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8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生物会考二轮复习之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冰壶被称为“冰上的国际象棋”,运动员投壶时需要维持较低的重心,这与髋关节的灵活性有关。如图是髋关节结构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投壶动作的动力来自骨骼B髋关节在运动中起到了杠杆的作用C结构从结构中滑脱出来叫骨折D结构中的滑液和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2篮球是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如图是双手投篮动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投篮时骨骼肌起支点作用B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C图中肱二头肌先舒张再收缩D图中肱三头肌先收缩再舒张3如图所示是四种动物的行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大山雀偷喝牛奶繁殖期间的母鸟喂食金鱼公鸡绕道取食黑猩猩摘香蕉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与其他两者不同B和比较,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C中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D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4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叙述错误的是()A蚯蚓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依靠体壁肌肉与刚毛配合运动B候鸟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依靠发达的胸肌牵动两冀完成飞行动作C足球运动员在射门时,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D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所以能适应多变的环境5“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是中国传统健身法,它通过肢体肌肉、关节的活动,能起到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下关于“八段锦”动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A完成一套“八段锦”的动作,只需要人体神经系统进行调节B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只与消化、循环系统有关C在关节的结构中,1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4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D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若用力过猛,3从5中滑脱出来会发生脱臼6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同学用长木板和、橡皮筋和、螺丝,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和相当于两块骨B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都舒张C用该模型模仿屈肘动作时,起杠杆作用D、模拟的是骨7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蜜蜂营群体生活,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B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先天性行为C在学习绕道取食的过程中,小狗比小鸡学会得更快D相对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8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鸟类的迁徙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人体在运动时关节起支点作用C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行为越复杂D跳绳时只有一块肌肉在起作用9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都有等级且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越复杂C乌贼遇到天敌时,会喷出墨囊里的墨汁,这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D用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10跳绳是一种常见的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下列关于跳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需运动系统就能完成B跳绳动作很轻松,无须消耗能量C仅由上肢骨骼肌参与D跳绳时骨的运动需靠骨骼肌的牵拉11“告别童年,青春起航。”如图表示某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学生们的敬队礼动作。敬队礼时学生们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什么状态()A收缩、收缩B收缩、舒张C舒张、舒张D舒张、收缩12通过观察无毒蛇捕食发现,无论是成年蛇还是初生幼蛇,捕食时大多采用“绞杀”模式。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不同的是()A蛙类极少抚育后代,但是幼蛙却能像成蛙一样捕食昆虫B海参遇到危险时会将内脏排出体外迷惑捕食者,趁机逃脱C杜鹃鸟常将卵产到大苇莺的巢中,大苇莺会辛勤孵卵和育雏D训练蝴蝶幼虫躲避某种气味,其成虫依然会躲避这种气味13为避免老人摔倒发生骨折,我们提倡乘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因为他们的()A骨中无机物减少,骨弹性变小B骨中无机物减少,骨弹性变大C骨中无机物增加,骨弹性变小D骨中无机物增加,骨弹性变大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B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一般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D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15如图为人体的关节和上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关节囊,是关节腔B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关节组成C人在屈肘时,a舒张b收缩D完成一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配合16提起昆虫记,我们不由会想到“会唱歌的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以“唱歌”吸引异性。