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3页
第2页 / 共15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第4页 / 共153页
第5页 / 共153页
第6页 / 共153页
第7页 / 共153页
第8页 / 共153页
第9页 / 共153页
第1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第十章 流动资产控制流动资产控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本章阐述流动资产控制的相关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本章阐述流动资产控制的相关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应当达到如下的学习效果:达到如下的学习效果: 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 掌握应收账款控制的方法。掌握应收账款控制的方法。 掌握存货控制的方法。掌握存货控制的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现金控制现金控制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现金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但由于短期有价证券的变现能力很强,所以财务管理者将短期有价证券视为“现金等价物”,其内容包括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 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认为,企业持有现金有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一)交易动机(一)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是指企业持有现金以便满足日常经营业务的开支,如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支付水电费、交纳税款、发放现金股利等。由于企业每天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很难同步等量,因此,企业有必要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以便企业在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收入时,不至于中断交易。交易动机的现金需要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产销业务量水平。 (二)预防动机(二)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是指企业为了应付意外紧急事件而持有现金。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企业持有的现金要超过其正常情况下的现金需要量。一般而言,预防动机的现金需要量取决于:(1)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2)企业临时举债的能力;(3)企业现金预算的可靠程度。 (三)投机动机(三)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是指企业持有现金是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的需要。例如,可能发生低价购买,预期有价证券价格上升,市场出现有利的汇率波动等机会,这时企业可以利用手中持有的现金进行投机交易,从中获得收益。二、现金控制的目标与内容二、现金控制的目标与内容 现金控制的目标就是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适度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现金的持有量和持有成本,以提高企业整体资金的收益水平。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一般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其收益性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持有的现金过多,则会降低企业资金的收益水平;但是,如果持有现金太少,又会影响企业交易的正常进行,坐失良好的购买机会,同样会降低企业资金的收益水平,甚至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企业在现金控制方面,面临着现金不足和现金过量的双重挑战。现金控制的目标,就是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权衡抉择,使企业获得最大的长期效益。 现金控制的内容包括:(1)现金流量控制,包括加速收款、延缓支付和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2)通过编制现金预算预测企业现金需求量;(3)通过特定的方法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当企业实际现金持有量超出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可以进行短期有价证券投资;当企业实际现金持有量低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可以出售短期有价证券或进行短期筹资,以便将实际现金持有量调整到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水平。 下面主要讨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以及现金的日常控制方法。三、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三、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常见四种模型有:现金周转模现金周转模型、成本分析模型、存货模型和随机模型型、成本分析模型、存货模型和随机模型。(一)现金周转模型(一)现金周转模型 现金周转模型现金周转模型是通过现金周转天数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型。所谓现金周转天数是指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产成品出售收回现金的时间。它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及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01所示。 赊销产品品收回收回货款款收回收回现金金(现金流入)金流入)支付材料款支付材料款(现金流出)金流出)现金周金周转天数天数应付付账款周款周转天数天数赊购原材料原材料存存货周周转天数天数应收收账款周款周转天数天数(图(图101) 现金周转天数示意图现金周转天数示意图根据图101所示,现金周转天数可按以下算式计算: 现金周转天数确定后,便可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最佳现金持有量=每日现金需要量现金周转天数 = 现金周转天数 企业年现金需求量360现金周转 存货周转 应收账款 应付帐款 天数 天数 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在企业的现金需要量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速资金周转,减少现金周转天数,以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进而减少现金占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例101】某企业预计计划年度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2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0天,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为60天,企业全年的现金需要量为360万元。求该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解:该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现金周转天数=120 + 9060 =150(天)(万元)最佳现金持有量=150=150360360 现金周转模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两个前提条件:(1)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持续稳定,现金支出需均匀稳定,不确定因素少,保证未来年度的现金总需求量可以根据产销计划比较准确地预计;(2)未来年度与历史年度的周转效率基本一致或其变化率可以预计,使企业可以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较为准确地测算现金周转天数。