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5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5页 / 共65页
第6页 / 共65页
第7页 / 共65页
第8页 / 共65页
第9页 / 共65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劝学(1)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2)荀子劝学中,篇首就说明对待学习应采取“_”的态度和方法。(3)荀子劝学中用“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4)荀子劝学中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_”。阐述,接着用“吾尝跂而望矣,_”。做比喻,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9)荀子劝学中“_,_,_,_”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10)“_,_,_,_,_”,荀子劝学告诉我们,即使像蚯蚓一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高考题)(11)“_,_,_”,荀子劝学从反面设喻,告诉我们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就会像螃蟹一样,一事无成。(12)荀子劝学中,以冰为例,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的句子是:“_,_,_”。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水为之而寒于水(5)荀子劝学中,“_,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无不同,然而最终却能通过学习超过一般人。(6)荀子劝学中,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_;积善成德,_,圣心备焉”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7)荀子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_”。(8)荀子劝学中,用好马和劣马进行对比,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其表示劣马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假舆马者而绝江河蛟龙生焉而神明自得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3)荀子劝学认为木要改造成为“其曲中规”的轮,要用“輮”;金要利,需“就砺”;而人通过“_”就能改造成为“_”的君子。(14)荀子劝学中,从正面设喻,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句子是:“_”风雨兴焉;_,蛟龙生焉”。(15)荀子劝学中,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有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二、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依然有所待,并非逍遥,因为它“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2)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的这两句诗化用了庄子逍遥游里的句子:“_,水击三千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3)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_,_”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其翼若垂天之云去以六月息者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庄子逍遥游中写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变化,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的句子是:“_,_”。(5)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问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达到了“定乎内外之分,_”的境界。(6)庄子逍遥游中,作者所阐释的真正的逍遥游是:“若夫_,_,以游无穷者”。(7)逍遥游中,庄子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_,神人无功,_”是做到真正逍遥的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辩乎荣辱之境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至人无己圣人无名(8)庄子逍遥游中,“_,_”承上启下,引出“朝菌”“蟪蛄”的例证,来说明寿命的局限,造成了知识的缺陷。(9)庄子逍遥游中,表现斥鹅目光短浅的句子是:“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_,_,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三、师说(1)师说中,韩愈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指出老师的职能、作用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表明从师与年龄大小无关,而是在于闻道之先后的句子是:“生乎吾前,_,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_,吾从而师之”。(3)在师说一文中,韩愈对择师的标准提出的看法是:“是故“_,无长无少,_,师之所存也”,说明有道者即为师。(4)韩愈在师说中批判“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的这种小惑从师,大惑耻师的行为“_,吾未见其明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句读之不知(5)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6)师说中,韩愈以“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剥下了士大夫矜诩自负的伪装,对齿师的鄙夷溢于言表。(7)师说中,韩愈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紧扣“解惑”二字,用“惑而不从师,“_,_”的危害来说明从师的重要性。(8)在师说一文中,韩愈批判了士大夫“曰师曰弟子云者,_”。的做法和“位卑则足羞,_”的想法,指出这些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则群聚而笑之官盛则近谀四、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简洁的语言“_,四海一”概括了秦统一了天下,“_,阿房出”写出了阿房宫的建造非同凡响。(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写阿房宫楼阁林立,举步皆是的名句是:“_,_”。(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的建筑造型和布局的名句是:“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4)阿房宫赋一文,杜牧一连用了“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_,焚椒兰也”四组排比句式,极写宫人的梳妆打扮。