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1页
第2页 / 共291页
第3页 / 共291页
第4页 / 共291页
第5页 / 共291页
第6页 / 共291页
第7页 / 共291页
第8页 / 共291页
第9页 / 共291页
第10页 / 共291页
亲,该文档总共2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21/20241劳动法学教案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展9/21/20242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产生劳动法的产生劳动法的产生劳动法的产生 一、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一、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劳动关系的变迁: 不自由的劳动时代租赁劳动时代(罗马法时代)团体主义时代雇佣契约时代劳动契约时代信息化社会时代9/21/20243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法的产生二、劳动法的产生二、劳动法的产生二、劳动法的产生19191919世纪初期的世纪初期的世纪初期的世纪初期的“工厂立工厂立工厂立工厂立法法法法” 19世纪初, “工厂立法”形式的劳动法规。 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9/21/20244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三、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1、大工业时期“人类理性”的体现。 2、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国家为了稳定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需要。9/21/20245劳动法学教案 四、初期劳动法的特点四、初期劳动法的特点四、初期劳动法的特点四、初期劳动法的特点 1、多数是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 2、适用范围很小。 3、一般缺少监督条款、责任条款。9/21/20246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当代各国劳动法的发展当代各国劳动法的发展当代各国劳动法的发展当代各国劳动法的发展 一、各国劳动法的发展历程一、各国劳动法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开始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二次世界大战 工厂立法全面劳动立法9/21/20247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法发展的特点二、劳动法发展的特点二、劳动法发展的特点二、劳动法发展的特点 1、世界各国普遍颁布适合本国特点的劳动法律、法规 2、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3、劳动法已成为完整而系统的法律体系 4、当代各国劳动法加强了责任条款及处理劳动纠纷的机构 5、各国劳动法一般均规定了各项最低劳动标准 6、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对各国劳动法产生影响9/21/20248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概述中国劳动立法概述中国劳动立法概述中国劳动立法概述 一、旧中国时期的劳动立法一、旧中国时期的劳动立法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导的劳动立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运动 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劳动法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劳动法9/21/20249劳动法学教案 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 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曾颁布过一些劳动法令。9/21/202410劳动法学教案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劳动立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劳动立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劳动立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劳动立法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立法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立法 1、1949年至1966年 劳动法制定趋向计划,劳动法弱化 2、1966年至1976年 劳动法全面瘫痪 3、1976年以后至今 劳动法发展与成熟9/21/202411劳动法学教案 现阶段劳动法制建设的新发展现阶段劳动法制建设的新发展现阶段劳动法制建设的新发展现阶段劳动法制建设的新发展 1、基本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劳动法律体系。 2、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3、初步建立了最低劳动标准。 4、建立了法定的多层次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 5、逐步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制度。 6、不断完善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法。9/21/202412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国际劳动立法国际劳动立法国际劳动立法 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广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还包括联合国以及区域组织的有关公约和条约等。9/21/202413劳动法学教案 一、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一、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一、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一、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19世纪上半叶。一些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社会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社会改良的主张,包括在劳动上进行国际间的约束。9/21/202414劳动法学教案 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二、国际劳动立法的开端 1880年瑞士政府提出召开国际会议。 1900年,柏林会议。 1900年,成立国际劳动法协会。 1906年在瑞士召开了有15个国家参加的会议。 1913年国际劳动法协会起草了关于女工童工工作时间公约、关于禁止童工夜间工作时间公约。 9/21/202415劳动法学教案 三、国际劳工组织三、国际劳工组织三、国际劳工组织三、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1919年6月正式成立了国际劳工组织。 1919年至1939年是国际联盟的附设机构。 1940年至1945年二战期间因国际联盟解体而作为一个独立性的组织继续存在。 二战后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直至现在。9/21/202416劳动法学教案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 三方性原则,即国际劳工大会需有政府、雇主、劳工三方代表参加。9/21/202417劳动法学教案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任务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任务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任务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任务 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 其主要依据,在二战前是国际劳动宪章的9项原则,二战后是1944年通过的费城宣言中的原则。9/21/202418劳动法学教案国际劳动宪章的国际劳动宪章的国际劳动宪章的国际劳动宪章的9 9 9 9项原则:项原则:项原则:项原则: 1、在法律上和事实上,人的劳动不应视为商品; 2、工人和雇主都有结社的权利,只要其宗旨合法; 3、工人应该得到足以维持适当生活水平的工资; 4、工厂的工作时间以每日8小时或每周48小时为标准;9/21/202419劳动法学教案 5、工人每周至少有24小时的休息,并尽量把星期日作为休息日; 6、工商业不得雇佣14岁以内的童工,并限制1418岁男女青年的劳动; 7、男女工人做同等工作应得到同等的报酬; 8、各国法律所规定的劳动状况标准应给合法居住在该国的外籍工人以同等的待遇; 9、各国应设立监察制度以保证劳动立法的实施,监察人员应有妇女参加。9/21/202420劳动法学教案费城宣言提出国际劳工组织的费城宣言提出国际劳工组织的费城宣言提出国际劳工组织的费城宣言提出国际劳工组织的10101010项标准:项标准:项标准:项标准: 1、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标准; 2、使工人受雇于他们得以最充分地发挥技能和成就,并得以为共同福利做出最大贡献的职业; 3、在一切有关者有充分保证的情况下,提供训练和包括易地居住在内的迁移和调动劳动力的方便。 4、关于工资、收入、工时和其他条件的政策;9/21/202421劳动法学教案 5、切实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和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情况下劳资双方的合作,以及工人和雇主制订与实施社会经济措施方面的合作; 6、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以便使所有需要此种保护的人得到基本收入,并提供完备的医疗; 7、充分地保护各业工人的生命和健康; 8、提供儿童福利和产妇保护; 9、提供充分的营养、住宅和文化娱乐设施; 10、保证教育和职业机会均等。9/21/202422劳动法学教案 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旧中国政府时期先后批准了14年国际劳工公约,并于1944年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自1983年第69届国际劳工大会开始,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并陆续批准了22个国际劳工公约9/21/202423劳动法学教案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动立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动立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动立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劳动立法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及各国劳动力将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互动的背景下,国际劳动标准在世界劳工运动以至国际贸易中受到关注。9/21/202424劳动法学教案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概述9/21/202425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概念 一、广义上的劳动法一、广义上的劳动法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9/21/202426劳动法学教案 二、狭义上的劳动法二、狭义上的劳动法二、狭义上的劳动法二、狭义上的劳动法 是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9/21/202427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三、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三、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三、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1、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 2、是有偿性劳动。 3、带有劳雇关系。9/21/202428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一、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的概念 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狭义上的劳动关系。9/21/202429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3、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9/21/202430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关系的种类劳动关系的种类劳动关系的种类劳动关系的种类 从不同所有制关系、职业分类、资本的组织形式、工人运动角度、集体谈判制度等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9/21/202431劳动法学教案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1、劳动力管理方面的关系 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3、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 5、监督劳动法律执行方面的关系 6、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9/21/202432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一、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一、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根据不同立法权限制定颁布的法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9/21/202433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二、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二、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二、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即生效和失效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公布,1995年1月1日起施行。9/21/202434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不适用者:党政干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关系;现役军人;家庭用人等。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扩充。