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能满足,最佳现金持有量计算的准确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成本分析模型(二)成本分析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成本分析模型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寻找使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因此,成本分析模型的关键是确定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其具体内容包括: (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企业由于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必然放弃将其用于其他投资机会而可能获得的收益,这种放弃的潜在收益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一般可用企业的资本成本、资本收益率、证券投资收益率等指标来表示。机会成本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成正比,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 (2)管理成本管理成本。企业持有现金会发生一些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安全措施费用等。这些费用就是现金的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的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关系。 (3)短缺成本短缺成本。短缺成本是指企业由于现金的持有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的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如丧失购买能力成本、信用损失成本等。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即现金持有量越大,短缺成本越低。 (3)短缺成本短缺成本。短缺成本是指企业由于现金的持有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的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的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如丧失购买能力成本、信用损失成本等。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即现金持有量越大,短缺成本越低。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型,就是对以上两种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进行分析,寻找使两种成本总额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如果我们能够找出相关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则可以用坐标图的方法来求解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如图72所示,此时,相关总成本是一条凹形曲线,曲线的最低点即是持有现金相关总成本的最低点,相应的持有现金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C*。现金持金持有量有量成成本本短缺成本短缺成本线相关相关总成本成本线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线管理成本管理成本线(非决策相关成本)(非决策相关成本)(图(图102) 成本分析模型图成本分析模型图 0 C*现金持有量现金持有量 成本分析模型的优点是易于理解;但要求能够确定决策相关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函数关系。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相等条件下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原理,考察不同现金持有方案的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当两种相关成本相等或者比较接近时的现金持有方案值得选择。 (三)存货模型(三)存货模型 存货模式也称鲍莫模式,是195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WilliamJBaumol)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批量类似,因此,可用存货批量模型来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该模型假定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现金总需求量可以预测出来,并且企业每天的现金需求量(即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稳定不变,当现金余额为零时,可通过出售有价证券获取现金,使现金余额重新达到应有的水平。在此假定条件下,现金余额随时间推移所呈现的规律如图103所示,在期初现金余额为C元,此后现金余额逐渐减少,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通过出售有价证券使现金余额重新回升至C元,并不断重复上述过程。时间现金金余余额C平均平均现金余金余额(图(图73) 现金余额变动图现金余额变动图0 存货模型的着眼点也是寻找使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只不过存货模型是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和有价证券联系起来,将现金的持有成本与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交易成本进行权衡。这时与现金持有量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 (1)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即企业持有现金所放弃的收益。通常按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计算,它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变化。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但可以减少现金转换有价证券的转换交易成本。 (2)有价证券转换现金的转换交易成本有价证券转换现金的转换交易成本。如经纪人费用、税金及其他管理成本。假设这些成本只与交易次数有关,则交易次数越多,转换成本越高。 最佳现金持有量就是使得以上两种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用公式表示为: TC=(C/2)cK+(T/C)F (101) 式中:TC为总成本;C为现金持有量(每次有价证券变现的数量);K为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有价证券利息率);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 设:101式中的C为变量,TC为C的函数;然后,对101式求一阶导数,并令导数等于零,即可得到最佳现金持有量C*的计算公式: = 【例102】某企业预计每月现金需要量为200 000元,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1,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交易成本为每次25元,则该企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为多少?每月的有价证券最佳转换几次?解:利用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公式可得: 每月有价证券的最佳交易次数=200 000/100 000=2(次) 存货模型是以有价证券的转换为现金惟一来源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而且要求现金均匀支出,真正能够满足条件的企业并不多见。2 25 200=100 000 (元)001. 0000*C(四)随机模型(四)随机模型 随机模型又称米勒奥尔模型(Miller-Orr Model),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Merton和Deniel Orr首先提出的。这一模型是企业在现金需求量难以预测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它假定企业每日的净现金流量为一随机变量,其变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将现金持有量控制在上下限之间。这种对现金持有量的控制如图104所示。时间最最佳佳现金金持持有有量量HRL0上限上限最最优现金返回金返回线下限下限(图(图104) 随机模型随机模型 在图104中,H代表现金持有量的上限,L代表现金持有量的下限,R代表最优现金返回线。当现金持有量在H和L之间变动时,表明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无须进行调整。当现金持有量上升至H时,表明企业的现金余额太多,应将数额为HR的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降至R;当现金持有量降至L时,则表明企业的现金余额太少,应将数额为RL的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使现金持有量升至R。