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瓷粉彩装饰陶瓷粉彩装饰 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一)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一)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一)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一)v一、粉彩装饰的概述v二、清代粉彩的形成与发展一、粉彩装饰的概述一、粉彩装饰的概述v 粉彩装饰是以陶瓷器物为载体,以诗书画、印、工艺表现于一体的绘画艺术表现显示,粉彩瓷也是景德镇陶瓷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瓷之一,它是在珐琅彩和釉上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表现技法上,以单线勾勒平填五彩的绘画表现发展到有洗染、点染、罩色、接色等艺术表现形式之变化,在绘画风格上,其构图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特征,从装饰的艺术效果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中国绘画中表现所能表现的工笔或写意,表现粉彩装饰工艺都可达到其相应效果,它既适合于高档艺术陶瓷装饰也适用于一般日用瓷器,粉彩装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粉彩装饰的概述一、粉彩装饰的概述v 所谓粉彩,顾名思义,即具有粉润莹亮的色彩。它是在烧好的白胎上。用珠明料作画,填好粉彩颜料后,再入炉经780左右温度烧制。烧成后颜色不仅固着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泽晶莹,粉润柔和、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玻璃质凹凸感。v 粉彩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表现中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在民族文化与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它具有粉润清秀、俊雅秀美的艺术特色,故而历来深受国内外艺术鉴赏家和陶瓷收藏者的推崇与关注。清代陈浏在陶雅中盛赞粉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法国人更把粉彩作为“玫瑰族瓷器”,认为只有高贵的玫瑰花才能与之媲美。同时,由于它操作工艺复杂,材料性能不易控制和掌握,因而更被视为中华艺术中的珍品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二、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清代康熙初创时期的粉彩清代康熙初创时期的粉彩 v粉彩瓷创烧于清康熙时,它是在珐琅彩和康熙五彩(古彩)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康熙时五彩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釉上蓝彩,并以釉上黑料绘线取代青花蓝线,使五彩色系得到了完善并一直沿用至今。与此同时,康熙时盛行“瓷胎画珐琅”彩瓷工艺(即珐琅彩)。它是先在景德镇烧制好精细白瓷胎,然后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由御用画师彩绘并烧制而成。由于其产量低,加上是在宫廷密制,民间很难见到,因而使珐琅瓷变得极为名贵。珐琅彩中的珐琅料主要成分为PbO(氧化铅)、B2O3(三氧化二硼)、SiO2(二氧化硅)、As2O3(三氧化二砷)以及锑、金等着色金属氧化物。砷在低温铅釉中起乳浊剂作用,不透明的珐琅料中均含有砷。v清康熙晚期开始在五彩瓷绘的局部纹饰上采用不透明的珐琅质颜料。如清康熙时的“粉彩花蝶纹盘”,花朵采用粉质的胭脂红,光泽较足,白花粉感强,叶面绿色仍采用五彩的平涂法,这便是早期粉彩的雏形。v康熙初期的粉彩处于初创阶段,其风格较为简朴,施彩也显粗略,题材多为折技花卉、云龙纹样等,多与五彩同施于同一器物之上,粉彩色料也只有粉红、粉白、粉绿等几种简单的颜色。v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v粉彩折枝花纹水盘清康熙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v到雍正时期,粉彩获得了较大发展,无论在瓷质、造型、彩绘技法、绘画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一时期开始大量采用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白颜料。在粉彩彩绘装饰之中玻璃白的用法有如下几种:v(1)涂粉为地。即在瓷面上画好纹饰的某些地方如花朵、人物服饰等用玻璃白打底,空出线条,干后用较稀释的彩料根据画面装饰需要渲染出有明暗深浅变化的效果。v(2)将玻璃白掺入颜料中使其粉化。被粉化的颜料如红色呈粉红、绿色呈粉绿、黄色呈粉黄等,从而增加色阶,使画面装饰色彩品种更加丰富。v(3)玻璃白还可以单独作为彩料使用,呈现粉白效果。在釉上彩瓷中,只有粉彩、珐琅彩使用玻璃白及含玻璃白的粉质颜料,古彩和以后出现的浅绛彩装饰均不使用。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v这一时期不仅大量使用玻璃白及含玻璃白的粉质颜料,而且在玻璃白上渲染料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同时在透明颜料的使用上开始出现接色填法,即将两种不同色相的颜料填于同一纹饰内,并使其均匀过渡。