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最一材料一: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代代相承的口头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传统知识和审美趣味,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记录着民众生活的历史,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人民群众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构建自己的历史记忆。与“正史”相比,民间文学记述的不是帝王将相的传记,而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构成了群众表达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历史事件和人物评说的“人民立场”,表现了人民的遭遇、理想、情绪和美学趣味。人民性越高,艺术性又能与之相称,这种作品无疑就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同时,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对于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世代传承的史诗、神话就是他们的权威史料,其中记载着有关民族诞生、迁徙、繁衍的历史信息,见证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同其他历史叙事共同绘就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民间文学包含着人民群众鲜活、丰沛的思想感情,是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彰显。中国民间文学向来肯定正直、善良、忠厚、诚实等品质,赞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培育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这种精神财富,将永远成为各民族思想、品格、修养的不竭灵泉!例如,“神农尝百草”的神话诞生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其口耳相传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于坚忍不拔、身体力行、舍己为人等文化品格的认可和推崇。在汪洋无际、波涛汹涌的民间文学的内容的大海里,民间文学彰显着一个民族共有的文化传统以及群众的生活愿景。比如,很多民间故事都以“大团圆”作为结局,这种经典叙事模式,传递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观念,表达着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中国民间文学根脉悠长、内容丰赡,是一座关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宝库。它不是坐在书斋里的文人写出来的“纯文学”,而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集体创作,包含着许多经过验证的、具有科学性的经验、技术、知识,是指导农业生产、安排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例如,“冬吃萝卜夏吃姜”等民间谚语有效推动着有关防病治病传统知识的世代传承与社会实践。又如,各地普遍流传的二十四节气农谚,好懂易记,实用性强,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千百年来被广大劳动人民视作农业生产的知识宝典。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化表达的集大成者,展现着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趣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并传承着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叙事诗、谚语、谜语、说唱、戏曲等诸多文类。与依托文字书写和文本传播的作家文学不同,民间文学不是“阅读”的艺术,而是“说”“唱”的艺术、“悦耳”的艺术,只有在动态的口头演述中、立体的民俗生活里,才能领悟其艺术的美感和真谛。中国文学中的诗、词、曲等韵体文学,白话小说等散体文学的诞生、发展及其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无不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同时,民间文学的语言质朴有力、刚健清新、生动活泼,更是充分彰显着人民群众朴素、自在的美学艺术追求。民间文学是扎根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艺术花朵。千百年来,民间文学深度融入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人生礼仪、岁时节令等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和精神滋养,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赓续绵延。(摘编自张建军新时代民间文学赓续中华文脉)材料二:民间文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不完全属于“文学”。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流传是民众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和民众的其他生活融为一体,并非一个单纯的审美过程。民间文学是文学,但又确实是“非”文学的。文学是一种写作,而民间文学显然不是写作出来的,它虽具有文学或审美的属性,但不是其突出特征;民间文学具有浓厚的生活属性,民众在从事民间文学活动时,并不把它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民间创作行为常常是伴随着生产或其他活动一道进行的。民间文学有着充分的实用意义,是民众进行生产和娱乐的基本方式,可称之为“民间文学生活”。此外,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历史、宗教、信仰、伦理、民俗等的情感表达,是一个区域民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的叙事。这些均与作家文学和其他文学形式有很大的区别。从生活的角度定位民间文学,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认识民间文学;将民间文学复归为原本的生活状态,从实际生活中进入其存在空间,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民间文学。同时,对民间文学现实意义的把握,也只能在现实生活的宽广维度中进行,否则,这种把握就是不充分的、不全面的。