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9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第3页 / 共119页
第4页 / 共119页
第5页 / 共119页
第6页 / 共119页
第7页 / 共119页
第8页 / 共119页
第9页 / 共119页
第1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第五节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第六节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七节第七节 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第八节第八节 排尿活动排尿活动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返回第一节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 1、掌握掌握:排泄和排泄途径;肾单位和集合管。:排泄和排泄途径;肾单位和集合管。2 2、熟悉熟悉: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排泄的概念:排泄的概念: 机体将体内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机体将体内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药物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药物的代谢产物经过血液循环从排泄器官排的代谢产物经过血液循环从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出体外的过程。排泄器官与途径:排泄器官与途径: 肾肾 肺肺 皮肤、汗腺皮肤、汗腺 消化道消化道肾脏的主要功能肾脏的主要功能1 1、生成尿液、生成尿液 排出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 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药物等。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药物等。 调节细胞外液的量(通过抗利尿激素、醛调节细胞外液的量(通过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激素的调节作用)。固酮等激素的调节作用)。 维持内环境稳态(通过维持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通过维持电解质平衡、 酸碱平衡及水平衡实现。)酸碱平衡及水平衡实现。)2 2、产生生物活性物质、产生生物活性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可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肾素肾素:通过肾素: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 恢复循环血量,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恢复循环血量,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1 1,25-25-双羟维生素双羟维生素D D3 3:可促进小肠吸收钙。:可促进小肠吸收钙。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EPGE2 2、PGIPGI2 2) ):有舒血管等作用。:有舒血管等作用。肾脏的主要功能肾脏的主要功能一、一、 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一、一、 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一、一、 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一、一、 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肾脏的功能结构特点(一)肾(一)肾单位和集合管单位和集合管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 肾小球肾小球 肾小体肾小体 肾小囊肾小囊 近曲小管近曲小管肾单位肾单位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 肾小管肾小管 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小管远端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远曲小管髓袢细段髓袢细段肾肾单单位位 肾肾小小体体(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肾单位肾单位 项项项项 目目目目 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主要分布主要分布主要分布主要分布 内皮质层内皮质层内皮质层内皮质层 外中皮质层外中皮质层外中皮质层外中皮质层数数数数 量量量量 10%-15% 85%-90% 10%-15% 85%-90% 10%-15% 85%-90% 10%-15% 85%-90% 肾小体体积肾小体体积肾小体体积肾小体体积 较大较大较大较大 较小较小较小较小入球小入球小入球小入球小A A A A 相当相当相当相当 较粗较粗较粗较粗出球小出球小出球小出球小A A A A 相当相当相当相当 较细较细较细较细髓髓髓髓 袢袢袢袢 甚长甚长甚长甚长 甚短甚短甚短甚短第二第二第二第二Cap Cap Cap Cap 深入髓质深入髓质深入髓质深入髓质 布于皮质部分布于皮质部分布于皮质部分布于皮质部分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尿浓缩稀释尿浓缩稀释尿浓缩稀释尿浓缩稀释 尿生成、生成肾素尿生成、生成肾素尿生成、生成肾素尿生成、生成肾素(三)球旁器(三)球旁器1 1 1 1、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颗粒细胞 分泌肾素分泌肾素分泌肾素分泌肾素2 2 2 2、间质细胞间质细胞间质细胞间质细胞 