悔(忧悔过)吝(吝难,不足)厉(危厉)咎(咎灾)凶(凶险)。七、学易的智慧 学周易学什么?日新之盛德: 变通之恒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用九,用六(老阳,老阴)简易之大美:见象知理,见微知著。 (举例:感、恒、明夷、颐)中正之当位: 位中与时中。 “中以行政也,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得位而中”、“中正以应”、 “刚中而应”、“中无尤也”、“得中道”、“中行无咎”、“中正以通”等等,表明只要达到“中正”,那么就会万物得位,各依其道发展,中庸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豫(坤下震上,雷出地奋):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平衡之大智: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乘、承、比、应高明之卦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天概不如自概)学易的智慧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学易的智慧如何看待占卜:(了解易道、易学和易术)1.善易者不卜,精通变化之道,穷神知化,见微知着;2. 明变化之道,循变化之理,做通达之人。3.占卜事件的前奏与对信念的影响。善易者不卜三境界一、易经系辞上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其所以能应而遂通者,盖洞然虚明,则灵觉不昧灵觉不昧,则一神独耀,则无知而知,无得而得,不能而能,不神而神。故能有感斯应,而应无不通也。此仙人境界也。二、凡夫畏果,圣人畏因。世人畏果,开始犯了错误往往不觉得,却看重结果;圣人畏因,把事情解决于萌芽阶段,没有造恶因,也就不用惧怕恶果,那趋吉避凶的占卜方法还需要他干什么?所以圣人不避吉凶,安心顺命,随缘消业。此阿罗汉境界也。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只要是有利于国家与人民的事,必当全力以赴,个人的生死荣辱、进退祸福完全不在计较之中。圣人爱护天下苍生,发菩提心普度一切众生,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抛头颅,洒热血,为众生幸福牺牲生命,在所不惜。此大菩萨应世也。 李守力易与五行对中国文化影响中国人的逻辑思维系统读书人的三理:命理、医理和地理(风水) 中国的文化讲究作人做事的一切道理。其中,最要紧的一项是孝道 所谓,百善孝为先。所以读书人要通三理,即医理、命理、地理 命理是混合在医理中的,都以五行为依归在医治病人时,如果知道病人的五行八字就可以明白病人体质的弱点 对于治疗的帮助时很重要的。 一个为人子者,父母的命不能不知, 不知道父母的生辰八字,也是不行的由命知道父母衰旺的进展和变化 父母患病要知道医治父母百年之后,要知道地理 选择适当的地方安葬但是,实际的情况,时每一种学问 都包含在中国的一切学问书籍中只要多读书 一定会涉及到这些学问 这些学问的源头都是一个,只要一通,就三通了。 南怀瑾南北二京的风水Next Time:荀子提前阅读重点文献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