这属于()A防御行为B觅食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17关节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强度过大可能引起关节损伤。由于大鼠与人类运动系统组成相似,人体运动的相关研究常以大鼠为模型。生物小组的同学研究了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膝关节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选择8周龄、体重200220克的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利用自制电动跑台,每天同时训练大鼠1小时。其中a组不运动;b组为低强度运动,运动速度15米/分钟;c组为中强度运动,运动速度25米/分钟;d组为高强度运动,运动速度35米/分钟。8周后,观察大鼠的膝关节,测量软骨厚度,结果如下表。组别膝关节软骨厚度(微米)a无明显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关节软骨表面完整、未见裂痕及纤维化表现263b295c332d轻微的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关节软骨表面可见散在的裂痕及纤维化改变189(1)大鼠在电动跑台上跑动时,需通过 牵拉骨绕关节运动。(2)如图为关节的结构模式图,关节囊可以分泌滑液注入 中。关节损伤可造成滑液分泌量过大,形成“关节积液”,导致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滑膜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软骨表面磨损等会影响关节 的特性。(3)每组用10只大鼠而不用1只的目的是 。(4)能够体现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实验操作有 。(5)由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大鼠未见明显的膝关节损伤,b组和c组大鼠关节软骨均 ,增强了运动时的缓冲力,且 (填“低”“中”或“高”)强度的运动对关节软骨的促进效果更好。根据该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科学运动的建议 。18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蜂是我国常见的蜜蜂品种。研究不同品种的蜜蜂在采集花粉、花蜜行为上的差异,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意义。(1)蜜蜂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这属于 行为;蜂群中工蜂在蜂群中承担采集、守卫、哺育等工作,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工蜂完成这些工作属于 行为。(2)工蜂的触角具有嗅觉感受器,对花粉、花蜜的气味敏感。当这类物质刺激触角时,口器会伸出,称为伸吻反应。为比较不同日龄的工蜂学习能力的差异,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探究实验。步骤一:将发育为成虫后6、12、18日龄的工蜂分别用糖水刺激触角,通过观察有无伸吻反应进行筛选。步骤二:将选出的工蜂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训练。每只工蜂训练四次,每次训练间隔10分钟。第24次训练时,若工蜂在给予香叶醇气味刺激的3秒内产生伸吻反应,则表明训练成功。记录工蜂每次训练对香叶醇气味刺激是否产生伸吻反应,统计数据绘制成如图。步骤一中,应 (填“保留”或“淘汰”)不能对糖水产生伸吻反应的个体。由上图可知,第1次训练时工蜂均未对香叶醇气味刺激表现出伸吻反应。第24次训练时,部分工蜂对香叶醇气味刺激产生了伸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19卷叶象甲是一类常见的农业害虫。雌性成虫在植物香茶菜的叶片上产卵后,会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并切下(如图所示),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卷叶象甲的雌性成虫在香茶菜的叶片上产卵的行为由体内的 决定,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 行为。(2)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叶形不同的香茶菜:一种叶是全缘的,另一种叶的边缘有很深的分裂。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以下两个假设。假设1:具有深裂的叶片营养不好,卷叶象甲的幼虫不喜食。假设2:具有深裂的叶片不利于折叠成卷筒状,卷叶象甲的成虫不喜使用。为检验哪个假设更合理,某小组同学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叶片形状卷筒方式卷筒数量/个每个叶片虫卵数量/枚一段时间后成虫平均体重甲组全缘叶片 卷叶象甲自动卷叶301甲、乙两组成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乙组具深裂叶片 将深裂叶片边缘剪掉,人工模拟卷叶象甲制作卷叶301该实验结果不支持哪个假设? 。请简要说明原因。 。(3)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考虑,你建议在农业中如何防治卷叶象甲? 。(答出一点即可)20通常人们认为:只有高等动物才能完成“通过拉绳来获取食物”这类非自然的高难度觅食操作。近来,科员人员用熊蜂做了相关研究,探讨低等动物能否完成同样的操作。(1)熊蜂群体中有负责繁殖的蜂王和雄蜂,有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和喂食等工作的工蜂,它们分工明确,属于具有 行为的昆虫。本实验应选取蜂群中的 蜂来进行。(2)实验装置如图1,透明玻璃台下有一蓝色假花,假花中央装有糖水。一根绳子与假花相连,绳子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玻璃台外可被熊蜂接触。玻璃台下缝隙高度较小,熊蜂不能钻入,只能通过拉绳将假花拽到玻璃台边缘,才能成功喝到糖水。为保证实验效果,你认为必需要做的处理有 (多选)。a.实验前几天让熊蜂适应直接从假花中喝糖水b.实验前2小时不喂食,使参与测试的熊蜂处于饥饿状态c.每次实验中假花与玻璃台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实验测试了82只熊蜂,有64只成功取食。每只成功的熊蜂再重复相同测试步骤,记录成功取食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后几次熊蜂成功取食是 行为。这种行为由 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熊蜂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3)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在第一次成功拉动绳子之前,熊蜂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试图钻入透明玻璃台下的缝隙接近糖水,简称“挤缝”。研究人员推测:“挤缝”时熊蜂头向缝里挤,足向后蹬,才可能勾动绳子,也就是说“挤缝”行为是第一次成功拉绳的前提。研究人员利用图3装置,用一批 (填“经过”或“未经过”)测试的熊峰进行实验。若结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