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伟大文明的起源,无不伴随着神话幻想支配的文明奇观:埃及金字塔与斯芬克斯像,巴比伦神庙庙塔,迈锡尼的黄金面具,中美洲玛雅金字塔,等等。对照之下,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既不在巨石建筑方面,也不在贵金属的冶金术方面,而是突出表现在切磋琢磨的玉礼器传承方面。如凌家滩5300年前80公斤巨型玉猪,北方红山文化玉雕神祖像与南方玉雕羽冠神徽之类。还有延续五千多年,至今依然发挥经济作用的西玉东输路线“玉石之路”。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文明起源期覆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袤,与尼罗河、两河流域和希腊半岛孕育出的偏于一隅的文明古国截然不同。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解释: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句古代熟语已道出此中奥秘,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如论语所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为什么礼神祭祖要以玉器为中介?以玉和帛为至高价值的国教信仰,究竟源于何时何地?项目研究成果表明,此类国家信念体系,建立在中国文明独有的两种物质的互动基础上。从文明的基因构成看,先于青铜时代王权国家,还有一个更早更深远的玉器时代,该时代铸就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注定给文明发生提供不变的价值导向。诸如卞和献玉璞、周公手持玉璧玉圭和祖灵展开现场对话等故事,读书人早已司空见惯,却未能有效反思其所以然。其实,这和一万年来玉文化在东亚大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史前玉文化的点线面传播过程靠什么因素得以实现?靠的是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具体讲,以玉为神,以玉为天,以玉为永生不死的象征,这是一整套神话信念体系。此类观念的跨地域传播,在距今四千年之际覆盖到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是一个没有金戈铁马的精神统一的渐进过程。该过程要比秦帝国武力统一中国,早出整整两千年,其重要的文化史和思想史意义,不言而喻。以往的国学传统受制于文献史学观,根本无法认识到这一场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唯有走出已有的书本知识的束缚,跟随第四重证据(考古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不断出现的轨迹,才能走进前文字时代物证符号认知的广阔天地。这就意味着要对大量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并由此展开辨析解读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文本编码与再编码的本土化理论。对“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这个重要命题,现已逐渐形成更为细化的认识推进:璧、琮、璜,加上锥形器和冠形器的完整玉礼体系,早在五千年前的环太湖的长三角地区就已率先完成。良渚文化之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奠定了夏商周玉礼符号的基础。此种认识的递进,又推出基于环太湖地区田野调研的考察记类著作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2021年),让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细化探讨,揭示出在无文字时代发生过的重大文化传播现象对文明起源的意义。如果要追问为什么史前玉文化的高峰没有出现在中原和北方,却唯独孕育在长三角地区,那一定和一万年前长江流域率先驯化出稻米,并在七八千年前开启养蚕缫丝生产等物质积累优势有关。(摘编自叶舒宪文明探源的交叉学科视角及方法论创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不像其他文明那样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B. “化干戈为玉帛”这句古语中蕴含的华夏文明价值观把中国人凝聚于一个文化共同体中。C. 以玉帛为最高价值的国教信仰源于玉器时代,这个时代神话信念体系得到了跨地域传播。D. 玉文化首先孕育于长三角地区,良渚文化后辗转传播到中原,夏商周玉文化也渐渐形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在起源期的覆盖区域上的对比,引出了中国为什么以玉为礼神祭祖的中介的话题。B. 文章第二段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语,论证了华夏文明的最高价值观就是“化干戈为玉帛”。C. 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揭示了玉文化的传播对文明起源的意义,以及史前玉文化高峰出现在长三角地区的原因。D.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对比使中国文明的特点更突出,举例则使论证充分而有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明起源期的文化奇观在玉文化传承方面表现突出,与史前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 西玉东输的玉石之路已经存在五千余年,最初它依靠的是共同的史前神话信仰的认同力量,如今它仍然发挥着经济作用。C. 以玉为神、为天、为永生不死的象征的观念的传播,是精神统一的过程,它在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方面起了很大作用。D. 对史前考古遗址和文物进行再学习,予以辨析和解读,有助于人们理解先于甲骨文汉字而存在的文化整合和凝聚过程。【答案】1. A2. D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不像其他文明那样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曲解文意,其他文明的文化奇观不是“都表现于巨石建筑和贵金属冶金术方面”,而是有的表现于前者,有的表现于后者。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引出了中国为什么以玉为礼神祭祖的中介的话题”错误,引出的是“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这一话题。B.“论证了华夏文明的最高价值观就是化干戈为玉帛”错误,论证的其实是玉帛有至高价值;而且“化干戈为玉帛”只是蕴含着华夏文明的最高价值观,但它本身并不是最高价值观。C.“以及史前玉文化高峰出现在长三角地区的原因”错误,原文中“如果要追问”引出的内容不是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书中的内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在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方面”错误,依据“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不分地域、族属、语言的巨大差异,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化干戈为玉帛,这一句古代熟语已道出此中奥秘,那就是认同到华夏文明特有的最高价值观。