其中H与L之间的距离取决于每日现金流量变化的幅度,利息率的高低和证券转换交易成本的大小,即每日现金流量的变动幅度越大,利息率和证券转换成本越高,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就应越大;反之,上下限之间的距离越小。另外,下限L是企业现金的安全储备额,可以取为零,但现实生活中,企业一般都不等现金持有量降为零再补充现金,所以L通常取大于零的某一数值。L值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及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 根据随机模型,H与R可按以下公式确定: H = 3R2L 式中: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成本;为每日净现金流量变化的标准差;K为有价证券的日利率。 【例103】 某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0%,每次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40元,公司的现金最低持有量为3000元,根据历史资料测算出日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6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确定该企业的最优现金返回线以及现金的控制上限。 解:该企业的最优现金返回线为: 控制区上限控制区上限H=3R-2L= 36 38823 000=13 164(元)(元)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在控制现金持有量时,首先取现金持有量为6 388元。然后将现金持有量控制在3 000元至6 388元之间。 当现金持有量降至3 000元时,企业则出售3 388元的有价证券,使得现金重新上升为6 388元;当现金持有量上升至13 164元时,企业应购买6 776元的有价证券,使现金持有量降至6 388元。 随机模型的计算相对复杂,不易操作,但它被西方许多公司检验过, 根据该模型进行现金控制比经验控制的效果要好。 以上我们介绍了四种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模型,在应用这些模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一种模型都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否与各模型要求的假设前提相符;(2)各模型应用时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在企业中是否易于取得;(3)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以往取得的经验,对利用模型测算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四、现金收支的日常控制四、现金收支的日常控制 现金收支控制的目的在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通常采用三种基本方法,一是尽量加速收款;二是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三是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 1加速收款加速收款 加速收款主要是尽量缩短从客户汇款至企业收到客户汇款的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可以利用银行之间的互联网络进行快捷结算。 2控制支出控制支出 控制现金支出是加速现金周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现金支出的控制主要包括金额上的控制和时间上的控制。企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延缓应付款的支付。企业在不影响自身的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付款时间。如各项债务应该在到期最后一天偿还,不宜提早或延迟。(2)使用现金浮游量。浮游量是指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上的现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上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这是由于企业与银行双方出账与入账的时间差造成的。如果企业能够正确地预测现金浮游量并加以利用,就可以节约一定量的现金,从而极大提高现金利用率。但是,利用这种方法必须预测准确,否则将会形成银行存款“透支”,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所谓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就是企业尽量使其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使其所持有的现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为此,企业应认真编制现金预算,合理安排现金支付时间与现金收入时间的同步,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 3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第二节第二节 应收账款控制应收账款控制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产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商业竞争(一)商业竞争 一般而言,企业愿意采用现销方式出售商品,以迅速地收回现金。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提高竞争能力,扩大销售,企业往往需要暂时为客户垫付购买商品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属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是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二)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二)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 企业销售商品发出货物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一致,这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这种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产生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也不属于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因此,这里只探讨属于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的控制。二、应收账款控制的目标和内容二、应收账款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企业在应收账款上进行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销售,但也会因此产生成本,主要包括:(一)机会成本(一)机会成本 这是指企业的资金由于投放于应收账款而失去了可能投资于其他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如投资于有价证券便会有利息收入。这一成本的大小通常与企业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资本成本或有价证券利息率有关。(二)管理成本(二)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所耗费的各种费用,如调查客户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信息的费用、收账费用等。(三)坏账成本(三)坏账成本 坏账成本是指由于客户破产、解散、财务状况恶化、拖欠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 由此可见,在应收账款控制中,企业面临着收益和成本的权衡问题。因此,应收账款控制的目标就是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收益和该政策所增加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政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和应收账款控制的目标,应收账款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经济环境,结合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与评估,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并依此来指导企业的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控制;(2)根据企业的总体赊销规模,结合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给予客户的信用额度,用于指导与该客户的信用往来;(3)注重对应收账款的监控,随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占用、回收情况,进而对企业的信用政策提出改进建议;(4)加强对应收账款收回的控制,对于逾期欠款,通过一系列的收款政策,全力催收。 