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综合实践的编写背景、逻辑与教学建议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自1993年国家施行“一纲多本”的教科书审定制度以来,学界流行的各版本教材体例,基本以“选文(阅读)”加“写作”板块为主,合理穿插“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栏目。如人教版的“选文”“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苏教版的“选文”“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北师大版的“选文”“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语文趣谈”等。而统编初中语文新修教材(2024年版)在单元阅读部分,新增了“阅读综合实践”栏目,既开创了教材编写的新格局,也对一线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一、阅读综合实践的编写背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提出“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知识结构化”,让“结构化”成为了新课改的焦点。所谓“结构化”,结构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只有处在系统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让事物流动、彼此关联;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图式,即人脑中已存在的知识、经验的结构或网络。莫雷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使其概念进一步明晰。从以上观点中提炼共性,可以发现,“结构化”强调的就是建立联系、形成体系的过程。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化”一词长久以来都有一定的距离。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根据年份远近,简称旧课标、新课标)中将“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合二为一,且仅用寥寥6页加以概述,便可见一斑。到2022年全科新课标出台,同为语言类学科的英语,在课程内容部分从“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六个维度,建立了分级体系,内容明晰且具体。而语文学科虽然提出了“文化主题”与“学习任务群”,并划分了三个层级、六个类别,但具体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到了知识与技能层面,仍较为模糊和零碎,这无疑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再加上当前阅读教学以单篇阅读教学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将单篇课文视作制定教学目标的唯一依据,让学习单篇课文本身成为课堂的最终目的,容易导致单元内的课文与课文之间关系不够紧密,知识较为零碎。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尤以“定篇”为主)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与主要组成部分,其编写承担着建立并显化知识能力体系的重任,也基本决定了教师的具体教学方式。为此,在阅读部分探索编写逻辑的优化与革新,应是教材编写的重要改进方向。“阅读综合实践”应运而生,对这一现状的改进与缓解,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二、阅读综合实践的编写逻辑阅读综合实践是传统单元(非活动探究单元)的固定栏目,每册共设5个,每个包含3项任务。从单元内容着眼,该栏目是对单元阅读部分的综合;从教材体例来看,该栏目是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补全。(一)整合单篇,建立单元阅读联系综合分析七年级上册5个传统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15个阅读综合实践的任务内容,可以清晰地把握该栏目三个任务的定位:任务一回扣单元人文主题,联通单篇选文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文主题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内化;任务二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配合单元导语中的“单元核心任务”,对单篇选文的语文要素进行梳理、整合,建立单元知识体系;任务三侧重学以致用,通过创设情境、课外拓展等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本单元所学语文要素,迁移运用、触类旁通(任务二和任务三的定位可能根据单元内容特点有灵活地调整)。以第一单元为例,任务一深化单元人文主题“四季美景”,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四季的细腻语言,通过朗读体会自然之美;任务二则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汉语之美”,引导学生基于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从词语、句子、修辞等角度进行梳理,系统感受语言美之所在;任务三则是创设班级朗诵会情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单元知识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对重音、停连等技巧的运用,读出语言之美,感受自然之美。从以上分析来看,阅读综合实践栏目落实了课程方案、新课标对于“结构化”“学习任务群”等方面的要求,以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目标,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设计了三个从“人文”到“语言”,从“梳理”到“实践”的任务,对单元阅读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迁移。以此引导教学进行系统化的言语实践活动,建立并加深学生对单元学习的理解,促进单元知识的结构化,有效改善了因课程顶层设计和单篇阅读教学带来的知识零碎现状。(二)“点”“线”成“面”,完善教材知识体系新修教材的“思考探究积累”栏目,以程序性知识为主,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由于该栏目的设计,既要突显选文语言价值,又要兼顾单元核心任务,所以常以“散点状”呈现,难以完全聚焦。“补白”栏目作为补充,着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所需的陈述性知识进行系统介绍,供自学使用。由于该栏目是对语文学习必备、或选文中涉及基础知识的初步梳理,所以呈“线性”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序列性。新修教材增设的“阅读综合实践”栏目,则专设一项着眼单元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实践活动,与“思考探究积累”中的“散点状”知识、“补白”中的“线性”知识相互补充配合(具体梳理情况见下表)。