六王毕蜀山兀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钩心斗角明星荧荧烟斜雾横(5)阿房宫赋中,杜牧多用典型事例来表现秦王朝的纷奢,如“_,金块珠砾,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天下之人”与“日益骄固”的秦统治者进行较量的结果是:“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7)阿房宫赋中,杜牧在一声慨叹之后,以否定句的形式提出“_,非秦也;_,非天下也”的中心论点,又由感慨历史言及当下,提醒当权者要爱惜民力,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历史的教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语重心长,耐人寻味。鼎铛玉石弃掷逦迤戍卒叫函谷举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_,_;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六组比喻,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0)杜牧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谁得而族灭也”,指出“爱民”是维系王朝统治的重要因素。(11)杜牧阿房宫赋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阿房宫建筑繁多的句子是:“长桥卧波,“_。复道行空,_”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五、赤壁赋(1)苏轼的赤壁赋中,“_,诵明月之诗,_”写作者向客人劝酒并吟起诗来引出下文作者“扣舷而歌”的内容。(2)赤壁赋中,“_,_”,苏轼明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暗则表达了游人对明月的喜爱。(3)赤壁赋中,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是:“_,_”(4)苏轼的赤壁赋中,“_,而不知其所止;_羽化而登仙”写出了作者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快乐与洒脱,溢于言表。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5)赤壁赋中,苏轼与客人夜游赤壁,面对辽阔壮美的景色,苏轼高兴地“扣舷而歌”,歌的内容是:“桂棹兮兰桨,_。_,望美人兮天一方”。(6)赤壁赋中,苏轼拍着船舷唱起歌来:“_,_。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的“美人”暗指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因为苏轼怀才不遇,故有此所指。(7)苏轼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_,如泣如诉,_”,不绝如缕”,这几句是对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正面描写。(8)赤壁赋中,“_,_”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嫠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给人的悲凉之感。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旌旗蔽空,酾酒临江,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是苏轼在赤壁赋中对古代英雄人物曹操的精彩描绘。(10)苏轼赤壁赋中,客人认为他与苏轼不在官位,谈不到政治上有何作为,只不过是在江岸水洲过着“_,_”的渔父樵夫的生活。(11)苏轼赤壁赋中,客人对生命的渺小与短促的慨叹是:“_,_”。(1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舳舻千里横槊赋诗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3)赤壁赋中,苏轼用“_,_”,表达了客人希望与神仙相伴去遨游,与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的人生理想。(14)赤壁赋中,苏轼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紧扣水与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15)苏轼赤壁赋中,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体现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这几句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6)黄州赤壁的清风明月,让苏轼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使他在赤壁赋中发出了“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感叹。(17)赤壁赋的结尾“肴核既尽,_。_,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宾主尽欢的游赏之乐,以至于达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高中诗词(9篇)默写训练一、氓(1)诗经氓中,描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诗句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2)诗经氓中,“_,子无良媒。_,秋以为期”铺叙了女子与男子私订终身、大胆热烈地私订婚期的经过。(3)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对心上人盼望急切、深情一片的句子是:“不见复关,“_。既见复关,“_”。(4)诗经氓中,“于嗟鸠兮,_!于嗟女兮,_”这句诗用桑葚虽甜,斑鸠吃多了会醉做比喻,告诫女子不可沉溺爱情。(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匪我愆期将子无怒(3)泣涕涟涟载笑载言(4)无食桑葚无与士耽(5)诗经氓中,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_,无食桑葚。于嗟女兮,_”。(6)诗经氓中两次写到车,一次是喜庆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另一次是写女子不得已乘车渡淇水回到娘家的“_,_”。(7)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_,_,_”,二三其德”中得到集中体现。(8)诗经氓中,“三岁为妇,_。“_,_”描写了女主人公婚后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情况。(9)诗经氓中,“_,_”,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5)于嗟鸠兮无与士耽(6)淇水汤汤渐车帷裳(7)士贰其行士也罔极(8)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0)诗经氓中,“_,_”。回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玩耍的情景,反衬了婚后生活的痛苦。(11)诗经氓中,用男子婚前的信誓旦旦与婚后的变心做对比,揭示其虚伪面孔的诗句是:“_,_”。(12)诗经氓中,女子清醒后毅然地选择分手,表现其刚烈不屈的性格及与男子分手的坚定决心的诗句是:“_,_”。(13)诗经氓中,写男子憨厚老实,抱着布匹来换丝的诗句是:“_,_”。(14)诗经氓中,“_,_”。说明自己没有答应男子求婚的原因。(1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1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1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3)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4)匪我愆期子无良媒(15)诗经氓中,面对因求婚未果而生气的男子,女子最后还是承诺“_,_”(16)诗经氓中,“_,_”,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的情意浓厚。