三、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三、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 所谓信用政策是指企业对商业信用进行规划和控制而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方面的内容。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企业加强应收账款控制,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一)信用标准(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信用标准(Credit Standards)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则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信用标准制定的高低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成本影响很大。如果企业制定严格的信用标准,意味着只对信誉好的企业提供赊销,由此可以降低在应收账款上发生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但同时也降低了销售收入;反之,在宽松的信用标准下,企业可以争取较多的客户,其中一些信誉差的客户则表现出不能或不愿意付款,结果使应收账款的相关成本增加,且随着信用标准的放松,坏账损失发生的频率也会大幅上升。 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是通过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来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优惠的。企业通常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评估,常见的信用评估方法有:5C评估法和信用评分法。 15C评估法评估法 5C评估法评估法是对影响客户信用的五个方面(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进行重点分析的一种定性评估方法。此方法因为这五个方面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C”而得名。 (1)品德品德 (Character)。即客户履行偿还债务的态度,其是否愿意如期还款。品德是评价客户信誉品质的首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对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进行分析评价。 (2)能力能力(Capacity)。即客户的偿债能力,它取决于客户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以及流动负债的性质。通过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有关指标,或进行实地考察予以判断。 (3)资本资本(Capital)。即客户的财务实力。它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 (4)抵押品抵押品(Collateral)。即客户提供的在其无力还款或拒绝还款时可以用作抵押的财产。如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尚不清楚时,客户提供的抵押品越充足,信用安全的保障就越大。 (5)经济状况经济状况(Condition)。即可能影响客户偿债能力的各种经济环境。2信用评分法信用评分法信用评分法是通过打分的方式评价每一个客户信用状况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每个客户基于他所回答的一系列简单问题而得到相应的分数,然后企业再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评价这一分数,从而决定是否提高或降低该客户的信用等级。一般而言,简单的信用评分方法是将与每个问题相关的违约比率简单相加,而复杂的信用评价方法是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需要计算每个问题的相对权重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公式为: 式中:Y代表某企业的信用评分;ai代表事先拟定的对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情况指标进行加权的权数;xi代表第i种财务比率或信用情况指标的评分。 信用评分法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且易于实施,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需要注意的风险。但是确定哪些财务比率和对哪些信用状况指标进行评分以及各指标的权数如何确定是此方法运用的关键和难点。(二)信用条件(二)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信用条件(Credit Conditions)是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信用条件的基本表示方式为“2/10,N/30”,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购货并取得发票后10天内付款,则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如果10天内未能付款,则不能享受现金折扣,且应将全部货款在30天内付清。其中,10天为折扣期,30天为信用期,2%为现金折扣率。 企业在确定信用条件时,应当权衡利弊得失,即考察改变信用条件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同因此付出的成本代价的关系,寻找使企业收益最大化,而不是销售额最大化的信用条件。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104】某企业预计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960万元,其信用条件是:N/30,变动成本率为60%,资本成本率为10%。假定固定成本总额不变,该企业准备了三个信用条件的备选方案:A:维持现行“N/30”的信用条件;B: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60”;C:将信用条件放宽到“N/90”。各种备选方案估计的赊销收入、坏账损失率和收账费用等有关数据见表101。项 目目A(N/30)B(N/60)C(N/90)年年赊销额应收收账款周款周转次数(次数)次数(次数)应收收账款平均余款平均余额维持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所需要的资金金坏坏账损失率失率坏坏账损失失收收账费用用960.012.0960/12=80.08060%=48.02%9602%=19.212.51 080.06.01 080/6=180.018060%=1083%1 0803%=32.414.01 200.04.01 200/4=300.030060%=1806%1 2006%=72.018.5(表101) 信用政策备选方案信用政策备选方案 单位:万元单位:万元项 目目A(N/30)B(N/60)C(N/90)年年赊销额变动成本成本信用成本前收益(信用成本前收益(- -)信用成本信用成本应收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款的机会成本坏坏账损失失收收账费用用小小计信用成本后收益(信用成本后收益(- -)960.0576.0384.04810%=4.819.212.536.5347.51 080.648.0432.010810%=10.832.414.057.2374.81 200.0720.0480.018010%=1872.018.5108.5371.5(表102) 信用成本与收益比较信用成本与收益比较(A,B,C三方案三方案) 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评价各种方案下的信用成本和收益,见表102。 根据表102的资料计算可知,在这三种方案中,B方案(n/60)获利最大,它比A 方案(N/30)增加收益万元;比C方案(N/90)增加收益万元。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选择B方案。 