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家教化移人性情观与德国现象学移情说对人格构造的重视有相似之处。比如,学者施泰因就非常强调移情对人格构造的重要作用,她承认,“我是在感受行为中被构造的,这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传统”,她没有否认人格构造论源于心理学传统,同时又认为,人格构造是一种“陌生人格”,而“陌生人格是通过移情在被体验到的行为中构造的”。儒家教化“移人性情”观最早体现在儒家人性论当中,有去欲复性和移情去恶两种不同的人格建构方式。儒家对教化移人性情功能的认识,因其人性论基础的不同呈现出复杂的状态。追索教化移情观念的演变,无论哪种方式均体现接受教化的主体内在的异己性感知,从总体上体现出“性待教而为善”的伦理价值取向。孔子的人性论较为接近性朴论,即性本无善无恶。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要求以人先天的质朴之性为基础,实施教化,从而建构起“君子”的人格精神。孟子持性善论,强调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由此建构起“有赤子之心”的“大人”“大丈夫”的人格内涵。荀子虽并未明言人性本恶,然则更为重视人性中的恶,强调移情去恶。西汉董仲舒从性有善有恶的角度出发,申明教化移情的必要性。在他看来,上天施放阴阳二气,而人天生亦有贪婪和仁爱二性;阴阳二气应当互不相犯,人身亦须控制情欲的作用。只有“损其欲而辍其情”,才能顺应自然天道;董仲舒亦是以“善”为人格构造的核心内涵。淮南王刘安的思想儒道杂糅,他对移人性情持否定性态度。淮南子精神训有云:“衰世凑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其情,以与世交。”高诱注曰:“雕琢其天性,拂戾其本情,以合流俗,与世人交接也。”而刘勰“雕琢性情”“陶铸性情”之说,虽受刘安思想影响,然其内涵却转为肯定性的价值判断,更接近荀子移情去恶的观点。中唐以后,孟子地位逐渐上升,至宋代,孟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宋真宗非常推崇孟子一书,王安石亦明确将孟子与论语相提并论,将其列为儒家第十三种经典著作。王安石认为尽性的关键是去情却欲,“去情却欲”,即是一个“移情”的过程,移情的目的在于养人之本性,从而使人达到“趋圣人之域”的理想人格境界。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与王安石的学说虽有很大差别,但在尊孟这个问题上颇为一致。这对朱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而“朱熹的学生们在确认了二程是孟子的继承者之后,又进而申明朱熹是二程道统的继承者”。可以说,宋明理学,谈“克己、正心”,皆以孟子性善论为基础,并亦可向上追溯到孔子的学说。而“克己、正心”,亦即移人性情,其目的正在于建构理想的人格精神。明初理学家胡居仁论人格建构亦以性善论为基础。认为教化正情养性、节欲成德,意在回归人的善良天性。“情性一体”则是王夫之人格建构的基本框架。王夫之论情性之关系曰:“喜怒哀乐之发,情也。情者,性之绪也。以喜怒哀乐为性,固不可矣,而直斥之为非性,则情与性判然为二,将必矫情而后能复性。”矫情、逆情皆为移情之义,王夫之亦强调移情“复性”的人格建构内涵。综上所述,儒家教化的人格构造必然通过移人性情才能得以实现。(摘编自汪群红“移人性情”与“移情”现象学视域下的儒家教化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是去欲复性还是移情去恶,在儒家人性论当中都体现了移人性情观。B. 孔子与孟子的人性论并不一样,孔子的人性论较为接近性朴论,孟子持性善论。C. 王安石的“去情却欲”和宋明理学的“克己、正心”在根本目的上相差很大。D. 胡居仁认为教化可以使人回归善良天性,这和荀子强调移情去恶有不同之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儒家的教化移人性情观与德国现象学移情说进行对比,论证两者具有相似之处。B. 文章第二段通过总括性的梳理,论证儒家对教化移人性情功能的认识呈现复杂的状态。C. 文章第三段引用淮南子的内容和相关注释,论证儒家的教化思想对刘安的影响。D. 文章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论证只有通过移人性情才能实现儒家教化的人格构造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德国学者施泰因认为人格构造是一种“陌生人格”,这表明了她认识到了移情对人格构造的重要作用。B. 西汉董仲舒认为上天施放阴阳二气,而人天生亦有贪婪和仁爱二性,比较科学地解释了人性有善有恶。C. 王安石将孟子与论语相提并论,将其列为儒家第十三种经典著作,这对抬高孟子地位很有作用。D. 明代王夫之认为,直接把喜怒哀乐说成是人的本性,是不对的,情是人性的头绪,情与人性关系密切。【答案】1. C2. D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C.“根本目的上相差很大”错误。由原文“王安石认为尽性的关键是去情却欲,去情却欲,即是一个移情的过程,移情的目的在于养人之本性,从而使人达到趋圣人之域的理想人格境界”“而克已、正心,亦即移人性情,其目的正在于建构理想的人格精神”可知,王安石的“尽性”和宋明理学的“克己、正心”在根本目的上都是想建构理想人格,是一致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京文章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对比”错误。应是类比。B.“论证儒家对教化移人性情功能的认识呈现复杂的状态”错误。对文意第二段的分析没有抓住重点。第二段重点在结尾一段一部分,儒家从总体上体现出“性待教而为善”的论理价值取向。C.“论证儒家的教化思想对刘安的影响”错误。文章第三段引用淮南子的内容和相关注释是为了论证刘安对移人性情持否定性态度,而儒家的教化思想是肯定移人性情的。从原文“淮南王刘安的思想需道杂糅”可知,这应是刘安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比较科学”错误。就本文来说,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在人性论上是不一致。董仲舒的见解也只是一种看法,文章没有对此表示肯定的意思。并且,推理也并不科学。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图1图2材料二:按照传统的说法,小麦起源于西亚。先由野生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天然传粉,进化成二粒小麦;二粒小麦又与粗山羊草“通婚”,才得到穗大、籽粒多的普通小麦。在西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着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粗山羊草。