传递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3 3 3 3、致密斑致密斑致密斑致密斑 尿钠尿钠尿钠尿钠 R R R R(四)(四) 肾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肾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T T T T12121212-L-L-L-L3 3 3 3 肾肾肾肾A A A A 收缩收缩收缩收缩 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管 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颗粒细胞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肾血流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 肾素释放肾素释放肾素释放肾素释放 尿尿尿尿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点1 1、肾脏血液供应丰富,、肾脏血液供应丰富,1000-1200ml/min1000-1200ml/min,约为,约为心输出量的心输出量的20%-25%20%-25%。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二、肾脏血流特点及其调节(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2 2、肾皮质血流量大,肾皮质血流量大,约占肾约占肾供血量的供血量的94%94%,外髓占,外髓占5%5%,内髓内髓1%1%。(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3 3、两套、两套CapCap网网腹主腹主A A 肾肾A A 叶间叶间A A 弓形弓形A A 肾小球肾小球Cap Cap 入球小入球小A A 小叶间小叶间A A出球小出球小A A 肾小管周围肾小管周围CapCap肾肾V V 叶间叶间V V 弓形弓形V V 小叶间小叶间V V两套两套CapCap网网(2)(2)(2)(2)肾小管周围肾小管周围肾小管周围肾小管周围CapCapCapCap: 压力低,利于肾小管重吸压力低,利于肾小管重吸压力低,利于肾小管重吸压力低,利于肾小管重吸收。收。收。收。 (1 1)肾小球)肾小球CapCap:压力高,利于肾小球滤过压力高,利于肾小球滤过(二)肾脏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二)肾脏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当当BPBP在在10.7-24.0kPa10.7-24.0kPa (80-180mmHg) (80-180mmHg) 肾血流量相对稳定。肾血流量相对稳定。机制:机制: 肌原学说肌原学说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三)肾血流量的(三)肾血流量的NrNr和和HrHr肾交感肾交感N N 肾血管收缩肾血管收缩 肾血肾血E E、NENE、ADHADH、Ang Ang PG PG 肾血管舒张肾血管舒张 肾血肾血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排泄排泄 肾单位肾单位 近球小体(球旁器近球小体(球旁器) )二、问答题:二、问答题:1 1、排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排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 2、试述肾脏得血流特点及其调节。、试述肾脏得血流特点及其调节。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 1、掌握:掌握: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有效滤过压;滤过膜及其通透性;影响肾小球滤过的过压;滤过膜及其通透性;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因素。尿的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肾小管、集合管的重、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吸收功能;3、肾小管、集合管的分、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功能。泌功能。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FRGFR):两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两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滤过分数: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 1、滤过膜:三层;、滤过膜:三层;1.5m1.5m2 22 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3 3、肾血浆流、肾血浆流量量一、滤过膜一、滤过膜总面积:总面积:1.5m1.5m2 2机械屏障机械屏障: :三层滤过膜三层滤过膜内皮:内皮:内皮:内皮:窗窗窗窗孔孔孔孔50-100 nm50-100 nm50-100 nm50-100 nm基膜:基膜:基膜:基膜:网孔网孔网孔网孔4-8nm4-8nm4-8nm4-8nm足细胞:足细胞:足细胞:足细胞:裂孔膜之孔裂孔膜之孔裂孔膜之孔裂孔膜之孔4-14nm4-14nm4-14nm4-14nm 电屏障电屏障: :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滤过膜滤过膜滤滤过过膜膜滤过膜滤过膜二、有效滤过压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Pf=Pf=肾小球肾小球CapCap压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囊内压) )入球端入球端Pf =6-(3.3+1.3) = 1.4kPaPf =6-(3.3+1.3) = 1.4kPa. .