(17)诗经氓中,“_,_”,女主人公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义的淡漠,也暗示了她的容颜由娇美润泽到憔悴衰老的变化。(18)诗经氓中,“三岁为妇,“_,_”靡有朝矣,描写了女子嫁给男子后,多年来辛勤劳作,早起晚睡的劳苦生活。(1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1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7)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8)靡室劳矣夙兴夜寐二、离骚(1)屈原离骚中,“_,_”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2)屈原离骚中,“_,_”抒发了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绝不后悔。(3)离骚中,描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而被众小人嫉妒诬陷的诗句是:“_,_”(4)离骚中,屈原用“_,_”表现了诗人宁处的社会现状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5)屈原离骚中,“_,_”表现了诗人宁死也不肯做出同世俗小人一般媚俗取巧的模样。(6)屈原离骚中,体现诗人为了心中的追求,忍赏委屈、压抑意志,承受责骂侮辱诗句“_,_”。(7)屈原离骚中,“_,_”。体现了诗人立志学习古代先贤,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精神。(8)离骚中,屈原“_,_”借以荷花制成的华美服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德行。(9)屈原在离骚中用“_,_”表达了只要自己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5)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6)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8)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9)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0)屈原离骚中,诗人通过加高帽子和加长佩饰表明要使自己品德更加高洁的句子是“_,_”(11)屈原离骚中,表达了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而诗人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诗句“_,_”。(12)屈原离骚中,用反问句“_,_”表明诗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13)离骚中,“_,_”表明屈原一向严于律己,却因进谏而一朝之间被贬黜。(14)屈原离骚中,“_,_”诗人以香草白芷为喻,说明了自己被贬黜的原因(10)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1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15)在离骚中,屈原用“_,_”说明当时世俗小人们无视法度,把苟合求容作为处事原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控诉。(16)离骚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_?_”屈原用了三个比喻来说明自己和小人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17)离骚中,“_,忍尤而攘诟。“_,固前圣之所厚”表明屈原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隐忍并选择走古代贤人的道路。(18)离骚中,“_,_”两句表明屈原后悔自己以前所选的从政道路,并想返回到原路。(19)屈原离骚中,“_,_”表明诗人在治上碰壁后,想选择退居草野,只求洁身自好。(15)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6)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7)屈心而抑志兮伏清白以死直兮(18)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9)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三、蜀道难(1)李白蜀道难中,“_,_”描写了蜀地和秦地之间阻隔着太白山,只有鸟儿可以飞过。(2)李白蜀道难中,“_,_”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为蜀道的形成增添了神奇的色彩。(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的神话来表明蜀地之高的两句是:“_,_”(4)李白在蜀道难中,借黄鹤与猿猱反衬山势高危的句子是:“_,_”。(5)李白蜀道难中,“_,_”是对青泥岭的侧面描写,表现了蜀道的曲折高险。(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星宿分野之说表现由秦人蜀难行的诗句是:“_,_”(7)李白蜀道难中,“_,_”用雌雄鸟相随在古木上鸣叫表明环境的凄凉。(8)李白蜀道难中,用群峰距离天很近,古松只能倒挂在绝壁上的画面来表明山峰之高的两句是:“_,_”(9)李白蜀道难中,“_,_”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10)李白蜀道难中,用“_,一夫当关,“_”突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6)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问(8)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9)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0)剑阁峥嵘而崔嵬万夫莫开(11)李白蜀道难中,“_,_”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恶,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12)李白蜀道难中,“_,_”诗人借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来书写蜀道山岭之问的古朴悲凉。(1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四、登高(1)杜甫登高起句“_,_”不但抓住了夔州峡口高秋之际的自然气象,更直接映衬出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主观情景。(2)杜甫登高,远眺秋天的落叶,俯瞰长江东流,写下了登高中最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诗句:“_,_”(3)杜甫在登高中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名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_,_”不尽长江滚滚来”。(4)杜甫登高中,用“_,_”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5)杜甫登高中,表达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增,本来登高想排遣烦恼不料反而更添愁苦的诗句是:“_,_”。(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五、琵琶行并序(1)白居易琵琶行中,“_,_”既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了离别之意。开篇以景托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白居易琵琶行中,“_,_”描写了琵琶女受到邀请出来时抱着琵琶羞涩的神情。(3)白居易琵琶行中,“_,_”描写了琵琶声从婉转流利到滞涩不畅的变化。