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8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5页 / 共108页
第6页 / 共108页
第7页 / 共108页
第8页 / 共108页
第9页 / 共108页
第1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湾扇贝的养殖海湾扇贝的养殖 一、生物学特性n(一)分类地位(一)分类地位 海湾扇贝海湾扇贝 属于软体动物门属于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瓣鳃纲、 翼形亚纲、翼形亚纲、 珍珠贝目珍珠贝目 扇贝科扇贝科 海湾扇贝属海湾扇贝属(二)地理分布n海湾扇贝分布于大西洋西海岸,从加拿大南部的新斯科舍半岛,经美国的科德角向南延伸至新泽西州和北卡州,多栖息在有大叶藻的浅海海峡和内湾。n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进到我国,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浅海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东海和南海部分海区也取得了生产试验的成功,扩大了海湾扇贝的地理分布范围。(三)外部形态特征n贝壳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成体一般壳长63毫米,壳高62毫米,壳宽27毫米。n左右壳较突。右壳表面灰褐色或浅黄褐色,左壳颜色较淡,接近白色,生长纹明显;两壳皆有放射肋18-20条,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n中顶,前耳大,后耳小。具浅的足丝孔。n 二、生态习性n(一)生活习性n1、栖息环境n在原产地,海湾扇贝稚贝多分布于有大叶藻的内湾,在底质较硬的浅海海底,均能发现成贝分布。n2、生活方式 n在自然海区,海湾扇贝用其左壳平躺在海底。幼贝的足丝比较发达,常用足丝固着在大叶藻或砾石上,张开双壳,外套触手伸出壳缘,借助鳃滤食。当遇到外界环境变化,不利其生活时,会自行切断足丝,快速煽动双壳,借助喷射出水流的反作用力,作短距离的游动。3、水质要求n水温:成体海湾扇贝忍耐水温的范围较广,可忍受水温为2-32。当水温在18- 28时,生长较快。 n盐度:海湾扇贝对盐度的忍受能力也较强,生存的盐度范围为18-43,适宜盐度范围为21-35,最适盐度为23-27。n溶解氧:在正常元污染海区,溶解氧一般大于4毫克/升。npH :n透明度:非大风期的透明度在60厘米以上。悬浮物多,水质混浊,透明度太低的水域,对海湾扇贝的生长和生存都不适宜。n水流:流速在10-40厘米/秒较为适宜。流速太小,不利于水的交换,饵料供应不足;流速太大,海湾扇贝在养殖网笼中的稳定性差,影响其生长。n耐露空能力:因海湾扇贝双壳闭合不严密,难以保存体内水分,所以耐露空的能力比其他贝类差。因此,种苗运输通常使用袋装干运法,但必须尽量保持湿润,运输时间应在6小时以内。如超过6小时的长途运输,宜用双层塑料薄膜袋和泡沫塑料箱相结合包装,,袋内充氧,并在包装箱内加冰袋(或矿泉水瓶装海水冷冻)降低温度。n水深: 大潮期干潮时,水深在7-20米均可。(二)食性 n1、可供作贝类幼虫饵料的单细胞藻类的基本条件n2、海湾扇贝育苗合适的饵料藻类的选择:在海湾扇贝亲贝育肥期间,因水温低,可选用褐指藻或小新月菱形藻作为亲贝育肥的饵料;而幼虫最好的饵料是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硅藻等都可作为辅助饵料。因为混合饵料比单一饵料效果好 。n光合细菌,能够充分利用育苗池中的硫化氢、氨氮、有机酸及其他有机污染物,作为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成分,具有降低水中氨氮、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改善水质的作用;光合细菌本身,营养价值高,也可作为辅助饵料投喂。n3、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n单细胞藻类生长:5个时期(延缓期、指数增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平衡期和消落期) n单细胞藻类生产性培养技术:容器的洗涤和消毒、海水的处理、培养液的制备、生产性培养技术(温度调节、光照调节、盐度调节、充气与搅拌、生长繁殖检查等)n4、食量:海湾扇贝的摄食量与个体大小、水温、饵料的丰富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滤水能力越强,摄入的饵料量则越多。n在育苗室里,只要提供适宜的水温,则可不间断地过滤水体中的饵料。摄入的多余饵料,形成假粪排出体外。(三)生长与年龄n海湾扇贝具有生长快、生产周期短的特点。n3-5毫米的商品苗,经过15天左右的海上培育,达到1厘米以上,即可移入网笼中培育;再经过1个月左右,壳高达到 厘米,即可移入养成笼中养成。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温适宜,饵料丰富,贝苗达到2厘米以上,移入养成笼。