【例105】承上例,如果企业采用了B方案,但为了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企业打算推出新的信用条件,即:“2/10,1/20,N/60”(D方案),估计约有40%的客户将利用2%的折扣,10%的客户将利用1%的折扣,预计坏账损失率降为2%,收账费用降为1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D方案的有关指标计算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期=1040%+2010%+6050%=36(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360/36=10(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 080/10=108(万元)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万元)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万元) 坏账损失(万元) 现金折扣=1 080(2%40%+1%10%)(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对两个信用条件方案对比分析见表103。项 目目现行方案(行方案(N/60)新方案(新方案(2/10,1/20,N/60)年年赊销额1 080.001 080.00减:减:现金折扣金折扣9.72年年赊销净额1 080.00 1 070.28变动成本成本 648.00 648.00信用成本前收益信用成本前收益432.00422.28信用成本:信用成本:应收收账款机会成本款机会成本 10.806.48坏坏账损失失 32.40 21.60收收账费用用 14.00 10.00小小计 57.2038.08信用成本后收益信用成本后收益374.80 384.20(表103) 信用条件分析评价表信用条件分析评价表 单位:万元 结果表明,企业实行新的信用条件后,收益可增加万元,因此,该企业应采取D方案。 (三)收账政策(三)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收账政策(Collection Policy)是指企业为了催收已超过信用期的欠款而采取的相关程序和方法的组合。收账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收账费用的投入量;二是制定收账程序。 1. 收账费用投入量的选择。收账费用投入量的选择。 企业对于客户拖欠的应收账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催收,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收账费用。一般来说,企业制定严格的收账政策,则可以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占用,但是投入的收账费用也增加,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就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占用之间进行权衡,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制定的收账政策是可取的。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收账费用的投入与其所产生的效益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05所示。 0 A B 收收账费用用坏坏账损失失(图105) 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关系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关系 由图105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一开始投入的收账费用通常只能减少很少的坏账损失,但当收账费用投入量增值到一定水平(A点)时,进一步增加收账费用则开始对坏账损失减少有显著的作用,然而当收账费用增至另一水平(B点)时,再增加收账费用则对减少坏账损失几乎不再起作用,因此B点称为饱和点,它表明一定量的坏账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催收已过期的应收账款,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收账措施,但是在收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一定的收账程序,一般来说,企业对未如期付款的客户,通常采用如下的程序进行收账:(1)信函通知,向客户发出一封措辞婉转的信件,提示其应付账款逾期的情况;(2)电话催收;(3)派专人与客户当面洽谈;(4)对客户采取法律行动。为了维护和客户的良好关系,企业在催收账款时,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如果企业的收账努力程度过大,采用的收账方式过于激进,则会损害与客户的关系,使企业的销售受到不利的影响。 2. 制定收账程序制定收账程序四、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四、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 应收账款产生后,企业需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使得企业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取得良好的收益。为此,企业应采取以下几项控制措施:(一)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一)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企业是否决定对某一特定的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是建立在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为此,企业需要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一个信用档案,搜集记录其有关信用方面的详细资料,包括;(1)客户的基本情况,如客户名称,经营范围,银行往来账户,不动产资料、不动产抵押状况以及客户可能的其他投资和转投资资料;(2)客户与本企业的往来情况,如定单数量、每月的采购金额、该客户的付款记录等;(3)客户的资信情况,如信用评估的专门机构定期发布的有关企业信用等级的报告,基于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计算的有关财务比率、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信息,客户即期及延期的付款情况、近期有无拒绝付款的情况等。企业建立了客户信用档案后,有关人员还应对档案资料定期审查,不断更新,以保证所获得的信用资料及时、完整和可靠,为企业制定或调整信用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利用信用额度控制(二)利用信用额度控制 信用额度就是在任何时候允许客户欠款的最大限额,从本质上讲,它表示企业对一个客户所愿意承担的最大风险。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初次提供赊销的客户要进行信用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但如果企业与该客户继续进行业务往来,则企业可以为客户制定一个信用额度,以便在每次收到定单时不必重新评价是否提供信用,从而提高了发货程序的效率。具体做法是,企业只需确定一笔定单能否使客户的欠款总额超过其限额。如果不能,则按定单发货;否则必须做出是否提高信用额度的决策。信用额度虽然不一定能提高客户付款的概率,但它可以限制不付款引起的坏账损失。(三)应收账款监控(三)应收账款监控 企业在向客户提供赊销之后,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包括:(1)随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经常测算和分析应收账款的占用、回收情况,为企业的信用政策提出改进意见;(2)通过将实际发生的应收账款与合理持有额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判断应收账款在总额上是否合理;(3)通过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判断应收账款内部结构是否合理,信用标准的制定是否准确;(4)对超过信用期限时间不等的过期账款制定不同的收账策略、采用不同的收账方法进行催收。 在应收账款的监控过程中,可供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分析反映应收账款占用和还款时间及数额分配情况,并据此估计坏账损失的大小,从而对应收账款实施监督控制的一种方法。账龄分析法通常要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来实现,账龄分析表是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账龄)长短、以及不同账龄应收账款的余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重的报告,具体格式见表104。 1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应收收账款款账龄账户数量数量应收收账款余款余额(万元)(万元)金金额比例比例(%)信用期内信用期内8080038超超过信用期一个月信用期一个月4050024超超过信用期两个月信用期两个月3040019超超过信用期三个月信用期三个月2020010超超过信用期六个月信用期六个月15100 5超超过信用期一年信用期一年 8 50 2超超过信用期两年信用期两年 6 30 1超超过信用期三年以上信用期三年以上 2 20 1合合 计2012 100100(表104) 账龄分析表账龄分析表 通过账龄分析,可以使企业了解到有多少账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账款超出信用期,不同账龄的过期账款各占多少比例以及有多少应收账款可能会因拖欠时间太长而发生坏账损失。