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多元起源,中原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西周时期: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并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文明;春秋战国:戎狄蛮夷初步形成共同血缘和文化认同;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2)发展:秦汉到明清秦汉时期: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崇法家学说;董仲舒融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形成汉代新儒学。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到隋唐: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融,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 道交融景象;宋元:宋明理学哲学化、思辨化;文化世俗化、平民化;明清:出现进步思潮,提倡个性自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抨击封建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君主专制发展,钳制思想,禁锢中华文化发展;(3)转型: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推动中华文化进步;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民本思想,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起源发展具有本土性;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政治:中央集权下国家统一,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发展完善; 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思想: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中华文化自身的优势,具有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民族: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对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文化内涵;其他:重视教育和史学传统;先进人物的传承与创新;6、论文素材积累:(1)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 综上所述可见,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与统一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发展的。(2)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 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思想主张。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史实:两汉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隋唐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儒学吸收佛道教思想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与儒道思想融合,形成理学,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的佛教推动了东南亚文化的发展;以佛教为纽带,密切了与印度及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佛教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消极影响;(2)西学东渐:第一阶段:明末清初,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传教士传播西方科技;第二阶段:清末民初,西方科技、制度、思想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目的:救亡图存;影响: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内容时间阶级代表人物事件著作主张器物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制度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维新变法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天演论;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思想(新文化运动1915-1923)1915-1919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与科学1919年后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3)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原因及意义:特点: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相结合;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原因:政治:西方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思想:西学的不断传播; 其他:有识之士的推动;意义: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4)两次西学东渐对比: 明末清初 近代 背景 受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影响;传教士传教的需要; 工业革命后列强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蓄意侵华; 救亡图存的需要; 传播主体 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 参与主体广泛,包括官员、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 接受群体 少部分知识分子如徐光启 群体不断扩大,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内容 西方科技为主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深入 影响 开阔眼界但没有使中国产生根本性变革 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汉字:汉字传入,推动当地文化交流和发展;思想:儒学传入并成为官学,中国化的佛教也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仿唐制推行中央集权、土地和赋税制度;越南科举制度跟中国基本一样;建筑、绘画、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2)对欧洲的影响:四大发明对欧洲影响: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指南针推动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市场建立和殖民扩张;儒学对启蒙运动影响:儒学中民本、重视道德等思想为启蒙思想家吸收来反对封建专制;社会生活: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时尚;第3课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1、上古时期的西亚、埃及文化(1)古代西亚: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史诗;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是王权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2)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莎草纸;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金字塔、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2、中古时期的西亚、北非文化阿拉伯文化(7世纪)(1)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并深刻影响世界。阿拉伯人在代数、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转型;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保存并传播古代文化。将古希腊罗马文化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2)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3)阿拉伯文化繁荣原因:地理位置优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工商业繁荣;统治者采取宽容开放的文化政策;学者、商人的推动。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1、欧洲古典文明古希腊(1)希腊的“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文化成就:哲学(理性思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学:荷马史诗、戏剧;雕塑:掷铁饼者;建筑:帕特农神庙;史学(欧洲史学源头):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体)、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意义: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基础;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2)希腊“古典时代”在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原因:经济: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繁荣;政治:城邦公民政治提供较为宽松环境;城邦重视公民教育;文化: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围;其他:从周边汲取优秀文化成果;2、古罗马文化:法律:十二铜表法;史学:李维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历法:世界通用的公历;3、中古西欧文化(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1)基本史实:政治上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控制西欧社会精神生活。中古西欧文化在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基础上,融合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人部族传统而形成;圣经对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很多素材来自历史传说和神话;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3)评价:受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继承古希腊、罗马哲学、法律、科学,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基础;(黑暗中孕育着曙光)4、中古时期拜占庭、俄罗斯文化(1)拜占庭帝国文化特点: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承罗马法,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法学和法制影响深远; (2)俄罗斯帝国文化特点: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又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文化; 基本史实: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俄罗斯教堂建筑呈现出圆顶多塔风格;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1、古代印度文化(1)发展历程:BC1500年左右,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BC6世纪,佛教产生,宣扬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反对种姓制度;4世纪,印度教兴起并逐渐成为印度主要宗教;(2)主要成就:梵文是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反映古印度人民的生活;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发明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3)影响:对东南亚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等产生广泛影响;2、古代朝鲜、日本(1)朝鲜:瞻星台;三国史记;佛教、道教、儒学、汉字等从中国传入朝鲜; (2)日本:天皇制度、武士道;诗歌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大和绘和浮世绘;受中国制度、儒学、佛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