9/21/202435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劳动法的地位和体系 一、劳动法的地位一、劳动法的地位 劳动法的地位问题,实际上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是否属于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9/21/202436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1、劳动法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 2、劳动法有自己特有的基本原则 3、劳动法有自己特定的主体 4、劳动法有自己的完整独立体系9/21/202437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法与其他某些法律部门的区别劳动法与其他某些法律部门的区别劳动法与其他某些法律部门的区别劳动法与其他某些法律部门的区别 1 1、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调整对象不同 主体不同 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9/21/202438劳动法学教案 2 2 2 2、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加强经营管理。9/21/202439劳动法学教案 3 3 3 3、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劳动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行政关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9/21/202440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法体系二、劳动法体系二、劳动法体系二、劳动法体系 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的相互间在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9/21/202441劳动法学教案劳动法体系结构劳动法体系结构9/21/202442劳动法学教案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劳动法的渊源 一、劳动法渊源概念一、劳动法渊源概念 劳动法渊源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表现形式。 二、劳动法的渊源二、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法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地方规章、国际法律文件、国际惯例。9/21/202443劳动法学教案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所谓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它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9/21/202444劳动法学教案 二、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二、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二、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二、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 1、劳动法基本原则应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全面的覆盖性和高度的权威性。9/21/202445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劳动法基本原则指导着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有助于劳动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 2、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劳动法,解决各具体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 3、劳动法基本原则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不足,用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9/21/202446劳动法学教案 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四、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9/21/202447劳动法学教案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 劳动者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劳动者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劳动者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劳动者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 一、劳动者的个人权利一、劳动者的个人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9/21/202448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者的集体权利二、劳动者的集体权利二、劳动者的集体权利二、劳动者的集体权利 结社权 集体谈判权 罢工权 参与权9/21/202449劳动法学教案第三章第三章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9/21/202450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与表现形式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9/21/202451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劳动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 个别的劳动法律关系和集体的劳动法律关系。 此外:可以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劳动者人数、劳动者职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实际关系作不同的分类。9/21/202452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定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 区别:范畴和产生的前提不同。前者属社会物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后者属思想关系,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9/21/202453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9/21/202454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9/21/202455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 1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能力。9/21/202456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以下特点:以下特点:以下特点:以下特点: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现。 某些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9/21/202457劳动法学教案 2 2 2 2、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 用人单位用人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用人单位享有用人的资格或能力。 用人单位用人行为能力是指用人单位依法行使招收录用劳动者、变更和解除及终止劳动关系等行为的能力。9/21/202458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9/21/202459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定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定义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确认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享受权利和获得利益的可能性。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是指负有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的必要性。9/21/202460劳动法学教案 2 2 2 2、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对应性对应性对应性对应性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共同存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之中,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也是另一方的权利。9/21/202461劳动法学教案劳动法第劳动法第劳动法第劳动法第3 3 3 3条:条:条: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9/21/202462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具体而言,就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共同指向的劳动活动。 行为? 成果? 人? 劳动力? 劳动?9/21/202463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 一、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一、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 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9/21/202464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1 1、行为、行为 是指以行为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也可以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劳动行政管理行为、劳动仲裁行为和劳动司法行为四大类。9/21/202465劳动法学教案 2 2 2 2、事件、事件、事件、事件 是指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包括自然现象,如各种自然灾害;也包括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如患病、伤残、死亡等。9/21/202466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二、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二、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二、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劳动法律行为产生、变更、消灭 违法行为变更、消灭 事件变更、消灭9/21/202467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关系的变形劳动关系的变形劳动关系的变形劳动关系的变形 一、类型一、类型 隐形失业、隐形就业 二、产生原因二、产生原因 国有企业用人制度改革 三、弊端三、弊端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9/21/202468劳动法学教案第四章第四章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9/21/202469劳动法学教案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9/21/202470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劳动合同概述劳动合同概述劳动合同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性质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性质 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雇用(佣)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身份契约说? 租赁契约说? 劳动加工说? 特种契约说?9/21/202471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性和对应性 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性特性 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系9/21/202472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合同的作用三、劳动合同的作用三、劳动合同的作用三、劳动合同的作用 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要手段 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9/21/202473劳动法学教案 四、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四、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四、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四、我国劳动合同的立法概况 1994年颁布劳动法,全面肯定劳动合同制度。 2007年6月29日通过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9/21/202474劳动法学教案 五、劳动合同的分类五、劳动合同的分类五、劳动合同的分类五、劳动合同的分类 按照劳动合同期限进行分类按照劳动合同期限进行分类 1、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9/21/202475劳动法学教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12条 劳动合同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第13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9/21/202476劳动法学教案第14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9/21/202477劳动法学教案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第15条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9/21/202478劳动法学教案第68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9/21/202479劳动法学教案 按照劳动者身份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劳动者身份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劳动者身份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劳动者身份的不同进行分类 1、城镇职工劳动合同 2、农民工劳动合同 3、学徒工劳动合同9/21/202480劳动法学教案 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录用合同。 