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物”不仅可以指客观事物,还可以指人们想象中事物的形象。由于“物”所独具的表现性,其可以传递出人们内心不同的情感色彩,人们在感物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表达出来,使物之形与人之情相融合。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礼记乐记首次明确提出了“物感说”这一概念。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出音乐创作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西晋的陆机在所著的文赋中首次将“物感”说应用至文学理论中。文赋中的“物感”思想将自然景物纳入物感的范畴之中,开始强调自然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树叶落于秋天,心生悲感,柔条发于春天,又心生欢喜。陆机认为四时之景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光阴的感叹,同时也将人们引入了审美体验的领域,引发了人们的审美创造冲动。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作者之“意”要随物而动。在前代,“感于物”中的“物”不仅指自然界的物象,也指具有某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事,与之不同的是,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南朝的钟嵘把生活中的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忧乐也纳入感人之“物”的范畴中。他在诗品序中所说的“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而且包含社会情事(“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中,他更加强调那些能触发人之悲情的社会生活,突出了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特殊地位。关于“物感”之情,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理念。这里的“情”既指物感之情,也指个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者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才能充实文学作品的内容,在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陆机认识到情感就是文学创作的动机,同时要求作家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因为作品风格的高下由作家精神境界的高下决定。与陆机的文赋不同,钟嵘在诗品中更加强调“怨”情对人的感发作用,同时也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与孔子的“诗可以怨”所宣扬的“怨刺上政”意义不同,钟嵘诗品中所强调的“怨”是一种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在文学创作时常流露出一种感慨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悲凉之情。钟嵘物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推崇怨情也与此密不可分。 (摘编自高雅琪“物感”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这是对儒家思想观念下的“物”的内涵的突破。B. “物感说”是指人感于物而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物对人心的触发,“物感说”既属于美学范畴,又是文学理论。C. 钟嵘对“物”的内涵的认识更加丰富,他认为个人的现实境遇,如悲欢离合等也属于“物”的范畴,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D. 陆机提出“诗缘情”观点,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内在推动力,创作者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先总述“物感说”的重要性,接着从“物感”之“物”和“物感”之“情”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论证思路清晰。B. 文章第三段中引用陆机文赋中的话,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强调了景物对人的感发作用,使论证更加充分。C. 文章在论述陆机和钟嵘有关“物感说”的观点时,重点阐述了两人对“物”的不同理解,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D. 文章结尾在阐述钟嵘的“怨”情时,与孔子的“怨”进行了比较,说明前者是哀怨之情的表达以及怨愤之情的书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感物美学得到了充分发展,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B.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可以作为“物感”的典型例证。C. 礼记乐记作为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音乐美学的著作,指出“乐”产生于创作主体的心灵有感于“物”,是“物感”说最早的概念表述。D. 钟嵘强调能触发人感情的社会生活在“物感”中的重要性,注重诗对于“怨”情的抒发,这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有着密切关系。【答案】1. B2. C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此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强加因果,由原文的“陆机也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认为创作者之意要随物而动陆机文赋中的物已完全指自然景物了。这是儒家经学思想的地位在人们心中被动摇之后,呈现出的一种物的独立的观念”可知,“陆机充分注意到了物的动态性”与“物能区别于前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观念存在”并无因果关系。C.“因此在价值层面上要高于陆机的学说”于文无据,原文第3、4段只是阐述了陆机与钟嵘对“物”的不同认识,并没有对两者学说的价值高低进行对比。D.