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3课(统编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马士的观点表明他( )A已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真正原因B谴责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罪行C充分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D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作辩护2“鸦片战争中国若干权益的丧失,不完全是外国侵略者的强制掠取,很大程度上是清朝统治者的主动奉送。”这说明( )A清政府主动求和使中国丧失全部主权B腐朽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C外国侵略不能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D内外交困是中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3鸦片战争后,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材料中的这一现象( )A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B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依旧在实施C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D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良好4“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鸦片输入量也随之剧增。1863-1864年为69800担,到1879年就增至104900多担,其货值等于当年外贸进口总值的半数。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A使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D使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A抵制了西方侵略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实现了社会公正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最高峰B失败源于农民阶级局限性C沉重地打击了中外的反动势力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819世纪60至90年代的中国,曾出现一场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9清代诗人杨昌浚在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中写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称赞的是( )A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B葛云飞力战殉国C刘铭传率黑旗军抗击法国D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10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扶清灭洋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11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开始从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了救亡与启蒙的探索。这一探索指的是()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12下图描绘了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场景。当时慈禧出逃是由于( )A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B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C义和团发动反清起义D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1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量大,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14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扶清灭洋”C三民主义D民主与科学15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A废除科举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6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这些规定旨在( )A扩大统治基础B宣传自由平等C倡导三权分立D维护民主共和18下侧漫画二五与一十之比较选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该漫画反映了( )A辛亥革命成果丧尽B护国战争北上讨袁C五四运动呼之欲出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915年12月,孙中山发布讨袁宣言,称“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该宣言主要是针对袁世凯( )A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B刺杀宋教仁C下令解散国会D复辟帝制20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完全成熟B反帝反封建成为文学的主旋律C许多知识分子开始面向工人群众D民主与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21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提倡( )A民主科学B兼容并包C白话文D文学革命22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A保留旧文学B废除科举制C普及白话文D推翻清王朝23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B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4“五四”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起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中的作用。这主要源于五四运动的()A彻底性B革命性C群众性D进步性25“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因为此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很快办起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这表明( )A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B君主专制制度已终结C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D封建礼教被全面推翻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5分)26历史时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现在现实环境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一块石碑见证一场残暴的战争】材料二旅顺,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一块特殊的石碑。上面刻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那是他们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恶。这块石碑,见证了那段黑暗的历史,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国耻。【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材料三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材料四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什么条约依据?(2分)(2)与材料二中这座城市石碑雕刻内容有关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2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3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时间轴上处的时间、处战争名称、处条约名称填写完整。(4分)(5)“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1分)27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地得到更新:“师夷长技”的观念更新了“用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的观念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的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摘编自熊吕茂、建红英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述评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民国初年政治的失望,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又使政治问题逼人而来,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方案。这时,世界局势已然大变,一战的浩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令人怀疑,而俄国革命却引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五四以后,人们对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便抱有了相当的期许。摘编自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文化转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师夷长技”的观念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提出来了?“师夷长技”的实践结果如何?(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思想的转变对五四运动有何影响?(2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除上述两则史料所涉及事件外,近代还出现了哪些救亡主张?(分角度回答)(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通商事务增多。道光皇帝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五口通商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负责与列强谈判的恭亲王奕昕深感“夷务”混乱不堪,上奏咸丰帝建议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1861年,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外交部,王宠惠出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