2、聘用合同,亦称聘任合同。 3、借用合同,亦称借调合同。9/21/202481劳动法学教案 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劳动合同的存在形式不同进行分类 1、书面劳动合同,又称要式劳动合同。 2、口头劳动合同,又称非要式合同。9/21/202482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3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9/21/202483劳动法学教案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平等自愿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原则 诚实信用诚实信用9/21/202484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 要约要约 承诺承诺9/21/202485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 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9/21/202486劳动法学教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9/21/202487劳动法学教案第11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第14条第3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69条第1款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9/21/202488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效力 一、劳动合同效力的概念一、劳动合同效力的概念 劳动合同的效力,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即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相关第三人的法律约束力。9/21/202489劳动法学教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3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第16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9/21/202490劳动法学教案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及其确认二、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及其确认二、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及其确认二、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及其确认 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无效劳动合同的概念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9/21/202491劳动法学教案 无效劳动合同的分类无效劳动合同的分类无效劳动合同的分类无效劳动合同的分类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具体情况包括: 主体资格不合法 内容不合法 程序不合法 无效劳动合同,按其无效程度,可以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9/21/202492劳动法学教案 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 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关,必须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确认劳动合同无效。9/21/202493劳动法学教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第26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9/21/202494劳动法学教案 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三、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 撤销合同撤销合同 修改合同修改合同 赔偿损失赔偿损失9/21/202495劳动法学教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第27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第28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88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26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9/21/202496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的关于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具体表现为合同条款。包括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9/21/202497劳动法学教案 一、法定条款一、法定条款一、法定条款一、法定条款 法定条款,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九项必备条款。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要负责人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9/21/202498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项 9/21/202499劳动法学教案 二、约定条款二、约定条款二、约定条款二、约定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9/21/2024100劳动法学教案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各自义务的行为。 履行劳动合同必须遵循的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 合作履行原则9/21/2024101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二、劳动合同的变更二、劳动合同的变更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达成修改或补充协议的法律行为。9/21/2024102劳动法学教案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的解除可分为双方解除和单方解除两大类型。9/21/2024103劳动法学教案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第36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9/21/2024104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9/21/2024105劳动法学教案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因劳动者原因解除 2、劳动者患病等非过错原因解除 3、经济性裁员 9/21/2024106劳动法学教案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 实体和程序方面的限制,在一定情况下不得解除,解除合同必须履行一定的程序。9/21/2024107劳动法学教案史上最贵清洁工史上最贵清洁工9/21/2024108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109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的终止 期限届满,法定或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9/21/2024110劳动法学教案 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经济补偿 一般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给予经济补偿。 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9/21/2024111劳动法学教案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 特别规定特别规定特别规定特别规定 一、劳务派遣一、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9/21/2024112劳动法学教案 二、非全日制用工二、非全日制用工二、非全日制用工二、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9/21/2024113劳动法学教案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一方当事人违反法律或劳动合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三人对于劳动合同当事人违约有过错的,也要承担相应责任。9/21/2024114劳动法学教案 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一、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2、未按规定提供劳动合同文本 3、未按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4、违法约定试用期 5、违法扣押证件或收取档案、财物 6、违反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的规定9/21/2024115劳动法学教案 7、过错造成劳动合同无效 8、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9、侵犯劳动者人身自由或损害身体健康的 10、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不出具相关证明 11、用人单位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9/21/2024116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者的违约责任二、劳动者的违约责任二、劳动者的违约责任二、劳动者的违约责任 1、过错造成劳动合同无效 2、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违反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 三、第三人的违约责任三、第三人的违约责任 1、非法招用其他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2、违反劳务派遣规定 3、个人承包经营违法招用劳动者9/21/2024117劳动法学教案第五章第五章 工会工会 9/21/2024118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工会与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工会与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工会与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工会与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的工会和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国家的工会和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1871年英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 工人阶级为了加强内部团结,集中斗争力量,维护自身利益而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 19世纪初西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最早的工会组织。9/21/2024119劳动法学教案 二、国际劳动立法对工会的规定二、国际劳动立法对工会的规定二、国际劳动立法对工会的规定二、国际劳动立法对工会的规定 国际劳工组织在1919年的国际劳工组织章程提出促进结社自由的原则。 194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结社自由和保障组织权公约 1949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组织权和集体谈判公约9/21/2024120劳动法学教案 三、我国工会和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三、我国工会和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三、我国工会和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三、我国工会和工会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上海海员于1914年成立了“焱益社”,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人于1916年组织“集成同志社”。 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上海机器工会标志着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工会组织的诞生。 1924年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公布工会条例我国最早的工会法。 1930年江西红色政权也颁布过工会法。 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工会法。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工会法。 1992年工会法颁布实施,2001年修正。 9/21/2024121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工会理论概述工会理论概述工会理论概述工会理论概述 一、工会的性质一、工会的性质 工会是作为工人谋求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善而团结在一起组成的群众性社会团体,具有阶级性、群众性和自愿性。