如论语所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可知,以玉为神、为天、为永生不死的象征的观念的传播是在把中国人凝聚到一个文化共同体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摘编自人民网如何科学认识雾霾天气?)材料二: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颗粒,而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颗粒。雾与霾的主要区别是水汽含量的多少,当水汽含量90%时,称为雾;当水汽含量80%时,称为霾;当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即雾霾。雾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和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有关。当前,随着城市的楼房越建越高,地面摩擦系数会增大,这会使风在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而静风现象明显增多,这对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产生了不利影响。并且,很容易导致城区内高浓度污染。而当逆温层处于一个城市的上空时,因为逆温现象、城市高空的温度要比低空的温度高得多。所以,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相对缓慢,而污染物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会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会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由于逆温现象,低空的温度会更低,导致污染物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且在低空停留的时间增加,不能及时排放出去,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造成城市上空出现颗粒物沉积的现象,即雾霾现象。(摘编自杨倩等大气雾霾的成因、危害与治理)材料三:自2013年出台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以来,深圳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到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较2012年下降26.3%,超额完成了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的任务。到2020年,深圳的PM2.5浓度降低到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第6位,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第二阶段标准。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很难实现碧水蓝天。深圳从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建市以来进行了三次重大的产业升级,从产业升级转型的角度将重污染产业逐步移出深圳,并对相关行业进行改造和升级。此外,2018年深圳市开始布局PM2.5自动监测网络,在全市74个街道完成了全面监测点的建设,形成了“一街一站”的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大气是流动的要素,并不以行政边界为局限,对于区域化的雾霾治理,开展城市群的联防联控十分重要,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主动协调深港、深莞、深惠打造联防联控机制。目前,“深圳蓝”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摘编自郭少青、魏怀龙雾霾治理:深圳实践与经验借鉴)4. 下列图解,不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高楼地面摩擦系数增大风力减弱静风现象高浓度污染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尤其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超标的表述,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的结果。B. 雾与霾虽然都是气溶胶颗粒,但还是有所区别的:前者主要是由微小水滴和冰晶组成,后者主要是由灰尘等颗粒物组成。C. 深圳的大气污染治理经历了多个阶段,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最终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佳空气质量标准。D. 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一般很难达到碧水蓝天的标准,但是深圳却做到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他城市治理雾霾的信心。6.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治理雾霾有哪些措施。【答案】4. D5. D6. 尽量减少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等,以便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控制楼层高度和密集度。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对相关行业进行一系列的产业改造、升级与转型等。建立一定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城市群的联防联控措施,加强区域协作治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根据原文“由于逆温现象,低空的温度会更低,导致污染物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且在低空停留的时间增加,不能及时排放出去”可以推知,随着高度的增加,污染物颗粒减少,则PM2.5浓度就会降低,而非升高,斜线应为反比例“”。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A.原文为“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本项缺少“通常”一词,故错。B.原文指出,雾是由“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颗粒,句中用的是“或”而非“和”。C.“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佳空气质量标准”错误,应为“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第二阶段标准”。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说明治理雾霾有哪些措施”,答题时在文中筛选相关做法,并予以归纳即可。根据材料一“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