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则()ABCD2若复数满足(是虚数单位),则等于()ABCD3已知平面向量,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ABCD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A21B19C12D425已知对任意平面向量,把绕其起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得到向量,叫做点绕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得到点.已知平面内点,点,把点绕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点,则点的坐标为()ABCD6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其中,且,则()ABCD7已知,则()ABCD8已知正四棱台下底面边长为,若内切球的体积为,则其外接球表面积是()A49B56C65D130二、多选题9如图,在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点是面的中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四点共面B平面被正方体截得的截面是等腰梯形C平面D平面平面10已知函数,则()A的一个对称中心为B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是奇函数的图象C在区间上单调递增D若在区间上与有且只有6个交点,则11我们知道正.余弦定理推导的向量法,是在中的向量关系的基础上平方或同乘的方法构造数量积,进而得到长度与角度之间的关系.如图,直线与的边,分别相交于点,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BCD三、填空题12已知集合中的三个实数,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可以排成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则 13已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则的取值的集合为 .14已知点为扇形的弧上任意一点,且,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四、解答题15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角;(2)若角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长16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求证:平面;()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17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成等差数列,且满足,等差数列数列的前项和(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设的前项和,求证:18分别过椭圆的左、右焦点作两条平行直线,与C在x轴上方的曲线分别交于点(1)当P为C的上顶点时,求直线PQ的斜率;(2)求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大值19我们称复数列为广义等差的,若实数列和均为等差数列(1)若等比复数列(即)是广义等差的,证明:;(2)已知,若复数列为广义等差的,求的所有可能值;(3)若复数列是广义等差的,且,证明:对于任意实数,复数列中至多存在两项,使得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ACCDCBDBD题号11 答案ABD 1B【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出集合A,然后由交集运算可得.【详解】解不等式,得,所以.故选:B2C【分析】由复数的除法运算计算可得,再由模长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依题意可得,所以.故选:C3A【分析】根据投影向量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详解】,所以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故选:A4A【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求解公差和首项,进而由求和公式求解.【详解】是等差数列,即,所以故公差,故选:A5C【分析】根据题意,计算出 ,再根据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计算出点P的坐标.【详解】因为,所以 ,将向量顺时针方向旋转,即逆时针旋转,得到化简得 ,所以P点坐标为;故选:C.6C【分析】由,采用构造数列的方法,则可以确定数列为等比数列,然后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即,所以故选:C.7D【分析】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定理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建立等式求解,再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求解即可【详解】由已知可得,解得,故选:D8C【分析】作出正四棱台及其内切球的轴截面,求出正四棱台的上底面边长,再求出外接球半径即可得解.【详解】正四棱台下底面边长,设其内接球半径为,则,解得,取的中点,则四边形内切圆是正四棱台内接球的截面大圆,则四边形是等腰梯形,而,整理得,而,则,设为正四棱台外接球球心,为该球半径,则,令分别为正四棱台上下底面的中心,则,当球心在线段时,解得,球的表面积为;当球心在线段的延长线时,无解,所以所求外接球表面积是.故选:C9BD【分析】可得过三点的平面为一个正六边形,判断A;分别连接和,截面是等腰梯形,判断B;分别取的中点,易证显然不平行平面,可判断C;平面,可判断D.【详解】对于A:如图经过三点的平面为一个正六边形,点在平面外,四点不共面,选项A错误;对于B:分别连接和,则平面即平面,截面是等腰梯形,选项B正确;对于C:分别取的中点,则平面即为平面,由正六边形,可知,所以不平行于,又平面,所以,所以平面,所以不平行于平面,故选项错误;对于D:因为是等腰三角形,是的中点,易证,由正方体可得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选项D正确故选:BD10BD【分析】代入即可验证A,根据平移可得函数图象,即可由正弦型函数的奇偶性求解B,利用整体法即可判断C,由求解所以根,即可求解D.【详解】对于A,由,故A错误;对于B,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为奇函数,故B正确;对于C,当时,则,由余弦函数单调性知,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故C错误;对于D,由,得,解得或,在区间上与有且只有6个交点,其横坐标从小到大依次为:,而第7个交点的横坐标为,故D正确.故选:BD11ABD【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可判断A;利用正弦定理和正弦的和差公式可判断B;利用特殊值可判断C错误;设,在两边同乘向量,根据数量积定义即可判断D.【详解】对A,由余弦定理知,上述三个等式相加得,A正确;对B,因为,所以,B正确;对C,当时,式子左边,右边,由得,此时,只有当时,等式才成立,由于角的任意性,所以等式不一定恒成立,C错误;对D,设,则,则,因为,所以,即,整理得,D正确.故选:ABD125【分析】由已知可得2是与的等比中项,求得,然后分,再结合等差中项的概念列式求解与的值,即可求解.【详解】因为,所以2是与的等比中项,则,若,则为与2的等差中项,可得,解得,所以;若,则为与2的等差中项,可得,解得,所以;综上所述:.故答案为:5.13【分析】由可得,由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可得,然后对的取值逐一验证,然后可得取值.【详解】由可知,得,所以,又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所以,即,所以,所以,的可能取值为.当时,由解得,经检验,时不满足题意;当时,由解得,经检验,时满足题意.所以,的可能取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周期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能从已知中发现周期的所满足的条件,然后根据周期确定的可能取值,再通过验证即可求解.14【分析】建系设点的坐标,再结合向量关系表示,最后应用三角恒等变换及三角函数值域求范围即可.【详解】方法一:设圆的半径为1,由已知可设为轴的正半轴,为坐标原点,过O点作x轴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其中,其中,由,即,整理得,解得,则,所以.方法二:设,如图,当位于点或点时,三点共线,所以;当点运动到的中点时,所以故答案为:15(1)(2)【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及两角和的正弦定理整理得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及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2)利用正弦定理得出,再由余弦定理求出,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建立等式求解【详解】(1)由,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则,所以,整理得,因为均为三角形内角,所以,因此,所以(2)因为是角的平分线,所以在和中,由正弦定理可得,因此,即,所以,又由余弦定理可得,即,解得,所以又,即,即,所以16()见解析;()【详解】分析:(1)先证明,再证明平面.(2)利用向量方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平面;()取的中点,连结,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令,则,.所以.又,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考查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空间想象转化能力.(2)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方法一:(几何法)找作(定义法)证(定义)指求(解三角形),其关键是找到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和解三角形.方法二:(向量法),其中是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平面的法向量,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7(1),(2)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量运算列式求解;(2)由(1)可得,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得证.【详解】(1)由题,设数列an的公比为(),bn的公差为,由,即,解得,又,即,解得,.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2)由(1)得,所以,所以.18(1)(2)3【分析】(1)结合图形,易得,求得的斜率,由直线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求得点,即得直线PQ的斜率;(2)结合图形,由对称性可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面积是面积的一半,设直线的方程,并与椭圆方程联立,写出韦达定理,求出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得到四边形的面积函数式,利用换元和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得面积的最大值.【详解】(1)由可知,椭圆上顶点为,即,直线的斜率为,则直线的方程为:,将其代入整理得,解得,或,因点在x轴上方,故得点,于是直线PQ的斜率为:;(2)如图,设过点的两条平行线分别交椭圆于点和,利用对称性可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四边形的面积是面积的一半.显然这两条平行线的斜率不可能是0(否则不能构成构成四边形),可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整理得:,显然,设,则,于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四边形的面积为,令,则,且,代入得,因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故,当时,取得最小值为4,此时.19(1)证明过程见解析(2)(3)证明过程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只需证明,结合以及复数运算即可得证;(2)先由(1)中结论可得,求出对应的的可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