滤过滤过当当Pf Pf 降到降到0 0时,滤过停止时,滤过停止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滤过膜面积(一)滤过膜面积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CapCap管腔变窄或阻塞管腔变窄或阻塞 少尿甚至无尿少尿甚至无尿 GFR GFR 面积面积三、影响肾小球滤过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的因素(二)滤过膜通透性(二)滤过膜通透性 肾病理肾病理 滤过膜孔滤过膜孔 或糖蛋白或糖蛋白 蛋白尿甚至血尿蛋白尿甚至血尿 通透性通透性(三)肾小球(三)肾小球CapCap压压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肾小球(三)肾小球CapCap压压 失血或迷走失血或迷走N N活动致活动致BP80mmHgBP80mmHg以下以下 NE NE 或交感或交感N N活动致小活动致小A A收缩收缩 GFR Pf CapGFR Pf Cap压压 少尿、无尿少尿、无尿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四)(四) 囊内压囊内压结石、肿瘤结石、肿瘤 尿路尿路 溶血、药物结晶溶血、药物结晶 不畅不畅 Pf Pf 囊内压囊内压 GFR GFR 少尿、无尿少尿、无尿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五)(五)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脱水致血浆蛋白浓度脱水致血浆蛋白浓度 血浆血浆胶渗压胶渗压 少尿、无尿少尿、无尿 GFR PfGFR Pf ( (蛋白合成少或丢失多、蛋白合成少或丢失多、iviv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多尿多尿)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六)肾血浆流量(六)肾血浆流量 肾小肾小A A收缩收缩 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血胶压升高速度快血胶压升高速度快 能滤过的能滤过的CapCap长度长度( (面积面积) ) GFR GFR 少尿、无尿少尿、无尿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分数滤过分数滤过分数滤过分数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二、问答题:二、问答题:二、问答题:二、问答题: 1 1 1 1、决定和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其、决定和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其、决定和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其、决定和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其作用机制如何?作用机制如何?作用机制如何?作用机制如何? 2 2 2 2、简述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简述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简述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简述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 3 3 3 3、在动物实验中,从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注射、在动物实验中,从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注射、在动物实验中,从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注射、在动物实验中,从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注射2020202030ml30ml30ml30ml生理盐水后,其尿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请生理盐水后,其尿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请生理盐水后,其尿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请生理盐水后,其尿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请分析其作用机理。分析其作用机理。分析其作用机理。分析其作用机理。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1 1、掌握:掌握: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 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特点和方式重吸收的方式重吸收的方式被动转运:被动转运: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扩散、易化扩散、渗透扩散、易化扩散、渗透扩散、易化扩散、渗透扩散、易化扩散、渗透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继发性与钠耦联的转运与钠耦联的转运同向转运同向转运 生电性转运生电性转运逆向转运逆向转运 电中性转运电中性转运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部部 位位 重吸收能力重吸收能力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 65%-70%65%-70%的钠、氯、钾、水,的钠、氯、钾、水, 100%100%的的GluGlu及及AAAA 髓髓 袢袢 20%20%的钠、氯、钾,的钠、氯、钾,10%10%水水 远曲、集合管远曲、集合管 12%12%的钠、氯,不等量水的钠、氯,不等量水 近端小管近端小管(一)近球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一)近球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在在近端小管前半段近端小管前半段, NaNa+ +与与GluGlu及及AAAA同向转运、同向转运、与与H H+ +逆向转运逆向转运.主被动重吸收主被动重吸收在在近端小管后半段近端小管后半段, NaNa+ +和和ClCl_ _经细胞旁路经细胞旁路. .