一般来说,信用期内的账款属于正常欠款,但到期后能否收回还应具体分析、及时监控。对于超出信用期的账款,要具体分析其超出的时间及所占的比重,如果欠款的账龄较长、比重较大,其坏账的可能性越大,这就需要企业提前做出准备,并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收账方法、制定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防止出现不良债权。 平均收账期法是通过计算应收账款的平均收账期指标,然后将其与目标值(如同行业有关数据等)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为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利用平均收账期指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信用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2平均收账期法平均收账期法一定时期内每笔订货数一定时期的订货总额额该笔订货的收账天数具体客户的平均收账期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平均每日赊销额总体的平均收账期第三节第三节 存货控制存货控制一、企业持有存货的动机一、企业持有存货的动机 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流动资产物资,一般包括三种类型,即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企业持有存货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保证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一般来说,企业的原材料购买、生产进度安排以及产品的销售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难以保持绝对的平衡。因此,持有一定的存货可使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具有弹性,不会因物资的短缺而导致生产和销售的中断。否则的话,可能会使企业失去现在乃至将来的销售机会。 2获取规模效益。企业持有存货还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如批量采购原材料,可以获得价格上的优惠,也可以减少管理及采购费用;批量组织生产,可以降低调整准备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批量组织销售,可以及时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有利于销售规模的迅速提高。一般来讲,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是一项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因此,加强存货的规划和控制,使存货保持在最优水平上,会极大地改善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小资料(101): 美国若干行业的存货比重美国若干行业的存货比重 由于存货控制的重要性取决于企业的存货投资程度,而存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在不同的行业之间差别很大,因此,美国存货控制在行业之间也不相同,见表106行行 业业库存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库存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汽车经销商和服务站汽车经销商和服务站零售零售54.21建材、园艺、活动房屋建材、园艺、活动房屋零售零售34.31服装、服饰店服装、服饰店32.07食品店食品店22.09建筑业建筑业13.54农林渔产品加工业农林渔产品加工业10.18电器与电子设备电器与电子设备8.38石油与煤炭产品石油与煤炭产品3.41餐饮业餐饮业3.25宾馆服务业宾馆服务业0.98全行业全行业4.80从表106可以看出,在汽车经销业中,存货占总资产的54.21%,因此,存货控制非常重要;而旅店业的存货资产仅占总资产的0.98%,存货控制可相对弱化。二、存货控制的目标二、存货控制的目标由以上分析可知,增加存货可使企业获得采购和生产的经济性,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连续进行,并且能够更快地满足客户的订货。简而言之,存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灵活。但是存货的增加也会发生各种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它又可分为:(1)订货成本,即取得订单的成本。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订货的变动成本,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订货次数等于存货年需要量D与每次进货量Q之商;(2)购置成本,即存货本身的价值,经常用存货数量与单价的乘积来确定。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则购置成本为DU。订货成本加上购置成本,就等于存货的取得成本(TCa),其公式可表达为: 取得成本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购置成本 TCa=F1+D/QK+DU1取得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储存成本也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常用F2表示;变动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单位变动成本用Kc表示。因此,储存成本(TCc)的计算公式为: 储存成本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 TCc=F2+KcQ/22储存成本储存成本3短缺成本短缺成本短缺成本是指由于存货储备不能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造成的损失,如停工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经济信誉的损失、紧急采购的额外开支等。短缺成本用TCs表示。 存货储存的总成本表现为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三者之和,用TC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F1+D/QK+DU+F2+KcQ/2+TCs 存货的增加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持有存货的成本,因此,存货控制的目标就是要在存货的效益与成本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尽量降低存货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 三、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三、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 经济批量控制是最基本的存货定量控制方法,包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及其扩展模型两方面内容。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conomic Ordering Quantity Model, 缩写为EOQ)是指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能使一定时期内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有许多形式,但各种形式的模型都是以基本经济订货模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本经济订货模型使用了许多假设条件,有些条件与现实相差较远,但是它却为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其他模型一般是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放宽某些假设条件而得到,因此称为基本模型的扩展模型。(一)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一)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通常是建立在如下基本假设基础上的: (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所需的存货市场供应充足,在需要存货时可以立即取得; (2)存货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4)一定时期的存货需求量能够确定,即需求量为常量;(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单价为已知常量;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基于上述假设,存货相关总成本的公式简化为: TC=TCa+TCc 式中:TC代表存货相关总成本;D代表存货年需要量;Q代表每次进货批量;K代表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Kc代表存货的单位储存变动成本;F1代表订货固定成本;F2代表储存固定成本;U代表单位购置成本。