(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描写了琵“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5)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句子是“_,_”。(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6)琵琶行中,“_,_”用悄寂无声的长江夜景描写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7)自居易琵琶行中,用“_,_”侧面描写琵琶女年轻时不但弹奏琵琶的技艺高超,而且容貌美丽出众。(8)白居易琵琶行中,“_,_”写琵琶女夜梦往事不禁伤心流泪,表现了其婚后生活的孤独寂寞。(9)白居易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_,_”的心声。(10)古人常化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就是化用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7)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8)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1)白居易琵琶行中,“_,_”诗人与友人喝酒惜别,也描写了空旷、寂寥的江景,将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在一起。(12)自居易琵琶行中,“_,_”写出正式演奏前琵琶女的调弦试音,信手弹来,从侧面反映琵琶女的技艺高超。(13)琵琶行中,“_,_”白居易用叠字词摹声来表现琵琶的粗弦细弦的音响。(14)琵琶行中,“_,_”自居易道出了江城的僻远,环境的凄凉,娱乐的鲜少,独处的寂寞。(1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14)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15)白居易琵琶行中,“_,_”写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16)白居易琵琶行中,“_,_”有“花朝月夜”这个成语,以美景反衬自己的寂寞、孤独。(15)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1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六、锦瑟(1)李商隐锦瑟中,“_,_”引起诗人对往事的追忆。(2)锦瑟中,“_,_”李商隐用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出他对美好往事的怀恋。(3)锦瑟中,“_,_”,暖玉生烟的典故,表现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4)李商隐锦瑟中,“_,_”点明诗的主旨是追忆往昔,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不可追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七、虞美人(1)美好的事物往往令人留恋,但李煜面对阶下囚的生活,在虞美人中却一反常情,以“_,_”两句,含质问春花秋月什么时候了结。(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_,_”两句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表现词人复杂沉痛的心情。(3)李煜的虞美人中,“_,_”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了词人无穷的幽怨和怅恨之情。(4)李煜的虞美人中,“_,_”将“愁”具象化,含蓄地表达出愁思的绵延不绝、无穷无尽。(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念奴娇赤壁怀古(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大江东去“_,_”,的奔放豪迈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人道是,_,苏轼运用相关联想,由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人物周瑜。(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小乔初嫁了_,是苏轼对三国时期名将周瑜刚刚娶妻时,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的姿态的缅怀。(1)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谈笑间_,描绘出少年周瑜谈笑自若、运筹帷幄的情态。(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国神游“_,_”苏轼将周瑜的功名早成与自己的一事无成相对比,借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词人不仅写出了长江的恢弘气势,更是抒发了对古代英杰的缅怀之情。(8)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自己所游的黄冈赤壁,也不敢称是真正的赤壁,所以说。故垒西边“_,_”。(5)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6)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7)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8)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卷起千堆雪,写出了山之奇峭高峻,水之汹涌澎湃,描绘出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1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_,_”。表现出作者在用世与避世或人世与出世思想之间的矛盾。(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10)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辛弃疾借用历史人物孙权的典故抒写自己壮志难酬的情怀。(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指政治上的煊赫和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涤荡尽了,表现了作者对有雄才大略及有建树的人才的缅怀与期待。(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辛弃疾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典故讽刺当权者的甸子是_,_,_”。(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 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中的“怀古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_,_ 。 2. 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_ , _ 。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_ , _ 。4. 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_ , _ , _ 。5. 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忘了的句子是: _ ,_, _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_ , _, _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赢得仓皇北顾。),赢得仓皇北顾。5可堪回首,佛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