9/21/2024122劳动法学教案 二、工会的要件二、工会的要件二、工会的要件二、工会的要件 积极要件积极要件 1、自主性 2、纯粹性 3、明确团体利益意识 4、民主原则9/21/2024123劳动法学教案 消极条件消极条件消极条件消极条件 1、雇方代表不得参与 2、不得接受雇方在团体营运上给与经费援助 3、不得以政治运动或社会运动为主要目的 三、工会的分类三、工会的分类 职业工会、产业工会9/21/2024124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现行工会法的规定我国现行工会法的规定我国现行工会法的规定我国现行工会法的规定 一、工会的性质一、工会的性质 1、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 2、工会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9/21/2024125劳动法学教案 二、工会的设立与组织二、工会的设立与组织二、工会的设立与组织二、工会的设立与组织 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 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 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全国或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9/21/2024126劳动法学教案 三、工会的权利义务三、工会的权利义务三、工会的权利义务三、工会的权利义务 工会的权利工会的权利 1、参与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2、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3、帮助、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4、提出意见和建议、交涉和协商、监督和调查的权利 5、参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权利9/21/2024127劳动法学教案 工会的义务工会的义务工会的义务工会的义务 1、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2、协助用人单位办好职工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 3、会同单位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4、根据政府委托,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9/21/2024128劳动法学教案第六章第六章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9/21/2024129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集体合同概述集体合同概述集体合同概述集体合同概述 一、集体合同的概念与特征一、集体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集体合同的概念集体合同的概念 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9/21/2024130劳动法学教案 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的特征集体合同的特征 1、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2、集体合同的内容侧重于维护职工权益的规定。 3、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 4、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 5、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9/21/2024131劳动法学教案 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 同属于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方法和手段,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21/2024132劳动法学教案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 2、内容不同 3、目的不同 4、适用范围不同 5、效力不同 6、形式要件不同 7、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9/21/2024133劳动法学教案 三、集体合同的产生与发展三、集体合同的产生与发展三、集体合同的产生与发展三、集体合同的产生与发展 起源于资本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为争取自由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将集体合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明确规定。9/21/2024134劳动法学教案 四、集体合同的作用四、集体合同的作用四、集体合同的作用四、集体合同的作用 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集体合同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必要手段 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稳定的有效措施 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集体合同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径 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集体合同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9/21/2024135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集体协商集体协商集体协商集体协商 一、集体协商的概念和意义一、集体协商的概念和意义 集体协商的概念集体协商的概念 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集体交涉,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进行谈判,目标旨在订立集体合同。9/21/2024136劳动法学教案 集体协商的意义集体协商的意义集体协商的意义集体协商的意义 1、集体协商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2、集体协商是实现劳动关系协调的必要手段。 3、集体协商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和劳动合同之不足。9/21/2024137劳动法学教案 二、集体协商的代表二、集体协商的代表二、集体协商的代表二、集体协商的代表 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工会;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用人单位代表。9/21/2024138劳动法学教案 集体协商代表的保护集体协商代表的保护集体协商代表的保护集体协商代表的保护 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担任代表之日起5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9/21/2024139劳动法学教案 集体协商代表的义务集体协商代表的义务集体协商代表的义务集体协商代表的义务 1、参加集体协商、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监督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2、维护本单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不得采取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3、保守在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9/21/2024140劳动法学教案 三、集体协商的内容三、集体协商的内容三、集体协商的内容三、集体协商的内容 集体协商的内容主要是劳动者的集体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劳动报酬; 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 劳动安全与卫生; 补充保险和福利;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9/21/2024141劳动法学教案 职业技能培训; 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 奖惩; 裁员;(十一)集体合同期限;(十二)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十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十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十五)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9/21/2024142劳动法学教案 四、集体协商的程序四、集体协商的程序四、集体协商的程序四、集体协商的程序 集体协商的提出和协商代表资格的确定集体协商的提出和协商代表资格的确定 进入谈判准备阶段进入谈判准备阶段 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阶段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阶段 审查批准审查批准 协商争议的处理协商争议的处理9/21/2024143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止 一、集体合同的订立一、集体合同的订立 协商一致、大会讨论、审查备案 二、集体合同的终止二、集体合同的终止 1、合同期限届满。 2、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三、集体合同的变更或解除三、集体合同的变更或解除 1、双方协商一致。 2、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致使合同难以履行。9/21/2024144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不足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不足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不足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不足 一、集体合同内容流于形式一、集体合同内容流于形式 大量集体合同停留在基准线水平,上升空间小 二、争议权缺乏二、争议权缺乏 事实上没有罢工权的协商将无异于集体行乞。 劳资争议行为:劳资争议行为: 罢工(strike)、怠工(sabotage)、抵制(boycott)等; 闭厂(lock-out)、黑名单或白名单(black or white list)、黄狗契约(yellow dog contract)。 三、缺乏处理争议的法定制度三、缺乏处理争议的法定制度9/21/2024145劳动法学教案第七章第七章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9/21/2024146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劳动争议处理概述劳动争议处理概述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资争议,往往也被称为劳资纠纷、劳动争议、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由于对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要求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议”。9/21/2024147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争议的分类二、劳动争议的分类二、劳动争议的分类二、劳动争议的分类 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而发生的争议。 权利争议,是指基于法律、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之规定,当事人主张权利存在与否或有无受到侵害或有无履行债务等发生的争议。 利益争议,一般是指确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即当事人对将来构成彼此间权利义务的劳动条件,主张继续保持现存条件或应予变更调整而发生的争议。9/21/2024148劳动法学教案 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 个别争议,是指个别的劳动者与个别的雇主之间因劳动关系而发生的争议。 集体争议,是指劳动者团体或一定数量之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团体间因劳动条件或相互间劳动关系所生之争议。9/21/2024149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资争议行为三、劳资争议行为三、劳资争议行为三、劳资争议行为 在劳方为罢工(strike)、怠工(sabotage)及抵制(boycott)等 在资方为闭厂(lock-out)、黑名单或白名单(black or white list)、黄狗契约(yellow dog contract)等。 9/21/2024150劳动法学教案 四、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四、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四、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四、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发生的争议;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9/21/2024151劳动法学教案 五、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五、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五、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五、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 1、着重调解、及时处理原则 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 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4、先仲裁后诉讼原则9/21/2024152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和程序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和程序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和程序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和程序 一、劳动争议调解一、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0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9/21/2024153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1、申请 2、进行调解 3、调解成功,制作调解协议书4、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5、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 6、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等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9/21/2024154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争议仲裁二、劳动争议仲裁二、劳动争议仲裁二、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1、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2、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4、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9/21/2024155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申请 受理 开庭 裁决9/21/2024156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争议诉讼三、劳动争议诉讼三、劳动争议诉讼三、劳动争议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 在特定情况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如根据劳动法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并经公示的,可以作为法院处理案件的依据; 对于开除、辞退等案件,可以判决撤销,对于追索报酬等,如数额不当的可以判决变更。9/21/2024157劳动法学教案 四、集体争议的处理四、集体争议的处理四、集体争议的处理四、集体争议的处理 履行集体合同的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 签订集体合同的争议,通过协商,可由有关部门协调处理。