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件课件PPT4 4 古代诗歌四首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1课件课件PPT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2.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3.品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2课件课件PPT3课件课件PPT情境导入情境导入盛夏过去,秋天已经来临。沐浴着秋天亮丽的阳光,我们走进碣石山,跨越的千年时空,跟随诗人一起去观赏苍茫的大海!4课件课件PPT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5课件课件PPT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当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故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6课件课件PPT7课件课件PP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碣(ji)石澹 澹(dn dn)竦 峙(sng zh)8课件课件PPT词语解释词语解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以:连词,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何:副词,多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至:达到极点。9课件课件PPT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10课件课件PPT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2.此诗分几层来写的?此诗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第一层明确:第一层(12)(12)交代观海的地点。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第二层(3(38)8)描写海水和山岛。描写海水和山岛。 第三层第三层(9(912)12)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两个“若若”字看出来的。字看出来的。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关。11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1.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那些景物?作者登上碣石山之后看到了那些景物?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深秋的日月)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相互映衬之中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草木丛生是静景,洪波涌起是动景,动静之间展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12课件课件PPT2.2.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象的?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象的?实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3课件课件PPT3. 3.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4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5课件课件PPT诗歌赏析诗歌赏析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6课件课件PPT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17课件课件PPT结构图示结构图示观沧海18课件课件PPT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李白19课件课件PPT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诗风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20课件课件PPT写作背景写作背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21课件课件PPT词语解释词语解释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五溪: 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22课件课件PPT听读课文,读准节奏听读课文,读准节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3课件课件PPT理解诗句意思:理解诗句意思: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4课件课件PPT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5课件课件PPT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6课件课件PPT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7课件课件PPT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要分析。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8课件课件PPT结构图示结构图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飘泊无定写景子规不如归去明月陪伴友人抒情离愁别绪关怀、思念29课件课件PPT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额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30课件课件PPT以月寄情的句子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拓展延伸拓展延伸31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1.1.观沧海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诗。2.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融情中融情入入景,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3.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没有单纯的写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总是“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联系诗的写作背。联系诗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杨花花”“”“子规子规”来写来写? ? 32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答案:1.乐府四言诗 抒情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3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