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如历史研究可以有很多视角一样,文学史研究也可以有多种视角。研究视角的择定,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对象的客观性质,一是研究者对对象性质的判定。也就是说,只有对象具备此种性质,且此种性质已被研究者发现,这一研究视角才会确立。如果对象本来不具备此种性质,或研究者对对象的此种性质尚无认识,是不可能出现此种研究视角的。古典诗文曾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主体,抒情(包括理性成分虽重但不乏情感色彩的议论感慨)曾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从抒情视角来研究和阐释古典诗文曾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主要角度,这毫不奇怪。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被认识得较早较深,被阐述和弘扬得也较为充分。“中国是一个诗国”的说法,我们耳熟能详;“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悠久而丰厚”这个说法顺理成章而来,含义与之亦相通。而与抒情传统被阐论得相当充分相比,中国文学有无叙事传统,如何认识、描述和分析这个传统却是至今尚未获得满意回答的问题。前人也不是完全没有注意到中国历代文学的叙事问题,也曾有过不少论述,某些史论著作中有所提及。可惜中国尽管自古史学发达,但史著的叙事并不常在,更不都在文学研究的视野之中。比较突出的是,到了长篇小说和戏曲发达的明清时代,有些学者和评点家创造出一套关于小说戏曲批评方法和关于描写技巧的名词概念,如正叙、倒叙、补叙及草蛇灰线、横云断山之类,其中不乏精彩之见,但总的说来,尚缺少体系性,理论化程度较低,与对抒情传统的阐论相比,还是显得薄弱而肤浅。我们的古人创建了系统而精深的抒情诗学,但没能建设起堪与比美的叙事学。在叙事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西方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受到哲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刺激和促进,文学(小说)叙事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诞生,很快风靡欧美文学批评与学术界,美国后来居上,至今已成为其新的重镇。据我国叙事学者的研究,叙事学经历了它的草创期,完成并度过了它的经典期,现在已进入后经典(或称后现代)阶段,发生了引人注目且意义重大的“叙述转向”,正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迈进。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日,这一国际学术潮流不能不影响到我们,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于是,我们憬悟:真应该很好地发掘和阐明中国文学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叙事传统,这个传统沉埋不彰得太久了!此外,我们需要十分清醒:必须充分注意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叙事学理论是操作的工具,我们研究的对象则是中国文学。既然那工具有用、好用,我们当然要拿来,但又需时时不忘对象的独特性。如果碰到工具不适用的情况,只能改造工具,而不是改变对象以适应工具。由上所述可知,视角的建立绝非随心所欲之事,而需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必要条件。然而,一种视角一旦建立,也就能使掌握它的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的视域,就像多打开了一扇窗户,多拥有了一副望远镜或显微镜。当我们自觉地用叙事视角去重读古代文学作品,重审中国文学史时,的确会有不少新的发现,而这些发现的汇总,就是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一个足堪与抒情传统并列共存并相互辉映的文学传统。(摘编自董乃斌中国文学叙事传统论稿)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视角是由其本身性质及研究者对其性质的判定决定的。B. 相比于中国的抒情传统,叙事传统相关问题的论述显得薄弱且有待商榷。C. 西方人的叙事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均优于我国,且正在向更广更深处迈进。D. 我们发掘和阐明的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与其抒情传统共存并相互辉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文学史研究视角选定的决定因素,旨在说明我国不具备建立叙事视角研究的条件。B. 文章提及明清时期小说和戏曲的相关点评,论证了我国叙事学虽薄弱肤浅但仍有精彩见解。C. 文章第四段通过对西方叙事学现状的评述,指出我国在叙事学研究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使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抒情曾被看作中国文学主要的表现手段,古人对其认识较深,研究也较多,故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较为成熟。B. 如果我国发达的史学著作中较为注重叙事,叙事也较早进入文学研究视野之中,我国叙事学必将走在前列。C. 西方的叙事学较为成熟,我们理应予以借鉴,但借鉴时要注意中国文学这一对象的特殊性,切不可生吞活剥。D. 我们应当自觉地建立叙事视角,去审视古代的文学作品,比如乐府诗歌、史记等,以期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答案】1. D2. C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我们发掘和阐明的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错误。从原文“真应该很好地发掘和阐明中国文学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叙事传统”可以看出,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还有待被好好发掘和阐明。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旨在说明我国不具备建立叙事视角研究的条件”错误,应为“旨在说明我国建立叙事视角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B“虽薄弱肤浅但仍有精彩见解”错误,应为“虽有精彩见解但仍薄弱肤浅”,二者侧重不同。D类比论证”错误,原文有对比论证,并非类比论证。文章第一句话是在提出论点,所以不是类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B“我国叙事学必将走在前列”错,文中“史学著作中较为注重叙事,叙事也较早进入文学研究视野之中”可以建立叙事视角,但“必将走在前列”太绝对。