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5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宁夏版)一、积累运用(35分)(一)语境默写。(10分)1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也要走出书斋,走向美好的大自然,去看一看山间“_,_”(醉翁亭记)的朝暮之景;去看一看大漠“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花奇景;去看一看南山“_,_”饮酒(其五)的倦鸟归林;去看一看泰山“_,_”(望岳)的神奇秀丽;去看一看西湖边“_,_”(钱塘湖春行)的绿荫长堤。(二)名著阅读。(7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我有点发火了似的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器人?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以为我能受得了别人把我仅有的一小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仅有的一滴活命的水从我的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赋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老天爷的眼前,彼此平等,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2任务1:文段中的“我”是谁?“我”因何说出这样一番话?(3分)3任务2:纵览整本书,小说中“我”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又归来,那么“我”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联系以上选文内容分析“我”的人物形象。(4分)(三)成语运用。(4分)龙的形象在中国_(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 ,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意思是说,龙是有鳞动物的头领,_,上天入海,无所不能。龙的身影活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寄托着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和无限向往。_(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龙形象,或古朴稚拙,或婉转灵动,或奔放张扬,或高贵威严不仅生动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的文化面貌,更在风云变幻中承载着中华民族奋发开拓、_的文化精神。4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处的成语。(2分)_5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变幻无穷自行其是 B变幻无穷自强不息 C风云变幻自行其是 D风云变幻自强不息(四)对联文化。(2分)6学校准备为“黄河文化长廊”题写一副对联,现已写出上联,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上联:追溯黄河文化之源下联:_A文化灿烂海纳百川 B文化滋养民族之魂 C传承千年文明之光 D黄河文明灿烂辉煌(五)语境运用。(12分)阅读文字,回答问题。【文化电视节目】近年来,传统文化类影视作品佳作频现,搭建起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传播矩阵。_。_。_,_,_,都从各个领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国内外观众铺展开一幅幅瑰丽画卷。7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如文化节目书画里的中国精心细致又充满想象力地向观众介绍名画背后的文化典故与传统技艺,还以画为媒介关联起北京众多文化地标,展现古都风采以及聚焦非遗技艺,介绍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海派百工(第二季)等中国古画作为颇具标识度的艺术瑰宝,获得了众多影视作品全方位的生动反映不独古画,科普中医药知识、讲述中医故事的网络纪录片国医有方探访特色民居、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A B C D【文化古籍】【材料一】关于古籍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情况统计表领域项目相关成果古籍普查汉文古籍普查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古籍整理与出版国家传统典籍整理工程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工作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古籍修复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页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 ,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 (整理自光明日报)【材料二】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打破局部壁垒。现在,各个藏书机构都视古籍为珍宝,一些稿本、孤本、善本等,藏在“深闺”、秘不示人。令人担心的是,如果发生意外,这些孤本可能就永远消失了,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建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将所有存世稿本、孤本、稀见本等统一编目,分门别类,系统影印或组织整理、协调出版。这不仅是为学术界服务,而且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古籍、充分利用古籍,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材料三】“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因为开发古籍的潜在资源,对我们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其中离不开中医药古方的贡献。中医药古籍在深度融合哲学、医学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是一件事关大众的事。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成为现象级传播节目。在“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中,仅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众多创作者就让古籍完成了从“馆舍一隅”走向“大千世界”的探索发现之旅。很多人靠传播古籍实现了灵活就业,很多人从古籍的传播中受益匪浅。8请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得出一条结论。(2分)9有同学认为时代在发展,保护古籍没有用。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文化主题讲座】10你们学校准备做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主题讲座活动,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你,收到一个任务:邀请当地博物馆的馆长来担任主讲人,于4月22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进行演讲。请你拟写一封不少于70字的邀请函。(4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蔡州之战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节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注释】愬(s):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唐代名将。(ju):挖。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刍:草。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皆官军所未尝行_ (2)壮士从之_(3)或告元济曰_ (4)民争负薪刍助之_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2)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13请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14本文题目为蔡州之战,与曹刿论战均以战争为题材,但取题目的角度不同,两文取题目的依据各是什么?(2分)(二)古诗阅读。(4分)岳州晚景唐张籍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注释】卑湿:地势低下潮湿。九月未成衣:到了九月天冷的时节,却没有加冬衣。取自诗经“九月授衣”之意。15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描写“晚景”“秋声”,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写景,夕阳映照在水面上,霞光在江面上闪耀,动中有静。C颈联“白”“红”二字给画面着色,使之相互映衬,秋景更加明丽多姿。D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16诗人常把特定的情感寄托在富有特征的景物上,请探究“鸦”在本诗中寄托的情感。(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张铁“兴道巷”“崇兴巷”,路名来自唐代长安城中的坊名;因为旁边有养老院,取老人的雅称命名“乐龄路”;采苏东坡文中“时和岁丰”一词,于是有了“时和路”“岁丰路”2024年,陕西西安一批路名打包上新,或是渊源有自,或是贴切古雅,展示着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路名,不仅是城市的环境要素,也是城市的文化标识。云南昆明的“金碧路”,既蕴藏金马碧鸡的当地典故,也合乎金碧交辉的天象奇观;走进江苏南京的“乌衣巷”,会让人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名句;北京的“百花深处胡同”、河南洛阳瀍河回族区的“勒马听风街”,都让无数网友赞叹“诗情画意”这些路名,植根于深厚的文化,穿越漫长的历史,展现着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不只是有着历史文化韵味的道路,一些听起来有些“土味”的路名,同样生长于城市的发展脉络之中。在不少城市里都有以“村”“庄”命名的道路,一些城市的道路名字还有“圩”“埔”“塘”“湾”等字样。这也不难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过去的村庄被纳入城市空间,随山就势因地而命名,留住了一分乡愁。而以“厂”“店”“市”等为名,是工商业活动的缩影。屡屡可见的“航天”“科技”“高新”等,则是时代发展的折射。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就如唱针划过唱盘,演绎出一段城市空间中“光阴的故事”。可以说,于社会生活,路名是坐标、是方位;于文化建设,路名是记忆、是传承。城市的路名,是导航上纵横交错的回家之路,也是心灵中源远流长的归乡之路,不仅能带着我们回到亮着灯光、飘着饭香的小家,也能带着我们回到历史之河、传统之脉的家园。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分精神的底色。一个城市的路名,不仅是独特的“文化遗产”,更是新鲜的“活的传统”。近年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建道路越来越多,给新建道路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城市道路的命名,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出历史传承、生活接续,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性。上海许多路名来自全国各地地名,甚至方位、区域也暗合,形成空间的对位;陕西西安“未央路”,往西有“阿房路”“凤城路”,往东有“开元路”“贞观路”,串起秦汉唐。路名可以新造,文化难以复制,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找到创新的命名思路,才能让路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