此后,扇贝生长快速,平均壳高月增长达厘米左右。10月份之后,壳高增长慢于体厚的增长。至11月下旬(如山东胶州湾、莱州湾,河北海域),壳高已达到5厘米以上,可进入收获季节。n年龄:海湾扇贝为一年生的贝类,春季培育的苗种,到第二年春季产卵后大批死亡。(四)主要敌害生物n最常见的肉食性捕食敌害生物有红螺、海星、三疣梭子蟹和日本鲟等;壳蛞蝓舔食稚贝;涡虫类能将小扇贝裹死后而食之。n蟹奴的寄生和豆蟹的共生,也影响海湾扇贝的摄食。n某些附着生物,如石灰虫、贻贝、筒螅、滨海鞘、玻璃海鞘、复海鞘、藤壶和牡蛎等,大量附着于养殖笼或贝体上,阻碍了水体的交换和饵料的获得,也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造成海湾扇贝的死亡。n在育苗池中,生物敌害也较多,常见的种类有尖鼻虫、游捕虫和桡足类等。三、繁殖习性n1、性别n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其生殖腺分为两个区:雄性生殖(精巢)在前腹部外;雌性生殖腺(卵巢)在后,靠近闭壳肌处。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层黑膜,当性腺成熟时,黑膜逐步消失。卵巢呈橘红色,精巢呈乳白色。精巢和卵巢彼此没有完全隔离,并具有1个共同的输出管。2、繁殖季节n海湾扇贝在黄渤海,一年有两个繁殖期,即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8月下旬至9月中旬。n通常用性腺指数变化来判断繁殖期,性腺指数计算方法为: 性腺指数=性腺重量/软体部重量100% 在生殖季节,性腺指数越高,性腺发育越接近于成熟。黑膜消退,卵巢呈暗红色,精巢呈乳白色,是性腺成熟的外观表现。生殖结束时,性腺指数明显下降,性腺由透明逐步萎缩退化。3、繁殖年龄n海湾扇贝为一年生,性成熟年龄1,即当年达到性成熟。 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壳高厘米。8月底至9月中旬,大、小个体均见排放精卵。4、产卵、排精方式n亲贝在室内育肥和促熟期间,当有效积温达到150-200 度日,并且水温处于产卵的临界水温(18-20)以上时,稍经刺激(如大换水、将亲贝移入新鲜海水的采卵池、干露或稍升温),即会排放精卵,精卵在海水中自行受精。5、产卵量、精卵大小、形状 n根据生产性育苗统计,在一个生殖群体中,平均每个亲贝(壳高厘米),一次可产卵50万-70万粒。n其产卵量与亲贝个体大小有关,同时还与环境条件、年龄及亲贝肥满度有关。在一个繁殖季节内,总产卵量大约为一次产卵量的3倍。n卵子呈圆形,直径为63微米左右。卵子的大小和质量,与亲贝的营养储备和性腺成熟程度有关。产卵的同步性,对育苗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群体来说,虽然处于相同的水温和饵料丰富程度等环境条件下,但是个体间性腺发育和成熟程度仍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控制产卵的同步性带来困难。 n目前较为实用的办法是,在接近达到有效积温之前,按照亲贝性腺发育的不同程度,分成3级:性腺黑膜消退,卵巢变成橘红色的将为产卵者为一级;靠近闭壳肌处的性腺表面黑膜开始消退,透过黑膜能见到开始变红的卵巢为二级;性腺发育差的为三级。 n按性腺发育等级,进行分池育肥促熟。通过这样处理,可提高亲贝的利用率和采卵量,也可提高孵化率。因为性腺未成熟的个体,会把已排放到水体中的卵吸入并以黏液包裹,形成假粪排出,使卵子失去孵化能力。同时,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也因性诱导而早产。6、发生与生活史n在水温23的条件下,17小时发育成担轮幼虫 ; 23小时发育到“D”形幼虫,此时幼虫壳达到完整,铰合部直,平均壳长98微米左右;第9天,在足的基部两侧各有1个平衡囊(俗称眼点),平衡囊由小变大,颜色越来越深,面盘开始缩小,足发达。这预示着开始附着变态,幼虫具有匍匐爬行和游泳双重功能,称匍匐幼虫,此时幼虫平均壳长为180微米左右,投放附着基; 第11天,面盘完全萎缩,长出后生壳,完成变态;在水温为23-24 的条件下,稚贝平均日增长30-40微米。在投放采苗器12-14 天后,稚贝平均壳高达500微米,这时可以降温出池,平均日降温1-2,并维持在17,等待销售。四、海湾扇贝的全人工育苗技术n海湾扇贝能够在我国沿海持续发展养殖,首先是由于创建了全人工大批量苗种繁育技术体系,每年全国要依靠全人工培育出稚贝近100亿粒。(一)亲贝的选择与育肥、促熟技术 n1、 亲贝选择技术n(1)亲贝来源n亲贝的质量,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亲贝来源(产地)是首要的环节,不同养殖海区亲贝的质量不同,应选择生活在无污染、饵料丰富、水清、水流畅通、养殖密度低的海区养殖的成贝作为亲贝。在秋季收获之前,选择个体大、肥满、附着物少的个体,按每层20个挂在深水区越冬。在山东南部海区,因水温较高,适于亲贝越冬。n(2)亲贝选择标准n用作亲贝的海湾扇贝要求壳高5-6厘米的一龄贝;体质健壮,活力好,外套伸展并紧贴壳口,无损伤,无病虫害;壳面比较洁净、光滑。如遇有石灰虫、海鞘或牡蛎等附着生物,必须彻底清除,同时应检出韧带受损而错壳者。n(3)亲贝的用量n根据每个亲贝的采卵量、孵化率和培育水体,预计购买亲贝用量。