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1.项目式前置教学说明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地球和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太空充满神秘,恒星、黑洞、星系等吸引着科学家和探险家。开展认识地球、探索太空、筑梦航天的项目式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奥秘,激发科学兴趣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探究和查阅资料等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提升综合能力。叩问太空,再立新功,必须激扬创新豪情。尽管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航天科技团队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实现了一次次赶超。通过探索太空,筑梦航天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怀。2.教学解析当我们仰望苍穹,那无尽的神秘与浩瀚总能引发无尽的遐想。太空,这个人类尚未完全征服却又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科学探索的前沿阵地。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以“探索太空、筑梦航天”为主题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从追溯太空探索的历史,到深入探究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再到剖析航天技术的地理应用以及展望未来太空探索的无限可能,将带领同学们全方位地领略太空的魅力。(1)太空探索历史回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太空探索历史资料,包括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及突出成就。制作手抄报或PPT展示太空探索发展脉络与关键突破点,通过班级汇报分享研究成果,探讨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地球与宇宙关系探究学生深入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特点,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进行星空观测,识别常见星座与天体,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制作宇宙模型,直观展示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深化对宇宙空间的理解。通过模拟地球的运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的产生过程,从而提高对抽象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3)航天技术地理应用剖析1 学生研究航天技术中的地理应用,如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分析卫星遥感图像,掌握地球表面特征及变化情况,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实际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地定位与导航,亲身体验航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4)未来太空探索展望组织学生观看科幻电影或纪录片,大胆畅想未来太空探索的方向与可能性。以“未来太空探索”为主题,开展绘画、写作或创意设计活动,充分展示学生对未来太空生活的丰富想象。举办太空探索创意大赛,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与表彰。3.项目式素养目标(1)“星史回溯”:学生查阅太空探索历史资料,制作手抄报或PPT展示发展脉络与突破点,分享成果探讨影响。(2)“宇宙解码”:学习地球在宇宙位置及特点,剖析太阳系组成。观测星空识别天体,制作模型展示地球运动的关系。(3)“科技星芒”:研究航天技术地理应用,分析卫星遥感图像,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实践,理解科技与地理关联。(4)“实践星途”:开展资料查阅、观测、模型制作等活动,锻炼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5)“创新星梦”:畅想未来太空探索,进行创意活动,激发创新思维。(6)“合作星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7)“综合星耀”:激发科学兴趣,增强敬畏之心与爱国情感。4.课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加深学生对不同地理区域间空间关系的认识。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综合思维:通过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能力。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不断改变地球表面,并引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地理实践力:通过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激发学生对地理实践的兴趣,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通过展示图片、影视资料和数字技术,向学生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特征,说明地球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位于银河系中的特定位置。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源,比如卫星图片、天文数据等2 ,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多方面信息,并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思考。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地球资源的利用、环境变化的影响等案例分析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影响关系,培养尊重和保护地球的意、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 识。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利用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加深对地球多样性和脆弱性的认识,培养解决地球问题的实际能力。区域认知:通过探讨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等项目,指导学生了解不同太空任务的地理区域差异,帮助他们认识地球与其他行星、空间站等地理空间的关系。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不同探索项目的科学意义、技术挑战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 、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全面的观点,并激发他们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 科学探索兴趣。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人地协调观:探讨人类太空探索对地球环境、资源利用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与太空探索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尊重地球与宇宙的协调意识。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通过模拟太空任务、解读地球外行星地貌等实践活动,加深对人类太空探索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通过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的相关材料,展示中国在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 太空探索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地理索的成就。 位置和作用。区域认知:地球的自转是地理学中基础知识,通过演示地球表面的自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影响。综合思维:自转运动与地球的形成、气候、地貌等多个地理要素有密切关联,通过演示自转运动,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地理现象的能力。人地协调观:自转运动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影响,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通过演示自转运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周期。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他们运用地理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形状不规则等,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在自转过程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 中受到的影响不同,加深对地理区域特征的认知。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如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引起的气候分布不均等影响了生物作息、气候分布、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思考这些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人地协调观: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如昼夜交替决定了人类的日常活动节奏、地球自转引起的气候分布不均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适应。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区域认知: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可以了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周期为约365天,加深对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认识。综合思维:地球的公转运动与季节、气候、地理分布等多个地理要素有密切关联,通过演示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地理现象和因果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 关系的能力。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人地协调观: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分布,通过演示公转运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适应。地理实践力:通过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升他们运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交替等,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在公转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不同,加深对地理区域特征的认知。综合思维: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日照强度等影响了农业生产、气候变迁、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思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 考这些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如季节变化影响农业播种和收获、昼夜交替调节生物的作息等,通过分析这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5.学情分析(1)知识基石:初窥太空的认知起点。初中生在地理和科学课程中已接触相关知识,且通过日常渠道对太空有初步认知。4 (2)认知潜能:思维成长中的太空探索力。观察能力增强,逻辑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有待提高,可借助实例理解太空概念。(3)学习特质:太空探索的多元路径。兴趣驱动,合作学习,实践导向,如观看纪录片、小组讨论、制作模型等。(4)情感维度:太空梦想的心灵力量。初中生好奇心强,有探索欲,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可被激发,需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6.驱动任务(1)太空探索历史回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广泛查阅太空探索的历史资料,涵盖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及突出成就。精心制作手抄报或PPT,系统呈现太空探索的发展脉络与关键突破点。开展班级汇报活动,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2)地球与宇宙关系探究学生深入学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特点,全面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结构。进行星空观测,识别常见星座与天体,切实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动手制作模型,模拟地球的运动,直观展示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深化对宇宙空间的理解。(3)航天技术地理应用剖析学生细致研究航天技术中的地理应用,如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深入分析卫星遥感图像,掌握地球表面特征及变化情况。实际运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地定位与导航,亲身体验航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4)未来太空探索展望组织学生观看科幻电影或纪录片,大胆畅想未来太空探索的方向与可能性。以“未来太空探索”为主题,开展绘画、写作或创意设计活动,充分展示学生对未来太空生活的丰富想象。举办太空探索创意大赛,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与表彰。5 7. 实施步骤项目总体步骤如下:项目具体步骤如下:6 8. 项目成果(1)模型7 (2)创意模型8 (3)创意绘图9 9. 教学设计任务一:叩天宫之门课时一:叩响天宫之门活动1:观看视频“航天发展历程”,体会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历史。活动2:介绍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位置和基本发射任务。活动3:跟随航天器升空,认识天体和天体系统(如恒星,行星,卫星等和地月系,太阳系等)。活动4:根据观察到的天体状况,制作地月系和太阳系模型。活动5:将制作的模型,拿上讲台进行集体展示,感知地球运动产生的影响。任课教师教学时间Xxx2024年课时主题授课年级叩响天宫之门初一项目名称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史,包括重要的太空探索事件,航天器的发射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了解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以及太空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卫星等。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