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 (亦有钠氢交换亦有钠氢交换主动主动) )水随溶质而被重吸收水随溶质而被重吸收渗透渗透.等渗重吸收等渗重吸收1 1、NaNa+ +、ClCl_ _、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2 2、HCOHCO3 3- -的的 重吸收重吸收:以:以COCO2 2的形式的形式 3 3、K K+ +的重吸收的重吸收 4 4 4 4、葡萄糖的重、葡萄糖的重、葡萄糖的重、葡萄糖的重吸收吸收吸收吸收 近近 端端 小小 管管继主继主易化易化 糖糖 吸吸 收收n n 糖糖吸吸收收率率肾糖阈:肾糖阈:刚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刚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5 5、AAAA 近近 球球 小小 管管继主继主易化易化 6 6、CaCa2+2+经细胞旁和跨细胞两条途径被重吸收经细胞旁和跨细胞两条途径被重吸收 最新研究进展:最新研究进展: 经肾小球滤过的钙,约经肾小球滤过的钙,约70%70%在近段小管在近段小管被重吸收,与钠的重吸收平行;被重吸收,与钠的重吸收平行; 20%20%在髓袢重吸收;在髓袢重吸收; 9%9%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1%1%随尿液排出体外。随尿液排出体外。 机制:被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被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二)髓袢(二)髓袢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仅重吸收水。仅重吸收水。仅重吸收水。仅重吸收水。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NaClNaClNaClNaCl。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物质物质 管腔膜管腔膜 管周膜管周膜 NaNa+ + 易化易化 主动主动 ClCl- - 继主继主 易化易化 K K + + (协助)(协助)(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初段远曲小管初段: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NaClNaCl,继续,继续 产生低渗小管液。产生低渗小管液。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主细胞主细胞:重吸收:重吸收NaNa+ +和水,分泌和水,分泌K K+ + 闰细胞闰细胞:主要分泌:主要分泌H H+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分泌NHNH3 3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重吸收重吸收 肾糖阈肾糖阈 二、问答题:二、问答题: 1 1、试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试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第四节第四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 1、熟悉熟悉:H H、NHNH3 3、K K的分泌的分泌 分泌的概念:分泌的概念: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其本身新陈代谢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其本身新陈代谢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其本身新陈代谢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其本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 部部 位位 主要分泌主要分泌 近球小管近球小管 氢氢 髓髓 袢袢 远曲、集合管远曲、集合管 氢、钾、氨氢、钾、氨一、一、H H+ +的分泌的分泌 意义:排酸保碱意义:排酸保碱二、二、NHNH3 3的分泌的分泌 意义:排毒、促进排酸保碱意义:排毒、促进排酸保碱意义:排毒、促进排酸保碱意义:排毒、促进排酸保碱 NHNHNHNH3 3 3 3分泌的研究进展:分泌的研究进展:分泌的研究进展:分泌的研究进展:1 1 1 1、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分泌分泌分泌NHNHNHNH3 3 3 32 2 2 2、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分泌、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分泌、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分泌、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分泌NHNHNHNH4 4 4 4+ + + +三、三、K K+ +的分泌的分泌 抑制排酸保碱抑制排酸保碱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分泌分泌分泌分泌 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二、问答题:二、问答题:二、问答题:二、问答题: 1 1 1 1、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的过程及其、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的过程及其、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的过程及其、简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的过程及其意义。意义。意义。意义。