按照考古学家在中亚许多地方发掘的小麦遗存推论,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一万年以上。判定农作物的起源栽培史,一方面靠历史文献记载。另一方面靠所发掘的古代文物资料和与这种作物亲缘关系密切的野生种的分布情况等。从考古学和实际情况看,中国也可能是小麦的发源地之一,只不过较之西亚稍晚而已。从许多出土小麦文物不难看出,中国最早的小麦栽培证据距今至少已有5000年,在距今40003000年前,小麦不仅在中国西部已有广泛栽培,而且在南部,东部和中部也有种植。当然,仅以出土小麦文物来断定中国也是小麦的原产地。似乎有些太武断,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发现野生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但若中国不是小麦的原产地,在黄河中游和伊犁河谷许多地方,却早就有大片的粗山羊草原生群落,在西藏高原亦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而且周代还有麦秀歌,湖北当阳有“麦城”、山东商河有“麦丘”等地名,这些又作何解释呢?看来中国是否是小麦的原产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摘编自谈宜斌我们天天吃的小麦从哪里起源)材料三:2021年一场罕见秋汛,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概15天,小麦晚播,加大了用种量,施肥量这两项成本。面对秋汛影响,各地千方百计稳住冬小麦播种面积。河南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县级“三夏”指挥长,对贻误农时未完成播种任务的,追责问责;河北对“立冬后种麦”的每亩补助150元,全省冬小麦面积不仅没有减少,比上年还有所增加。努力耕作,能播尽播。最终全国冬小麦面积基本保持与去年相当,为丰收奠定了基础。2021年11月,小麦刚播种,中央财政就向主产区下达专项资金14亿元。2022年3月,在返青拔节期,中央财政先后安排16亿元和20亿元支持小麦生产,并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200亿元补贴。5月夏粮收获前夕,中央财政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100亿元补贴。一波波真金白银的支持,缓解了农资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稳住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小麦生长要受农时节律的支配,也更考验科技的精准度。回顾2022年小麦生产历程,有一场硬仗可以说是产量争夺战的关键。这就是2022年小麦苗情管理上的“促弱转壮”。农业农村部紧急组织专家制定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方案,小麦一返青,100多名机关干部和中国农科院30个科技小分队,就深入到全国11个主产省的田间地头,指导小麦田间管理。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力量也都压到生产一线,指导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在“准”字上下功夫。比如说,过去小麦播种后常常浇“蒙头水”,现在得看是一类苗、二类苗还是三类苗,不同种类,浇水的时机也不一样。再比如施肥,一块地面积有多大?小麦长得怎么样?产量目标是多少?根据这些要素,绘制出小麦长势图和施肥处方图,再按照这两张图专门配制肥料,就做到了“订制”施肥,一点不少,也一点不浪费。科技正以令人惊叹的姿态出现在粮食生产领域,为“中国粮”强韧性,抗压力提供了强劲动力。(摘编自仲农平中国粮食自信从哪里来)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6年到2021年的六年中,我国小麦产量和种植面积均有波动,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是呈正比关系。B. 2016年到2021年的六年中,2019-2021三年中我国小麦的播种面积连年下降,但是小麦的产量稳中有升。C. 小麦产业上游农药,化肥与机械的投入,决定了小麦的存活率和播种收获效率等问题,是小麦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D. 小麦的下游应用行业十分丰富,下游产业包括面粉、酿酒、饲料等行业,为小麦的价值增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说法认为,小麦起源于西亚,这种说法最关键的证据是,今天在西亚广泛分布着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粗山羊草。B. 小麦的栽培史超过一万年,中国最早小麦栽培证据距今至少5000年,不能仅从出土小麦文物来断定中国也是小麦的原产地。C. 中国是不是小麦的原产地的问题,至今尚没有定论,但从考古和实际看,中国可能是较之西亚稍晚出现的小麦的发源地之一。D. 周代的麦秀歌湖北当阳有“麦城”以及山东商河有“麦丘”等地名,这些都可以作为中国是小麦起源地的历史文献或文化资料。6. 中国粮食的自信可以理解为中国粮食具有韧性,请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小麦生产保持韧性的原因。【答案】4. C5. A6.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补贴机制稳住小麦播种面积;政策支持,帮扶到位,缓解农资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稳住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制定技术方案,指导小麦田间管理。绘制出小麦长势图和施肥处方图,指导小麦生长管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决定了小麦的存活率和播种收获效率等问题”表述绝对,“是小麦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于文无据,遗漏了小麦上游最重要的行业种子。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种说法最关键的证据是,今天在西亚广泛分布着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粗山羊草”错误,根据材料二“在西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着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亲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