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语文园地语文园地1读一读,连一连,并选词填空。打头阵 调解纠纷,缓和僵局。打圆场 无原则地调解、折中。挑大梁 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和稀泥 比喻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1)她回国以后,在谈话里常常和她的父亲格格不入。幸而母亲常常在中间_,不然的话,也许要不可收拾了。(2)在研究室里,_的是几位年轻博士。(3)他是班里的“老好人”,不能奖罚分明,只会_。2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子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兴高采烈 心急如焚 闷闷不乐 怒气冲冲例:害怕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3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填序号)一言既出,。,祸从口出。尺有所短,。,谬以千里。机不可失,。,比下有余。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短语填空。(1)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是多么的重要,“”,机会一旦错过了就很难再得到。(2)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正所谓“”。(3)测绘工作有时“”,因此工作时一定要十分准确,决不能粗心大意。(4)妈妈经常用“”这句话来告诫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说话艺术。文本补充阅读六文本补充阅读六阅读材料,完成习题。材料一很快三年级一起演戏剧,班上获得了冠军;到了四年级一次不小心,台上歌词给忘记;又到五年级参加女童军,大家快乐露营;如今六年级难得在一起,去毕业旅行,喜欢一起团试卷第 2 页,共 3 页结,来和男同学对抗,喜欢下课时候胡闹笑哈哈。谢谢老师的鼓励,教导永远不忘,好快小学毕业啦。(选自歌曲小学毕业)材料二下面是某班三年级时和六年级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图表:三年级六年级文体活动50%50%科技活动35%30%其他15%20%4阅读材料一,同学们在三到六年级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与三年级时相比,某班六年级时在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方面有什么变化。6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应该以学习为主,参加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发表你的观点并说明原因。7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请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吧。阅读选文,完成习题。捅了马蜂窝“那儿有个马蜂窝,你看见了吗?”一个胸前斜挎着一条武装带似的皮带的孩子,指着板棚对我说。“你是跟猎人一起来的吗?”孩子们的消息很灵通,已经什么都知道了。“是的。”我很轻松地回答,就好像对我来说,打猎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似的。一个头发淡黄的孩子发出了一声嘲笑:“既然那么勇敢,那就让他用竿子捅吧!”试卷第 3 页,共 3 页“怎么,不敢?”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那群孩子见我动了真格的,忙四下奔逃。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嗡”的一声巨响,无数个黑黄色的马蜂向我扑来。“快逃命!”淡黄色头发的孩子说,“不然能把你蜇死!”我不顾一切地转身就逃,跌跌撞撞地跑进另一个院子里。过了没多久,我的脑门上就肿起了一个大包。我的眼睛也看不清了。头疼得狠,还直恶心。我的脸肿得变了形,爸爸和爷爷回来时,都不认识我了。8阅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里作批注。批注:9“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A比喻做危险的事情B指敢于冒险的行为C比喻惹祸或触动到不好惹的人D形容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人10读文中画“”的句子,“我”这样做的原因是()A“我”经常和大人一起打猎,有丰富的经验。B“我”想在这群孩子面前显得十分勇敢。C“我”非常喜欢冒险,想挑战一些危险的事情。D“我”喜欢打猎,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猎人。11短文主要对“我”的 和 进行了描写,表现了“我”是一个 的孩子,结果吃了苦头。12日常生活中,你做过或看过类似“捅马蜂窝”的事情吗?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答案第 1 页,共 4 页1(1)打圆场 (2)挑大梁 (3)和稀泥【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及选词填空。“打头阵”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打圆场”指调解纠纷,缓和僵局。“挑大梁”比喻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和稀泥”指无原则地调解、折中。(1)她回国以后,在谈话里常常和她的父亲格格不入。幸而母亲常常在中间打圆场,不然的话,也许要不可收拾了。“打圆场”符合母亲调解父女矛盾,缓和僵局的情境。故填“打圆场”。(2)在研究室里,挑大梁的是几位年轻博士。“挑大梁”突出了几位年轻博士在研究室中承担重要工作、起关键作用。故填“挑大梁”。(3)他是班里的“老好人”,不能奖罚分明,只会和稀泥。“和稀泥”形象地描绘了他无原则地调解、不公正处理问题的行为。故填“和稀泥”。2心急如焚 她站在公交车站旁,踱着步子走来走去,眉头紧皱,不时地看看手表,显然在等待着什么。但偏偏这时候,天空中下起了雨。她踱步越来越快,眉头一直紧皱着,把手表举起来一直盯着看,显得更加焦急了。【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首先,需要理解所选择词语的含义和表现特点。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具体的动作来展现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情绪状态。动作描写要细致、生动,能够让读者通过这些动作感受到人物的心情。示例:兴高采烈 他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双手高高举起,兴奋地大喊大叫,接着在房间里又跑又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答案第 2 页,共 4 页闷闷不乐 他耷拉着脑袋,慢慢地走到沙发边,一屁股坐了下去,双手无力地垂在身体两侧,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一声不吭。