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小板减少原因1了解血小板功能促进止血和凝血,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2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3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4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降低不会发生出血性问题,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降低不会发生出血性问题,但当血小板降到但当血小板降到5050109/L(5万)以下时应引起注意。1.1.皮肤出血:出血点、紫癜、淤斑。皮肤出血:出血点、紫癜、淤斑。2.2.牙龈出血: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牙龈出血: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53.3.鼻衄: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鼻衄: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4.4.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单纯血小板减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单纯血小板减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5.5.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66.6.泌尿道出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泌尿道出血: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7.7.月经过多。月经过多。8.8.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出血。10.10.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较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较少发生,但却是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11.11.拔牙或手术后出血。拔牙或手术后出血。12.12.伤口出血时间延长。伤口出血时间延长。7病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既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疾病,其外周血小板少于100109/L,没有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明显诱因或基础疾病。8病因一 血小板生成障碍或无效生成1.巨核细胞生成减少(1)物理 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肿瘤化疗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抗癫痫药等,此类药物干扰DNA合成,抑制细胞丝状分裂,表现为骨髓增生低下和巨核细胞极度减少,常伴有全血细胞减少。9(2)骨髓浸润性疾病:骨髓转移癌,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3)造血干细胞病变: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范可尼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0(4)感染性疾病:风疹,麻疹,腮腺炎,登革热,艾滋病及某些病原菌引起的败血症。(5)血小板生成调控紊乱:少见,血小板生成素缺乏,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6)遗传性疾病: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综合征,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112.血小板无效生成见于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12(二)血小板破坏增加或消化过多1.免疫性破坏除ITP外,继发性常见原因有(1)药物相关抗体:药物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或血小板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产生相应抗体。有奎宁,奎尼丁,铋剂,金盐,洋地黄苷,异烟肼,甲基多巴,肝素,镇静,安眠,抗惊厥药物。(2)某些免疫反应异常疾病:风湿性疾病如SLE,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淋,淋巴瘤,骨髓瘤等。13(3)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常见病毒及细菌感染,如HP,流感,麻疹,水痘,出血热,肝炎,艾滋病等。(4)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包括输血后紫癜,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2.非免疫破坏性血管炎,人工心脏瓣膜,动脉插管,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3.血小板消耗过多主要见于血栓性微血管病,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15三.血小板分布异常各种原因的脾大,包括脾肿瘤,脾充血,脾浸润,黑热病,原发性脾大等。16治疗ITP治疗应个体化,一般来说血小板计数大于5050109/L(5万),无出血倾向者可观察并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5050)109/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万着通常应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应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7ITP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Rh(D)免疫球蛋白。18继发性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出血严重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改善症状,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皮质激素大多有效,部分患者可行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服可疑药物,出血可自动好转,大多在7-10天恢复正常,感染性血小板减少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一般感染控制后2-6周恢复正常,感染引起骨髓抑制者病程迁延较长,对脾功能亢进者,可做脾切除。19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往往是综合因素,如感染,药物,肿瘤不仅抑制骨髓造血,同时还有免疫性血小板破坏或分布异常。大量输注库血不仅引起稀释血小板减少,同时库血中含有促凝因子或小血栓阻塞微循环,使血小板消耗增加。2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