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0页
第2页 / 共140页
第3页 / 共140页
第4页 / 共140页
第5页 / 共140页
第6页 / 共140页
第7页 / 共140页
第8页 / 共140页
第9页 / 共140页
第10页 / 共140页
亲,该文档总共1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 人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一 年 级 上 册 精 品 教 案 全 册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式”四环节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其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一生成问题创设情境: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生成问题: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由学生提出并选择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第二环节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其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一互动交流一共同优化,形成结论。自主探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互动交流:首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教师要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小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结论。第 三 环 节 巩 固 应 用,内化提高。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产生策略,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其基本程序是:基本应用一综合应用一诊断评价。基本应用: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寻找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综合应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综合应用的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过程;诊断评价: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同时也会暴露出学习的不足和疏漏,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第 四 环 节 回 顾 整 理,反思提升。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方面和学习方法、策略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探究式”四环节练习课教学策略第 一 环 节 问 题 引 入,回顾再现。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进行简要的回顾。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 .回顾再现应简短高效;2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形式。第 二 环 节 分 层 练 习,强化提高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的习题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要及时订正和评价,保证其正确率。2.在订正和交流中,要注意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注意发现有创造性的思维,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已有的认识。3.“提高、拓展性练习”作为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试做的情况确定是否进行交流和评价。第三环节 自主检测,评价完善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达标性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存在不足,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措施。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1、有些练习课,在“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这一环节中边练边订正,练习的比较充分,时间占用多,这种情况下,“自主检测”的环节不一定安排。2.对于检测的题目,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检查的方式批阅,也可以教师在课下集中批阅,课后或在下节课上进行订正。第 四 环 节 归 纳 小 结,课外延伸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本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提升,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归纳小结:即对练习内容进行小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课外延伸: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兴趣,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练习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探究式”三环节复习课教学策略第一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本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整理知识,在整理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第 二 环 节 重 点 复 习,强化提高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 三 环 节 自 主 检 评,完善提高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一)自主检测: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二)评价完善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有关对本册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认 识 符 号 V,=,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 见 例1(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2)能熟练地口算2 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参见例6 3 .常见的量(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4 .探索规律发 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参见例8 二、空间与图形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儿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具体目标1.图形的认识(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 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7)能对简单儿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2.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3 3.图形与变换(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5(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 作,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 理 和 描 述 数 据 的 方 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 注 重 对 不 确 定 性 和 可 能 性 的 直 观 感 受。(一)具体目标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1)能按照给定的 标 准 或 选 择 某 个 标 准(如数量、形状、颜 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 列 和 分 类;在比较、排 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 形 统 计 图(1格代表1个 单 位),并 完 成 相 应 的 图 表。(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 用 适 当 的 方 法(如计数、测 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 记录在统计表中。参 见 例1(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2.不确定现象(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参见 例 2(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3(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参 见 例 4四、实践活动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1、表内除法仍分成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 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2、万以内数的认识。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2)增加了:儿百儿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4、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5、数学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