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野望,王绩(唐),走近作者,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野望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sh)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初唐时,曾官太乐(yu)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纵酒自适。,诵读感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go,b,y,d,wi,x,野望,王绩,hu,水边地,徘徊,余光,品读赏析,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整首诗的画面,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发现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着落日的余光。我看见了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我四周相望,却并没有认识的人,只好长啸高歌想效仿古人隐居啊。,品读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品读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品读赏析,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这句诗中,这个字(词)用得好,它写出了,,它表现了,。,品读赏析,(1)“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秋色”“落晖”这些字词充满了浓浓秋意,淡淡伤感。举目四望,山、树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3)“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语在诗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4)“采薇”运用了典故,作者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品读赏析,主题探究,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通过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表现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心绪,表达了诗人避世归隐的愿望。,黄鹤楼,崔颢,走近作者,崔颢(h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诵读感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昔日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得繁密茂盛。时至黄昏我的家乡到底在何处?雾气弥漫的江面,使人产生了深深的愁绪。,疏通文意,品读内容,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首联“此地空余黄鹤楼”和颔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品读内容,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在颈联写了什么景象?,尾联又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你们来赏析古诗:,1.这首诗中,,(哪一句)运用了,(修辞),表达了诗人,(情感)。,2.这首诗中,,(词)用的好,它写出了诗人的,(情感)。,品读赏析,主题探究,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吊古伤今之佳作。诗人描绘了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和思乡的情怀。,思考:这两首有关黄鹤楼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黄鹤楼描写了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和思乡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使至塞上,王维,王维,(约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知人论世,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这里代指使臣,即作者自己,首联,(,常考点)使者身份,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路经的属国已过了居延地区。,开头点题,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轻车简从,形单影只,传达出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疏通诗意,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飘飞的蓬草,故事中常用于比喻远行的人。,颔联,胡地的天空,指胡人居住的地方。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征蓬“”归雁“实写所见之景,更是作者即景抒情,以景物自比,诗人觉得自己就似”,征蓬,“一样随风飘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我(出行的人)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大唐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地。,疏通诗意,品读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即景设喻,借景抒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烽烟,黄河,颈联(重点),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空,有一轮圆圆的落日。,描写,塞外风光,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疏通诗意,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指前线统帅,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尾联,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报告唐军统帅正在前线。,尾联与首联,呼应,,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疏通诗意,我出使的车将到边关慰问,我行走到居延这个地方。我就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也像一只孤雁飞入胡天。我看到广漠的沙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那道孤烟冲天而起,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落日变得更红更圆。我到了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他们对我说都护正在燕然。,3分钟时间默读古诗及书上注释,之后请同学以第一人称来描述这首诗,品读赏析,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2、从,题材,上看,它是一首边塞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赴边途中的所见所感,。,主题探究,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边塞诗通过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反映了紧张的边塞生活,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生的抑郁、孤寂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爱国精神的赞美。,请你们来赏析古诗:,1.这首诗中,,(哪一句)运用了,(修辞),表达了诗人,(情感)。,2.这首诗中,,(词)用的好,它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品读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什么意思?“荆门”是哪里?谁送别谁?,解题,渡荆门送别,“渡”是乘船的意思。“荆门”就是荆门山,在湖北。“送别”是诗人李白25岁时出蜀远游,家乡的山水送别诗人。,李白,(701762),,“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5岁25岁在四川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42岁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了长安,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后遭人嫉妒,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终年61岁。,作者简介,再读诗歌,感受其章法,思考以下问题:,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3、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品读诗歌,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是什么?,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交代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用了叙事的表达方式。,品读诗歌,2、颔联写了哪些景?写作角度是什么?(正侧?,远近?动静?时空?,虚实?.),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高山、平野、江流;从远景、俯视、动景角度来写的。,品读诗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江月、云霞。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3、颈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景?抒发作者什么情感?,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品读诗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写故乡水送别诗人,实际上是诗人在作别故乡,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的是什么情?,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品读诗歌,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背景,主旨:,本诗通过对出蜀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内容主旨,请你们来赏析古诗:,这首诗中(哪一句或哪一个字)运用了(修辞或写出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情感)。,品读赏析,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两首都是作者要离开四川后所写,看看作者的情感如何变化,1.刚要离开四川时作者是,憧憬、喜悦,2.走了一段时间后作者是,对故乡(渡)、对友人(峨),的依依惜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一生创作了近4000首诗,与李白、杜甫齐名。,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再读诗歌,说说每一联都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诗人眺望湖面。,整体感知,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动物变化的角度写早春景象。,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整体感知,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表达对西湖白沙堤的喜爱。,整体感知,1.“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细读品味,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了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细读品味,2.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早春”的特点?,细读品味,内容主旨,这首七律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胜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