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主题讲解之人才评价一、写作技巧1. 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准确把握写作要求和主题,避免偏题。2. 构思清晰:在动笔之前,先构思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确保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谨。3. 语言表达:使用规范、准确、生动的语言,注意词语的选用和句式的多样性,避免使用口语化或不恰当的表达。4. 文章内容:确保文章内容丰富、有深度,能够体现考生的思考和见解,同时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5. 文章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有明确的主题句,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形成有机整体。6. 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避免错别字和语病。7. 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写作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审题、构思和修改,避免因时间紧张而影响文章质量。8. 个性化表达:在符合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使文章具有独特性。9. 注意审题: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条件,确保写作内容与题目要求紧密相关。二、主题思路首先,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了解高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和要求,把握好文章的主题和立意。其次,构思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简洁明了,吸引读者兴趣;正文部分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点明主题。再次,选择合适的文体。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擅长,选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然后,注重语言表达。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句子的流畅性。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最后,审题和修改。仔细审题,确保不偏题;完成初稿后,认真检查,修改语病和错别字,确保文章整洁、规范。三、范文剖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因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为切实保障中小学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8月28日,重庆多个区县教委发布公告延迟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此消息一经发布,引来了社会热议。有人认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学会吃苦,磨练意志。也有人认为,面对持续的极端天气,并非毅力可以克服,不应该没苦硬吃。上述材料让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今年夏天天气极端炎热,持续至开学这一背景导致部分中小学延迟开学这一新闻为切入点,引出“吃苦”这一写作话题,并展现了人们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是否要“吃苦”这一话题的讨论。对于材料给出的这两种观点,首先前者通过学会吃苦而“磨练意志”这一初衷显然是好的。当前我们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发展任务,如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实现共同富裕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而这些挑战,甚至相比于以前难度更高,对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们唯有从当下做起,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或许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而对于后一种观点,从现实出发,批判“没苦硬吃”也自无可厚非。因为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新时代的“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肉体之苦。所以,盲目追求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并无必要,我们更应该去迎接更有挑战性的精神之“苦”、钻研之“苦”,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而不是让一些外在的“苦”阻碍了内在求索的道路。并且,后者已然明确指出这是“持续的极端天气”,对大多数人特别是还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这或许早已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因此,一味地强调吃苦,很可能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发不必要的悲剧,反而违背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文价值观。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吃吃苦来锻炼自己,但却没必要“没苦硬吃”,害人害己。写作时,首先可以针对材料新闻进行概述,并参考材料中两类人的观点给出自己对于“吃苦”的态度。此后,则可以借助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一步说明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吃苦”,以及为什么要“吃苦”、如何对待“吃苦”等。若是赞同材料中前者观点,可以放大“吃苦”对磨练意志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青年依然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品质,这些都需要通过吃苦和历练来培养。由此说明虽然当下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已经拥有了不需要吃苦的条件,但我们仍应该忆苦思甜,主动去尝试吃苦,锻炼自己。若是赞同后者观点,则要注意,不能紧紧围绕“不需要吃苦”去论述,而要指出,我们更需要吃的是什么苦,如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匮乏时的挣扎,还包括在追求更高目标、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如此才能拥有较高的立意水平。立意:1.敢于吃苦,走出“舒适区”,寻求精神磨砺和成长。2.吃苦磨砺意志,锻造人的精神。3.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代青年自强不息。4.苦难教育不可取,没苦不必去硬吃。5.理性看待苦难,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例文:丰裕时代敢于吃苦,新征程上繁花似锦在炎炎夏日的持续炙烤下,重庆多个区县教委宣布延迟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时间,这一举措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有人批判此举让学生成了温室娇嫩的花朵,有人对此举措予以赞同,认为不需要再没苦硬吃。但我认为,不论身处何时代,不论我们的新生活是否安逸,我们绝不能忘记“吃苦”的精神。敢于吃苦,才能苦尽甘来。有苦才有乐,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能吃苦才能在苦后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不忘吃苦才能一直走在收获的路上。“吃苦”是成功的“秘诀”。不辞劳苦的能量源自奋斗的意志和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历数先贤圣哲、伟大历史人物,青年时代谁没吃过苦呢?孔子饱受苦难周游列国,遭受过各种冷眼的待遇;高尔基童年极其悲惨,要靠打长工的业余时间读书;鲁迅先生夜间读书,要靠嚼辣椒驱寒无论生在哪个年代,也无论国内国外,但凡要实现理想、成就伟大、获得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里来的梅花香啊?