9/21/2024158劳动法学教案 五、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存在的缺陷五、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存在的缺陷五、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存在的缺陷五、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存在的缺陷 1、处理范围不包括利益争议; 2、没有对产业行为作出限制; 3、程序过于拖沓、繁琐; 4、调解委员会过于杂乱; 5、仲裁委员会不够严谨,缺乏三方机制。9/21/2024159劳动法学教案第八章第八章 工资工资9/21/2024160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工资概述工资概述工资概述工资概述 一、工资的概念及其实质一、工资的概念及其实质 工资,是用人单位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 就其实质而言,是按照劳动计算的劳动者的必要劳动的转化形态,是以劳动为计算尺度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9/21/2024161劳动法学教案 二、工资分配原则二、工资分配原则二、工资分配原则二、工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 宏观调控原则宏观调控原则9/21/2024162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工资制度及形式工资制度及形式工资制度及形式工资制度及形式 一、工资制度及工资形式概述一、工资制度及工资形式概述 工资的几种形式:工资的几种形式: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 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9/21/2024163劳动法学教案不计入工资的三种收入不计入工资的三种收入不计入工资的三种收入不计入工资的三种收入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费用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9/21/2024164劳动法学教案 二、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建国初期工资制度初建阶段 第一次工资改革阶段 第二次工资改革阶段 第三次工资改革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制度9/21/2024165劳动法学教案 三、我国企业现行几种工资制度三、我国企业现行几种工资制度三、我国企业现行几种工资制度三、我国企业现行几种工资制度 工资指导线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 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企业经营者年薪制9/21/2024166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 一、最低工资概述一、最低工资概述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条件下,由所在用人单位支付的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劳动报酬。9/21/2024167劳动法学教案 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是劳动者与雇主长期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权观念进步的结果。 19世纪末,新西兰颁布了最低工资法。 9/21/2024168劳动法学教案 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协调原则、基本生活保障原则9/21/2024169劳动法学教案 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最低工资标准的构成 1、维持劳动者本人最低生活的费用 2、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 3、劳动者为满足一般社会劳动要求而不断提高劳动标准和专业知识水平所支出的必要费用9/21/2024170劳动法学教案 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 收集材料,拟定方案;上报备案;变更与回复;批准与发布;调整9/21/2024171劳动法学教案 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 1、最低工资适用的劳动者范围 2、最低工资的时间适用范围 3、最低工资的劳动种类的适用范围9/21/2024172劳动法学教案 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 劳动法第49条规定,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9/21/2024173劳动法学教案上海市的最低工资组成上海市的最低工资组成上海市的最低工资组成上海市的最低工资组成 最低工资由应列入工资总额的各项工资性收入剔除下列项目后构成: 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个人缴交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伙食补贴(饭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 9/21/2024174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一、加班加点工资一、加班加点工资 延长工时150,休息日200,法定休假日300 二、休假期间工资二、休假期间工资 法定休假、年休假和婚丧假都属于带薪休假,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 三、停发工资三、停发工资 未提供正常劳动,并且有劳动者的过错。 四、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四、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五、学习和培训期间工资五、学习和培训期间工资9/21/2024175劳动法学教案第五节第五节 工资保障制度工资保障制度 一、保障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一、保障劳动者工资水平的立法 平抑物价或加补贴;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二、保障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二、保障工资按规定支付的立法 法定的货币;按月发放 三、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的立法三、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的立法 间接扣除(代扣):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法院判决支付的赡养费、扶养费等 直接扣除:违约、违纪,不能超过月工资的209/21/2024176劳动法学教案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1月8日通过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一、工资集体协商的概念及其效力一、工资集体协商的概念及其效力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9/21/2024177劳动法学教案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工资协议的期限; 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工资支付办法; 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9/21/2024178劳动法学教案 三、工资集体协商程序三、工资集体协商程序三、工资集体协商程序三、工资集体协商程序 提出协商的要求书面答复共同协商提供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工资协议草案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签字盖章报送审查。9/21/2024179劳动法学教案第九章第九章 工时和休假工时和休假9/21/2024180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工时和休假的概念及种类工时和休假的概念及种类工时和休假的概念及种类工时和休假的概念及种类 一、工作时间概述一、工作时间概述 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其特点工作时间的概念及其特点 1 1、工作时间的概念、工作时间的概念 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9/21/2024181劳动法学教案 2 2 2 2、工作时间的特点、工作时间的特点、工作时间的特点、工作时间的特点 标准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法定工作时间制度确立了工时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 标准工时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9/21/2024182劳动法学教案 工作时间立法概况工作时间立法概况工作时间立法概况工作时间立法概况 1 1、外国工作时间立法概况及其特点、外国工作时间立法概况及其特点 第一,缩短工作时间已成为一种普遍和长期的趋势。 第二,工作时间的缩短,不仅仅被看作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一种保护,而且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第三,普遍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第四,采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立法规定9/21/2024183劳动法学教案 2 2 2 2、我国工作时间立法概况、我国工作时间立法概况、我国工作时间立法概况、我国工作时间立法概况 劳动法规定了每天不超过8小时和每周不超过44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每周40小时。 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9/21/2024184劳动法学教案 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 利用工作时间制度,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关系利用工作时间制度,协调劳动报酬分配关系 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实现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实现 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就业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就业9/21/2024185劳动法学教案 三、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三、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三、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三、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立法的基本内容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 计件工时制计件工时制 缩短工时制缩短工时制 其他工时制其他工时制 1、不定时工作制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9/21/2024186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休息休假制度休息休假制度休息休假制度休息休假制度 一、休息休假的概念一、休息休假的概念 是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己自行支配的时间。 二、休息休假的种类二、休息休假的种类 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 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日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日 法定节日休假时间法定节日休假时间 探亲假探亲假 年休假年休假9/21/2024187劳动法学教案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关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关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关规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关规定: 第3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9/21/2024188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189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190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191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加班加点制度加班加点制度加班加点制度加班加点制度 一、加班加点的概念一、加班加点的概念 职工在法定节日和公休日进行工作-加班; 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进行工作-加点。9/21/2024192劳动法学教案 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定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定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定二、加班加点的一般规定 1、程序限制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2、时数限制 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3、报酬限制 提高加班加点的工资促使用人单位自觉减少加班加点。