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60个亲贝,除在育肥期间剔除小贝、残贝和死亡个体外,在采卵之前能保持40个/米3水体即可满足要求。(4)亲贝运输技术n育苗多在早春低温季节。如短途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5小时的,先将亲贝冲洗干净,装入编织袋,扎紧袋口,以减少水分的流失。装车后上面应铺盖塑料布或篷布,防止阳光直射,保持湿润;如超过6小时的长途运输,宜用双层塑料薄膜袋和泡沫塑料箱相结合包装,,袋内充氧,并在包装箱内加冰袋(或矿泉水瓶装海水冷冻)降低温度,并用胶带纸封箱。 2、亲贝的促熟培育技术n(1)亲贝入池的时间n一般按稚贝出池计划的时间,提前60天将亲贝移入室内培育池。育肥和促熟,是同步进行的。亲贝入池时间不宜太早,一般在春节后,即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亲贝培育期,约3-4周。如果亲贝过早在春节之前入池越冬,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往往还会增加亲贝的死亡率。同时,易感染疾病或因饵料营养不全面而影响性腺的发育,卵的质量差,降低了孵化率,增加了幼虫在培育过程中的死亡率。 (2)亲贝培育方式和密度n培育密度:80-100个/米3水体n培育方式: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为培育容器。 蓄养初期,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均可。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应采用单层浮式网箱蓄养,即将网箱浮在水深30厘米左右的水层中蓄养。此法的优点是:浅水层中饵料丰富,氧气充足;亲贝的代谢产物、残饵等可沉积在底层;有利于清除死贝和池底积污;亲贝接近成熟时,不易受到刺激。(3)升温技术n亲贝培育时,水温是影响贝类性腺成熟的主要因子。海湾扇贝的生殖腺发育程度与产卵量的多少和积温有直接关系。在3月上旬(水温2-3)入池的亲贝,积温达到450时成熟较好;在3月中、下旬(水温4-6)入池的亲贝,积温达到400-420时成熟;而在4月中旬(水温10左右)入池的亲贝,积温达到280-300就可成熟。亲贝在升温促熟中,达到积温产后的卵,往往孵化率较高,孵化后的幼虫成活率也较高。反之,即使大量产卵,孵化率和成活率都是非常低的。有效积温n指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水温的日累加值。可用下式计算:nY=(T1-To)nY有效积温;nT1培育水温();nTo性腺发育生物学零度。n有效积温即等于培育水温减去发育生物学零度后的总和。 n贝类的生殖腺成熟后,只有达到某个特定的水温才能产卵,这个水温称为产卵的临界水温。海湾扇贝产卵的临界水温是18-20。临界温度既是产卵水温,也是生殖腺发育的最适水温。升温方法n在生产中,3月中旬亲贝入池(水温4左右),稳定2-3天后,开始升温。每天升温1,当水温升至14-15时,稳定 3-4天。以后每天再升温0.5,当水温升至18时,再稳定数天。水温升至18时具体稳定多少天数,应根据性腺发育程度、积温情况和计划采卵日期而酌情确定。(4)饵料投喂技术n亲贝入池后,要提供充足优质的饵料。饵料的种类及数量,对亲贝育肥和性腺发育有显著的影响。常用的饵料有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有条件时可添加金藻、扁藻。混合饵料效果更好。饵料不足时,应适当补充螺旋藻粉、小球藻及淀粉、蛋黄等。n在育肥过程中,随着水温的升高,亲贝摄食量增大,而要及时加大投饵量。可从海湾扇贝直肠粪便情况(直肠膨鼓、粪便连续的,说明投饵量足够)、有无假粪和水体中残饵量(投饵后3 小时的残饵量小于2万-3万个细胞/升)等,判断投饵量是否足够。过量投饵,特别是投喂代用饵料时,容易引起水质的败坏。n亲贝的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10以前摄食量较少,通常每天投喂4-6次,每次2-3万个细胞/毫升;在10以后逐渐增加投饵次数;水温升到18 以上时,每2个小时投喂一次,每次也是2-3万个细胞/毫升。(5)换水与充气技术n生产中水温10以前,每天倒池换水一次;18恒温前,每天早晨换水1/2,晚上倒池一次;18 恒温以后,采用换水或流水的方法改善水质,每天3-4次,每次1/3左右。n要连续微量充气,有利于改善水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高亲贝的摄食量,同时使饵料在水体中分布均匀。在临采卵之前,一般停止充气,以免刺激而诱导产卵。(二)诱导产卵与人工授精技术 n亲贝经一段时间的促熟培育后,性腺特别饱满,性腺指数达到18%,性腺表面的黑膜逐步消退,精巢区呈乳白色,卵巢区呈橘红色,水温处于产卵临界温度以上时,只要稍加剌激(干露、移到新鲜海水里或稍升温等),即可诱导采到精卵。n由于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精卵同时排放到水体中,自行进行受精,无需人工授精。但采卵时难以控制精子的数量,洗卵也困难,因此在生产上要控制采卵密度。