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1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教师心理概述教师的角色与威信专家型教师及其培养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2 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心理概述教师心理概述一、教一、教师师心理研究概况心理研究概况 (一)探讨教学能力的内涵,重视教学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教育评价角度,研究教师一是从教育评价角度,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结构维度,并以此区分一般教师和优课堂教学能力的结构维度,并以此区分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差别。二是从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角度,研究秀教师的差别。二是从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角度,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者们提炼出了一些影响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者们提炼出了一些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指导能力、课堂提问能力、教学反馈能力。课堂提问能力、教学反馈能力。3(二)教学能力训练途径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取向无论是对我国优秀教师成长道路的探折还是与此相关的国无论是对我国优秀教师成长道路的探折还是与此相关的国际比较,均已清楚地表明实践反思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教师际比较,均已清楚地表明实践反思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即教育的基本模式,即“实践实践+ +反思反思= =教师成长教师成长”。微格教学、行动研究、教学思维研究(教学信息加工)的微格教学、行动研究、教学思维研究(教学信息加工)的多元化,使教学能力训练从注重外在行为特征分析向内在多元化,使教学能力训练从注重外在行为特征分析向内在认知过程分析转变。认知过程分析转变。4(三) 注重教师人格研究与培养 如果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决定教师教学成效的话,那如果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决定教师教学成效的话,那么,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发学生积极么,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的学习体验,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的健康发展。 国外教师心理研究发现,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国外教师心理研究发现,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之后,知识和智力就不再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之后,知识和智力就不再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及口头表达能力、组专业教育能力(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及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将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而教师达到必要的智织能力等)将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而教师达到必要的智力、知识水平,具备了专业教育能力之后,教师自身的人格力、知识水平,具备了专业教育能力之后,教师自身的人格品质就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研究主要集品质就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个性特征的研究上。中在教师的个性特征的研究上。5(四)强调教学行为操作技能和教学信念同步发展教学的行为操作只能解决外部技术问题,难以转变教师的思想教学的行为操作只能解决外部技术问题,难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而教学外在行为往往是受内在思维观念和教学信念支配观念。而教学外在行为往往是受内在思维观念和教学信念支配的。的。(五)重视教师专业知识及其合理结构的研究教师的知识研究始于教师的知识研究始于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于教师思维年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于教师思维研究之中。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与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呈线性相研究之中。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与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呈线性相关。究其原因,与知识结构有关。关。究其原因,与知识结构有关。6 (六)关注教师专业性成长与发展的研究第一个角度是注重与教师年龄有关的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一个角度是注重与教师年龄有关的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二个角度是注重与教师认知发展阶段有关的情感、行为、人第二个角度是注重与教师认知发展阶段有关的情感、行为、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格等方面的发展。7二、教师心理素质及其结构二、教师心理素质及其结构(一)心理素质的概念心理素质是以个体的生理条件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发展整合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8构成个体心理素质结构的基本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维度。在心理素质结构中,各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认知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操作和加工活动,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操作,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操作成分。个性因素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表现,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是心理素质结构中的动力成分。适应性维度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以一定的心理特质要素(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选择、适应和改变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适应能力,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个体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中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 9(二)教师心理素质的构成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101.1.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及其结构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及其结构(1)认知素质教师的认知素质主要包括智力水平教学思维教学监控能力知识结构11教师的智力水平教师的智力水平 教师的智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教师的智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基础。它应当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准确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基础。它应当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等。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等。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为完成教师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系统,主要包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为完成教师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系统,主要包括所属学科知识、相关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等。括所属学科知识、相关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等。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计划、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其进行积极主动计划、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2(2)个性品质(人格特征) 个个性性品品质质是是指指人人对对客客观观事事物物和和对对待待活活动动中中的的个个性性心心理理特征。特征。 从从教教师师职职业业要要求求来来看看,成成熟熟的的教教师师应应具具备备以以下下主主要要个个性特征。性特征。13成熟的自我意识。成熟的自我意识。教师的情感特征。教师的情感特征。 教师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师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二是教师应有的情操,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感、教师的理智感、教师的美感、教师的责任感等。教师的意志特征。教师的意志特征。 教师应当具有的意志特征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鉴定意向,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教师的动力特征。教师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他的成就动机和求知欲上。14(3)适应能力 适适应应能能力力是是指指个个体体在在社社会会化化过过程程中中,改改变变自自身身或或环环境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教师的适应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适应能力主要包括: 自我定向适应自我定向适应 社会定向适应社会定向适应15自我定向适应自我定向适应是指教师在对内在心理过程的控制、理是指教师在对内在心理过程的控制、理解和调适等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解和调适等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主要包括:主要包括:1.1.生活适应;生活适应;2.2.生理适应;生理适应;3.3.职业适应;职业适应;4.4.学习适应。学习适应。社会定向适应社会定向适应是指教师在对外在环境的学习、应对和是指教师在对外在环境的学习、应对和防御等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主防御等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主要包括:要包括:1.1.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环境适应;2.2.人际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3.3.应激应激情境适应。情境适应。 162.2.