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基础达标】一、选择题组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2材料中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循环功能B转化功能C生产功能D稳定功能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反映()将有机物合成为无机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ABCD4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调节功能B稳定功能C整体功能D生产功能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6影响a、b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比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土壤C生物D地质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降水量的变化对当地河流径流量及地理环境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冰川融化量增加C蒸发量增加D生态环境改善8降水量的变化会使西北地区的河流()A冰雪融水补给量减少B结冰期延长C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含沙量减少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原因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的减弱D自然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10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稳定功能鄂毕河是俄罗斯第三大河,注入深度较深且狭长的鄂毕湾,年平均入海径流量达3850亿立方米,但河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近年来,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部分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部分以溶解有机碳等形式随径流进入北冰洋。下左图为鄂毕河流域图,下右图为鄂毕河入海口附近的亚马尔半岛冰原地区连续出现的巨型地洞(最大直径约80米,深约5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鄂毕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是()入海口海底坡度较大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入海口冰冻时间较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ABCD12亚马尔半岛冰原地区连续出现巨型地洞,其成因最可能是()A冻融塌陷B流水侵蚀C陨石撞击D甲烷爆炸【能力提升】二、综合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索科特拉岛位于印度洋西北部,岛上干旱少雨、乱石丛生,存在大量独特的动植物,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下图示意索科特拉岛的位置。(1)该岛“干旱少雨、乱石丛生”,试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加以解释。(2)分析该岛存在大量独特动植物的原因。(3)分析该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亚马孙河流域是全球面积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区,其中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期时被河水淹没,称为洪泛森林。2023年亚马孙雨林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干旱。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洪泛森林的分布和景观。(1)亚马孙河洪泛森林面积最小月份是78月,说明原因。(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持续干旱对洪泛区自然环境的影响。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72年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出现断流,1972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有22年出现断流。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有效调度,以及相关举措的推进下,1999年后即使在严重枯水年黄河也不再断流。下图为黄河流域简图,图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于1999年底初步建成。(1)简述黄河下游断流对主河道的影响。(2)简述黄河下游断流对河流沿岸的影响(3)1999年至今黄河不再断流,简述为此所采取的有效对策。参考答案【基础达标】1A 2D【解析】1海洋“生物泵”作用包含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这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起到缓解全球变暖的作用,A正确;但臭氧层空洞与氟利昂有关,海洋“生物泵”与之无关,故不能缩小臭氧层空洞,B错误;减轻酸雨污染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与海洋“生物泵”的关联度不大,C错误;海洋“生物泵”作用对洋流流速无影响,D错误。据此选A。2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是指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这会对大气中的CO2浓度平衡有促进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功能,D正确,没有体现出循环、转化、生产功能,排除ABC。故选D。【点睛】全球变暖与过量使用化石燃料、毁林有关;臭氧层空洞与人类使用空调、冰箱产生大量氟利昂破坏臭氧层有关;酸雨污染与使用煤炭、石油及多雨有关;洋流流速与风向、地形等有关。3D 4D【解析】3图示反映植物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错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正确。故选D项。4图示内容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地下水、氧气、矿物元素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不能体现调节功能、平衡功能、整体功能,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5B 6A【解析】5根据图中各环节的逻辑关系判断,图中a养分脱离植物后,可以产生枯枝落叶,应表示植物体,A错误;枯枝落叶释出养分应该给土壤,故b为土壤,B正确;土壤中的养分一部分通过植物体根系吸收供给养分,故c为土壤给植物体供给养分,C错误;土壤中的养分一部分通过水的流动而流失,故d为养分流失,D错误。故选B。6根据上题可知,a为植物体,b为土壤。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生长的光照、热量和水分,因此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微生物分解速度,从而成为影响土壤、植物体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因素,A正确;土壤和生物受气候影响,所以相对气候,土壤和生物不是影响a、b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比重大小的最主要因素,BC错误;地质条件对a、b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比重大小影响小,D错误。故选A。【点睛】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生长的光照、热量和水分,因此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微生物分解速度,从而成为影响土壤、植物体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因素。7A 8C【解析】7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降水分布。在西北地区,这种变化可能表现为降水量的增加,A正确。冰川融化量增加确实是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本身并不是导致年降水量增加的根本原因,B错误。蒸发量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但它对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相对有限,不足以成为导致西北地区年降水量持续增加的根本原因。CD错误。故选A。8降水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加,而非减少,C错误。降水量的增加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因此会缩短河流的结冰期,B错误。降水量的增加,常伴随极端气候的产生,因此使得河流的径流量更加不稳定,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降水量的增加会加大对西北地区土地的侵蚀,因此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大,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它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等)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等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或系统、综合体)。9D 10D【解析】9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仅仅是气候或植物或分解作用等单个要素,而应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地理环境的新功能表现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在无人类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稳定功能,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表现: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3、整体性原理可用于指导生活、生产实践,如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11A 12D【解析】11河流中上游植被覆盖率较高,使得水土流失少,河流携带的泥沙少,所以含沙量小,能输送到河口的泥沙少,正确。入海口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冻状态,既不利于泥沙的输送,也不利于泥沙的沉积,正确。入海口处海底坡度较大,不利于泥沙的堆积,即便有少量泥沙到达也难以形成大规模三角洲,正确。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搬运携带泥沙多,有利于形成三角洲,错误。故选A。12冻融塌陷主要出现在未冻结岩土中,特别是在季节性冻土地区,亚马尔半岛冰原地区纬度较高,终年严寒,发生冻融塌陷的可能性较小,A错误;该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径流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B错误;连续出现巨型地洞,陨石撞击的可能性较小,C错误;巨型地洞的洞口边缘呈黑色,很像是被剧烈燃烧之后造成的,甲烷气体爆炸可能性最大,D正确。故选D。【点睛】北极放大效应。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北极海冰融化后海水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导致海冰进一步减少,从而造成北极气温的进一步升高,形成了恶性循环。北极地区被冰雪所覆盖,地表反照率较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雪融化,反照率降低,使得北极地区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增大了变暖幅度。【能力提升】13(1)该岛地处低纬地区,蒸发旺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淡水资源不足;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以戈壁、荒漠为主;土壤贫瘠,土层浅薄。(2)该岛长期与大陆分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上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3)该岛纬度低,热量丰富,生物生长速度快;地处副热带地区,降水少,光照(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夏季索马里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的饵料丰富;周围国家技术水平有限,海洋捕捞业水平较低。【分析】本大题以索科特拉岛为材料,设置3个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植被的因素、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