n排放规律:根据生产性育苗实践经验,刚开始排放时,只是少数个体,先排放少量精液,然后产卵量迅速达到高峰,接着又大量排精。掌握此规律,对于育苗生产提高受精率十分有用,可以减少精液数量,避免因精液过多而引起多精入卵导致胚胎畸形,以达到提高孵化率的目的。n一般来说,亲贝刚开始排放时,排放卵子相对较多,精子数量相对少,只要采卵密度达到30-50粒/毫升,便达到采卵要求,再将亲贝移入他池继续排放。一般第三次排放,卵子数量相对减少,精子很多。如果在充气条件下产生大量气泡,明确指示精液过多,一般不宜培育。(三)孵化技术n1、孵化密度 受精卵孵化放卵的适宜密度为30-50粒/毫升水体。n2、注意事项 亲贝处理技术:采卵后,应注意在采卵池水中卵子的数量,凭借经验估计达到30-50粒/毫升水体时,立即将亲贝移到另一个采卵池中让其继续产卵,如此连续产卵3个池子之后,将亲贝移到水温低于17的备用池中,投喂饵料,让其性腺继续发育成熟,以供下批采卵。n清除多余精液技术:当亲贝移走后,加大充气量,水面便产生大量泡沫(泡沫中含有大量精子),用粗筛绢网勺捞取泡沫,减少因多精入卵引起胚胎发育畸形。受精卵留在原池中孵化,孵化水温保持在23。每隔半小时用荡板轻微搅拌,使受精卵悬浮于水中,可提高孵化率。n3、受精卵计数技术 亲贝移走后,即取样估算该池的受精卵数量,以便确定是否分池和统计受精率。控制受精卵的密度,每1毫升水体在30粒以下,不会影响孵化率。(四)选优技术n卵子受精后一天左右可以发育为D型幼虫。这时需要用JP-120(孔径41微米)或300目筛绢制成的网箱,通过拖网或虹吸的方法将幼虫选出,放入育苗池中进行培育。当水温为23时,经23小时后,幼虫的壳刚刚生长完整。但幼虫的壳还十分脆薄,如果立即倒池,幼虫容易受伤。因此,倒池最好在受精后25-30小时进行。(五)幼虫培育技术n1、幼虫培育密度 在水温为23、盐度为25-31的条件下,经过23小时培育后,幼虫达到完整的D形幼虫,这时可以计数定量。根据该池D形幼虫数量,确定是分池还是合并,以保持幼虫放养密度在10-20个左右/毫升水体。 2、水温n在水温18-21的条件下,幼虫经过12-13天的培育,开始附着变态。当水温为22-23时,第10天开始附着变态;当水温为28时,第7天开始附着变态。n为了缩短培育周期,同时考虑到保温效果,以及幼虫的成活率,通常把水温控制在23下进行培育。同时室温最好高于水温2-3。n当投放采苗器进行采苗时,将水温提高1- 2,有利于附着变态。3、盐度n盐度,对于贝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仅次于水温。海湾扇贝幼虫,生存盐度的范围为18-43,而适宜的盐度为21-35,最佳的盐度为23-27。在最适的盐度中,比在不利的盐度中,能更早完成变态。有条件的育苗场可用淡水进行调配盐度。一般育苗场盐度可保持在25-31即可。 4、光照n“D”形幼虫,对光照比较敏感。在直射光下,幼虫易下沉,也不利于附着变态,一般将光照控制在500lx以下。在暗光条件下,幼虫和饵料分布较为均匀。 5、充气n充气可确保培育水体有足够的溶解氧,同时使幼虫和饵料分布均匀,常用100号或120号散气石,注意随时调节充气量,以不引起水体翻腾为宜。过大充气,会影响幼虫摄食。6、饵料n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期,也就是受精24小时以后,即可投喂小型单胞藻。等鞭金藻是最好的开口饵料,一般日投喂量按2万个细胞/毫升;随着幼虫的生长,饵料投喂量逐步增加,后期达到8万个细胞/毫升,分6-8次/ 日投喂。混合饵料营养较齐全,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因此,一般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为主,扁藻、角毛藻等也可作为辅助饵料。7、换水n换水量: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1/3-1/2。n换水工具:换水网箱或滤鼓n注意事项:每次换水之前要检查网箱或滤鼓是否有破损,以免将幼虫换出。8、倒池n一般采用拖网法或虹吸法用网箱将幼虫滤出,倒入新池培养。幼虫培育期间一般倒池2-3次即可。倒池操作时注意不要损伤幼虫。两次倒池之间用清底器清底。9、幼虫检查n每天取样测量幼虫的密度与生长情况,根据幼虫的消化盲囊饱满程度及水中残饵量适当调整投饵量。10、幼虫疾病n幼虫面盘解体,来势迅猛,传染性强,传染面广,发病快,几乎无法控制,多年来困扰着海湾扇贝(包括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使不少单位遭受绝产之苦。其病因、传播途径、防治方法均尚未研究清楚。 n幼虫面盘解体的发病特点是,受精发育到第6-8天,严重时第3天,就发现幼虫在短时间内相继下沉,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幼虫内脏团朦胧,面盘解体,解体后具有纤毛的面盘细胞,在壳内或壳外颤动,并能见到大批细菌从面盘壳内向外扩散,使幼虫壳缘密集云雾状的细菌分布带,继而原生动物迅速入侵幼虫体内,吞食内脏团而成为空壳。n鳗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条件有助于病原繁殖,亲贝和幼虫不健康,处于易被感染的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疾病。