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班级:_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听到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能力越弱B听到声音音调越来越低C如果将瓶内抽成真空,依然会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听到声音的音色发生改变2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B街道两旁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产生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谈,减小声音的音调D做“B超”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3我们常以生活中的某些常识为“尺”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三学生平均身高约为1m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C霍林郭勒市市区内允许汽车通过的最大的行驶速度为40m/sD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向暖壶里倒水时随着水即将倒满,音调逐渐变低C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弦在振动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对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掩耳盗铃”说明捂住耳朵,可以防止声音的传播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C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D城市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能减弱噪声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色B图乙中,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瓶内手机的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固体不能传声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8如图所示,为某大剧院的一次演出场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越大,传播的速度越快B现场的音响设备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C观众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演奏者停止演奏后,在短时间内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说明声音不一定是由乐器的振动产生的9下列对教室里有关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广播播放“考试正式开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老师在室内讲话比操场上响亮,因为室内讲话声音的频率低C打开教室门窗,加快空气流动,可减弱马路上的噪声D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10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B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C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体温计测高烧病人体温后总是显示39,这是因为水银“热胀冷不缩”11下列有关声波应用的实例中,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探测海底的深度C粉碎人体内的结石D预报风暴或地震1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二、填空题1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知道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因为不同发声体所发声音的 不同;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响度”和“音色”)。14在疫情期间,小明在家中学习,正在读书时,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喧哗,于是他起身关紧了门窗。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读书声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大声喧哗”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关紧门窗”是从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的。1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某主道路禁止鸣笛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小噪声。16如图所示,钢琴琴键上所标示的数字描述的是弹奏不同的琴键时,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17我校实施“人人会篮球,个个会竖笛”两大重点工程,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 发出声音;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到同学们耳朵中的。18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发声时,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其中图(a)、(b)波形疏密 (选填“相同”或“不同”),幅度不同, (选填“(a)”或“(b)”)波形对应声音的响度大;图(b)、(c)波形幅度相同,疏密不同,(c)波形更 (选填“疏”或“密”), 波形对应声音的音调高(选填“(b)”或“(c)”)。19如图所示,在相同的玻璃瓶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按水的深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摆放,用一根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则发出声音的音调 ,若改用向瓶内吹气的方式,则发出声音的音调 。(均选填“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20很多城市实行“禁鞭”,这是通过在 处来控制噪声这种危害。一次住在城市的小军在自家楼上发现,远处乡下燃放的烟花爆竹的画面与听到的声音步调不一致,这是因为 ,由此联想到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起点发令枪发令时也是有这种情况,计时员应该 (选填“看到运动员起跑”、“看到发令枪冒烟”或“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才准确。三、实验题21小田做了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渐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若瓶内已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2)如图乙所示,小明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看到小纸片跳动的幅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选填“振幅”或“频率”)有关;(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得更 (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这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选填“幅度”或“频率”)有关;(4)如图丁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音叉的振动被放大,这里运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类比法”或“转换法”)。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5)如图戊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 可以传声;(6)如图己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2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分别用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1)小明将一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他 (填“能”或“不能”)听到清楚的铃声;(2)小明继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的变化情况是 ;并由此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3)小红为探究“声音的三大特性”,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频率越 (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填“高”或“低”);(4)当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去拨动钢尺,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钢尺发出声音的 越大;(5)分别使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力拨动它们使其振动幅度也相同,能够听出两次声音的 不同。23以下所示情景,是爱动手的小明做的一些声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刻度尺,观察到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而且还能够听出刻度尺发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 有关;(2)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乙所示,对着开口吹气,由于管的长度不同,发出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吸管乐器,其中振动发声的物质是 ,长的吸管吹出的是 (填“高”、“低”)音。参考答案1A【详解】AC把空气逐渐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瓶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可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C错误;BD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指的是响度变小,音调和音色不变,故BD错误。故选A。2D【详解】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高于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故A错误;B街道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公共场所要小声交谈,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做“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3D【详解】A初三学生平均身高约为1.6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为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40m/s=403.6km/h=144km/h此速度比国家规定的高速最高限速还要高,故C不符合题意;D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dB,故D符合题意。 故选D。4C【详解】A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故A错误;B向暖壶里倒水时随着水即将倒满,暖壶内的空气柱变短,振动变快,频率变快,音调逐渐变高,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吉他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弦在振动,故C正确;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C。5B【详解】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发声体一定在振动,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C“掩耳盗铃”说明捂住耳朵可阻止声音传入人耳,但是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故C错误;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但不会完全消失,故D错误。故选B。6C【详解】A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故A错误;B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是依据音色来辨别的,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依据是音色,故B错误;C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轮船上的“声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