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三伏贴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7-1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三伏贴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适应病症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白芥子味辛,性温。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白芥子有刺激作用,黑芥子甙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白芥子有祛痰作用。 细辛味辛,性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抗炎,可抑制炎性反应过程的渗出、白细胞游走及肉芽组织增生;抗变态反应,可使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释放减少40%以上;细辛挥发油、细辛醚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产生平喘作用,细辛挥发油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细辛醚有一定祛痰作用。延胡索辛,苦,温。活血,利气,止痛。 主要成份是生物碱,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甘遂苦,寒,有毒。泻水逐饮,驱顽痰。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产生抗炎作用。洋金花味辛,性温;有毒。平喘止咳,镇痛,解痉。 含多种莨菪烷类生物碱,以东莨菪碱含量较高,莨菪碱少量。可用于紧急治疗哮喘持续期。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镇咳作用,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药物制备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贴敷方法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常规消毒,然后取直径1厘米,高度0.5厘米左右的药膏,将药物贴于穴位上,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伏” 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伏的确立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从夏至日开始计算,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初伏”,过十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的叫三伏。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贴敷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有热痛感,几天后脱一层薄屑或有细小水泡。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贴敷部位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皮肤反应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异常皮肤反应及处理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三伏贴致过敏病例 刘,女,31岁,患哮喘病8年,每年冬春易发,发作时咳声重浊,痰多色白,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时轻时重。给予连续2年三伏贴后病情得到控制。但第3年进行敷贴时,第1、2次敷贴后,仅局部红赤、起泡、微痒、灼痛,无全身症状,约4 d6 d水泡吸收,局部症状消失。第3次敷贴后,局部红赤,起大泡,有3 cm4 cm水泡2个,7 cm4 cm水泡2个,2 cm4 cm水泡2个,还有散在小水泡,水泡晶莹饱满,局部奇痒。继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疹,或如风疹块,脚心、手心亦可以见到红斑,瘙痒难忍,肌肤灼热,时有闷热感,伴心悸、气短。因患者已经敷贴2个疗程,未见过敏反应,以为患者为其他原因所致过敏,经抗过敏治疗近1周后恢复正常。第4年三伏天再次敷贴时,头伏敷贴3 h即发生过敏反应,且过敏症状加重,局部瘙痒难忍、灼痛,全身不适起风疹块,伴心慌气短,如前处理康复。注意事项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3.瘢痕体质者;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慎用人群 1.孕妇;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疗效 穴位贴敷通过多年的应用、观察来看,其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效。它不是治哮喘和鼻炎本身,而是夏天贴了以后,预防冬天的时候不去发作。因为这些病的发作往往跟上呼吸道的感染有关系,而这种方法用了以后,可以使人体的抵抗力增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和次数就减少了,或者感染的程度就减轻了。因此它的疗效在于夏天贴了以后冬天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了,所以疾病的发作可能就减少了。作用机理可能通过调整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性T细胞数目减少,辅助性T细胞功能过度活跃,从而减少B细胞合成IgE。并且通过抑制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减少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变缓的效应,从而减少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沿壁滚动机会来减少细胞黏附的发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起抗过敏作用,并能直接解除支气管痉挛和促使渗出物吸收,达到平喘的目的。临床研究 三伏贴疗效的评判是有难度的,金标准应该是随机对照实验,但是这种方法使用要具备条件。对于疾病的干预措施是不是固定,疾病的影响因素是不是特别的清晰,人群、观察的指标、测量等等是否一致,有一系列的要求。所以从现在来说,对冬病夏治的疗效,主要还是一种感觉性的,从病人的自我感受来说,认为它是有效果的,为什么呢?因为病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要去证明这个效果,还是有难度的。临床研究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织了全国13家医院参加,做疗效的评价研究,研究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对过去几十年来报道的一些文献,进行回顾的研究,来看影响穴位贴敷疗效的最主要的因素,从现在的文献报道来看主要有四个因素:药物的构成、穴位的选择、贴敷的时机、刺激量的大小,把这四种因素通过文献研究固定下来。临床研究第二步是做大样本的观察性研究。纳入研究的病人其他治疗不变,固定观察指标及疗效的评价指标,但是三伏贴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同,比较各操作方法疗效的差异。通过这样的研究,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能规范起来,能形成所谓的技术操作规范,这个技术操作规范是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形成的。临床研究第三步,有了上面这些资料以后,最终做随机对照实验,验证穴位贴敷的疗效和评价到底怎么样,希望能3到5年的时间拿出一个被大家认可和信服的有说服力的结果出来。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