9/21/2024193劳动法学教案 三、加班加点的特别规定三、加班加点的特别规定三、加班加点的特别规定三、加班加点的特别规定 劳动法第42条规定以下情况,延长工作时间不受第41条关于条件和法定时数的限制: 发生自然灾害等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等故障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9/21/2024194劳动法学教案 四、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四、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四、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四、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 1、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9/21/2024195劳动法学教案第十章第十章 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卫生9/21/2024196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及意义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及意义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及意义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及意义 一、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一、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 职业安全卫生制度,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特征:特征: 1、强制性 2、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 3、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9/21/2024197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基础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基础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基础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基础 1、客观基础 人力不可测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恶劣,人类科学进步导致的机械、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危害,在客观上极大地威胁和损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思想基础 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上升为最基本的人权的范畴。 9/21/2024198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三、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强化责任 严厉处罚? 充分赔偿!9/21/2024199劳动法学教案 四、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四、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四、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四、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概况 外国及国际劳工立法概况外国及国际劳工立法概况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 1802年英国的学徒的健康和道德法是最早的劳动保护立法,进入20世纪以来,各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了很大发展。 解放初一系列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改革开放以来,1994年劳动法、2001年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安全生产法等9/21/2024200劳动法学教案 五、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五、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五、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五、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制定统一执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组织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科学研究工作 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基础制度 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单位或个人依法给予处罚。9/21/2024201劳动法学教案 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义务:义务: 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按规定提供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条件 对未成年劳动者和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9/21/2024202劳动法学教案 权利:权利:权利:权利: 有权依法制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并要求遵守 有权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监督检查,纠正违章操作行为。 有权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造成事故的劳动者给予纪律处罚。9/21/2024203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权利: 义务:义务: 1、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 2、拒绝权 3、监督权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同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防止因主观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9/21/2024204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安全法律保障职业安全法律保障职业安全法律保障职业安全法律保障 一、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概念与特征一、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概念与特征法律特征法律特征: 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 1、职业安全法律保障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 2、职业安全法律保障是对各种劳动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安全规定。 3、职业安全法律保障具有突出的技术性特点。9/21/2024205劳动法学教案 二、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基本内容二、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基本内容二、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基本内容二、职业安全法律保障的基本内容 涉及生产和经营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工厂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矿山安全法律保障9/21/2024206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职业卫生法律保障职业卫生法律保障职业卫生法律保障职业卫生法律保障 一、职业卫生法律保障的概念一、职业卫生法律保障的概念 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9/21/2024207劳动法学教案 二、职业卫生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二、职业卫生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二、职业卫生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二、职业卫生法律保障的主要内容 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 防止有害有毒物质中毒的规定 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的规定 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的规定 通风照明方面的规定 个人防护用品和保健方面的规定 职业病防治及处理规定9/21/2024208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职业安全教育制度二、职业安全教育制度 三、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制度三、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制度 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五、安全卫生设施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 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9/21/2024209劳动法学教案 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概念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概念 生产安全事故的种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种类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 是指国家制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各项程序和具体规定。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9/21/2024210劳动法学教案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特殊保护9/21/2024211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概述概述 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概念和特征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针对女职工和未成年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其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方面对他们的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法律特征:法律特征: 1、适用对象的特殊性; 2、制度内容的特殊性。9/21/2024212劳动法学教案 二、法律意义二、法律意义二、法律意义二、法律意义 1、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法制化的进程。 2、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兴旺和发达。9/21/2024213劳动法学教案 三、立法概况三、立法概况三、立法概况三、立法概况 外国及国际劳动立法概况外国及国际劳动立法概况 我国的立法概况我国的立法概况 最早的劳动立法就是针对童工和妇工的劳动保护问题而规定的,从此揭开了劳动立法史的新的一页。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988年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保障平等就业,特殊生理保护等方面作了规定。 9/21/2024214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女职工劳动权的保护一、女职工劳动权的保护 以就业为核心的保护 二、禁止安排妇女劳动者从事有损生理机能的二、禁止安排妇女劳动者从事有损生理机能的工作工作 三、经济权益的保护三、经济权益的保护 以不被非法辞退为核心的劳动权的保护 劳动法第59条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同工同酬9/21/2024215劳动法学教案 四、女职工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保护四、女职工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保护四、女职工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保护四、女职工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保护 女职工的经期保护女职工的经期保护 劳动法第60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用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女职工的孕期保护女职工的孕期保护 1、不得安排禁忌从事的劳动 2、禁止夜间劳动和休息权的保护 女职工的产期保护女职工的产期保护 劳动法第62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9/21/2024216劳动法学教案 五、女职工的哺乳期保护五、女职工的哺乳期保护五、女职工的哺乳期保护五、女职工的哺乳期保护 劳动法第63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工作。 六、女职工权益被侵害时的保护六、女职工权益被侵害时的保护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权益受侵害的女职工有权向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部门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9/21/2024217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最低就业年龄规定一、最低就业年龄规定 禁止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未成年工禁忌劳动范围二、未成年工禁忌劳动范围 劳动法第64条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9/21/2024218劳动法学教案 三、定期健康检查三、定期健康检查三、定期健康检查三、定期健康检查 劳动法第65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四、未成年工使用和特殊保护的登记制度四、未成年工使用和特殊保护的登记制度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劳动行政部门根据登记表,核发登记证;未成年工须持登记证上岗。9/21/2024219劳动法学教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就业保障和职业教育就业保障和职业教育9/21/2024220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就业保障就业保障就业保障就业保障 一、就业保障制度概述一、就业保障制度概述 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 1 1、劳动就业的概念、劳动就业的概念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9/21/2024221劳动法学教案 2 2 2 2、劳动就业的特征、劳动就业的特征、劳动就业的特征、劳动就业的特征 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 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行为能力 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9/21/2024222劳动法学教案 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1、1949年1956年,劳动就业立法建立和形成阶段 2、1957年1976年,劳动就业立法的低谷阶段 3、1977年迄今,劳动就业立法的恢复和发展阶段9/21/2024223劳动法学教案 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 1、促进劳动就业 2、保障劳动就业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建立并完善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实现再就业工程。