根据上述公式,为了求出存货总成本TC的最小值,从数学角度,只要对上述公式求一阶导数即得: =cKDKQTC2)(*这就是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由此求出的每次订货量Q就是使存货成本最小的订货批量。这个基本模型还可以演变成其他形式:经济批量下的存货总成本: 最佳订货次数:最佳订货周期: 经济批量占用的资金:=2 50 3600 41200 (元) 【例106】某企业每年耗用甲材料3 600公斤,材料单价为80元,一次订货成本为50元,每公斤材料的年储存变动成本为4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年最佳采购次数以及经济订货批量下的最低总成本。解:依据公式可得,甲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 甲材料年最佳采购次数: N*=3 600300=12(次) 经济订货批量下的最低总成本:)(*QTC42 50 3 600*Q公斤)(300基本经济订货批量与相关成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06来表示,在该图中,储存变动成本与一次订货规模成正比例,而订货变动成本与一次订货规模成反比例。由此决定相关总成本线的变化。因此,Q*点即为可使存货总成本最低的经济订货批量。0 Q* 订货批量批量成成本本变动订货成本成本存存货决策相关决策相关总成本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存成本(图106) 基本经济订货批量与相关成本关系图基本经济订货批量与相关成本关系图(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扩展(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的扩展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而现实生活中能同时满足上述假设条件的情况相当罕见。为了使基本模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需要适当放宽假设条件,同时改进基本模型。 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假定“需要存货时可以立即取得”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实中,企业从订货到收到货物往往需要若干天,为了避免停工待料情况的发生,企业不能等到存货全部用完再去订货,而需要在存货没有用完之前提前订货。因此,企业需要计算自订货至收到货物所需的天数,此天数称为订货提前期,用L来表示。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定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表示。它的数量等于订货提前期(L)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积,即: R=Ld 1订货提前期与再订货点订货提前期与再订货点 【例107】续前例106,假定企业订货日至到货期的时间为15天,每日存货需用量为5公斤,则: R=Ld =155=75(公斤) 当甲材料的存货降至75公斤时,企业就应当再次订货,等到订货到达时,原有库存刚好用完。此时有关存货的每次订货批量、订货次数、订货间隔时间等并无变化,与瞬时补充时相同。这就是说,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批量并无影响,可仍以原来瞬时补充情况下的300公斤为经济订货批量,只不过在达到再订货点(库存75公斤)时即发出订货单罢了。订货提前期的存货模式见图107。时间订货量量 300 75再再订货点点经济订货量量 0 L L L (图107) 订货提前期的存货模式图订货提前期的存货模式图 在建立基本模型时,我们假定存货一次全部入库。事实上,存货可能陆续入库,库存量也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入库和在制品的转移,几乎都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这时,需要对基本模型进行一些修改。 假设每批的订货量为Q。由于每日送货量为P,则该批存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为Q/P,称为送货期。具体如图108所示: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送送货期期 送送货期期 时间最高最高库存量存量平均平均库存量存量(图(图108)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式图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模式图 0 库库存存量量1/2(Q-Q/Pd)Q-Q/Pd 因存货每日耗用量为d,故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Q/Pd。由于存货边送边用,所以每批存货送完时,最高库存量已经小于Q,即最高库存量为Q-Q/Pd,平均存货量则为:1/2(Q-Q/Pd)。 这样,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为: TC(Q)=D/QK+1/2(Q-Q/Pd)Kc =D/QK+Q/2(1-d/p)Kc 对上式求一阶导数,或者建立全年订货变动成本等于全年储存变动成本的等式,得到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公式为: 相应的,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经济批量的相关总成本为:TC(Q*)=2KDK(1-pd) 【例108】 某企业对A零件的年需要量为2 500件,每日送货量为20件,每日耗用量为10件,单位价格为50元,一次订货成本为25元,年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4元。则A零件的经济订货批量和经济订货批量下的相关总成本分别为多少? 解:依据公式可得,A零件的经济订货批量为: 经济订货批量下的相关总成本为:(件)(件)=500(元)(元) 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还可以用于自制和外购的选择决策。自制零件属于边送边用的情况,平均库存量较少,单位生产成本可能较低,但是每批零件投产的生产准备成本比一次订货的成本可能高出很多。外购零件的单位成本可能较高,平均库存量也较高,但是其订货成本则较低。要在自制零件还是外购零件之间做出选择,需要全面衡量它们各自的相关总成本。 3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在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中,假定商品的价格是不变的。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在销售时都有批量折扣(商业折扣),即对大批量采购的企业往往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存货相关总成本除了考虑订货变动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购置成本(因为购置成本随着订货批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构成了存货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这时: 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相关总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订货变动成本+变动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购置成本购置成本折扣率折扣率考虑商业折扣情况下确定经济批量的步骤: 确定无商业折扣条件下的经济批量和存货相关总成本。 加进不同批量的进价成本差异因素。 比较不同批量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找出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例109】某公司W零件的年需要量为7 200件,该零件单位标准价格为50元,已知每次订货成本为25元,单位零件年储存变动成本为4元。该公司从销售单位获悉的销售政策为:一次订货量为1 000件以内的执行标准价;一次订货量为1 000至3 000件(含1 000件)的给予2%的批量折扣;一次订货量为3 000件以上(含3 000件)的给予3%的批量折扣。请根据以上资料确定企业的最佳订货量。 没有价格优惠的最佳订货批量: 300件订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为: 7 20030025+30024+7 20050=361 200(元)(件)30042 257 20 0*Q1 000件订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 7 2001 00025+1 00024 +7 20050(1-2%)=354980(元)3 000件订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7 2003 00025+3 00024+7 20050(1-3%)=355260(元) 通过对上述三种订货批量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的比较,可以看出:1 000件订货批量为最佳,因为其相关总成本最低。