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n时空坐标1.十月革命后,为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失败了。苏俄随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其影响非常深远。n主要线索3.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斯大林模式弊端越来越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都曾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存在的严重问题。第第1课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正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了解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理解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质,探讨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背景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 政权扼杀在摇篮中。(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2.内容内容(1)农业:实行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 ,实行实物配给制。(4)强制劳动: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社会主义苏维埃余粮收集制自由贸易3.特点特点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4.影响影响(1)积极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2)消极方面: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易混易错图解识记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经济济危危机机: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尤其是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 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困苦。2.政政治治危危机机: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余粮收集制的强化,引发工农的抗议和士兵的叛乱,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原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领域内容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1)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2)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经济核算(3)部分国有企业实行_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_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_的工资制3.内容内容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按劳取酬4.影响影响(1)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苏俄向 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工业化社会主义思维点拨(1)(2)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史史料料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史料解读史料解读史料说明苏俄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实践失败了,开始采用新的政策。问题思考问题思考据史料分析,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提提示示变化:由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为间接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原因: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失败。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提示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特点史史料料一一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选集史史料料二二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史料解读史料解读史料一说明要从国家资本主义向国家调节转变,由商品交换向市场转变。史料二“后退一步”指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为了前进两步”指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思考“再后退”指的是什么? (2)综合以上史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提示提示由商品交换后退到市场经济(私人买卖)。提示提示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启示:制定国家政策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应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稳定,符合民意。提示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特点、实质及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特点、实质及意义(1)原因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了失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考。n史论总结(2)特点运行方式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有制结构: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经济理论上: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3)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政权。稳定了政治形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创造了条件。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深化提升深化提升 比较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不同点政策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2)相同点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特点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解解析析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3月及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取消自由贸易及实行实物配给制有关,故选A。1.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答案12345解析2.(2017德阳期末)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12345答案解解析析“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表明苏俄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故B项正确。解析3.(2018三明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答案解析123454.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解析123455.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俄全面对外开放B.苏俄允许自由发展工商业C.有限利用市场经济D.此政策引发严重社会危机答案12345解解析析新经济政策并非全面对外开放和自由发展工商业,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有限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A、B项错误,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解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