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返回第五节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 1、熟悉: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与维持;、熟悉: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与维持;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原理;尿液稀释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原理;尿液稀释机制。机制。2 2、了解:逆流交换和逆流倍增。、了解:逆流交换和逆流倍增。返回尿液的理化性质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正常人:尿量:正常人:尿量:正常人:尿量:正常人:10001000100010002000200020002000毫升毫升毫升毫升/ / / /日日日日 异常:(成人)异常:(成人)异常:(成人)异常:(成人) 多尿:大于多尿:大于多尿:大于多尿:大于2500250025002500毫升毫升毫升毫升/ / / /日日日日 病理时可见尿崩症病理时可见尿崩症病理时可见尿崩症病理时可见尿崩症。 少尿:少尿:少尿:少尿:100100100100500500500500毫升毫升毫升毫升/ / / /日日日日 无尿:小于无尿:小于无尿:小于无尿:小于100100100100毫升毫升毫升毫升/ / / /日日日日尿色:淡黄色、透明尿色:淡黄色、透明尿色:淡黄色、透明尿色:淡黄色、透明比重:比重:比重:比重:1.0151.0151.0151.0151.0251.0251.0251.025渗透压:一般大于血浆渗透压:一般大于血浆渗透压:一般大于血浆渗透压:一般大于血浆酸碱性:荤素杂食者,尿呈酸性,酸碱性:荤素杂食者,尿呈酸性,酸碱性:荤素杂食者,尿呈酸性,酸碱性:荤素杂食者,尿呈酸性,pH5pH5pH5pH57 7 7 7尿的成分:尿的成分:尿的成分:尿的成分: 水:水:水:水:9595959597%97%97%97% 无机物:无机物:无机物:无机物:NaNaNaNa+ + + +、K K K K+ + + +、ClClClCl- - - -、SOSOSOSO4 4 4 42-2-2-2-等。等。等。等。 有机物:尿酸、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有机物:尿酸、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有机物:尿酸、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有机物:尿酸、肌酐、马尿酸、尿胆素等。临床联系:临床联系:临床联系:临床联系: 终尿中终尿中终尿中终尿中: 出现蛋白质称为出现蛋白质称为出现蛋白质称为出现蛋白质称为蛋白尿蛋白尿蛋白尿蛋白尿(albuminuria)(albuminuria)(albuminuria)(albuminuria); 出现血细胞称为出现血细胞称为出现血细胞称为出现血细胞称为血尿血尿血尿血尿(hematuria)(hematuria)(hematuria)(hematuria); 出现葡萄糖称为出现葡萄糖称为出现葡萄糖称为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糖尿糖尿糖尿(glucosuria)(glucosuria)(glucosuria)(glucosuria); 出现血红蛋白称为出现血红蛋白称为出现血红蛋白称为出现血红蛋白称为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 由皮质向髓由皮质向髓由皮质向髓由皮质向髓质逐步深入时,质逐步深入时,质逐步深入时,质逐步深入时,渗透压不断升高,渗透压不断升高,渗透压不断升高,渗透压不断升高,表明肾髓质的组表明肾髓质的组表明肾髓质的组表明肾髓质的组织液为高渗状态,织液为高渗状态,织液为高渗状态,织液为高渗状态,而且由外向内,而且由外向内,而且由外向内,而且由外向内,越接近肾乳头处,越接近肾乳头处,越接近肾乳头处,越接近肾乳头处,渗透压越高。渗透压越高。渗透压越高。渗透压越高。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维持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维持 逆流交换:逆流交换: U形管的管形管的管壁接触并能够相壁接触并能够相互进行物质交换互进行物质交换的现象。的现象。(一) 逆流交换和逆流倍增 逆流倍增:逆流倍增: U形管中的形管中的溶液浓度沿着管溶液浓度沿着管的长轴出现成倍的长轴出现成倍增加现象。增加现象。(一)逆流交换和逆流倍增(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原理形成原理1 1 1 1、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 主要由升支粗段对主要由升支粗段对主要由升支粗段对主要由升支粗段对NaNaNaNa+ + + +、ClClClCl- - - -、K K K K+ + + +的重吸收形成。的重吸收形成。的重吸收形成。的重吸收形成。2 2 2 2、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 主要与尿素的再循环和主要与尿素的再循环和主要与尿素的再循环和主要与尿素的再循环和NaClNaClNaClNaCl重吸收有关。重吸收有关。重吸收有关。重吸收有关。肾组织液高渗透压是水重吸收的动力肾组织液高渗透压是水重吸收的动力肾组织液高渗透压是水重吸收的动力肾组织液高渗透压是水重吸收的动力ADH ADH ADH ADH 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尿少尿少尿少尿少 (浓缩成高渗尿)(浓缩成高渗尿)(浓缩成高渗尿)(浓缩成高渗尿)ADH ADH ADH ADH 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尿多尿多尿多尿多 (稀释成低渗尿)(稀释成低渗尿)(稀释成低渗尿)(稀释成低渗尿)渗透压梯度的渗透压梯度的作用作用(三)直小血(三)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管在保持肾髓质渗透压梯度质渗透压梯度中的中的作用作用肾髓质的直小血管呈肾髓质的直小血管呈U U形,形成逆流系统,但形,形成逆流系统,但其血管壁对水和电解质的通透性不具选择性。其血管壁对水和电解质的通透性不具选择性。