4存在缺货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存在缺货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基本模型中假定不允许缺货,从而杜绝了缺货成本。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因供货方或运输部门的问题导致所采购的材料无法及时到达企业,发生缺货损失的现象,这时就必须将缺货成本加以考虑(因为缺货成本已存在,并且随订货批量的变动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使订货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和缺货成本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才是最佳的订货批量。 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相关总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订货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缺货成本缺货成本设S 为单位缺货年均成本,利用导数求解的方式,所确定的存在缺货条件下的经济批量的公式为:最低的相关总成本为:【例1010】某企业R材料年需要量为2 000吨,每次订货成本50元,单位材料年储存变动成本2元,单位缺货年均成本4元。则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及最低的相关总成本为多少?解:依据公式计算,存在缺货情况的经济订货批量为:最低的相关总成本为:(吨)(吨)(元)(元) 四、存货控制的其他方法四、存货控制的其他方法(一)定额控制(一)定额控制所谓定额控制,就是从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和最大限度节约资金的角度出发,采用一定的核定方法,制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资金占有的数量标准,并用于对存货进行有效的控制。定额控制是财务控制的一种方式,存货定额作为一种数量标准,是衡量存货资金运用效率的尺度,一旦确定下来,就成为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存货占用资金的计划依据,也可作为对各职能部门的存货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定额的执行中出现偏差是正常的。一般来说,在业务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发现超定额偏差,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以通过纠正偏差来达到对存货的有效控制。此时,存货的定额控制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定额标准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并得到有效贯彻。(二)归口分级控制(二)归口分级控制所谓归口分级控制,是指在厂长经理的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按照使用资金和管理资金相结合、物资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存货的定额和计划指标,按各职能部门所涉及的业务归口管理,然后各归口的职能部门再根据具体情况,将资金计划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以至个人,实行分级管理。(三)(三)ABC控制法控制法 ABC控制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累托,于19世纪在研究人口与收入的关系规律时提出来的,以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企业的存货管理与控制。ABC控制法是根据各种存货在全部存货中的重要程度对存货进行分类、排队,分等级、有重点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1)计算每一种存货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1年)的资金占用额; (2)计算每一种存货所占用的资金占全部资金占用额的百分比,并按大小顺序排列; (3)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将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 (4)针对不同类别的存货,实行不同的控制。 一般来说,A类存货是占用资金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的存货,这类存货的品种、数量通常约占全部存货品种数量的5%20%,资金约占存货总金额的60%80%;B类存货是资金占用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的存货,这类存货的品种、数量通常约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约占存货总金额15%30%;C类存货是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较小的存货,这类存货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60%70%,资金约占存货总金额的5%15%。 通过对存货进行A、B、C三级的分类,可使企业分清主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对于A类存货应重点管理、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库存,认真规划其经济订货批量;对于C类存货可采用比较简化的控制方式进行管理,如集中采购、适当加大安全存量等,以节约订货费用,同时避免缺货损失;B类存货的控制介于A类和C类之间,也应给予相当的重视,但不必像A类那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规划和控制,管理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措施。 ABC分析法充分考虑了企业中存货的种类繁多但价值不等的特点,因此,可以帮助企业分清管理的主次,降低人力物力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四)现代存货的控制方法:(四)现代存货的控制方法:JIT JIT是起源于日本的Just-In-Time(准时生产系统)的简称,最早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Taiichi Okno)提出的,最初该系统被称作“看板系统”,看板的字面含义是“卡片”或“标志”,在这里,看板是告诉供应商发送更多存货的信号。JIT库存管理的思想是:企业应持有最低水平的库存,保证生产的不中断不是依靠企业自己持有库存,而应依靠供应商的“准时”供应。这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的库存管理要求企业持有可靠的安全库存水平以保证生产不中断。由于JIT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甚至使存货为零,这样就降低了存货的资金占用,并避免了产品积压、过时变质等浪费,也减少了装卸、搬运以及库存等费用,从而降低了各项存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许多公司都采用了JIT存货控制系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戴尔计算机公司在产成品方面应用了该系统,由于戴尔只在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组装计算机,因此产成品库存为零。在1982年到1994年间,美国公司的库存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了34%,JIT存货控制系统起了很大作用。虽然JIT存货控制系统对企业非常有益,但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它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迅速的、高质量的服务,甚至与供应商距离的远近、是否有足够的接收库存的通道(如装货码头)等因素都限制了该系统的成功实施。小案例(101):福特汽车公司准时制存货控制系统的工作福特汽车公司准时制存货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原理 福特汽车公司位于俄亥俄州埃文湖(Avon Lake)的工厂生产Mercury Villager五门旅行车和Nissan Quest小型货车,这个工厂采用了准时制存货控制系统,库存量从几小时到几天的供应不等。为了保证库存的持续供应,公司在工厂周围开了65个卸货门,可以就近卸货。此外,福特公司还要求供应商将某些部件安装好之后再进厂,例如要求普利思通公司(Bridgestone)将轮胎和轮子安装在一起,然后按照每种部件需要的顺序每天向工厂供货几次,始终保持工厂有五个轮胎的存货量。汽车座椅也已提前安装好,每小时送货一次,供应商距离工厂只有25英里,搬运工人将已安装好的座椅从运货车上直接搬运到生产线上。轮胎和座椅的库存时间实际上只有在运输途中的这段时间。在保证持续供货的前提下,准时制存货控制系统极大地削减了存货投资,增加了利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