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4/10/3,#,曹刿论战,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文体简介,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背景简介,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襄公即位后,政令无常,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即位后,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公子纠被逼死。但齐桓公仍不甘心,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导入课文,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这天 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谈长勺之战的。透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 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 强的原因。,2,、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技能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主旨。,情感目标:,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听师范读,正音后朗读,.,读准字音,细读课文,了解大意,十年,春,齐,师 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进攻,攻打。,迎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大举攻打鲁国。庄公准备派兵迎战。曹刿(听到这个消息后)请求拜见(庄公)。,译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代词,他的。,同乡的人。,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代词,指应战这件事。,参与。,鄙陋,目光短浅。,拜见。,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译文,他的同乡说:“都是当政的人谋划的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那些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靠。,这里是“养”的意思。,不。,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人,这里指鲁庄公一些臣子。,应答。,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虚夸,谎报。,诚实。,使人信服。,赐福,保佑。,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庄公说:“祭祀时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品,从来不敢虚报浮夸,一定诚实说明(有多少说多少)。”(曹刿)应答说:“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案件。,明察,弄得清清楚楚。,实情。,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连词,就。,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他,代指曹刿。,坐车。这里指坐同一辆车。,击鼓。击鼓是进军的信号。,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军队溃败。,驱车追赶。,下车。,车轮压出的痕迹。,古代车厢前用做扶手的横木。,追赶,这里指追击。,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已经战胜。既,已经。,原因,缘故。,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振作。,第二次。,尽。,充满。,所以。,代词,他们,指齐军。,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已经战胜后,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就耗尽了。敌人(击鼓进攻了三次)士气耗尽,我军(才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涨,所以战胜了他们。,估计,预料。,埋伏。,倒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我)害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于是)我仔细察看发现齐军战车轮子压出的痕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知道他们真败了,)所以这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积累古今异义,4.,弗敢,加,也,古义:虚夸,谎报;今义: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5.,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6.,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7.,忠,之属也,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今义:忠诚,积累古今异义,8.,可以,一战,古义: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9.,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10.,弗敢,专,也,古义:独自占有;今义:集中在一件事上的,积累古今异义,积累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故逐之,2.,从:,民弗从也,战则请从,3.,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公将驰之,4.,以:,何以战,必以情,必以分人,5.,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6.,信:,小信未孚,必以信,7.,安:,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积累一词多义,积累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一,鼓,作气,深入阅读,合作探究,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深入阅读,合作探究,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深入阅读,合作探究,3、为什么说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能够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揭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 曹刿的启发下,庄公最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 表现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深入阅读,合作探究,4、曹刿是如何帮忙庄供选取战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求曹刿 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务必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 化做出正确的决定。,深入阅读,合作探究,5、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明确:分两层意思,一战胜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思考周全,行动谨慎。,深入阅读,合作探究,6.,试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曹刿:,远谋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曹刿请见,表现他的政治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的过人谋略。,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文章写作特色与手法,1.,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用鲁庄公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的对话,战时二人的表现,战后庄公的“问其故”和曹刿的“论战”,都形成鲜明的对比。,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段落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深入阅读,合作探究,1.,概括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课文第,1,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3,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可不可以打,最后得出“可以一战”的结论,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所以课文详写战前讨论(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文章归纳与总结,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齐鲁“长勺之战”的记叙,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战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稳重果断,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也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谢谢,再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