Na+和尿素不断在直小血管升、降支循环运行而保存于肾髓质;组织间液中的水分不断返回体循环肾髓质始终保持高渗透压度状态尿浓缩机制示意图三、尿液浓缩和稀释三、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机制 远曲小管远曲小管 低渗低渗 小管液小管液 集合管集合管 集合管对水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的通透性 高渗尿高渗尿 (一)尿浓缩机制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及集合管及集合管及集合管及集合管特点:重吸收溶质多,特点:重吸收溶质多,特点:重吸收溶质多,特点:重吸收溶质多, 水不易被重吸收水不易被重吸收水不易被重吸收水不易被重吸收 ADH ADH ADH ADH ,远曲小管和集合,远曲小管和集合,远曲小管和集合,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管重吸收水管重吸收水管重吸收水 ,尿稀释。,尿稀释。,尿稀释。,尿稀释。(二)尿稀释机制四、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四、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研究进展:研究进展:研究进展:研究进展:1 1 1 1、肾髓质组织结构的改变、肾髓质组织结构的改变、肾髓质组织结构的改变、肾髓质组织结构的改变2 2 2 2、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NaNaNa+ + + +及尿素重吸收的改变及尿素重吸收的改变及尿素重吸收的改变及尿素重吸收的改变3 3 3 3、直小血管逆流交换作用的改变、直小血管逆流交换作用的改变、直小血管逆流交换作用的改变、直小血管逆流交换作用的改变4 4 4 4、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的改变、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的改变、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的改变、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的改变四、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四、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n n研究进展:研究进展:研究进展:研究进展: 不同种属的动物,其髓袢愈长者,浓缩尿的能力不同种属的动物,其髓袢愈长者,浓缩尿的能力不同种属的动物,其髓袢愈长者,浓缩尿的能力不同种属的动物,其髓袢愈长者,浓缩尿的能力愈强。愈强。愈强。愈强。 沙鼠的髓袢长,能产生沙鼠的髓袢长,能产生沙鼠的髓袢长,能产生沙鼠的髓袢长,能产生20202020倍于血浆渗透压的高渗倍于血浆渗透压的高渗倍于血浆渗透压的高渗倍于血浆渗透压的高渗尿;尿;尿;尿; 猪只能产生猪只能产生猪只能产生猪只能产生1.51.51.51.5倍于血浆渗透压的低渗尿;倍于血浆渗透压的低渗尿;倍于血浆渗透压的低渗尿;倍于血浆渗透压的低渗尿; 人的髓袢中等长度,能产生人的髓袢中等长度,能产生人的髓袢中等长度,能产生人的髓袢中等长度,能产生4-54-54-54-5倍于血浆渗透压倍于血浆渗透压倍于血浆渗透压倍于血浆渗透压的高渗尿;的高渗尿;的高渗尿;的高渗尿;一、名词解释: 渗透性利尿二、问答题: 1、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维持 2、简述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第六节第六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掌握:尿生成的调节。、掌握: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一)小管液溶质浓度(一)小管液溶质浓度水重吸收动力水重吸收动力 = =肾组织液渗透压肾组织液渗透压 - -小管液渗透压小管液渗透压 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iviviviv高渗高渗高渗高渗GluGluGluGlu导致超过肾糖阈导致超过肾糖阈导致超过肾糖阈导致超过肾糖阈ivdripivdripivdripivdrip甘露醇、山梨醇(滤过但不重吸收)甘露醇、山梨醇(滤过但不重吸收)甘露醇、山梨醇(滤过但不重吸收)甘露醇、山梨醇(滤过但不重吸收) 小管液溶质浓度(晶渗压)小管液溶质浓度(晶渗压)小管液溶质浓度(晶渗压)小管液溶质浓度(晶渗压) 水重吸收少,尿多水重吸收少,尿多水重吸收少,尿多水重吸收少,尿多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而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分而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分而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分而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二)球(二)球- -管平衡管平衡GFR GFR 近球小管重吸收量近球小管重吸收量 流向远侧量流向远侧量100 70 30100 70 30125 87.5 37.5125 87.5 37.5150 105 45150 105 45 (ml/min)(ml/min) 球管平衡:近球小管重吸收率始终占肾球管平衡:近球小管重吸收率始终占肾球管平衡:近球小管重吸收率始终占肾球管平衡:近球小管重吸收率始终占肾 小球滤过率小球滤过率小球滤过率小球滤过率65%-70%65%-70%65%-70%65%-70%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球管平衡意义:使终尿不致因球管平衡意义:使终尿不致因球管平衡意义:使终尿不致因球管平衡意义:使终尿不致因GFRGFRGFRGFR的增的增的增的增 减而大幅度变动。减而大幅度变动。减而大幅度变动。减而大幅度变动。