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方案第1章 引言31.1 研究背景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4第2章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现状分析42.1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发展概况42.2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存在的问题5第3章 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53.1 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内涵53.2 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理论依据53.2.1 公共产品理论53.2.2 市场失灵与失灵理论53.2.3 社会组织理论63.2.4 社会参与理论63.2.5 权益保障理论6第4章 国内外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实践64.1 国内实践64.1.1 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模式64.1.2 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64.1.3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74.2 国外实践74.2.1 与市场相结合的供给模式74.2.2 社会福利多元主体合作模式74.2.3 社区自治模式74.2.4 慈善事业的发展74.2.5 社会企业的创新实践7第5章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构建75.1 多元化供给模式选择75.1.1 公私合作模式:通过与民间组织、企业等非组织合作,共同提供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实现资源优势互补。85.1.2 社区参与模式: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提供,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85.1.3 市场化模式: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积极性。85.1.4 社会企业模式:培育和支持社会企业,以其盈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目标,提供可持续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85.2 多元化供给主体及其职责85.2.1 :负责制定社会救助与福利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监督和管理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实施。85.2.2 民间组织:负责开展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项目,发挥专业优势,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85.2.3 企业:参与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通过捐资、捐物、技术支持等方式,承担社会责任。85.2.4 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提供,发挥互助互济作用,提高社区凝聚力。85.2.5 社会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85.3 多元化供给策略85.3.1 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发展,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提供政策保障。85.3.2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对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项目给予财政补贴,降低服务成本。85.3.3 人才培养:加强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85.3.4 监督评估: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对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估,保证服务效果。85.3.5 宣传推广:加强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95.3.6 合作共享:推动民间组织、企业、社区居民等多元化供给主体间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服务效能。9第6章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内容拓展96.1 基础救助服务96.1.1 最低生活保障96.1.2 医疗救助96.1.3 教育救助96.2 精准救助服务96.2.1 贫困人口精准识别96.2.2 分类救助政策96.2.3 倡导参与式救助96.3 福利服务拓展96.3.1 老年福利服务96.3.2 儿童福利服务106.3.3 残疾人福利服务106.3.4 社区福利服务106.3.5 志愿者服务10第7章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政策建议107.1 完善政策体系107.1.1 建立健全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政策框架,明确政策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107.1.2 制定针对不同群体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政策,保证政策覆盖面广,精准施策。107.1.3 完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资金投入机制,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07.1.4 强化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社会救助与福利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107.2 加强政策实施与监管107.2.1 建立健全政策实施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107.2.2 加强对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项目的监督管理,保证政策落地生根。107.2.3 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107.2.4 加强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防止出现套取资金、弄虚作假等行为,保证政策实施公平公正。117.3 激励与保障措施117.3.1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供给。117.3.2 优化购买服务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117.3.3 加强对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117.3.4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证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安全稳定运行。117.3.5 强化政策支持,为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117.3.6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保证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11第8章 社会力量参与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118.1 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与路径118.1.1 参与模式118.1.2 参与路径118.2 社会力量参与的激励机制128.2.1 政策激励128.2.2 社会认同与荣誉激励128.2.3 市场激励128.3 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管与评估128.3.1 监管机制128.3.2 评估体系128.3.3 违规处理与责任追究12第9章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案例解析129.1 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129.2 案例一:某地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实践129.3 案例二:某地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实践13第10章 结论与展望1310.1 研究结论1310.2 研究局限与展望14第1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是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已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差异化的社会救助与福利需求。为提高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水平,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摸索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围绕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展开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与发展。(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通过对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研究,丰富和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理论,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实践意义:为部门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缓解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政策意义:研究成果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政策建议,推动政策创新,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社会意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第2章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现状分析2.1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发展概况我国对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三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下,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涵盖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多个方面。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三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贫困人口的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特困供养政策针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制度为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及时援助。在福利服务方面,三农村地区逐步推进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福利服务等,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2.2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存在的问题尽管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社会救助资源分配不均衡。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导向影响,部分地区农村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水平较低,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覆盖面有限。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尚未实现全面覆盖,部分困难群众尚未纳入保障范围。(3)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4)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虽然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但实际操作中,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度较低,作用发挥有限。(5)基层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能力不足。农村基层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6)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衔接不畅。各部门之间在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缺乏有效衔接,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第3章 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3.1 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内涵本章主要从理论上探讨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内涵。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是指在社会救助与福利领域中,通过市场、社会组织及家庭等多种供给主体的协同作用,形成多样化、灵活化的服务供给模式,以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救助与福利服务。这种供给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供给主体多元化,二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三是供给方式灵活化。3.2 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的理论依据3.2.1 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认为,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应承担起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供给责任。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单一供给模式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救助与福利需求。基于此,多元化供给理论应运而生,强调市场、社会组织等多种供给主体的协同作用。3.2.2 市场失灵与失灵理论市场失灵与失灵理论指出,在救助与福利服务领域,市场机制和机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容易出现失灵,而机制在信息不对称、行政效率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多元化供给理论主张通过多种供给主体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市场与的不足,提高服务效率。3.2.3 社会组织理论社会组织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创新性、贴近民众需求等特点,能够在与市场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多元化供给理论强调,通过发展社会组织,促进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救助与福利服务的效果。3.2.4 社会参与理论社会参与理论主张,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不仅仅是的责任,还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供给模式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与福利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市场、社会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的格局。这种参与式供给模式有助于提高救助与福利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2.5 权益保障理论权益保障理论认为,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的目标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多元化供给模式通过发挥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