怒气冲冲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要喷出火来,牙齿咬得咯咯响,双手叉在腰间,大声吼道:“这是谁干的!”3 驷马难追 病从口入 寸有所长 差之毫厘 时不再来 比上不足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名句的补充和运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指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书写时注意“驷、难、病、所、毫、再、比”的正确写法。(1)把握住每一个机会是多么的重要,这里强调机会难得,不能错过,所以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故选。(2)这里说的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故选。(3)测绘工作要求精度高,微小的差错会导致大的错误,所以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选。(4)形容注意饮食卫生和说话艺术,所以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故选。4演戏剧、唱歌、参加女童军、露营、毕业旅行。5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减少了5%,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增加了 5%。6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孩子应该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我们有机会和不同的人交流,学会合作,体会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宝贵,能激发我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体现我们作为社会小主人的责任与担当。7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长跑比赛,开始的时候我跑得飞快,可是跑着跑着腿越来越沉,怎么也跑不动了,答案第 3 页,共 4 页这时候班里的同学纷纷为我加油鼓劲儿,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我咬紧牙关,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获得了第一名。【解析】4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材料一中明确提到:三年级一起演戏剧获得冠军,这是一次成功且令人兴奋的集体表演经历;四年级表演时不小心忘记台上歌词,这是一次有点小波折但也难忘的经历;五年级参加女童军快乐露营,享受了户外的乐趣和团队活动;六年级进行毕业旅行,团结起来与男同学对抗,下课还一起胡闹笑哈哈,并且感恩老师的鼓励和教导。5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从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在文体活动方面,三年级参与人数占比 50%,六年级也是 50%,说明参与文体活动的人数比例没有变化,保持稳定。在科技活动方面,三年级时参与人数占比 35%,六年级时下降到 30%,这表明六年级参与科技活动的人数比例有所减少。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减少了 5%。在其他活动方面,三年级参与人数占比 15%,六年级上升到 20%,说明六年级参与其他活动的人数比例有所增加。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数增加了 5%。6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答案并不唯一,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三年级到六年级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演戏剧、露营、毕业旅行等,都给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我同意这种说法。从材料一来看,虽然孩子们参加了各种活动,有了很多有趣的经历,但在学习方面并没有明确的体现和提升。比如在四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台上表演忘记歌词,这可能反映出孩子在准备过程中不够专注和认真,没有把精力完全放在重要的事情上。7本题考查的是表达能力。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的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美好回忆。我参加过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同学们把自己的闲置物品拿来出售,所得款项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小伙伴。在这个过程中,答案第 4 页,共 4 页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推销商品,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8“火冒三丈”“抄起”“捅去”等词语写出了“我”在被激怒的情况下做出了冲动而危险的举动。9C 10B 11 语言 动作 争强好胜 12我也做过类似“捅马蜂窝”的事情,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冲动,要保持理性,认真思考,注意保护自己的道理。【解析】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描述了“我”在被孩子们激怒后,不顾一切地用竿子捅马蜂窝的情景。这里的“捅马蜂窝”不仅仅是指字面上的举动,还象征着“我”敢于冒险和冲动的性格特点。结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批注,合理即可。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日常所学可知,“捅马蜂窝”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是比喻惹祸或触动到不好惹的人。故选 C。10本题考查阅读文章提取信息的能力。先确定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再联系上下文寻找原因。画横线的句子在第自然段“是的。我很轻松地回答,就好像对我来说,打猎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似的。”。联系下文第自然段中孩子对我的嘲笑“既然那么勇敢”以及第自然段中的“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可以看出“我”如此做的原因是:“我”想显得十分勇敢。故选 B。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短文,通过“我”和小孩的对话可以知道是语言描写。通过“我”捅马蜂窝的过程,可以知道是动作描写。通过第自然段中对“我”经不住小孩的激将而一个人捅马蜂窝的描写,可以看出“我”非常争强好胜。12本题考查拓展能力。本题属开放性试题,需要结合短文的中心思想以及现实生活进行拓展。阅读短文可知,本文通过写“我”由于争强好胜,一个人捅了马蜂窝,最后脑门被蛰了一个包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冲动,要保持理智,认真思考,不要过于争强好胜。据此作答,合理即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