(远侧部重吸收亦随之增减)(远侧部重吸收亦随之增减)(远侧部重吸收亦随之增减)(远侧部重吸收亦随之增减)(水钠在近球小管均为定比重吸收)(水钠在近球小管均为定比重吸收)(水钠在近球小管均为定比重吸收)(水钠在近球小管均为定比重吸收)二、神经调节二、神经调节入球小入球小入球小入球小A A A A收缩为主:肾血浆流量收缩为主:肾血浆流量收缩为主:肾血浆流量收缩为主: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CapCapCapCap压压压压近球小体释放肾素近球小体释放肾素近球小体释放肾素近球小体释放肾素 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 NaClNaClNaClNaCl和水和水和水和水 近球小管和髓袢重吸收近球小管和髓袢重吸收近球小管和髓袢重吸收近球小管和髓袢重吸收NaClNaClNaClNaCl和水和水和水和水三、体液调节三、体液调节(一)(一) ADHADH合成:视上核 室旁核释放:神经垂体ADH的合成与释放ADHADH主要生理学作用:主要生理学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提高远曲小管和提高远曲小管和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集合管集合管集合管对水的通对水的通对水的通对水的通透性透性透性透性增加髓袢升支粗增加髓袢升支粗增加髓袢升支粗增加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段重吸收段重吸收段重吸收NaClNaClNaClNaCl。增加内髓集合管增加内髓集合管增加内髓集合管增加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对尿素的通透性对尿素的通透性对尿素的通透性研究进展:研究进展:ADHADHADHADH有两类受体:有两类受体:有两类受体:有两类受体:V V V V1 1 1 1、V V V V2 2 2 2受体。受体。受体。受体。V V V V1 1 1 1受体:位于血管平滑肌上,其被激活后,引起受体:位于血管平滑肌上,其被激活后,引起受体:位于血管平滑肌上,其被激活后,引起受体:位于血管平滑肌上,其被激活后,引起 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血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血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血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血 压升高。压升高。压升高。压升高。V V V V2 2 2 2受体:位于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上,其受体:位于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上,其受体:位于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上,其受体:位于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上,其 激活后,通过兴奋性激活后,通过兴奋性激活后,通过兴奋性激活后,通过兴奋性G G G G蛋白(蛋白(蛋白(蛋白(GsGsGsGs)激活)激活)激活)激活 CAcAMPPKACAcAMPPKACAcAMPPKACAcAMPPKA含水孔蛋白含水孔蛋白含水孔蛋白含水孔蛋白AQP-2AQP-2AQP-2AQP-2 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通透性 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尿生成尿生成尿生成尿生成 。(。(。(。(机制机制机制机制)ADHADH释放的释放的有效刺激有效刺激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其他其他研究进展:研究进展:恶心、疼痛、应激刺激、恶心、疼痛、应激刺激、Ang、低血糖、低血糖、药物尼古丁、吗啡药物尼古丁、吗啡 ADHADH释放释放乙醇乙醇 ADHADH释放释放(二)肾素(二)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醛固酮血压 牵张R Ang原血量 致密斑 肾素 交感N AngAng Ang 肾素作用2 2、AngAng对尿生成的调节对尿生成的调节 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近球小管重吸收近球小管重吸收NaClNaCl ADH ADH释放释放Ang3 3、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Ang醛固酮产生醛固酮作用:醛固酮作用:促进远曲小管促进远曲小管促进远曲小管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和集合管的主和集合管的主和集合管的主细胞重吸收细胞重吸收细胞重吸收细胞重吸收NaNaNaNa+ + + +并排并排并排并排K K K K+ + + + 醛固酮作用机制醛固酮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属固醇类激素。属固醇类激素。属固醇类激素。属固醇类激素。 作用机制:首先进入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作用机制:首先进入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作用机制:首先进入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作用机制:首先进入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胞胞胞 形成激素形成激素形成激素形成激素- - - -胞浆受体复合物胞浆受体复合物胞浆受体复合物胞浆受体复合物 通过细胞核膜通过细胞核膜通过细胞核膜通过细胞核膜 激素激素激素激素- - - -核受体复合物核受体复合物核受体复合物核受体复合物 促进促进促进促进mRNAmRNAmRNAmRNA合成合成合成合成 合成醛合成醛合成醛合成醛固酮诱导蛋白固酮诱导蛋白固酮诱导蛋白固酮诱导蛋白 增加钠泵活性,促进氧化提供增加钠泵活性,促进氧化提供增加钠泵活性,促进氧化提供增加钠泵活性,促进氧化提供ATP ATP ATP ATP 增加管腔膜对增加管腔膜对增加管腔膜对增加管腔膜对NaNaNaNa+ + + +的通透性,增加的通透性,增加的通透性,增加的通透性,增加NaNaNaNa+ + + +的重吸收及的重吸收及的重吸收及的重吸收及K K K K+ + + +分泌,同时也促进了水及分泌,同时也促进了水及分泌,同时也促进了水及分泌,同时也促进了水及ClClClCl_ _的重吸收。的重吸收。的重吸收。的重吸收。3 3、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集合管重吸收集合管重吸收集合管重吸收集合管重吸收NaClNaClNaClNaCl肾素肾素肾素肾素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ADHADHADHADH肾血浆流量和肾血浆流量和肾血浆流量和肾血浆流量和GFRGFRGFRGFR一、名词解释: 球-管平衡 渗透性利尿 水利尿二、问答题:1、简述尿的生成过程。