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构成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构成界定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有两条途径:界定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心理素质的角度出发,把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的一是从心理素质的角度出发,把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把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教师职二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把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业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7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理素质的总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要求一是指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要求的总和,这是一种外在的标准,也是教师职业活动得的总和,这是一种外在的标准,也是教师职业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完成的必要保证;以顺利、高效完成的必要保证;二是指个体已经具备的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二是指个体已经具备的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这是一种静态的状态,也是评价从业者能否顺总和,这是一种静态的状态,也是评价从业者能否顺利完成相应职业活动得基础。利完成相应职业活动得基础。18(四)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四)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包括:教师教师职职业心理素质的动力和调节成分(业心理素质的动力和调节成分(职职业意识)业意识) 职业意识不仅包括个体对为什么要从事教师职业活动和达到何种职业目标的认识,还包括对怎样实现职业目标及选择何种手段、方法和途径等。从从事事教师教师职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职职业能力)业能力) 职业能力包括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19第二节 教师的角色与威信一、教师角色期待与形成 (一)角色与角色期待(一)角色与角色期待 角色角色就是一种特定的身份及伴随该身份的行为。 职业角色是指组织系统内外的有关人员对某一职位所赋予的一系列期望。教师职业角色则是指教师自身和社会对教师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期望,也称之为角色期待或角色规范。20(二)(二)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师职业角色的突出特征是角色组合教师职业角色的突出特征是角色组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从“严格的管理者”到“灵活的组织者”从“思想品德教育者”到“心理辅导者”从“经验组织者”到“教育研究者”从“教人者”到“终身学习者”21(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1 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信念是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222 2、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 1)全面而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全面而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 2)树立学习榜样)树立学习榜样(3 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积极参与教育实践23二、教师威信的形成与维护(一)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其教育功能(一)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其教育功能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个人或者组织改变、控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教师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两个方面。教师威信会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以下作用教师威信会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以下作用首先,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认识,是学生接受其教诲的前提。首先,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认识,是学生接受其教诲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其次,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最后,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的威信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24(二)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二)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1 1、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1)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2)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否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教师威信形成具有重大影响。(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对获得威信有重要影响。(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形成有一定影响。252 2、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1)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2)始终坚持为人师表。(3)与学生交往中,要努力做到心理换位。(4)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26第三节 专家型教师及其培养一、专家型教师及其特征(一)专家型教师的含义 (1)专家是以某一学科、某一领域为限的;(2)专家是相对于该领域或学科内的非专家而言的;(3)专家是指有某种专长的人。专家型教师界定为有某种教学专长的教师。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J.Sternberg)提出了解释教学专长的原型观,主张以专家型教师群体的相似性特征为原型,建立专家型教师的模型。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将专家型教师和非专家型教师区分开来:(1)承认专家型教师总体的多样性;(2)承认不存在一套就教师个人而言是必要的、对总体来说是充分的专家型教师特征。27(二)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二)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具备优良的知识结构具备优良的知识结构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问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完善的教学监控能力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28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一)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二)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三)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四)进行教学反思,提前教学能力29第四节第四节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一、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及表现1.1.生理与心理症状生理与心理症状 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更为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的交叉变动。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痛等。2. 2.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事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有的甚至发生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教师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等。303.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 教师常见的人格障碍有以下几种:(1)偏执型人格,即强调自我,自命不凡,主观固执,敏感多疑,报复心强;(2)反社会型人格;(3)分裂型人格,即思想保守,行为退缩,为人感情冷漠,爱做白日梦;(4)自恋型人格,常夸大自我价值,盲目自负;(5)依赖型人格,主要缺乏自信,过分依赖他人;(6)强迫型人格,常伴有不安全感。314.4.职业行为问题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心理问题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2)在教学过程中拒绝别人的意见,甚至是领导的建议,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3)对学生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烂泥糊不上墙”,从此不再关心学生。(4)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每天都想着另觅高职。325.5.职业倦怠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1)生理上,经常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等;(2)心理上,觉得工作无意义、无价值、枯燥、重复、琐碎,感到自己前途暗淡;(3)行为上,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不愿钻研。33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一)个人主观因素(一)个人主观因素1、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2、个体的需要发展受阻3、人际适应能力较差,导致人际关系紧张4、教师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34(二)外部客观因素(二)外部客观因素1、社会因素。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2、学习因素。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3、教师职业的客观因素。35三、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角色认同,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3)融洽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5)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6)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7)有健全的人格。36(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方法(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方法1、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2、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3、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3738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