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从未以“情节整一性”为前提,传奇剧本更是如此,它恰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卷轴手卷,具有典型的手卷式结构。戏曲中的传奇与绘画中的手卷最为直观的相似点,就是特殊的长度。正如手卷的长度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应该让欣赏者“一目了然”地完整欣赏的绘画应有形态,传奇的长度也和通常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不同,明显超出了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需要。明清传奇作为戏剧文本的长度,根本就不曾预设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演出,其前身宋元南戏的文本,就超出了这一要求,而从传奇之始祖元末时期高则诚的琵琶记开始,传奇的文体更有如一匹脱缰骏马,戏剧的逻辑从未对其构成制约。值得特别提示的是,高则诚创作琵琶记之前,以四折为一本的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就风行天下。明清传奇均以数十出为常例。按六十种曲所收录的传奇,40出左右的剧本在传奇中比比皆是,明清传奇不仅没有如元杂剧那种只有4折的作品,20出以下的都极为少见。这是因为多数传奇作家创作剧本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读本,他们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竞相以长度争胜。传奇除了长度远离一般对剧本文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奇作者安置戏剧故事的铺排方式,与从开端、冲突、高潮直至结局的“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更缺乏作为“对立双方”之矛盾的戏剧冲突。从传奇的文本结构看,尽管一部传奇叙述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具有其完整性的,但是优秀的传奇作者,似乎都偏好于在故事发展过程的时间延展中,有意地点缀着几个间隙性的段落,就像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一样,时有枝蔓逸出,形成有张有弛、错落有致的节奏感。这样的结构安排,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昆曲表演者称之为“冷热相剂”,显然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它也强化了传奇的文本结构与绘画手卷相似和相通的特征。明代传奇的结构对昆曲的演出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传奇作品动辄数十出,假如按一出演出半小时计,明代的多数传奇作品按全本演出超过20小时,如同一二十米的长卷一般,这样的长度,无论是对表演者还是观赏者,显然都并不适宜。其实,恰因传奇的叙事逻辑与手卷构图方式相似,所以传奇这种戏剧文本的篇幅才会如此之长,正如手卷最适宜于创作长卷,传奇手卷式的构成更宜于较长篇幅的创作,这也是传奇动辄长达数十出的内在合理性之所在。明清传奇以折子戏为主的演出形态与传奇的文体结构特点,简直是天作之合。传奇剧本虽以生旦戏为主,但一直有不成文的惯例,即每部传奇要为所有角色安排其独立表现的出目,更导致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呈现出手卷式多中心的特点。一些次要角色主演的出目,有时会逸出剧情的主线,就像手卷的闲笔和留白,让作品增添了叙事中的弹性与变化。假如其中没有起伏变化,没有“冷热相剂”,欣赏过程将会显得非常乏味。戏曲尤其是昆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与传奇的体例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传奇不只关心作为主要角色的生旦,几乎是下意识地顾及所有的行当,在剧本中为他们设置可以展现其能力的段落。反过来也可以说,传奇的作家虽然不无对作品整体的把握,但是对局部的注意实不下于整体。传奇和手卷本质上都可以被看成一个流动的整体,其多中心的特点,赋予了演出和欣赏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间,灵动又不随机。其实当我们说中国画的手卷多中心或者散点透视的特点时,还需要加以补充的是,在每幅手卷里,对具有相对完整性的局部的截取方式,并无固定模式,恰如折子戏一样,实际上是可以由表演者定义的。元杂剧相对篇幅较短,所叙述的故事和事件亦较集中,当然和动辄长达数十出的传奇没有可比性,不可能像传奇一样追求典型的长卷式的铺叙结构。元杂剧的文本相当具有严整性,一本四折,每折一套曲,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牌构成,结构规范。但这是音乐上的严整性,从戏剧角度看是松散和漫延的,文本结构仍有与手卷相似的特点,元杂剧末本的戏剧人物设置,更证明了这一点。元杂剧清晰地体现出讲唱的文本向戏剧文本的转化,其标志就是其代言体的特征,但这种转化并不能瞬间完成,从元杂剧大量末本中变换主唱者的现象,不难看到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还保留了讲唱艺术的若干痕迹。应该承认,本戏,尤其是剧场演出的本戏,对情节整一性的追求更符合一般的戏剧观赏规律。所以,当剧场演出成为戏剧的主要表现形态时,观众的欣赏方式即与欣赏绘画中的长卷截然不同,戏曲文本结构亦必然随之改变,“情节整一性”就是其最可能呈现的结果。(摘编自傅谨论传统戏曲与传奇的手卷式结构)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般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需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而宋元南戏的文本,则超出了这一要求。B. 由于多数传奇作家竞相以长度争胜,致使传奇作者对故事的铺排方式与“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缺乏戏剧冲突。C. 传奇结构的“冷热相剂”,类似于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也使观赏者的欣赏过程不至于太乏味。D. 传奇作家重视作品局部,顾及所有角色,这样的传奇本质上可以被看成一个流动的整体,演出过程中保有自由裁量空间。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琵琶记之前,一本四折、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已风行,但琵琶记之后,传奇的文体更加自由。可见,戏剧的逻辑并未对其构成制约。B. 不只关心生旦,而且在剧本中为所有行当设置展现他们能力的段落,传奇的这一特点对提升戏曲各行当的表演艺术水平,有着一定的帮助。C. 以四折为一本的元杂剧和动辄数十出的传奇之所以没有可比性,是因为元杂剧的篇幅较短,故事集中,不能追求典型的长卷式的铺叙结构。D. 