从不健康亲贝的肝脏和生殖腺中,能很容易地分离出弧菌。在自然海区扇贝的体腔液中弧菌的数量只有20-50个/升,而在育肥池中海湾扇贝体腔液中弧菌的数量,可上升到103-105个/升。面盘解体病,由亲贝纵向传递可能性极大。因此,育苗防病工作,必须贯彻育苗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亲贝在育苗过程中将病原体传播给育苗水体和苗种,这是关键。n(1)选用不带传染性病原的亲贝。n因为病贝和死贝,是传播弧菌病原的主要来源。亲贝在采卵之前,要用适当浓度的甲醛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用2毫克/升(含有效氯8%)的次氯酸纳海水浸泡1天,以杀灭可能携带的病原。在育肥和促进性腺成熟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剔除死亡和有病的亲贝,坚持经常吸污清底和适度换水,在保持环境稳定的同时,使病原弧菌尽可能控制在最低水平。n(2)在育苗开始之前,必须将所有工具、管道系统消毒。 n(3)投喂的单细胞藻类,必须新鲜、无致病菌、无污染。n饵料生物,一般不含有病原菌,但发现老化和被原生动物污染而变质的饵料,弧菌的数量明显增多。因此,使用新鲜饵料和严格控制投饵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n(4)孵化出“D”形幼虫后,要及时倒池。n将幼虫移到经清洗、消毒的池中培育,防止从亲贝带给孵化池的病原菌繁衍。育苗池池底,是病原菌群集的场所,因此保持清洁的底部环境,也是防病的主要环节之一。n(5)有些专家认为,性腺未达到充分成熟,卵的质量差,孵化出的幼虫抵抗力弱,容易发生幼虫面盘解体病。因此认为,亲贝促熟非常关键。遇到疾病流行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控制,防止疾病进一步扩大。一旦疾病在育苗系统中严重蔓延时,才使用药物,则为时已晚,无法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六)采苗技术n1、采苗时期n在水温23和饵料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在受精后第10天,开始出现眼点,继而附着变态,变态高峰在第13 天。眼点幼虫壳长为150-220微米,群体平均170-190微米。 发现眼点幼虫达到30%以上,应立即倒池,并投放采苗器。投放采苗器后,水温可以提高1-2,以加速变态并提高变态率。2、采苗器的选择及投放技术n采苗器的选择: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的细棕绳帘和聚乙烯网片,是比较理想的采苗器。细棕绳帘的采苗效果好,但是在虾池中进行苗种中间培育期间,容易附着浮泥。而聚乙烯网片容易清洗,可多年连续使用,可节省生产成本。采苗器的投放技术n投放数量为:聚乙烯网片(每片4000扣,投放13-15片/米3水体),每立方米水体投放2千克;细红棕帘投放1000-1500米/米3水体(数量应根据棕绳粗细确定,直径7毫米左右的粗绳,按500-600米/米3水体投放)。目前有的使用网目为1厘米,2225扣的小聚乙烯网片。小聚乙烯网片,保苗操作方便。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较好。聚乙烯网片在使用之前,务必用5%-10%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清洗油污。使用棕绳之前,必须彻底反复浸泡、敲打、冲洗,清除碎屑、杂质,以及可溶性的有害物质。在采苗器入池之前,最好用10-20毫克/升青霉素处理。投放采苗器,应注意分布均匀,不露出水的表面,池底铺设少量采苗器,3-4 天后再将底帘吊起。采苗后的管理技术n幼虫变态后由于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此时正是生命力弱,死亡率高的时期,必须认真管理。n(1)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3次,每次换水1/2;或者采用流水培育,以保证良好的水质环境。n(2)增加投饵量,促进稚贝快速生长。投饵量一般为扁藻万个细胞/毫升,小硅藻万个细胞/毫升,金藻5-6万个细胞/毫升。n(3)逐渐增加水温,增强光照,使培育池内的条件逐渐与自然海区接近。n(4)通过震动,增加水流,对稚贝增强附着力的锻炼。(七)稚贝出池及注意事项n稚贝在培育池内大约经过10-15天的生长,壳高达到400-500微米,便可移到对虾养成池或海上继续培育,直至育成成商品苗(壳高厘米)。n1、加强出池前的稚贝锻炼准备工作n第一,加强幼苗下海前的锻炼 在室内幼苗已附着后应逐步增加运动的力量与时间。n第二,增加投饵量加速稚贝的生长 幼虫变态后,生活力增强,投饵量可增加到前期12倍,以便加快幼苗生长,使体长达500m以上再向外海移养。n第三,加强光线 幼苗附着后贝壳颜色与光强有直接关系。为了使幼苗健康成长与适应海上自然光强,减少垂直移动而造成脱落,此时可采取尽可能地提高育苗室光强的措施。n第四,下海前过密与附着不牢的幼苗 附着类型的贝类有群聚习性,由于池内采苗器的空间有限,因此出现过密现象,尤其在角落里和近水表层的采苗器上往往聚集成团。