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甲骨卜辞 青铜器铭文 春秋 尚书 左传 国语 战国策早期叙事散文产生的背景文字的出现及书写手段的成熟完善的史官制度甲骨卜辞癸已卜,献贞。叙辞旬亡(咎)?命辞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占辞气(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灾)二邑。(邛)方亦(牧)我西鄙田。”验词(郭沫若卜辞通纂第五一二片) 青铜器铭文 曶鼎 毛公鼎毛公鼎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厥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将曷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 春秋编年史“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杜预春秋左传序)提纲式、标题式的记事方法。重书法一字褒贬。 ex: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今文尚书:28篇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八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 汉书 儒林传古文尚书:58篇 用先秦文字抄录的尚书篇章,称为古文尚书。 西汉鲁恭王毁孔子故宅时于壁中发现的一部,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曾由孔安国献上朝廷。此书西晋末年即已亡佚。 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共58(3325)篇,每篇有称作孔安国传的注。 南宋朱熹质疑此书真伪。明梅鸯作尚书考异,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清惠栋作古文尚书考,都认为梅赜的尚书为伪书。 左传:叙事之最情节结构主要是以时间为序,但倒叙、预叙、插叙、补叙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视角,但在个别段落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举止的描写体现道德评价。创立一种直接引入议论的方法。注重描写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常带有道德化、神秘化的特点。有些叙事和记言出于臆测或虚构。常描写与事件关系不大的细节。人物描写:两种模式;偏重外部描写国语:偏重记言编纂体制:国别体史书思想特征:人神并重、重民崇礼。叙事特点:集中在一定篇幅中刻画某个人物。 纪传体战国策的文学特征虚构依托的内容颇多,多夸张虚构和内心独白。通过个性化言行、传神的神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文章的体例。左传与战国策说辞的区别陈说方式:以理服人;以声势夺人陈说内容:信而可征;杜撰寓言,间杂鄙俚陈说态度:言辞恳切、彬彬有礼;强词夺理、巧言令色辞令风格:平实典重,委婉蕴藉;铺张扬厉、夸饰鄙俗先秦叙事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后世散文的影响: 文以载道 文气说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褒贬倾向 叙事结构 历史题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