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银行调研报告:金融危机新形势下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体系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如何实现这一蓝图是党交给我们金融干部的一项任务,在目前形式下如何构建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进而帮助农村经济摆脱低水平低收益的增长模式,是我们金融人研究落实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试图探讨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拉动内需。一、农村金融现状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金融体系供给,但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三个不合理的现象:(一)金融机构设置不合理。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工行出城、中行下乡、建行破墙大兴土木在农村大建金融网点的局面,然而到是本世纪初,这些金融机构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核算网点成本,把在农村建立的网点逐渐收缩,逐渐远离农村市场,脱离农村经济,转向支持大项目大企业去了.据调查某县工行、农行、建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撤并网点4个、6个、3个,共计13个。分别减员19人、53人、23人。农村信用社也基于风险的考虑全部撤销了每村都建立的信用代办站349家.而农村民间金融又处于被压制而发展不充分的状态。由于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功能的逐步弱化,而广大需求者对金融的需求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目前建设新农村主要生力军仅余农村信用社一家了.(二)资金配置出现缺血和失血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变革强力推动下,我国金融市场化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与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市场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性机遇,同时为金融业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为金融业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均衡的、充足的资金给予支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金融政策,应在解决资金有效配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要立足于“反哺”、“多予”。但是,由于受现行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市场调节配置金融资源以及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金融支持断层,“缺血”及“失血”严重的矛盾局面。如某县金融机构存贷占比仅为25%,约有50%的资金外流了,金融机构起到了抽水机的作用。三家国有商业银行200年至200年每年上存资金分别为71152万元、68780万元、88310万元、113052万元、155200万元,上存资金数额逐年加增大,200年比200年增幅达118%。目前某县邮政储蓄机构虽已办理小额贷款业务,但余额很小,仅为万元。因而邮政储蓄存款资金全部外流,200年至200年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26214万元、34472万元、45580万元、52571万元、64559万元,亦呈逐年增长趋势。可见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给当地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资金需求无疑是雪上加霜。(三)基层保险公司证券设置不合理据对某县的调查,全县保险机构数量增速较快,200年全县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已达8家,比2020年增加了4家,增幅达100%。且8家机构仅有3家属于经有关部门批准颁发营业执照,其余5家属无照经营,在8家机构中只有一家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其余均经营寿险业务。同时办理农业保险的一家,且保险业务仅现于国家补贴的母猪保险和农业雹灾保险,品种单一。二、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体系思考配置农村金融资源体系,是指金融资源在农村的分配和布局状况,包括金融资源向农村流动状况、农村对金融资源的占有状况、农村金融资源与其他资源的组合状况等,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