以往对民间文学现实意义或价值的认识局限于文学范畴,事实上,只有将民间文学置于其现实生活中加以审视,才能突显其意义和价值。一提及民间文学,人们就会列举许多文本,诸如白蛇传鲁班的传说狼外婆的故事等书面文本,并用书名号将文本的名称标识出来。在呈现样式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没有区别。而且,一旦民间采风记录下来,这一书面文本便成为经典,被学者反复引用,那些口耳相传的处于生活形态的民间文学(生活文本)反而陷入被遗弃的境地。其实,文本植根于现实表演情境,两者本为一体,脱离了现实表演情境,文本就可能会被误读。(摘编自万建中民间文学:日常生活的审美形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民间文学相比,正史缺少的是人民立场,不能表现人民的遭遇、理想、情绪和美学趣味。B.民间文学语言质朴有力、刚健清新、生动活泼,比作家文学更能彰显人民群众朴素、自在的美学艺术追求。C、民间文学不是文人写作出来的,而常常是伴随着民众生产或进行其他活动时产生的,具有浓厚的生活属性。D.白蛇传鲁班的传说狼外婆的故事等民间文学文本,被学者反复引用,因此便成为经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间文学具有人民性,凡是人民性越高的作品,必定就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B.民间文学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是文人写出来的“纯文学”无法替代的。C.我们要从文学范畴和现实生活两个角度去审视民间文学,才能突显其意义和价值。D.民间文学脱离了现实表演情境,对书面文本与生活文本的解读往往存在一定差异。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六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过去,人们在装卸重物、建造房屋、修路、伐木、打粮、打鱼、榨油时,为统一步调、鼓舞精神、缓解疲劳而创作了一种带有吆喝、呼号特征的劳动号子。B.孩子玩拍手游戏时,会欢唱拍手歌之类的歌谣:“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儿坐飞个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儿”C.贵州麻山等地的苗族群众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会通宵达旦地唱诵亚鲁王史诗,咏唱先祖亚鲁王创世、迁徙、征战的历史。D.353年农历三月三日上已节,王羲之邀约谢安、孙绰等41位风雅名士,在会稽山兰亭举行祓禊活动,边饮酒边赋诗并写就兰亭集序。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民间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涞园寻雨吴佳骏雨不见了。我猜想它钻入了涞园,可这园子太空旷了,草丛间,石缝中,竹林里我找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丝毫线索。我想,莫不是雨走丢了吧,毕竟人间太过复杂,老是让许多东西迷路。我经常听人言及那些走丢的马、羊、狗等,他们走丢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最初那阵子,会有好心人四处找,像我找寻这场雨那样,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厌倦了,失去了继续寻找的耐心和信心。于是,那些走丢的,便渐渐地从人世间消失了,也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我会放弃寻找一场雨吗?在很多人眼中,雨并不比一只动物或一个人重要。雨也不是我的亲人或朋友,我去找它,这行为本身就显得有些荒诞。但我还是要去找它,我不能没有寻找的动力。人活得太务实了,必须找点务虚的事情做。不然,活着有啥劲?我断定这场雨是钻入涞园了。不然,涞园不会那么静。脚下的青石板有些年头了,走在上面,感觉自己就是时间的一部分。那些凹凸的纹路,像一排排琴键,我蹲下身子,伸手弹了弹,却听不见岁月的回响。右侧的围墙呈浅灰,像梦境的颜色。我起身倚在围墙上,眺望江对面的山景。山脉起起伏伏,被薄雾晕染得犹如水墨画。墙体上,一只蜗牛正在缓慢地爬行,企图爬到画里去隐居,偷偷将硬壳脱下来,换上一件轻便的衣裳。它不想下辈子再负重地活着,接受命运的惩罚。我多想替这只蜗牛做点什么,但思忖良久,终究还是什么都没做。跟这只蜗牛比起来,我并不幸运多少。还是继续找雨吧。雨。雨。雨。我在心中呼唤着。这呼唤让我觉得陌生,仿佛木鱼在呻吟。我背转身去,想找个地方坐下,平复一下心绪。就在这时,我瞧见那大片的翠竹全在朝我点头和挥手。我瞬间兴奋起来,以为是翠竹发现了雨,招呼我过去。我面带微笑,礼貌性地向翠竹靠拢。哪承想,那些翠竹都拒绝向我透露任何秘密。它们招呼我,压根儿就不是说雨的事,而是希望我将它们脱下的外衣那些笋壳找回来,替涞园缝一件百衲衣。它们相信,我既然能够虔诚地寻找一场雨,也能够虔诚地替它们寻找一堆旧衣服。翠竹的暗示,让我十分为难。我明白,寻找一堆旧衣服,并不比寻找一场雨容易。因为,它们的外衣,有的已经被周边的妇女捡去包了粽子,有的已经被当地的老太捡去做了鞋样。竹子跟人一样固执,明明理想都破灭了,还依然存有理想主义的幻想。我不能在翠竹前久站。站久了,我怕自己也站成一根竹子,参与到它们的幻梦中去。我必须清醒地活着,否则,我不可能找到这场雨。雨到底躲在哪里呢?我以想雨的方式来忘掉竹。我的心很小,只有忘掉些东西,才能想起些东西。草地绿茵茵的,遮盖着地皮。我从草地旁走过,总感觉那些草要对我说话。它们的头,在我的小腿肚上蹭来蹭去。我意识到草的想法,索性就在草地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听它们到底想说什么是说雨的去向,还是说草的枯荣,我不得而知。我只需要坐下来,就是对草的慰藉和尊重。事实也是如此,我一坐下来,草就安静了,低着头,变得极其温顺。我等着它们开口,可草却集体沉默。也许,我对它们而言,还是太陌生了,它们根本信不过我。草不敢确认,我究竟是人间的一个过客,还是一个暗探,抑或是一个出逃者,一个逐梦人。我很同情这些野草,像同情世上的许多人。在此之前,我以为只有人才活得那么卑微,不想草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你看那成团的茅草,头都白完了,仍在仰望苍穹,这姿势让我热泪盈眶,感动莫名。我摸摸身旁一株草的叶子,准备起身朝前走,谁知指尖却触碰到一滴水珠。我感谢这株草,它以这种方式告诉我,雨一定来过。在草的指引下,我沿着石板小路向前寻觅。小路越走越幽深,正在我四顾茫然时,从前方隐隐传来几声蛙鸣。那蛙鸣湿漉漉的,好似被雨浸泡过。我感到一阵窃喜,循着那蛙鸣,我直直地跑过去,眼前出现偌大一个荷塘。风一吹,绿就溢满了山湾。可惜这是白昼,不是夜晚,我想象不出荷塘在夜间的景象。唯有那每枝荷秆都撑开伞,想盖住这蛙鸣,也盖住蛙鸣中的不安。我仔细观察每张荷叶,看雨是否就藏在荷叶底下,但观察了许久,也不见雨爬到荷叶上来午睡或示爱。我有些失望了,在荷塘边彷徨彳亍,差点把自己走成了一朵莲。那该怎么办呢,荷塘的旁边,就是涞园的出口。我是继续留在园中找雨,还是走出去,放自己一条生路?即使找不到雨,我也不应该丢失自己才对。想透了这一点,我顿时轻松了,也释怀了。没有再犹豫,我走出了涞园。可当我的脚跨出涞园那一刻,不知为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