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二 诗词曲阅读栏目设置:考点解读一考点剖析一备考整合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 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古诗文阅读:1 .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 .把握古诗文的意象、意境,理解文章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3.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语言、形象及表现手法等做出概括并进行初步的鉴赏和评价。考情分析考查分值:一 般 1 2 题,共 2 6 分。考查形式:1.所选古诗词以课内所学内容为主,所选课外诗词倾向于课标指定的篇目,难度不大。2 .考查重点集中于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3.题型上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命题趋势一、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在鉴赏一首诗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诗歌的体裁和格式:不同体裁的诗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了解诗歌的体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2 .诗歌的题材和主题:诗歌的题材可以包括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感情抒发等。而主题则是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在鉴赏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主题来把握诗人的意图。3.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二、中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在中考中,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命题趋势:1 .注重对基本要素的考查:中考命题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或者优秀的诗歌作品,考查学生对于诗歌基本要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学生需要熟悉不同体裁的诗歌形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2 .注重考查对意境和情感的感受:中考命题中常常会给出一首诗歌,要求学生通过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个人的感受和表达。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比如2 0 2 3 年广东省卷在古诗文默写后考查了诗歌的文学常识题。3.注重考查对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有时候,中考命题会选择一些有一定历史背景或者文化内涵的诗歌,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把握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学生需要广泛阅读,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u(真题引领-满分指导-即时训练)第一步:真题引领1.(2 0 2 3 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 湾 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 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2.(2 0 2 3 广东广州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 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 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2 0 2 2 广东广州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 阐 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4.(2 0 2 2 广东深圳 中考真题)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如果你要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你会在何种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 0 2 1 广东广州 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步:满分指导1.文学常识识记在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题型并不常见。主要考查诗、词、曲的体裁、作家及作品。平时复习时要注意积累。1 .诗。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1)古体诗。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四类。诗经中四言古诗比较多,它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作有 关雎 兼葭等。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如陶渊明的 饮酒。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诗主要是民歌,如 木兰诗等。(2)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它分为律诗、绝句两种,均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要押韵。五言律诗如杜甫的 春望,七言律诗如崔颖的 黄鹤楼。绝句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求押韵。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的 登鹳雀楼,七言绝句如杜牧的 泊秦淮。2 .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般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按创作风格,可将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为代表。3.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即为小令。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著名的作品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的 窦娥冤,郑光祖的 倩女离魂、白朴的 梧桐雨、马致远的 汉宫秋。王实甫的 西厢记也非常有名。二、鉴赏形象特点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结合人物个性;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 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也可以概括出来;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2.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紧扣景物的特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步骤: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3.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紧扣事物的特点;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答题步骤: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三、赏析表达技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2.表现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四、品味炼字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五、分析主旨情感六、赏析名句技巧内容示例一看题目诗词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就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二看词句诗词中往往有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词,通 常 有“别、惜、独、愁、思、沾襟”等,结尾句一般直接表达诗人情感三看意象诗人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具体的景物中,由此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意象杨柳、浮云等往往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而明月、鸿雁、杜鹃等则往往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四看题材每一题材的古诗常常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田园诗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送别诗多表达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七、描摹意境画面1 .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和画面。2 .析特点。抓住诗句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3 .明情感。理解诗词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4 .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形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不可单纯翻诗句。第三步: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筠溪晚望 北宋 释德洪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新晴为不平,约束晚见还。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整钩背落日,一叶嫩红间。【注释】释德洪:北宋诗僧。约束:管束,限制。这里指两岸对溪水的限制。见还:显现旋转,这里指溪水的舒卷伸缩。拨制,同“泼剌”,象声词,形容鱼跃出水面的声音。整钩:溪畔垂钓。嫩红:指夕阳的下的橘红色。(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倚”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溪以人的动作情态,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B.“不平”表现出溪水的起伏变化“见还”刻画出溪水的舒卷伸缩,诗人用这两个词语展现春水的摇曳生姿。C.尾联诗人由溪畔垂钓的游子的近景得到橘绿色的夕阳,江景,层次分明,画面色彩丰富。D.本诗以景开篇,诗风恬淡自然,语言平淡,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于平淡中蕴含深意。(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两幅图片,请同学们为这诗的颈联选择一幅合适的配图并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商山早行(唐 温 庭 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棚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C.颈联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已大亮,驿墙边白色的枳花明丽耀眼。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3 .请 你 说 出“客行悲故乡”中,诗人因何而“悲”?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 .请说说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5 .刘 禹 锡 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 渊 明 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 师荡浆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乙赠 别(其二)唐杜牧多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