2、在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或循环血量严重减少时,尿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3、实验中给家兔静注50%的葡萄糖液10毫升,兔子的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如果是静注速尿又会怎样?为什么?4、刺激迷走神经的离中端,兔子的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第七节血浆清除率第七节血浆清除率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了解: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一、血一、血浆清除率概念浆清除率概念 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plasma clearance,C C):): 指两侧肾脏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指两侧肾脏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指两侧肾脏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指两侧肾脏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该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该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该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该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血血血血浆清除率(浆清除率(浆清除率(浆清除率(ml/minml/minml/minml/min)。)。)。)。二、测定血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浆清除率的意义、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菊酚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菊酚的血血浆清除率浆清除率)、测定肾血流量、测定肾血流量、推测肾小管功能、推测肾小管功能一、名词解释: 血浆清除率二、问答题: 1、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第八节排尿活动第八节排尿活动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排尿反射。、熟悉:排尿反射。尿液排泄尿液排泄一、一、 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及作用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盆神经阴部神经腹下神经 1 1 1 1、盆盆盆盆N N N N兴奋兴奋兴奋兴奋 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 内括约肌松弛内括约肌松弛内括约肌松弛内括约肌松弛 2 2 2 2、腹下腹下腹下腹下N N N N兴奋兴奋兴奋兴奋 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逼尿肌松弛 内括约肌收缩内括约肌收缩内括约肌收缩内括约肌收缩 3 3 3 3、阴部阴部阴部阴部N N N N兴奋兴奋兴奋兴奋 外括约肌收缩外括约肌收缩外括约肌收缩外括约肌收缩 脑干、大脑皮层 二、排尿反射膀胱壁牵张R外括约肌松驰S2-S4n n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种属控制能力弱,所以不能控制排尿,排尿种属控制能力弱,所以不能控制排尿,排尿种属控制能力弱,所以不能控制排尿,排尿种属控制能力弱,所以不能控制排尿,常有遗尿现象。常有遗尿现象。常有遗尿现象。常有遗尿现象。临床联系 尿频:尿频:尿频:尿频:排尿次数过多,而每次尿量减少。排尿次数过多,而每次尿量减少。排尿次数过多,而每次尿量减少。排尿次数过多,而每次尿量减少。 病因:膀胱、尿道炎症或输尿管结石的机械刺激。病因:膀胱、尿道炎症或输尿管结石的机械刺激。病因:膀胱、尿道炎症或输尿管结石的机械刺激。病因:膀胱、尿道炎症或输尿管结石的机械刺激。 尿潴留尿潴留尿潴留尿潴留:膀胱内尿量充盈而不能排除。:膀胱内尿量充盈而不能排除。:膀胱内尿量充盈而不能排除。:膀胱内尿量充盈而不能排除。 病因:大多因病损伤及初级排尿中枢或传入、传病因:大多因病损伤及初级排尿中枢或传入、传病因:大多因病损伤及初级排尿中枢或传入、传病因:大多因病损伤及初级排尿中枢或传入、传出通路而引起;也可见于尿路周围肿瘤压迫或前列出通路而引起;也可见于尿路周围肿瘤压迫或前列出通路而引起;也可见于尿路周围肿瘤压迫或前列出通路而引起;也可见于尿路周围肿瘤压迫或前列腺肥大等。腺肥大等。腺肥大等。腺肥大等。 尿失禁:尿失禁:尿失禁:尿失禁: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尿。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尿。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尿。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尿。 病因:如脊髓外伤,使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病因:如脊髓外伤,使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病因:如脊髓外伤,使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病因:如脊髓外伤,使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失去功能联系。失去功能联系。失去功能联系。一、问答题:1、试述排尿反射的过程。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返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