随着戏剧的主要表现形态向剧场演出转变,观众的欣赏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戏曲文本结构向更符合戏剧欣赏规律的“情节整一性”的改变成为必然。3. 下列选项,没有使用原文所讲的传奇剧故事的铺排方式的一项是( )A. 梁辰鱼的浣纱记中,伍员和吴国的恩怨这条线与越国献西施这条线并无实质性关联;范蠡和西施两个最核心的人物在全剧大部分出目里也分居吴越两地。B. 李玉的一捧雪中,前一半的主人公是莫怀古,而从第15出开始,故事的主要人物就出现了明显变化,之前位居极次要地位的莫诚成为这一折的主角。C. 关汉卿的窦娥冤,以全剧中心人物窦娥为代表的善良人民,和流氓恶棍张驴儿、楚州太守桃杌代表的黑暗势力,构成彼此矛盾尖锐的双方。D.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在闺塾惊梦中穿插劝农,在骇变如杭中穿插淮警,这些穿插与有迹可循的伏笔不同,粗看全无头绪。4. 根据文本相关内容,补充完成下面的文本结构图。5. 结合文本,说说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如何体现戏剧的“情节整一性”原则的。【答案】1. B2. D3. C4. 文本结构特点 特殊的长度 作者通过篇幅和容量证明才情(“主要供案头阅读”也可给分) 助推昆曲(或戏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5. 在单位时间内(一天之内)讲述了完整的周、鲁两家相对完整的故事。作为对立双方的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成为整部雷雨集中的戏剧冲突。作者对周鲁两家故事的铺排方式,体现了“开端冲突高潮结局”的整一性特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由于致使”逻辑失当。原文说,“多数传奇作家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竞相以长度争胜。传奇除了长度远离一般对剧本文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奇作者安置戏剧故事的铺排方式,与从开端、冲突、高潮直至结局的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戏曲文本结构向更符合戏剧欣赏规律的情节整一性的改变成为必然”可能性与必然性混淆。原文说:“当剧场演出成为戏剧的主要表现形态时,观众的欣赏方式即与欣赏绘画中的长卷截然不同,戏曲文本结构亦必然随之改变,情节整一性就是其最可能呈现的结果”。“戏曲文本结构”的改变是必然的,但向情节整一性的变化是“最可能呈现的结果”,而不是“必然”。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C.窦娥冤的特点体现了剧中有“作为对立双方之矛盾的集中的戏剧冲突”,ABC均不符合传奇“情节整一性”原则。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处,结合所给出的“冷热相剂”“多中心”,再结合原文“这样的结构安排,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昆曲表演者称之为冷热相剂,显然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它也强化了传奇的文本结构与绘画手卷相似和相通的特征”“导致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呈现出手卷式多中心的特点”可知,此处说的是传奇剧本文本结构的特点,故此处应填“文本结构的特点”。第处,结合所给出的“冷热相剂”“多中心”说的是传奇剧本文本结构的特点;再结合“戏曲中的传奇与绘画中的手卷最为直观的相似点,就是特殊的长度”可知,特殊的长度是传奇剧本文本结构的另一特点,故此处应填“特殊的长度”。第处,结合所给的传奇剧本“文本结构的成因”可知,此处应填的是文本结构的成因;再结合“因为多数传奇作家创作剧本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读本,他们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竞相以长度争胜”可知,作者通过篇幅和容量证明才情也是传奇剧本文本结构的成因,故此处应填“作者通过篇幅和容量证明才情”。第处,结合所给的传奇剧本“文本结构的影响”可知,此处应填的是文本结构的影响;再结合“戏曲尤其是昆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与传奇的体例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可知,助推昆曲(或戏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也是受传奇剧本文本结构的影响,故此处应填“助推昆曲(或戏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在雷雨中,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只有一天,从“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开始到“当天半夜两点钟”结束,周、鲁两家八个人、三十年的恩怨,都在这一天内展现了出来。故事的地点较为单一,主要是周宅的客厅(虽然出现了其他的场景,但不是主要的故事发生地)。在单位时间内(一天之内)讲述了完整的周、鲁两家相对完整的故事。繁漪与周朴园的多年不和,繁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多角的感情纠缠,侍萍与周朴园的意外重逢,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鲁大海与周萍的冲突等等,作为对立双方的周、鲁两家两代人之间三十年的恩怨,成为整部雷雨集中的戏剧冲突。雷雨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中国北方某个闷热的夏日。剧本从鲁妈(侍萍)来看望在周家帮佣的女儿四凤写起,牵出周家和鲁家30年的恩怨情仇。30年前在无锡,周家大少爷周朴园爱上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后来周家为了给周朴园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大年三十把侍萍赶出家门。走投无路的侍萍带着出生仅三天的第二个儿子投河自尽,被人救起,流落北方受苦受难。谁知30年后,侍萍的女儿四凤又进入已搬到北方、成为大矿主的周朴园家做女佣,并且与周家大少爷-正是四凤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相爱。而此时在周家,如同即将在沙漠里干渴而死的周朴园妻子蘩漪,拼命抓住她与周萍的“罪恶的爱”企图拯救自己;周萍却对与蘩漪的关系感到悔恨和厌恶,紧紧抓住与四凤的爱情来洗涤自己的灵魂;侍萍早年带走的周朴园第二个儿子鲁大海,作为周朴园矿上罢工的工人代表进入周家与周朴园谈判斗争。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展开。侍萍眼见自己的儿女相爱而呼天抢地,诅咒命运的不公。蘩漪抓不住周萍的爱随即发泄最不忍的恨,先是叫出也爱四凤的周冲意欲阻拦周萍和四凤的出走,继而当着众人的面揭开自己与周萍的关系真相,接着又报复性地喊来周朴园要他看看这个“体面的家庭”。周鲁两家30年的恩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