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315“打脸”化妆品为切入点窥医美乱象全貌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妆字号”美容针乱象,让医美行业备受关注,然而“打脸”化妆品仅仅是医美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在美丽消费升级、颜值焦虑的驱动下,我国医美市场出现蓬勃发展态势,新技术、新业态更新换代频繁,一些城市紧盯医疗消费热点,掘金美丽经济,但医美行业在经过野蛮生长阶段后,亟待迈过多道关口,以品质医美和健康医美的新姿态,拥抱新一代消费市场。一、 行业现状(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颜值经济蔚然成风的当下,医美在年轻人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据调查2021年中国医美用户人数超过1800万人,是2017年的4倍多,较2020年增长19.27%。在市场规模方面,据统计,2016-2019 年中国医美市场终端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从 776 亿元增至 1436 亿元,CAGR 达22.7%,远高于全球同期规模增速(2016-2019 年 CAGR 为 9%)。其中,与手术类医美相比,轻医美类项目的风险更低、恢复期 更短、治疗效果可逆且更易完成,因此更受消费者青睐,轻医美类占比快速提升,规模增长保持在 20%以上。据预测,2030年中国整体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二)投诉数量水涨船高。在医美行业蒙眼狂奔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投诉也在同步增长。2022年黑猫投诉发布的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提到,2018年起,黑猫投诉平台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2022年医美行业相关投诉7800余件。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仅2015年至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二、 存在问题(一)医美机构泥沙俱下,违规经营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医美机构超过3万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医生证书的医生不超过5000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非法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行业占比高达88%,在这12%的合法机构里,依然存在超过15%的超范围经营现象,超越机构资质和手术权限执业。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下非正规的 “诊所”、生活美容“作坊”,也在近年来医美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摇身一变成了各大互联网平台以及医美垂直平台上名正言顺的“医美机构”,虽然各平台也都表示在积极打击“黑医美”,提出行业自律,但事实是,一些非正规机构依旧在各大平台进行违规经营,并且还有多家机构违规经营国家药监局未批准的产品。(二)虚假宣传营造噱头,夸大功效制造焦虑。市场加速扩容之下,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医美机构开始采用各种营销手段,以提升知名度、争夺用户。如一些医美机构虚假宣传国内大型医院整容专家、海外整形专家坐诊,实则只是借用专家名号来招揽消费者,有的还杜撰出一些子虚乌有的“在业内具有领先水平、知名医师亲自手术”名头来营造其机构专业正规的假象,还有的通过“整容要趁早”等不良价值观的医美广告,传导输出单一审美观,制造容貌焦虑,实现过度营销,甚至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成功”等不当关联,编造“整容改变命运”等故事,欺骗、误导消费者,扭曲审美认知。从公交站台、地铁通道的海报,到社交网站、内容平台上的介绍,从影视综艺的广告植入,到直播间里的主播推广,医美宣传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无孔不入,颜值焦虑弥漫社会。(三)低价引流加价销售,模糊定价套路消费。据消费者反映,当前医美市场还存在网报价格低、到店价格高、消费套路深的现象。医美服务价格项目繁多,同一服务项目在不同医美机构价格高低不一,随意加价现象严重,导致服务价格变动幅度大,价格虚高成为医美行业常态。部分医美机构不按规定公示或仅提供模糊价格,如公示价格区间而不公示固定价格,严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黑猫平台医美投诉记录来看,不少消费者表示被低价活动吸引到店后被诱导选择高价项目,甚至有不少医美机构与贷款机构合作开发美容贷,套路消费者分期付款、贷款整容。(四)产品来源渠道不明,假冒伪劣大行其道。在315晚会曝光的视频中,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以“妆字号”之名行“械字号”之实,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除此之外,医美机构使用假货、水货产品以及山寨设备等问题也同样突出,其中水货是指没有得到国内批文的但已经在国外销售的产品,而假货则是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均未得到批准的产品。一些假货的源头主要就是仿冒知名品牌的产品,不良商家会找一些并不具备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资质小厂甚至是作坊来合作,谋取高额利润,而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却难以保证。三、相关建议医美乱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医疗美容机构、从业人员、媒体、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来应对。(一)强监管严打击,整治顽疾净化环境。一是应通过立法、立规,从源头筛选把控服务品质,强化对从业医生的资质审查,提高医美行业准入门槛;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市场监管、卫健委、海关、网信要加强协作交流,持续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医疗美容机构和医务人员违规从事医美服务、相关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行业价格收费、相关药品医疗器械进口管理等,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认证,提高专业技能和医疗美容水平,鼓励和支持合法经营的医疗美容机构和从业人员,提高行业的整体标准,推动医疗美容行业的良性发展。(二)高警惕多防范,谨防掉入“美丽陷阱”。消费者在进行医美项目时要提高警惕意识,切勿上当受骗。一是选择正规机构,要查验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是否合规、有效,了解医生是否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通过药监部门官方网站,判断药物、器械等产品生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通过审查认证等;二是全面了解风险,进行医疗美容前,消费者应充分掌握所做项目的信息和内容,与主诊医师充分沟通,知悉该项目的风险性与禁忌症;三是及时有效维权,如果消费者在医美消费过程中权益受损,应妥善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与医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消费者组织组织调解,也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重宣传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导向。一是大众媒体要发布导向良好的公益广告,以健康内容涵养理性的消费文化,引导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二是执法部门要加大以案释法力度,通过案例曝光,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切不可盲目跟风,冲动消费,正确选择医美机构,审慎做出医美决策;三是成立由政府主导、产业协会参与、机构配合的消费者科普教育矩阵,提高公众辨别能力,让“黑诊所”“走穴”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利用成熟消费者这只无形的“市场之手”,净化市场秩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