这些幼苗下海后很容易成团脱落,因此除了多换和倒置帘子的位置以减少成团现象外,还要在下海前将过密和附着不牢的幼苗洗下,令其重附在空白帘子上然后下海。n第五,在适当时期下海附着后的幼体不宜在室内长期培养,一般在附着后几天或长至体长500m以上时便可下海。下海前应注意温度不要相差太大,并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防止下海后遭到大风浪的袭击,和由此而带来严重的淤泥沉积。另外,还要注意尽力避开当地附着生物如海鞘类以及海藻的大量繁殖时期。2、出苗计数技术n以已变态的个体或壳高达到400-500微米的个体为准。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计数的准确性。在育苗池中,目测附苗密度,据此将苗帘分为低、中、高3个相对密度标准,评估各标准所占的比例,并从这3种苗帘取样计数,从每个苗帘中取上、中、下样品。将苗洗刷下,在解剖镜下计数,再换算为整池的苗量。同时参考采苗前的眼点幼虫数及变态率,确定该育苗池的产苗量。有些育苗场,用幼虫数量作为稚贝数量销售,显然是不合理的。3、出池操作技术n准备好40-60目的30厘米50厘米的苗袋,每袋一般装入1片采苗(最好3万粒以下)。刚出池时,采苗器上附苗量多的往往超过3万粒。出池后几天,将采苗器剪开分袋。把采苗器伸平、吊扎在苗袋口。每2袋为一组,各组吊绳的间距为20厘米左右。每串的组数,根据虾池深度而定。出池时,要在育苗室内或湿度大、水温低的场地进行。操作人员按捞取、分剪、装袋、绑袋、装箱等环节,进行流水作业。具体操作,要求稳、准、轻、快,以不损坏苗种为原则。 4、苗种运输技术n以“降低水温、提高湿度、防止压挤、避免风吹、缩短露空时间”为原则。n陆运,是苗袋装车,干法运输。这种方法,曾经被广泛地使用。运输时间应掌握在6小时之内达到。宜选择在夜间进行。车厢内铺设10厘米以上吸足海水的海带草或塑料海绵,苗袋和海带草相间铺设。最上层,应多放海带草。为防止挤压,每车不超过4层。装好后,喷洒海水,再盖上塑料薄膜。每辆大卡车,一趟可运输2000个苗袋。遇到高温干燥天气,宜使用保温车、冷藏车。n超过6小时的长途运输,近几年来多采用泡沫塑料箱与双层塑料薄膜袋相结合包装。要向包装袋中充氧,在泡沫塑料包装箱中加上冰袋(或冷冻塑料水瓶),后用胶带封箱。(八)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n稚贝主要在虾池或风平浪静的内湾中进行中间培育。虾池,具有水温回升快、受风浪影响小、浮泥少、操作方便等优点。在虾池中进行稚贝中间培育比在海上进行稚贝中间培育,可提前 20-30天达到商品苗规格。因此,稚贝中间培育多选择在虾池中进行。当水温达到10以上,经过几次分苗和倒袋,使稚贝逐步生长,壳高达到3-5毫米商品苗规格。 1、在购买稚贝之前,需要作好以下准备工作n器材准备:以中间培育稚贝1亿粒为例n浮绠 800-1000米;n50目、40目和30目苗袋分别为3000个、4000 个和15000个,规格为30厘米40厘米;如使用4000扣的大网片采苗,则需用50厘米70厘米的大网袋;n180股苗绳,1500根,每根米;n木橛、坠石及运输工具等。 2、虾池选择n每1亿粒要用虾池10-15亩;n底质为硬质底或砂底,不渗漏水;n水深米以上;n远离河口和陆地排污口,盐度为25-34;n小潮期间可以纳水,日换水能力20%以上。(1)清池、肥水nA 清池:清除污泥和杂藻,平整虾池底部;用5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30-50毫克/升的漂白粉消毒。 nB 肥水:在购苗前一周,先纳水50-60厘米,施加3-5 毫克/升和毫克/升的氮肥和磷肥,接种人工培养的硅藻、金藻或扁藻,随后根据情况提高水位,并追加氮肥、磷肥。 肥水要适时、适度。水色为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40-60 厘米。n(2)筏架设置技术n单绳筏架,应离开进排水口20-25米,并与进排水方向垂直。筏间距为4-5米,每隔3-4米设一浮漂。筏架要求尽量拉紧,或中间增加木板支撑。 n(3)苗种吊挂技术n作业时,要轻拿轻放,严禁在水中拖曳;调整苗袋水层,上层要在水面下25-30厘米,下端不可触底;排除袋内的气泡,避免苗袋漂浮在水面上。 3、虾池或海上稚贝中间培育管理技术n(1)冲刷苗袋n苗袋易附浮泥,在苗袋入池3-4天后,用人工进行提、放或轻轻摆动苗袋,借以冲刷苗袋上的浮泥,保持苗袋内外水体交换,确保优良水质和饵料供应。每遇大风过后,应及时整理绞缠的苗袋,并冲刷浮泥。 (2)分苗和倒袋技术n稚贝入池之后1-2天,把附苗密度大的苗帘剪开,分到另外相同网目的苗袋中,使每个苗袋中苗种数量保持在3万粒以下;n经过一周左右的培育,贝苗开始向苗袋壁转移,应及时把贝苗从50目网袋中分苗倒到40目的网袋中;n再经过15-20天的培育后,贝苗个体达到2-3毫米时,再一次及时地把贝苗从40网目的网袋中分苗倒至30目的网袋中,每袋装苗 1000-2000个。(3)水质调控n每天观测并记录水温、盐度、pH、透明度、水色等指标,各项适宜指标是:n水温13-26;n盐度25-31;n;n透明度60- 80厘米,如透明度加大,应追加肥料,每亩施氮肥500克和磷肥 50克;n水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如遇水色变暗,有气泡或上浮灰色块状物,系单细胞藻类老化、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应大量换水。