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优竞赛】九年级化学培优竞赛必刷题(第七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粮食酿成酒 石油分馏 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植物的光合作用 霓虹灯光闪烁 煤的焦化ABCD2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A降低火柴梗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3下列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清除可燃物B既降温又隔绝氧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4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5电影赤壁中有一个场景: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6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7把一根铁丝绕成螺圈(如图甲),然后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如图乙),螺圈上方火焰消失,一段时间后螺圈上方火焰又出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螺圈上方火焰“消失”是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火焰“消失”是因为可燃物被清除C火焰“消失”是因为氧气被隔绝D金属丝吸热导致酒精的着火点被降低8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9“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对“CaCO3CaO”的转化进行拟人化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转化属于分解反应BCaCO3可用作补钙剂C生成的CaO可作CO2的干燥剂DCaCO3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之一10如图中,图1是泡沫灭火器,图II、II是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当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接触时,立即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B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泡沫从导管口喷出C碳酸钠溶液可以用块状大理石代替D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11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1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1)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溶液制取二氧化碳(2)二氧化锰固体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常温下制取氢气A(1)(2) B(3)(4) C(2)(4) D(1)(3)(4)13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流程可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制得H2中氢元素最初来源于水和硫酸C所有涉及的反应中,有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D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14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严格防控,科学消毒。下表是酒精的相关数据:资料: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低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物质爆炸极限%(空气中的体积分数)闪点()着火点酒精3-1912.8(医用酒精为22)423A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B在家里,可以采用擦拭医用酒精的方式对桌面、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C当空气中酒精蒸汽的体积分数大于19%时,遇到明火不爆炸,也不燃烧D由表中数据可知,引燃酒精时不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15将37.2g某种天然气水合物(CH4xH2O)与一定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53.2g冷却至室温后将剩余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玻璃管内已进行排空气处理),如图所示,反应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增加13.2g,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中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冷却后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可以得到10.0g碳酸钙B上述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32.4gC经过计算,x=8D自然界的该物质已经成为一种人类广泛使用的新能源二、填空题16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某同学用40%的乙烯利溶液和NaOH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并探究其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乙烯的体积分数范围,用a%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仪器中,仪器A的名称是 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连接乙烯的发生装置,除了橡胶塞、导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图1中的 (填宇母)(2)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判断集气瓶内的水已全部排出的依据是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理由是 (3)用容积均为VmL的集气瓶收集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如图A所示,收集一瓶乙烯体积分数为50%的混合气体点火不发生爆炸再如图B、C所示,分别收集气体并点火,前者发生爆炸,后者不爆炸结合步骤,得出a%、b%的范围,其中b%的范围是: % %按照中值法继续探究,可得到更准确的爆炸极限数据(4)乙烯利溶液酸性较强,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上它,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3%5%的 (填字母)A氢氧化钠溶液 B硼酸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 D醋酸溶液17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铁固体。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明查到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MgOMgCl2Mg3N2Mg(NO3)2MgCO3Mg(OH)2颜色白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白色白色(1)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2)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3)实验结论写出一个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4)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科学探究题18课堂上,老师将用水润湿的手帕在75%医用酒精中浸泡后点燃,酒精燃烧但是手帕安然无恙(图1)。针对本实验,学生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滤纸的着火点约为130。(进行实验)实验一:不同质量的酒精与水混合实验编号无水酒精质量/g水质量/g85810815820830实验二:取滤纸,分别浸泡在实验一所得溶液中,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得数据绘制成图3所示的曲线。(实验记录)实验编号现象酒精和滤纸都燃烧酒精燃烧酒精燃烧酒精燃烧酒精不燃烧(1)(解释与结论)75%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 。(2)实验一的目的是 。 (3)实验在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4)实验在 s时酒精燃尽,火焰熄灭。 (5)用滤纸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所用酒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范围大致是21. 1%T %。(保留0.1%) (6)(反思与评价)图3中实验的曲线与其他4个实验的曲线比较后,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19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查阅资料】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猜想与实验】1、固体为Ca和CaH2。2、固体为CaH2。(1)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有氢气生成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生成 (填化学式)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2)【实验反思】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3)【反思讨论】(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四、计算题20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阅读资料)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