9/21/2024224劳动法学教案 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模式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模式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模式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模式 1、行政配置劳动力就业制度模式 2、市场为导向的劳动就业制度模式9/21/2024225劳动法学教案 二、就业服务与管理二、就业服务与管理二、就业服务与管理二、就业服务与管理 就业服务就业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就业管理就业管理 对职业中介的管理;失业预警制度;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制度。 9/21/2024226劳动法学教案 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 妇女就业的保障妇女就业的保障 残疾人就业的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保障 退役军人就业的保障退役军人就业的保障 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保障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保障 其他人群的就业保障其他人群的就业保障9/21/2024227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按照一定标准,对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与普通教育存在着: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不同。9/21/2024228劳动法学教案 二、职业教育的意义二、职业教育的意义二、职业教育的意义二、职业教育的意义 是我国实施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战略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全民族的素质 有利于劳动者的劳动权实现和保障有利于劳动者的劳动权实现和保障9/21/2024229劳动法学教案 三、职业培训的立法概况三、职业培训的立法概况三、职业培训的立法概况三、职业培训的立法概况 我国职业培训立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立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立法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立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立法9/21/2024230劳动法学教案 四、职业培训的分类四、职业培训的分类四、职业培训的分类四、职业培训的分类 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就业前的职业培训 就业后职业培训就业后职业培训9/21/2024231劳动法学教案 五、职业培训形式五、职业培训形式五、职业培训形式五、职业培训形式 学徒培训学徒培训 学校培训学校培训 1、技工学校 2、职业技术学校 3、成人高等学校 就业训练中心培训就业训练中心培训 职工培训职工培训9/21/2024232劳动法学教案 六、职业技能鉴定六、职业技能鉴定六、职业技能鉴定六、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9/21/2024233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下岗与再就业下岗与再就业下岗与再就业下岗与再就业 一、下岗的概念与成因一、下岗的概念与成因 二、下岗的条件与程序二、下岗的条件与程序 三、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三、下岗职工的再就业9/21/2024234劳动法学教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9/21/2024235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性质和特征一、社会保险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的概念 社会保险是指已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为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而依法强制实行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9/21/2024236劳动法学教案 社会保险的性质社会保险的性质社会保险的性质社会保险的性质 是社会对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形式。 社会保障 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9/21/2024237劳动法学教案 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保险的特征 1、社会性 2、强制性 3、互济性 4、福利性9/21/2024238劳动法学教案 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二、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1、风险分担、互助合作、所得再分配原则 2、先尽义务,后享受权利的原则 3、统一立法,强制实行的原则 4、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筹集的原则9/21/2024239劳动法学教案 三、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三、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三、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三、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 1、传统型的社会保险制度 2、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 3、国家型社会保险制度 4、储金型的社会保险制度9/21/2024240劳动法学教案 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沿革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沿革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从1949年至1957年创建阶段,1958年至1966年完善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6年的停滞倒退阶段。 现行体制的弊端与成因现行体制的弊端与成因 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比例已经很高,甚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而另一方面,又入不敷出。9/21/2024241劳动法学教案 现行体制的改革设想现行体制的改革设想现行体制的改革设想现行体制的改革设想 1、现行的基金管理制度应当改革成一种特种税收制 2、一些改革方案本身应当引进市场竞争因素 3、现行管理体制应进一步理顺,监督机制应进一步健全 4、引入市场机制,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5、因社会保险引起的争议应主要通过行政程序来处理 6、完善相应的刑事、行政立法9/21/2024242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形式 养老保险的概念养老保险的概念 养老保险,又称年金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病残失去劳动能力而退出岗位后,定期领取一定数额生活费用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9/21/2024243劳动法学教案 养老保险的特征养老保险的特征养老保险的特征养老保险的特征 1、补偿性 2、广泛性 3、必然性9/21/2024244劳动法学教案 养老保险的形式养老保险的形式养老保险的形式养老保险的形式 1、退休 2、离休 3、退职 9/21/2024245劳动法学教案 二、养老保险的立法概况二、养老保险的立法概况二、养老保险的立法概况二、养老保险的立法概况 德国1889年颁布残疾和老年保险法为养老保险法诞生的标志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9/21/2024246劳动法学教案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基金来源渠道:基金来源渠道: 国家财政补贴、用人单位(或雇主)缴纳、劳动者缴纳的保险费。9/21/2024247劳动法学教案 四、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四、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四、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四、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 养老保险待遇给付的条件养老保险待遇给付的条件 1、劳动风险 退休年龄、退职 2、工龄条件 3、缴费年限 养老保险的待遇养老保险的待遇 1、退休金或退职生活费。 2、医疗待遇和死亡待遇与在职职工相同。 3、其他待遇。9/21/2024248劳动法学教案 五、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五、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五、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五、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 银行定期存款;购买国库券;购买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券;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9/21/2024249劳动法学教案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失业保险的概念失业保险的概念 又称待业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劳动报酬,由政府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处于得不到工作机会或就业后又失去工作岗位的状态。9/21/2024250劳动法学教案 失业保险的特点失业保险的特点失业保险的特点失业保险的特点 1、适用对象的特定性 2、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 3、待遇水平较低 4、保险功能的特殊性9/21/2024251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252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253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254劳动法学教案 二、失业保险立法概况二、失业保险立法概况二、失业保险立法概况二、失业保险立法概况 国外失业保险立法国外失业保险立法 1905年法国率先颁布失业保险法 1911年英国颁布国民保险法 我国失业保险立法我国失业保险立法 1950年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暂行办法 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1993年颁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999年颁布失业保险条例9/21/2024255劳动法学教案 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1、失业者原是职工且达到一定工龄 2、失业者须是非自愿失业 3、失业者在就业期间曾履行一定的缴费义务 4、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5、失业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未满 6、失业者仍具有被介绍就业的条件9/21/2024256劳动法学教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征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征 工伤保险的概念工伤保险的概念 是指依法对因工而致伤、疾病、残废、死亡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给予赔偿性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9/21/2024257劳动法学教案 工伤保险的特征工伤保险的特征工伤保险的特征工伤保险的特征 1、工伤保险对象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 2、工伤保险的保险具有赔偿性。 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4、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惠,标准较高。9/21/2024258劳动法学教案 二、工伤保险的立法概况二、工伤保险的立法概况二、工伤保险的立法概况二、工伤保险的立法概况 德国1884年颁布劳工伤害保险法 目前已有近13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 我国1951年政务院劳动保险条例 1996年劳动部颁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9/21/2024259劳动法学教案 三、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三、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三、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三、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 1、保证受伤和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得到及时医治 2、补偿损失,维持生活 3、减轻企业负担,稳定保险待遇支付 4、预防职业危害,减少职业伤害和疾病9/21/2024260劳动法学教案 四、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四、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四、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四、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 工伤和职业病的确认,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定程序。经当事人或用人单位申请,劳动部门依法审核后确认。9/21/2024261劳动法学教案 五、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五、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五、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五、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 统一费率制、差别费率制、浮动费率制 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 包括统筹项目支出的待遇;事故预防费;职业康复费用;安全奖励金;宣传和科研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经费。