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气象定义中,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雾和霾虽然是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在空气悬浮颗粒物多、空气质量偏差的时候,雾、霾也可以相互转化,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于是对普通公众而言,“雾霾”这样的固定搭配词,几乎成了空气污染的代名词。(摘编自中国天气网从雾霾到蓝天:十年历程回顾中国战霾记)材料二:据纽约时报报道,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甲醛,这可能为中国在雾霾治理上提供新的方向,为改善北京及一些东北部城市的空气质量带来极大帮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中的主要颗粒物是硫酸盐,但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甲醛和二氧化硫反应产生的羟基甲磺酸盐也是空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努力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情况下,“极端空气污染事件”依然存在的问题。报道称,中国治理雾霾的努力最近集中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上,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本次的研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即有针对性地减少汽车和工业精炼中甲醛的排放。我国相关部门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摘编自观察者网中美科学家:甲醛是导致中国雾霾的“新罪魁祸首”)材料三:据报道,美国加州南部海岸最新测试表明,海洋表面在夜晚会吸收雾霾中的氧化氮,大约一个夜晚可以消除雾霾中15%的化学物质。研究小组指出,2月份的一个夜晚,正巧风流将污染空气从洛杉矶盆地吹至海岸线区域,使研究人员能够跟踪分析氧化氮气体吹过海洋表面时所发生的变化。为了跟踪大气层氮循环,他们研究分析了五氧化二氮,它是氧化氮氧化后的分子结构。它能够与海盐中的氯化物发生反应,例如:反应形成硝基氯。当阳光照射次日清晨海面上的硝基氯,将产生氧化氮,并释放氯基物质,“攻击”其他分子并发生反应形成臭氧。一个大气化学家小组分析了五氧化二氮分子的“源与汇”证实它们在空气中消失,被海水吸收。(摘编自中华自然科学网科学家研究表明:海洋是天然雾霾净化器)4. 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和霾虽属不同天气现象,但二者搭配常代表空气污染,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微小的尘粒、烟粒等,且水平能见度低于10公里。B. 减排二氧化硫后,极端空气污染事件仍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甲醛和二氧化硫反应的生成物也能污染环境。C. 自从科学家发现我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相关部门就制定了一系列改善空气质量的新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 雾霾中的氧化氮氧化后能够与海盐中的氯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硝基氯,硝基氯在晚上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最终生成臭氧。6. 上述材料中关于雾霾的研究与治理,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4. C5. B6. 善于合作,注重团队的力量。如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霆的“新罪魁祸首”甲醛。敢于打破固有认识,接纳新的观点。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中的主要颗粒物是硫酸盐,但是认识到甲醛是“新罪魁祸首”后,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新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抓住机遇,善于从偶然事件中发现并研究问题。如海洋表面能消除雾霆中15%的化学物质的研究契机是,污染空气“正巧”吹至海岸线的一次流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由图解可知,雾出现在12时且相对湿度较低。根据原文“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可知,这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错误。B.由图解可知,雾出现在12时,霆的时间为6时和18时。根据原文“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可知,这与原文雾、霾出现的时间表述不符,故错误。D.由图解可知,雾出现在6时和18时,所在相对湿度位置为5000;霾的时间为12时,所在位置接近10000。根据原文“早晨或傍晚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时候多为雾,白天空气相对湿度小的时候则为霾”可知这与原文雾、霾出现时的相对湿度表述不符,故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微小的尘粒、烟粒等,且水平能见度低于10公里”错误。根据原文“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可知,这些特征是对“霾”的描述。选项“它们的产生”扩大范围,与原文表述不符。C.“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错误,根据原文“报道称,中国治理雾霾的努力最近集中在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上,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本次的研究给出了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即有针对性地减少汽车和工业精炼中甲醛的排放。我国相关部门决定采纳建议,予以实施”可知,原文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取得了一些成效,针对甲醛的新措施并未提及取得成效。选项“自从科学家发现我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D.“硝基氯在晚上经过一系列反应后”错误,根据原文“当阳光照射次日清晨海面上的硝基氯形成臭氧”可知,选项时间表述错误。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据纽约时报报道,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甲醛,这可能为中国在雾霾治理上提供新的方向,为改善北京及一些东北部城市的空气质量带来极大帮助”可知,善于合作,注重团队的力量。如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发现导致中国冬季雾霾的“新罪魁祸首”甲醛。根据原文“长期以来,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