彩瓷技术上的进步,使得雍正时期的粉彩呈现出粉润清雅、俊秀逸美的效果。v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清宫廷对粉彩瓷的喜好和需求,开始大量在御窑厂烧制, 使民窑也受影响,民窑粉彩多装饰于日用器皿之上,如碗、壶、罐等,在装饰风格上虽洒脱、奔放,但在绘制技艺方面较为粗糙,与同时代的官窑粉彩不可同日而语。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v与此同时,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瓷器成为当时贸易的主要商品。为了出口的便利,商家们甚至在广东等地的通商港口附近开设陶瓷加工厂,大量复制景德镇风格的瓷器或按来样进行加工,这为粉彩的形成提供了契机。v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取材更为广泛,有花鸟草虫、山石楼台、人物故事等。在装饰构图中,十分注重留白,露出纯净洁白、玉质精巧的瓷胎,显得轻盈飘逸。其纹饰处理一般都具有特殊涵义,其寓意或福寿康宁,或喜气吉祥,或高官厚禄等。如八仙祝寿、玉堂富贵、蟠桃献寿、岁寒三友、寿山福海、梅竹先春、王伦图、过枝花等。同时,在装饰风格上开始受到了中国画的影响,并在器物上还常题诗句,字体多为行楷,与画面纹样相映生辉。随着技艺的逐渐纯熟,这一时期的粉彩瓷十分盛行,并成为彩瓷绘画装饰的主流。正是由于雍正粉彩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后世人们把粉彩也称为“雍正彩”。v进入乾隆时期,粉彩瓷更为盛行,工艺手法得到了新的发展而日臻完善。装饰形式种类繁多,先后出现了色底开光装饰、锦边装饰、锦地装饰、锦地开光装饰等。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雍正、乾隆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v乾隆时期不仅器物制作工艺精良,而且造型品类十分丰富,有天球瓶、双耳尊、橄榄瓶、葵口盘、琮式瓶、双联瓶、转心瓶、转颈瓶等等。其时粉彩瓷色调极丰富,装饰手法繁多,工艺精良、考究,此时是粉彩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乾隆时期的粉彩装饰形式主要有:v1、以花卉、草虫、花鸟、人物、山水等为题材的白地装饰;v2、以各种色地开光或锦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花鸟、有锦上添花之称;v3、各种色地上绘制缠枝花卉、忍冬蔓草纹及折枝花卉等装饰性较强的纯图案装饰。v此时,在工艺技法上还常采用一种被称为“轧道”的工艺,即在填色的粉彩色地上用尖状物刻画出各式纹饰,并显出胎质,这种工艺十分复杂。极为费工。这些工艺技巧的运用把粉彩瓷器装饰得富丽堂皇,但工艺的过分考究使得纹样繁缛堆砌,失去了雍正时期清新秀丽、飘逸优雅的风格和生动感。正如陶雅中所述:“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亦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客与中流。”v粉彩团蝶纹碗清雍正v粉彩三秋图笔筒清雍正v粉彩梅花纹盘清雍正v粉彩寿桃纹天球瓶清乾隆v粉彩开光山水双耳尊清乾隆v粉彩花蝶纹双耳瓶清乾隆v粉彩缠枝花卉纹橄榄瓶清乾隆v粉彩镂空套瓶清乾隆v粉彩黄地缠枝花兽耳瓶清乾隆v粉彩秋菊鹌鹑纹盖罐清乾隆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三节 清中、晚期粉彩的衰败时期 v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盛世之后,粉彩瓷从嘉庆开始走向衰落。此时中国的彩瓷业,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的生产,都是每况愈下。值得注意的是,嘉庆时专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景德镇御窑厂已无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员兼管。v嘉庆前期的粉彩瓷基本上是乾隆时的延续,后期则在品种、产量及质量方面均有所减退。在瓶形方面基本上保持着乾隆时的传统,但出现了典型的帽筒,鼻烟壶也更流行。其时彩瓷仍以粉彩为主流,陈设瓷、文房用具、日用器皿及法器等均属常见。在装饰形式方面,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为多见,万花堆、百花图等装饰的器物十分突出。描金工艺的采用较为普遍,乾隆时期的轧道工艺继续大量采用。山水风景、花卉、花果题材常出现在碗类、盘类等器物上。特别是过枝籁爪纹样更为突出,它有象征瓜迭绵绵的吉祥之意。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吹施豆瓣绿颜料。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三节 清中、晚期粉彩的衰败时期 v道光朝传世的粉彩瓷器数量比较多,但在质量上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差较大。从遗存的器物分析,大致有以下特点v(1)陈设瓷虽然为数不少,但以日用器皿为多。v(2)除少部分特别精致的官窑器外,不论官窑、民窑器多数胎体粗劣,釉面呈波浪纹,并有明显的疙瘩釉。底足处理也多粗糙。v(3)装饰纹样除传统的龙、凤、缠枝花卉外。逐渐失去了康熙、雍正的古雅趣味,也改变了乾隆、嘉庆繁缛图案样式,而出现了民俗的斗鸡、戏狗等画面。v(4)绘画英雄人物的无双谱和金石、博古图案成了道光朝的时代特征。此外,各种色地如珊瑚红、绿黄等开光装饰仍常见出现。且往往与描金工艺结合。