9/21/2024262劳动法学教案 六、工伤保险待遇六、工伤保险待遇六、工伤保险待遇六、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医疗期间保险待遇工伤医疗期间保险待遇 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就医路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到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用。 伤残工伤保险待遇伤残工伤保险待遇 护理费;假肢、仪眼、镶牙和代步车等器具;伤残抚恤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易地安家的各种费用;在职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待遇和工伤津贴。 工亡保险待遇工亡保险待遇 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9/21/2024263劳动法学教案 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 一、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一、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的概念疾病保险与医疗保险的概念 疾病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由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疾病保险中在医疗方面获得的服务和物质帮助称为医疗保险。9/21/2024264劳动法学教案 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特点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特点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特点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特点 1、与其他保险形式之间的交叉性较大。 2、具有一种补充保险的特点。 3、其范围是整个社会公民。9/21/2024265劳动法学教案 二、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立法概况二、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立法概况二、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立法概况二、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立法概况 1883年德国劳工疾病保险法。疾病保险在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以各种形式推行。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城镇职工中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在农村,开展合作医疗服务。 80年代,开始进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9/21/2024266劳动法学教案 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 改革的任务和原则改革的任务和原则 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原则:原则: 1、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3、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4、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9/21/2024267劳动法学教案 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 1、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2、缴费办法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2%。9/21/2024268劳动法学教案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1、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2、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 9/21/2024269劳动法学教案 四、我国医疗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四、我国医疗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四、我国医疗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四、我国医疗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不全面; 2、大病门诊分布不合理; 3、药费与诊费之间不合理; 4、在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病人未能合理分流。9/21/2024270劳动法学教案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劳动监察劳动监察9/21/2024271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监察概述劳动监察概述劳动监察概述劳动监察概述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一、劳动监察的概念 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进行主动的监督、检查、执法的制度。 9/21/2024272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监察的意义二、劳动监察的意义二、劳动监察的意义二、劳动监察的意义 1、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2、劳动关系的复杂多样化的要求 3、劳动关系当事人现实地位的不平等性需要国家介入9/21/2024273劳动法学教案 三、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区别三、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区别三、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区别三、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1、性质不同 2、机构不同 3、依据不同 4、程序不同 5、处理不同 6、后果不同9/21/2024274劳动法学教案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监察的内容劳动监察的内容劳动监察的内容劳动监察的内容 一、劳动监察机构及其职权一、劳动监察机构及其职权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设置专门的劳动行政监察组织。 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对劳动就业、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职工福利、职业技能开发及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9/21/2024275劳动法学教案 二、劳动监察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二、劳动监察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二、劳动监察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二、劳动监察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权利: 1、对劳动场所以及相关场所进行实地检查。 2、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在限定的期限内就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解释和说明。 3、有权查阅、复制检查对象单位的有关资料。权利: 4、有权向被检查单位的全部人员询问情况。9/21/2024276劳动法学教案 义务:义务: 1、开展检查活动时,应出示证件,并有两名以上监察人员参加。 2、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3、进入生产场所进行实地检查时,应遵守相关生产纪律和规章制度。 4、替被检查单位和个人保守秘密。 5、为检举人和举报人员保密。9/21/2024277劳动法学教案 三、监察方式三、监察方式三、监察方式三、监察方式 1、经常性地进行监督检查 2、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性监督检查 3、对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4、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集中大检查 5、实行年检9/21/2024278劳动法学教案 四、劳动监察机构的处罚权四、劳动监察机构的处罚权四、劳动监察机构的处罚权四、劳动监察机构的处罚权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和纠正,并依法给予有关当事人行政处罚。 必须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在处罚时须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处罚措施主要有:警告、通报批评;责令立即纠正;责令停产停业;罚款;吊销许可证。9/21/2024279劳动法学教案 五、查处违法行为的程序五、查处违法行为的程序五、查处违法行为的程序五、查处违法行为的程序 1、登记立案 2、调查取证 3、处理 4、制作处理决定书 5、送达9/21/2024280劳动法学教案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违反劳动法责任违反劳动法责任9/21/2024281劳动法学教案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条件和种类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条件和种类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条件和种类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条件和种类 一、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条件一、违反劳动法责任的条件 1、责任者必须具有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2、责任者必须有过错(一般情况下)9/21/2024282劳动法学教案 二、违反劳动法责任的种类二、违反劳动法责任的种类二、违反劳动法责任的种类二、违反劳动法责任的种类 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行政责任 指用人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或劳动者实施劳动法律、法规或内部规章禁止的行为,引起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其性质属于轻微违法,依法给予的行政制裁。9/21/2024283劳动法学教案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民事责任 是指用人单位行政管理人员或劳动者实施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行为,给国家、集体或劳动者个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定的经济损失,依照有关劳动法规应承担的经济清偿或者赔偿责任。9/21/2024284劳动法学教案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刑事责任 1、用人单位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导致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2、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3、用人单位强迫劳动,情节严重的。 4、阻挠劳动行政部门等行使监督检查权,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9/21/2024285劳动法学教案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一、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劳动法一、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律、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一旦发现抵触,由有关部门予以纠正。具有违法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9/21/2024286劳动法学教案 二、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休息和休假法规二、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休息和休假法规的法律责任的法律责任 由有关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三、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有关工资报酬合法权三、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有关工资报酬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益的法律责任 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规范的法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规范的法律责任律责任 五、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五、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9/21/2024287劳动法学教案 六、用人单位违反对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特殊六、用人单位违反对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法律责任保护的法律责任 七、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七、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包括订立无效合同、不按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招用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支付补偿金的。 八、用人单位采用非法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八、用人单位采用非法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等方面的责任等方面的责任 九、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规的法律责任九、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法规的法律责任 十、用人单位无理阻挠行政监督的法律责任十、用人单位无理阻挠行政监督的法律责任9/21/2024288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289劳动法学教案9/21/2024290劳动法学教案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