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嫦娥嫦娥四号成功四号成功发射发射 中国中国探月开启新征程探月开启新征程新闻播报新闻播报新闻播报新闻播报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将实现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同时,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热点解读热点解读 1.我国的嫦娥探月计划是一个整体,“烧、落、回”三个阶段是整体探月计划的部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要求我们既要立足整体,又要重视局部。热点解读热点解读 2.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尽。嫦娥探月计划从嫦娥一号、二号到嫦娥四号,以及后续的探月工程,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才能最后完成探月计划。热点解读热点解读 3.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国航天人遵循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从而取得了探月的成功。热点解读热点解读 4.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中国航天人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取得了探月的成功。热点解读热点解读 5.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中国航天人在探月实践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成功探月。热点解读热点解读 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来源于探月历程的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月球的认识随着探月的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创新演练创新演练1.“嫦娥四号”的奔月任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2018年上半年,向地月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发射“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以解决地面与月球背面的通信和测控问题;第二步,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首次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嫦娥四号”奔月任务的安排( )注重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说明人能够认识世界发挥了意识的作用,体现了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A. B. C. D. 创新演练创新演练2.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总体方案。这一总体方案确定过程体现了( )A.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 意识是自然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创新演练创新演练3.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之为月球背面。因此,人类在地球始终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上述认识表明( )人们能够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出正确的反映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A. B. C. D. 创新演练创新演练4.从2007年起,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三号探测器陆续从这里启程,奔月、绕月、落月,将望月千年的中国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要重视量变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有量变就一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B. C. D. 创新演练创新演练5.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通信信号完全被月球遮挡,与地面通信更是难上加难。“飞鸽传书”的任务只能落到中继卫星身上。通过它实现通信信号“接力”,嫦娥四号才能够跟家乡的亲人联络。这说明( )只要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的传递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人们可以根据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规律A. B. C. 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