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虽有佳肴礼记Page 1了解了解礼记礼记礼记礼记,又名,又名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经”,弟子对,弟子对“经经”的解说是的解说是“传传”或或“记记”,礼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因此得名,即对“礼礼”的解释。的解释。礼记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有的有的用短小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有的言简意赅,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言简意赅,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预习检测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 佳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 ) 旨 ( ) 至道 ( ) 善( ) 困 ( ) 是故( ) 自强 ( ) 自反( ) 故曰:教学相长 (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jiyoqingyuxio即使即使甘美甘美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自我勉励自我勉励好处好处不通,理解不了不通,理解不了所以所以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其旨也;虽有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其善也。是故是故/ /学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能自反也;知困,然后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能自强也。故曰:教学故曰:教学/ /相长也。相长也。兑命兑命曰:曰:“学学/ /学半。学半。”其其/ /此之谓乎?此之谓乎?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翻译翻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 1)虽虽有有嘉嘉 肴肴(2 2)弗)弗食食,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3 3)虽有)虽有至道至道,弗学,不知其,弗学,不知其善善也也(4 4)是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即使即使好,美好,美用鱼、肉做的菜。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吃,品尝(味道)甘美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好处好处所以,因此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通,理解不了。不了。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己也有不懂的地方。(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5 5)知不足,然后能自)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也;也; 知困,然后能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强也也(6 6)故曰:教学相)故曰:教学相长长也也(7 7)其其 此之谓乎此之谓乎反省反省自我勉励自我勉励促进。促进。表示推测语气。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此之谓乎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大概说的就是吧。吧。”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所以说“教教”和和“学学”是相互促进的。是相互促进的。兑命兑命说: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译文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所以学习之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之之后就会知道困难。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尚书兑命说: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果。”说的就是这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道理吧。 1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道理道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不足”、“知困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展合作探究,感悟主旨合作探究,感悟主旨2 2、文章开头写、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有何作用?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类比论证 从从“佳肴佳肴”写起,是为了由写起,是为了由“佳肴佳肴”、“至道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佳肴”、“至道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 (用用“佳肴佳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3 3、课文结尾引用、课文结尾引用兑命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4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人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自己; 教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自己。主题归纳主题归纳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反思体验反思体验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启示?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积累积累n1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辨之、笃行之n2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或失则止。n3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诱导、因材施教再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