(九)大规格贝种的培育技术n1、商品苗n指壳高为400-500微米的稚贝,在养虾池中或在海上经过中间培育,壳高达到3毫米以上符合商品苗标准可以出售的贝苗。n2、商品苗标准n商品苗,必须符合表所列的标准。n目前养殖户倾向于购买小规格商品苗,因为小规格商品苗价格比较便宜,而且苗种规格越小,再附着能力越强,有利于提高保苗率。3、购买商品苗选择技术n无病害史:在购苗时,要了解所购买的贝苗,在中间培育过程中,有无发生病害,要选择购买无病害的商品苗。 n感官好:无杂质,或杂质很少,个体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壳厚适中,壳缘薄。n活力强:贝苗在水中开、闭双壳频繁、外套触手伸展、见有个体在水中游泳,洗刷下来的贝苗,在短时间内又重新附着。4、商品苗计数方法n根据每批销售商品苗的数量,进行随机取样。取样数占苗袋总数的1%-5%。先计算出每袋苗的数量,然后求出各袋的平均数,最后乘以苗袋总数,即得出该批销售商品苗的总数量。5、大规格贝苗的培育n养殖户购买到商品苗之后,先吊养在海上,经过3-5天的暂养,使其适应环境,恢复体质;n然后再进行分苗,分到网目为18目或16目的网笼中;n经过大约15 天左右的培育,壳高达到1厘米以上,可以转移到网目为 厘米的网笼中继续培育。n到8-9月份,水温适宜,饵料丰富,当贝苗壳高达到2厘米以上,为大规格贝苗,即可转移到养成笼中进行养成。五、成贝饲养技术n(一)海区选择条件n1、水深 要求大潮期干潮时,水深达5-25米。 n2、水流 要求流速在10-40厘米/秒。如流速太小,不利于水体交换,饵料供应不足;如流速太大,扇贝在网笼中的稳定性差,将影响其生长。n3、水质 无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饵料丰富的肥沃海区。 n4、水温 要求水温在-2-31,冬季无长期冰冻的海区。海湾扇贝的生长适温较高,18-28是生长的最适水温。在10以下,生长缓慢;在5以下,停止摄食和生长。n5、盐度 盐度以25-31为宜。海湾扇贝对低盐度的耐受力较低,18以下的低盐度是海湾扇贝下限的极限盐度。因此,在有大量淡水注入,盐度变化剧烈的河口附近,不适宜养殖海湾扇贝。n6、透明度 非大风期的透明度,要求在60厘米以上。透明度太低的水域,对所有的扇贝都不适宜。n7、底质 海湾扇贝对底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能打橛或用石陀、铁锚固定筷架即可。(二)养成方式n1、浅海浮筏养殖技术n海湾扇贝浮筏养殖的浮筏结构和设置,与栉孔扇贝养殖大体相同,是使用聚乙烯网笼吊挂在浮筏架上进行养殖的。 单绳浮筏架的结构和设置n(1)由浮绠、浮漂、固定橛子、橛缆等部分组成。nA 浮绠:一般长60米,实用长度为50米,直径2厘米左右,可使用5-6年。nB 橛绠:直径2厘米,长度一般为满潮时水深的2倍,具体可根据不同海区、风浪、水流情况而决定。nC 固定橛子:有木质橛或水泥橛,长度应根据底质来决定,一般为1-2米,直径15-20厘米,也可用铁锚、石陀代替。(2)单绳浮筏架的设置n首先要划分海区,并确定位置,留出航道,确定行距。行向与流向成垂直。行大于15米。按照海带养殖传统的计量标准,4行50米筏架为1亩。但从整个海区的养殖容量考虑,应确保每养殖1亩(指占据4行、50米长的筏架,养殖10万个海湾扇贝),实际上占用海区面积为25亩左右。浮绠上系以浮漂为浮力,浮漂的数量应随着海湾扇贝的增长而递增。扇贝筏式养殖扇贝筏式养殖-5米米-10米米3米米漂子漂子梗绳梗绳养殖笼养殖笼腿脚腿脚墩子墩子养殖船只养殖船只海洋底质海洋底质海海 水水(3)养成网笼n养殖海湾扇贝的器具,系 由聚乙烯网衣和塑料盘连 接而成的分层网笼。一般 每个网笼设10层,每层高 为15-20厘米,塑料盘直径 为30厘米,网目为 厘米。2、悬挂水层n一般在水的上层,浮游植物较多,饵料丰富。吊绳不宜太长,养殖网笼最上层,离水面50厘米左右即可。n具体应根据不同海区、不同季节、透明度大小不同酌情进行调整。如果吊绳小于1米,遇到大风浪时容易缠绕在统架上。在浅海区,底层的海湾扇贝,生长缓慢。3、网笼放养密度n(1)海区放养密度n每亩(连同航道等空置水面,实际占据海面15亩)按养殖10万个商品贝,成活率达95%左右计算,则每亩应放养壳高厘米左右的大规格贝苗11万个左右。n(2)笼内放养密度n每亩设置养殖网笼400个,每个网笼设10层,每层放养贝苗26-27个。如养殖密度太大,则会严重影响生长。养殖密度不同,贝苗生长速度可出现较大的差异。厘米的海湾扇贝,最高日生长速度可达800微米,而生长缓慢者只有300微米左右。4、日常管理技术n(1)分苗技术n商品苗当个体壳高达到2-2.5 厘米时,则可移到养成笼中养成。n或者贝苗壳高达厘米时,按略高于给定的密度投放到养成笼中。再以1厘米孔径网目的挤塑网套于笼外,待贝苗壳高达3厘米以上时,将套网脱掉,检取在养殖笼和挤塑网间的海湾扇贝,然后调整养殖笼各层海湾扇贝放养的密度,同时可进行清除附着物。n在水浅、水温高的海区,宜延迟至8月份进行分苗。以避免 因9月份性腺成熟、排放后体质弱,进行分苗而引起死亡。 (2)调节放养水层技术n在附着物大量附着季节,应酌情适当降低水层;在大风浪来临之前,用吊漂和坠石将整个筏架下沉,以减少损失;随着海湾扇贝的生长,体重的增加,需要及时增补浮漂,防止筏架下沉,使浮漂保持在水面将沉而未沉状态。 (3)清除附着物n在贝苗刚刚进入养成笼时,用网目为厘米的筒式聚丙烯挤塑套网套在养成笼外,可减少贝体的附着物,待网笼上附着物较多时,剥除套网,即可加以清除。n藤壶、牡蛎等固着生物,也严重影响海湾扇贝的生长。查清在商品苗培育海区的藤壶、牡蛎等的产卵和附着的时间及其幼虫垂直分布和平面分布情况,尽量避开藤壶和牡蛎附着的高峰期,进行分袋倒笼等生产操作。在商品苗入海培育阶段,要远离海岸岩石分布区。因为这些区域,藤壶和牡蛎幼虫分布比较密集。渤海湾6月,是牡蛎和藤壶附着的高峰期,也正是海湾扇贝商品苗在海上培育时间。所以,养殖户务必了解这一点。(4)换笼n有些海区,附着或固着生物较多,需要及时更换网笼,使网笼内外水体交换良好。由于海湾扇贝生长期较短,在多数海区无须像养殖栉孔扇贝那样必须换笼。 2、其他养成模式n(1)与对虾混养技术n养殖虾池条件:要求虾池盐度在23以上,不易受淡水、冲击;如底质为较硬的泥砂质虾池,较适宜海湾扇贝底播;如底质为软泥,可在虾池的深水处吊养海湾扇贝。n虾贝混养的优点是,投资少,效益高。不需要或只要少量器材设备。海湾扇贝与对虾混养,可起到互利互补作用,海湾扇贝摄食虾池中的浮游植物、残饵碎屑,可净化虾池水质,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加快对虾生长速度,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同时也增加了海湾扇贝的收入。n放养密度:虾池底播海湾扇贝的密度为每亩放养万-1万粒(一般为10-15个/米2)。底播贝苗规格以壳高厘米为宜。底播面积约占虾池面积的1/3。n混养海湾扇贝单产:一般成活率可达80%-90%,亩产鲜贝200-300千克。海湾扇贝加工的副产品-内脏团,又是对虾的良好饵料,一举两得。(2)与海藻轮养、混养技术n轮养:充分利用同一海区的养殖筏架,根据海湾扇贝和海带生产季节的不同,进行轮养。夏秋养殖海湾扇贝,冬春养殖海带,可提高养殖海区和养殖筏架的利用率,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优化了养殖海区的生态环境。n混养:海藻(如海带和裙带菜)吸收扇贝排泄的氨氮,在提高海藻产量的同时,又改善了扇贝养殖的环境条件,提高扇贝的成活率。由于海湾扇贝和海带、裙带菜的养殖季节不重叠,应以轮养为主。与海藻混养,只适于栉孔扇贝。 (3)与海参混养技术n在海湾扇贝养殖网笼中,混养海参。海参可刮食网笼中的杂藻,起到清洁网笼作用;在海湾扇贝养殖海区养殖筏架的底部,如果为礁石或有海带草等泥砂质底,可以放养海参。扇贝的粪便,可供作海参的饵料,对扇贝养殖区来说,海参起到清道夫的作用。但如为软泥底质,则不适宜混养海参。 六、生产工序及时间安排n每年春季,即2月底、3月上旬,将亲贝由越冬场移入育苗室,进行育肥和促进性腺成熟;n3月底至4月上旬采卵,进行幼虫培育;n幼虫经过23-25天的培育,到4月中、下旬或5月初,壳高达到400-500微米的稚贝,即可出池销售;n稚贝在虾池或在海上,进行中间培育,历时大约1个月,此期间的商品苗,在虾池中或在海上,经历了从60目过渡到40目,再从40目,再过渡到30目中间培育的分苗、倒袋,当壳高达到厘米,即可作为大规格商品贝苗销售;n养殖户购买到在30目中的商品贝苗之后,先把网笼吊挂在养殖筏架,经过3-5天的适应、恢复期,然后即可分苗、分袋到18目或16目的培育网笼中培育,据袋中贝苗的数量和保苗袋的浮泥等堵塞情况,及时再进行分袋;n大约经过15天左右,贝苗壳高达到1厘米左右,即可再分苗到网目为厘米左右的培育网笼中培育。n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此时已是7月下旬-8月上旬,当壳高达厘米,即可移入养成笼中养成。养成笼的网目为厘米。n在养成笼中大约经过90-120天的养成到11月即可开始收获。七、收获 n(一)收获季节n海湾扇贝进入养成笼,经过大约120天左右的养成,即达到商品规格,可以开始收获。山东莱州海区,11月上、中旬即开始收获;山东胶南等海域,开始收获时间,可适当推迟。一般掌握在该海区的水温降低到5之前,收获结束。因为水温在5 以下,海湾扇贝不摄食。如果拖延收获时间,会降低肉柱得率,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在河北、辽宁海区,收获的时间要比山东海区提前。n(2)收获方法n由于海湾扇贝是在网笼中养殖,所以收获方法十分简单。即将养殖网笼从养殖筏架上取下,送到岸上,解开缝合线,倒出海湾扇贝即可。八、加工技术n(1)加工方法n因为海湾扇贝收获的季节,是集中在11-12 月的短时间内完成,市场上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因此必须进行加工、冷藏。n加工方法,用弧形刮刀从壳缝伸入,紧贴任意一贝壳处,切断闭壳肌,剥除内脏团,取下闭壳肌,洗净,冷冻保存。有单冻和盘装冻成方块。此外,也可用海水将鲜肉柱煮熟后,晒成干贝。(2)加工注意事项n洗涤肉柱时,不能在淡水中浸泡。因为扇贝肉柱在淡水中浸泡,会引起肉柱含水量过大,影响质量,共去信誉。我国曾经因为扇贝肉柱的含水量过大,一度失去美国市场。n加工成干贝时,应使用海水烧煮,并要特别注意掌握烧煮肉柱的火候。如火候太大,易引起干贝柱两端有裂痕;如火候不足,会引起干贝柱两端有凹陷,影响感观、质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