其中署“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器物大多制作精良。v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正处于鸦片战争的祸乱之中,国运衰,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官窑瓷器的生产处于衰落的境地,民窑虽然仍在大量烧造,但多数品质较粗劣。粉彩瓷工艺几无建树,但也不乏些亮点。如同光绪时为慈禧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辰大批烧造寿庆皇帝大婚和赏赐所用的官瓷,似有中兴之势。尤以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碟纹盖碗,其绘画装饰规整秀美,制作精良,较为突出。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四节 清未民初新粉彩的酝酿时期v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叶,正值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剧变的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生产日渐式微,江西巡抚刘坤一在同治十二年的奏折中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乱,从前工匠类皆流亡,现在工匠具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失其质”。受战乱的影响,御窑厂的良工画师散落民间,精工细作的粉彩日渐衰落,这也为产生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浅绛彩瓷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v浅绛彩所用的画料与粉彩不同,它是在钴土矿中加放铅粉配制而成,称之为“粉料”。由于它含有起熔剂作用的铅粉,纹样画好后不用填盖透明颜料,烧成后也不会掉色。画好后薄填淡赭、水绿、浅绿一类的粉彩透明颜料,经低温烧成呈浅淡的色调。似有国画浅绛山水画之意趣,故此得名。由于浅绛彩工艺简单,绘制、填色都较为直观和简便,较易上手,一挥而就,加之浅绛彩清秀飘逸的格调,受到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中小官僚、绅士阶层的喜爱。因此这一时期浅绛彩大行其道,工艺上的简化使绘制者独立完成成为可能。事实上,浅绛彩画家中就有一批是能书善画的文人。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四节 清未民初新粉彩的酝酿时期v与此同时,一批诗书画等文化素养较高的文人或画家的参与,使得浅绛彩的绘制水平迅速提高。从存留的实物看,有不少作品用笔精练,构图布局精妙,与晚清海上画派风格相近体,并常有署名题写纪年,画面包含了文人画所含有的各个部分。v这一时期的浅绛彩瓷绘名家高的甚多,据专家统计,有署名的浅绛彩画家多达数万人,其中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高心田、许达生、黄士陵、张熊等人作品为佳。浅绛彩瓷绘所涉题材主要为山水、人物和花鸟等,其中以山水题材居多。浅绛彩瓷选用的器形较为丰富,瓷板、瓷瓶、文房用具、日用器皿等,只是制作不够精良,不少器物的瓷胎、釉面都较为粗劣。v由于浅绛彩瓷施彩较薄,黑色画料也常无透明颜料覆盖,画面容易被腐蚀和脱落。加上浅绛彩在工艺上受到制约,难以表现丰富的层次、细腻的笔法,进入民国后逐渐被粉彩装饰绘画所取代。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二、清代粉彩的形成及发展第四节 清未民初新粉彩的酝酿时期v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浅绛彩仍是以含珠明料的粉料、矾红等为画料,薄施赭石、水绿、浅绿等透明颜料,这在材料的类别上与传统粉彩并无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画面的装饰形式、绘制和施彩手法的差异,是粉彩装饰风格与技法的演变和革新。因此,浅绛彩仍属粉彩的范畴,不应理解为是介于古彩和粉彩之间的一种新的釉上彩装饰品种。v浅绛彩瓷自产生到流行虽然只维持了短暂的几十年,但在中国彩瓷史上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浅绛彩瓷确立了陶瓷绘画中国画装饰的表现形式,扩大了陶瓷装饰语汇,为此后景德镇新粉彩的形成首开先河。其次,能书善画的一批文人直接参与浅绛彩瓷的绘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彩瓷界行业的绘画水平,吸引了周边地区谙练国画人士的参与,直接或间接地间入了大批绘制能人从事陶瓷艺术的表现,如曾在杭州以绘团折扇为业的江西婺源人汪晓棠,时任饶州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专业教师潘匋宇,以捏面人著称的江西新建的王琦等,这为新粉彩的形成奠定了人才基础。第三,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景德镇御窑厂迅即解散,一批深谙传统粉彩技艺、擅长精绘细作的技艺人员散落民间,这为以传统的粉彩材料与中国画装饰形式相结合的新粉彩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v粉彩西厢记人物图案 1956 魏墉生v粉彩百蝠纹瓶 1909-1911年 佚名v粉彩花鸟瓶 1916 佚名v粉彩花卉虫草瓶 1916 许上礼v粉彩芝仙祝寿图瓶 1909-1911年 佚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