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越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青年的意志。新时代青年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将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样的吃苦才能持续、方能升华。“吃苦”理应是时代青年的标配。如今,“躺平”“摸鱼”“佛系”的人不在少数,但年纪轻轻就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最后一无所成,到头来终究会有人生的遗憾。青春短暂而又美好,青春应有热度和激情,理想应有光芒和亮度。永远不能忘记“青春之舟需要理想之舵”。如果没有了“大我”“大爱”“大抱负”、没有了“诗和远方”,如果一味地耽溺于个人追求、眼前利益、物质享受、虚幻快感,这样的青春是狭隘的、庸俗的、枉度的。拥有这样的青春,是时代的浪费,是人生的悲哀。青年要积极拥抱生活,在吃苦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时代青年要敢于吃苦。一个“敢”字看心态担当,一个“苦”字见价值取向,而这背后支撑着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也是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和人生航向。当代青年欣逢盛世,但也同样会碰到“苦其心志”的环境、“劳其筋骨”的窘迫、“饿其体肤”的滋味。要牢记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切勿在安逸中淡忘“吃苦精神”。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年要成大器,要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圆梦者,理应坚定“吃苦”精神,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砺,不贪图安逸,不回避困难,主动在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中砥砺初心,才能茁壮成长,让人生迎来繁花似锦的春天。四、优秀范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一个人才严重流失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回来的不到50万。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对于以上材料内容你有何想法,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符合文体,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筑巢引凤,人才强国“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这句看似赞誉的话语,实则揭示了我国人才流失的严峻现实。数据显示,自1978年以来,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而选择回国的却不足50万。人才流失,无疑已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一大隐患,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究其原因,国内外发展差距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推手。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实力、优越的学术氛围和丰厚的薪资待遇,对高端人才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相比之下,我国在科研经费投入、创新机制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尖端科研项目和平台的缺乏,难以满足部分顶尖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只能无奈选择“为他国作嫁衣”。“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这句令人痛心的评价,正是这种“人才输送带”现象的真实写照。此外,文化差异也不容忽视,海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部分人才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他们更倾向于融入国外社会。人才流失的危害不容小觑。人才是创新的驱动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失去人才意味着失去创新力、竞争力,最终将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试想,在未来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如何才能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如何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高端位置,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个个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多措并举,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首先,要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入,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支持开展尖端的科研项目,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其次,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四唯”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优秀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同时,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让更多海外人才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魅力,自愿选择回国效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关键在于打造一片适合人才成长的沃土。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反映了当前我国人才流失的严峻形势。通过列举数据,如“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回来的不到50万”,以及“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等,突出了人才外流的数量之大和国内顶尖高校为国外输送人才的现状。材料还引用了美国科学杂志的评价,即“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以第三方视角进一步佐证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暗含了一种人才流失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本次作文材料中,“人才严重流失”点明了材料的核心议题,表明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150万”“不到50万”数据对比,突出了人才流失的规模之大;“培训班”“基地”等词语也暗示“清华、北大”“哈佛、剑桥”将国内顶尖高校与国外知名学府进行对比,暗示了国内人才培养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以及人才外流的原因之一。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批判“唯学历论”“海外镀金”等错误观念,呼吁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理性看待人才流动;也可以探讨新时代人才的责任与担当,鼓励更多海外人才回国投身到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行文思路上,文章开篇可引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揭示我国面临的人才流失严峻现实,明确指出,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必须正视并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在论述过程中,可采用对比论证,列举国内外在科研条件、职业发展空间、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