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们知道哪些呢?,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三国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智慧超群,曾写下无数不朽文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去感受他的智慧吧。,课前导入,16,诫子书,诸葛亮,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朗读节奏。,2.,结合作者生平,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学习目标,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陇亩,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作者简介,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躹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封家书告诫诸葛瞻。,写作背景,“,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诫 子 书,解,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初步感知,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品德高尚的人。,操守、品德。,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疏通文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振奋精神。励,振奋。,修养性情。治,修养。,【,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疏通文意,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岁月。,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疾行,指迅速逝去。,【,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枯败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疏通文意,(,1,),一词多义,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动词,学习),(名词,学业),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志向),(动词,立志),文言知识,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2,)古今异义,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文言知识,(,3,)词类活用,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文言知识,第一层(第1句):,开篇提出观点。,诫子书,第二层(第2、3、4句):,阐述,“,静,”,与,“,学习,”“,明志,”“,成才,”,的关系。,第三层(第5句):,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整体感知,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整体感知,“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据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这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更是诸葛亮严以自律的人生写照。,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整体感知,(,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内心恬淡、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增长才干需要学习,学习需要志向与宁静专一。,(,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不宁静专一就无法振奋精神、修养性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你觉得“静”与“俭”哪个是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想强调的重点?结合相关句子说明原因。,“静”,正面论证,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反面论证,整体感知,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整体感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整体感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最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资料卡片】,诸葛瞻在父亲的教育下,,励学成才,忠君报国,。在魏军攻灭蜀汉的绵竹大战中,诸葛瞻(时年37岁)带着儿子诸葛尚(时年17岁),浴血奋战,,光荣殉国,。诸葛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君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准则。诸葛家族,一门忠烈,三世忠贞,这就是君子的气节与担当。,整体感知,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说说学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启示和收获。,(1)谈及立志,,“非志无以成学”一语中的。志向,乃个人奋发之源泉,无志则难以攀登成功之巅。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应勇于树立远大志向与璀璨梦想,以之为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2)就学习而言,,“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乃时代之强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唯有保持一颗持续学习的心,勇于跳出“舒适区”,不断自我革新与完善,方能稳立潮头,不被时代所淘汰。,(3)论及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如同警钟长鸣。它深刻提醒我们,青春岁月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勤勉不辍,以免日后空留遗憾,悲叹时光之蹉跎。,整体感知,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希望儿子坚定意志,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学有所成。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主旨归纳,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写作特色,正反阐述,对比鲜明。,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写作特色,诫子书,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 性(反),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珍惜年华,板书设计,本文的作者是,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俗语有,。本文题目中,“诫”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诸葛亮,孔明,三国,三顾茅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告诫、劝勉,书信,1,、文学常识填空。,随堂检测,2,、名句默写。,(,1,)吟诵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的“,_,,,_,”让我们懂得在淡泊宁静中才会坚定志向,进而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道理。,(,2,),诫子书,中,诸葛亮用,“,_,_,,,_,”一句从反面论述不“静”的害处,实际上还是在彰显“静”的价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随堂检测,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南宋思想家),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明代思想家),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明成祖)朱棣,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诸葛亮诫外甥书,关于立志的名言警句,课外拓展,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2,、积累珍惜时间、立志求学的名言警句。,课后作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