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活动中,将知识扩展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面”,深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以七上第一单元为例,春“思考探究积累”部分,重点训练“比喻”的鉴赏,济南的冬天训练“拟人”的鉴赏,古代诗歌四首训练句式的鉴赏;“补白”栏目则以“修辞”为线索进行梳理,对“比喻”“拟人”的概念与效果进行介绍;“阅读综合实践”结合以上的内容,设计如下语言实践活动:汉语的美也表现在遣词造句上,比如选择巧妙贴切、富有意蕴的词语,运用匀称整齐或错落有致的句子,以及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在自己的表达中借鉴运用。该活动落实单元核心任务“体会汉语之美”,围绕“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提供“词语”“句式”“修辞”多个鉴赏维度,引导学生将“思考探究积累”“补白”栏目中的“点”“线”状知识,在运用中进一步体会、梳理、整合,建构“汉语之美”的知识体系。三、阅读综合实践的教学建议作为新增栏目,且处于单元阅读的内部、四篇选文之后,“阅读综合实践”在教学中应该如何使用,是当下用好新教材的重点。在综合分析该栏目的编写背景、体例逻辑后,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宜使用“群文阅读”的形式来进行实施,且实施的时机应根据单元选文特点进行灵活安排。(一)以群文阅读形式实施阅读综合实践群文阅读,即在某项议题的统摄下,对一组文本进行阅读和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当前教学实际中,这种阅读形态旨在对文本进行联结和比较,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无论是从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来看,还是从其教学价值来看,都与阅读综合实践的实施高度适配。所以,我们建议将“阅读综合实践”以群文阅读的形式进行实施,作为对单元内单篇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达成该栏目的设计目的。基于群文阅读“求同比异”的总体教学要点,以及阅读综合实践栏目三个任务的设计定位,可以确定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1.使用任务一,将单元人文主题作为群文阅读议题。由于教材单元双线组元的特点,所以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都是群文阅读的天然议题。以人文主题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人文主题的认识,彰显单元育人价值;另一方面以人文主题统摄后续环节语文要素的学习,能够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例如七上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至爱亲情”,阅读综合实践任务一提出“本单元的亲情故事中,有不少意蕴丰富、情味深长的细节”,则可以设计“找出四篇课文中,感人至深的亲情细节”环节,整理本堂课要深入学习的语料。2.使用任务二或任务三,围绕议题相关文本内容进行品味、分析。议题的存在,让群文中的每一个文本都有了新的阅读视角,即聚焦各文本中最切合议题的关键内容,进行精细化的阅读理解。仍以七上第二单元为例,阅读综合实践任务二要求“朗读要把握语气、语调和节奏变化”,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使用该阅读策略去学习环节一整理出的语料,将环节二设计为“朗读相关语句,思考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节奏最能突出情感”。3.使用任务二或任务三,在比较中梳理、整合语文要素,厘清差异,建构体系。发现共性是群文阅读的基础,比较差异是群文阅读的要点。只有找出同议题文本中的异质性知识,才能让知识形成体系。为此,第三步可以根据阅读综合实践任务二或三中,更容易建构结构化知识的一项进行设计。七上第二单元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可以设计环节三:朗读时,你发现哪些词语需要结合语境认真揣摩?请找出来品一品,并在朗读时处理好重音。环节四:梳理总结语境对理解词语的作用。“语境的作用”比“朗读的语气、节奏”更适合作为大概念而建构起结构化的若干子概念。所以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围绕阅读综合实践的任务三“体会语境对理解词语的作用”展开: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并勾连第一单元的阅读策略“朗读重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基于朗读和品味的结果,梳理语境对于理解词语的不同作用,建构知识体系。(二)灵活安排阅读综合实践教学时机按以上步骤实施阅读综合实践,既充分利用了阅读综合实践的三个任务,也突显了“求同比异”的群文阅读要点。但考虑到各单元阅读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单元阅读综合实践的编写也并非全部一致,所以仅能作为一种基本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要灵活安排阅读综合实践的教学时机,以期和单篇阅读形成良好的互动配合。1.单元选文差异较大时,建议在单篇阅读结束后,开展阅读综合实践进行梳理总结。教材有部分单元的文选主题不一、文体各异,全靠编者以单元导语的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进行统摄。例如七上第六单元“小说”“童话”“寓言”三种文体的体式差异较大,决定了文本蕴含的语言要素也有较大差异。按照传统单篇阅读教学要突出文本特点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三个文本的过程中,会不断经历在“人物塑造的技巧”“环境的作用”“童话中的儿童视野”“伊索寓言的基本行文范式”等语文知识中断层式地跳跃,思维转换和知识迁移的难度较大。且各文本自有的主题之间也并无明显关系,仅寓言四则一篇便有四种不同的精神启迪,最终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也难以聚集。所以,这样的单元在进行单篇阅读教学时,若期望学生自主建立起篇与篇之间的知识关联,基础明显不足。因此建议单篇阅读结束后,使用阅读综合实践,进行整单元的梳理总结就尤为重要。2.单元选文文体相类时,可以先使用阅读综合实践进行整体感知,再开展单篇阅读教学。自1992年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起,“整体感知”便作为阅读策略正式进入教学视野。其学理基础是语文教育界惯用的“整分整”三遍教法程序,主要指阅读要从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入手,强调的是中国传统的整体直觉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使用阅读综合实践进行整体感知,是指将单元内的文本视作“整体”,通过群文阅读“求同”的过程,去感知各文本能够成为整体的同一性。当单元选文的文体相类时,各文本天然表现出相似的体式特点,具备了成为“整体”的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同时观照各文本内容,自然能激发学生的感性直觉,形成对于单元文体的“第一印象”。此时再开始单篇阅读,就能够时时调动学生的“第一印象”与单篇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究出各文本的个体特点。例如七上第一单元的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除了文本内容明显与“四季”相关以外,还都是典范的写景散文,通过写景抒发自我情怀是最大的文体特点。因此,在单元教学起始开展阅读综合实践,从自然景物话题切入,引导学生初读四季相关语段,便能让他们感受到流淌在文字中的四季之美,也能触摸到四季之美背后的作者情感。如此,单元阅读的联系初步建立,文体体式特点也初步把握,开展单篇阅读教学的基础已然具备。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带上整体感知建构的文体知识,让学生比较出文本个体特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