“创作者注重个人的情志涵养,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情,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说法绝对,由原文“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者内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情与文之间才会相统一”可知,不能由此推出“创作者注重个人的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错误。阅读原文第3、4段可知,陆机认为“物”完全指自然景物,钟嵘则认为“物”不仅包括自然风物,还包括社会情事,钟嵘对“物”的理解在陆机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补充,在逻辑上是递进的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陆机的文赋与钟嵘的诗品标志着中国古典感物美学走向成熟与定型”无中生有,由原文“自然万物对于文论家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这一时期完成”可知,原文只是说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成熟与定型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但并未说其标志是什么。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借助外力来进行传播,在风、水、动物等几种传播媒介中,动物的传播成功率是最高的。而动物中最主要的“传播员”为鸟类,因为它们能飞,可将种子传播得较远,所以,很多植物都倾向与它们建立合作关系。但鸟类的饭量不小,且进食频率又较高,对于大多数木本植物来说,只能每年“宴请”一次。于是,许多植物将眼光投向了蚂蚁。蚂蚁个体虽然小,但它们的力量从来不是以单个个体来衡量的,它们是社会性生活群体,一个蚂蚁家族凝聚起来的力量,可使比其大数十倍的动物都闻风丧胆。另外,一只蚂蚁可能跑不了多远,但地球上的蚂蚁分布非常广泛,在陆地上几乎随处可见。那么,植物究竟是如何将蚂蚁“发展”为心甘情愿的“种子传播员”呢?许多植物针对蚂蚁专门产生出了极富特色的种子,它们通常数量较多,个体较小,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一至两坨(或片)肉质的油脂体,其富含营养,甚至含有蚁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蚂蚁喜欢吃的食物,靠它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植物常常用鲜艳的色彩,大多为红色的果实或种子,来让鸟类发现它们的存在,但是大部分蚂蚁的视力较差,植物该如何告诉蚂蚁们“上门取货”?蚂蚁的嗅觉非常灵敏,植物就把重点转向了化学信号,且专门针对蚂蚁“投其所好”。大多数蚂蚁有两个喜好,一是糖类,二是蛋白和脂类,前者可用于补充成年工蚁日常活动消耗的能量,后者是蚁后生产和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且在自然界中主要来源为昆虫,故蚂蚁对于昆虫血淋巴(体液)的气味异常敏感。基于此,植物让油脂体变成了一个富含小分子蛋白和脂类的营养包,非常适于蚂蚁幼虫吸收和利用,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气味,让蚂蚁难以抗拒,一闻到就急不可待地蜂拥而来。油脂体为蚁播种子所独有,它的作用不只是蚂蚁的劳动报酬,还可用作蚂蚁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为了保护种子不受损伤,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为光滑,蚁颚不易咬住,而油脂体则可轻易被蚂蚁咬住,从而顺利实现搬运。蚂蚁啃咬油脂体时会咬伤种子吗?答案是不会,因为油脂体与种子的结合并非牢不可破,只要蚂蚁啃咬到一定位置,油脂体就会从种子上脱落下来,且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蚂蚁咬伤。一只虫子被蚂蚁吃掉体液后,剩下的坚硬外骨骼是没法再利用的,于是就被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蚁巢。 由于视力的原因,一粒种子也自始至终被蚂蚁当成了一只“虫子”,油脂体就是它们的“体液”,而种子本身就是那个啃不动的“外骨骼”,于是被啃完油脂体后的种子自然也被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巢穴。幸好如此,不然种子发芽形成的小苗将会破坏蚁巢结构,并耗费其中的氧气,威胁蚁群的生存。既然油脂体已被啃光,那蚂蚁又怎样将种子搬出蚁巢,丢到垃圾堆呢?对此,植物也有考虑,它们在种子上形成了一些精巧的构造。紫堇属的种类非常丰富,它们的种子大小形态各异,小型种子大多比较光滑,如石生黄堇;而稍大的种子,比如紫堇的种子上就有凹点;异果黄堇或阜平黄堇的种子上,有凸起的尖齿或凹点,它们都能增加摩擦,方便搬运。细辛属和马蹄香属的种子腹面中央,具有一条长而宽的沟槽,油脂体就长在里面,待蚂蚁把油脂体吃掉后,叼着凹槽边缘的裙边就能轻松将其丢出蚁巢了。在蚂蚁的垃圾堆中,除了种子,还有其他的垃圾,如蚂蚁的排泄物、动物尸体,以及建筑废料挖掘出来的土粒。种子待在这样一个肥力充足的地下安全室内,一旦等到适合萌发的季节到来,便会冲破种皮,顶开土壤,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生长。全世界蚁播植物约有2800多种,大部分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小灌木,多出现于贫瘠的区域,通过与蚂蚁合作,它们就顺利实现了物种的繁衍。(摘编自叶峥嵘蚂蚁竟然是“种子传播员”)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几种传播媒介中,鸟类能将种子传播得较远,传播成功率最高,所以鸟类就成了自然界最主要的“传播员”。B. 蚁播种子通常个体较小,种皮比较光滑,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独有的油脂体,这些都能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C. 蚂蚁视力较差,味觉灵敏,这一特点被植物有效利用,既吸引它们来搬运种子,又促使它们把种子当垃圾扔掉。D. 油脂体可以作为蚂蚁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其与种子并非牢不可破的结合形式还可以防止蚂蚁咬伤种子。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植物的角度来介绍蚂蚁这一特殊的“种子传播员”,有种反客为主的意味,令人感觉新颖而有趣。B. 文章先后使用多个问句,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又可以引起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而有逻辑。C. 蚂蚁的垃圾堆成了种子的“地下安全室”,一粒种子被蚂蚁当成一只“虫子”,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手法。D. 为了说明种子便于被搬出蚁巢,作者详细介绍了紫堇属的不同种子的精巧构造,举例翔实,研究细致。6. 蚂蚁是如何进行种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